.颱灣當今藝術文化的豐美展現?颱灣文化之獨特多元的象徵
.七門藝術領域,二十四冊圖文整理,每冊並附索引與中英文摘要
.知名學者與各領域專業工作者負責執筆,在追溯中建立颱灣文化認同的依據
「『颱灣藝術經典大係』……統整集結更為多元的颱灣藝術文化資源,不隻彰顯颱灣視覺藝術活潑豐富的成果,更是重視珍貴藝術文化資産記錄與保存的具體行動,使颱灣藝術文化能夠建立更全麵而完整的視野,同時纍積國傢藝術文化的資産。」—— 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鬱秀
「颱灣藝術經典大係」為文化總會策劃,藝術傢齣版社負責執行,以颱灣當代應用藝術與傳統藝術為對象之大規模整理計畫,其係列用意在於為颱灣百年來生於斯、長於斯的藝術領域留下紀錄,以為二十一世紀的颱灣藝術論述鋪設一富於資料性之基礎。全係列共二十四冊,依藝術類彆劃分為書法、篆刻、視覺傳達、工藝設計、建築與民間藝術等七捲,各捲作者皆為該領域的知名學者、藝術傢或專業工作者。每冊均以一百六十頁的篇幅介紹各領域興起的時代脈絡、約十位代錶藝術傢之藝術曆程、作品風格及時代意義,並以每位藝術傢十至十五張作品圖片輔助介紹,試圖以圖文對照方式為颱灣之視覺藝術領域描畫完整麵貌。
「書法藝術捲」第二冊《風規器識?當代典範》承襲第一冊之陳述軸綫,將目光放在民初的渡颱書傢上,包括陳含光、彭醇士、陳定山、劉太希、張隆延、呂佛庭、陳其銓、載蘭村、汪中、於大成等名噪當時的學者書傢。處於政權與文化更迭的接口時期,這些學者書傢除瞭麵對近代關於中西體用的衝突,渡海來颱後,更負有承續傳統文化的使命,而書法即是他們賴以振興文化的途徑。藉由他們右手書法、左手理論的攢聚纍積,書法藝術在颱灣纔逐漸有瞭得以紮根的沃土。本書介紹十位代錶性書法傢的藝術曆程、書法風格與特點及影響,期望使他們在颱灣書史上的典範地位獲得應有的認可。
作者簡介
李蕭錕
中國文化大學碩士,現任華梵大學美術係專任副教授、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兼任副教授,著作包括《颱灣色》《張猛龍碑》、《江兆申——文人畫最後一筆》、《中國書法之旅》、《色彩學講座》、《色彩的魅力》等多本書法與色彩學研究作品。
序言——蓄積颱灣藝術文化資産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序論:渡颱學者書傢集群的特質
第一節 理念的一緻與個性的發抒
第二節 渡颱學者書傢的類型特質
第二章 書法藝術傢論:渡颱學者書傢的書學成就
陳含光——博文清操.書壇碩望
第一節 國之處士.書濛睿賞
第二節 篆開新貌.楷成一體
第三節 論書深刻.要言不煩
第四節 結語
彭醇士——祖晉宗唐.帖學無雙
第一節 讀書觀帖.羲之嫡傳
第二節 祖晉宗康.獨尊羲之
第三節 彭、瀋並駕.羲之護法
第四節 結語
陳定山——齣入百傢.法書仙手
第一節 書畫奇葩.氣節高標
第二節 二王二黃.筆下煙雲
第三節 老筆縱橫.由熟轉生
第四節 結語 劉太希——翛然絕塵.無所宗尚
第一節 往來鴻儒.轉益多師
第二節 帖派風流.一任天籟
第三節 論書重碑.示人規矩
第四節 結語
張隆延——闡揚書道.隆古延今
第一節 祖述金石.書學黃、米
第二節 書道闡微.古意新章
第三節 美學詮釋.條貫中、西
第四節 結語
呂佛庭——雍容和穆.返本歸真
第一節 隸楷閤體.意態醇和
第二節 無意無像.悟極藝理
第三節 結語
陳其銓——書藝弘道.老而彌新
第一節 書風古雅.行、隸最著
第二節 稀齡再創.綜體新書
第三節 宏揚推廣.影響深遠
第四節 結論
戴蘭村(?)——遒潤雅逸.行書獨絕
第一節 書宗羲之.自力深厚
第二節 遒潤雅逸.行書專門
第三節 宋詞書法.獨樹一格
第四節 結語
汪 中——詩格書品.自然高妙
第一節 廣心博騖.天然勝齣
第二節 酒後乘興.佳書為證
第三節 尺牘墨妙.精美變化
第四節 結語
於大成——纔學兼至.寫鑑兩精
第一節 書宗米芾.纔氣縱橫
第二節 洞燭書史.論書痛快
第三節 痹後左書.苦練有成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結論:當代書法慧命承啓的省思
第一節 書法道統的堅持
第二節 書法變與不變的權衡
第三節 平正之極自然變化
第四節 書法中的人格因素
第五節 詩文書畫的涵養
颱灣書法藝術傢及作品圖版索引
我是一位在書法領域深耕多年的寫作者,對於“吐故納新,承先啓後”這個主題,我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拿到這本《書法藝術捲4》,我首先關注的是它是否能真正做到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看完前幾章,我可以說,它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古人的經典奉為圭臬,而是提齣瞭許多富有啓發性的觀點,例如如何將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融入到筆墨之中,如何在保持傳統筆意筋骨的同時,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新意”的探討,它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對傳統深厚理解的基礎之上,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長。在作品的選擇上,也涵蓋瞭從篆隸到行草的各個方麵,既有大傢耳熟能詳的名作,也有一些鮮為人知但同樣極具價值的佳品。對這些作品的賞析,不僅僅停留在錶麵技法的描述,更深入到書傢當時的心境、創作的意圖,甚至是對社會風貌的映射。這讓我意識到,書法不僅僅是綫條的組閤,更是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載體。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那些熟悉的經典,也為我未來的創作提供瞭寶貴的靈感。
评分我是一個對美學有著強烈追求的普通上班族,平時工作壓力很大,但在閑暇之餘,我總會尋找一些能讓心靈得到慰藉和升華的事物。接觸書法,就是我近幾年來的一個新愛好。《書法藝術捲4——吐故納新.承先啓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於“新意”和“傳承”的雙重期待。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書法作品時,所營造的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作者不僅僅是展示字,更是通過文字,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書傢當時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蘊含的哲學思想。這讓我覺得,書法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的錶達。書中對於“吐故納新”的解讀,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並非否定過去,而是要在深刻理解傳統的基礎上,融入個體的思考和時代的特質。而“承先啓後”則意味著,我們有責任將這份寶貴的藝術財富,以更生動、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這本書讓我對書法藝術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創作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评分最近剛收到這本《書法藝術捲4——吐故納新.承先啓後》,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光是翻閱一下,就被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封麵上那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字體設計,就仿佛直接點題,讓人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我一直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書法所蘊含的那份寜靜與專注,更是讓我格外嚮往。雖然我還隻是一個初入門的愛好者,對很多技法和理論還處於摸索階段,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書法世界。那些精選的作品,無論是碑帖還是行草,都展現瞭不同時代、不同書傢獨特的風骨與神韻。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經典作品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創作的背景、筆法的精妙以及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這對於我這樣缺乏係統學習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下心來,一點一點地去體會其中蘊含的匠心與智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筆尖也能沾染上些許這份古老藝術的魅力。
评分作為一名藝術院校的學生,我一直緻力於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最佳的結閤點。《書法藝術捲4——吐故納新.承先啓後》這本書,無疑為我的學習生涯增添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學術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理論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作者對於“吐故納新”的闡釋,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麵意義上的革新,而是深入剖析瞭書法藝術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如何在傳承中尋求突破。尤其是在對一些被忽略的書傢及其作品的挖掘和介紹上,更是展現瞭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眼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承先啓後”的論述,它強調瞭書法藝術的時代性,即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曆史的根基,也必須麵嚮未來。書中列舉的那些極具創新性的當代書法作品,以及對這些作品背後理念的解讀,對我來說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它們打破瞭我對傳統書法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書法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這本書不僅是我的案頭讀物,更將成為我研究和創作的重要參考。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曾揮毫潑墨,雖然現在手不如從前靈活,但對書法的熱愛從未減退。這本《書法藝術捲4》寄到傢裏,我的兒女替我拆開,我一看到書名,就覺得親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說的是我熟悉的道理,但又讓我有瞭新的感悟。書中對那些經典碑帖的講解,娓娓道來,不像有些書那樣枯燥,而是充滿人情味。我看著那些熟悉的筆畫,仿佛又迴到瞭當年在燈下練字的時光。最讓我高興的是,這本書裏有不少關於如何“創新”的討論。我總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是寶,但也不能守著一成不變。這本書裏的一些觀點,比如怎麼讓字“活”起來,怎麼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一點自己的想法,都讓我耳目一新。它讓我覺得,即使是老年人,也能在書法上找到新的樂趣,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可以和古人對話,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滋潤著我心中那片古老的藝術田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