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他们借由纪录片这样的媒材,拍出他们自己对社会,对生命的想法时,也一直是我继续坚持「纪录片回到民众的生活现场」的最大动力。由于两岸的关系,台湾一直处在不太能了解大陆的纪录片工作者的状态,殊为可惜,借由慰慈的触角延伸到大陆,书写、整理关于计立片发展演变的观察纪录,出版《纪录与探索》这一系列的书调查与研究了大陆近年近年纪录片的发展与演变,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大陆的纪录片工作者努力与思索的历程,也和我们台湾纪录片工作者一样的辛苦与精采。如今透过此书,将让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与交流。吴乙峰∕书介
作者简介
王慰慈
198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电影电视研究所
现任:任教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
历任: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电影、电视评审委员
看到《纪录与探索1990~2000大陆纪录片的发展与口述纪录》的题目,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多元碰撞,这一切都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我热切地期盼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段时期大陆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是罗列作品,更是要探讨当时纪录片在艺术形式、叙事策略、以及价值观表达上所进行的各种尝试与突破。书中提到的“口述纪录”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口述史以其独特的视角,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生命体验紧密结合,呈现出更加生动、感性的历史图景。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口述片段,这些口述者是当年的纪录片导演、摄影师,还是那些在镜头前讲述自己故事的普通人?他们的声音,将是理解那个时代最直接、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影像回响与生命记忆的探寻,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去触碰那段历史的肌理,感受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读完《纪录与探索1990~2000大陆纪录片的发展与口述纪录》的扉页,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那段时光的画面。1990年代,中国大地如同苏醒的巨龙,充满了活力与不安,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交织。纪录片,作为一种“看见”现实的方式,在这个十年里,必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非常好奇,那些曾经在大银幕或电视屏幕上留下的深刻影像,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们是否突破了原有的窠臼,展现了更为多元的视角?书中提及的“口述纪录”,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实声音的渴望。口述史的魅力在于其个体性与主观性,往往比冰冷的史料更能打动人心,更能传递出那个时代的温度与质感。我设想着,书中会不会有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纪录片导演,讲述他们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他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观念的束缚下,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又或者,书中会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口述片段,通过这些个人的叙述,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的另一扇门,让我能以一种更贴近个体生命体验的方式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
评分《纪录与探索1990~2000大陆纪录片的发展与口述纪录》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丰富而复杂的影像记忆。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的社会变迁之快,如同疾驰的列车,而纪录片,往往是记录这趟列车沿途风景最忠实的乘客。我期待这本书能如同一位资深的导游,带领我穿越那段光影斑驳的十年,细致解读当时大陆纪录片艺术的成长轨迹。从最初的探索与模仿,到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考深度,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曲折与创新。书中“口述纪录”的字眼,更是点亮了我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我相信,口述纪录不仅仅是简单的访谈记录,更是一种将个人生命经验升华为时代印记的艺术。我梦想着,这本书能够收录那些鲜活的、未经修饰的声音,让那些曾经在幕后默默耕耘的纪录片创作者,以及那些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时代变迁的普通人,能够在书中“发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视角,一定能为我们理解那个十年的社会肌理,提供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这本书,仿佛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我希望能从中汲取知识,更希望能在那些影像与声音的交织中,找到属于那个年代的独特韵味。
评分这本《纪录与探索1990~2000大陆纪录片的发展与口述纪录》的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十年。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图景充满好奇,而纪录片作为最直接、最真实的影像载体,无疑是窥探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梳理1990年代到2000年初,大陆纪录片在内容、形式、制作理念上所经历的种种探索与变革。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经济腾飞,思想解放,各种思潮涌动,这些都必然会在纪录片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停留在作品的介绍,更能深入剖析这些纪录片是如何捕捉时代的脉搏,如何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口述纪录”这一部分,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魅力在于能够直接聆听当事人的声音,感受他们的记忆、情感与视角。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重要的口述纪录,并对这些口述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看看它们是如何与影像相互印证,又如何为我们还原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历史。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一个研究者严谨的态度,也预示着其内容会充满故事性和思想性,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个年代的纪录片浪潮。
评分《纪录与探索1990~2000大陆纪录片的发展与口述纪录》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与变化的年代。九十年代,中国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纪录片,无疑是记录这些变迁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如同一张详尽的地图,带领我探索那个十年大陆纪录片艺术的成长足迹。从早期对西方纪录片手法的借鉴,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风格,再到内容上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挖掘,这一过程定然充满了无数的探索与创新。而“口述纪录”这一概念,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口述史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与个性化,它能够将冰冷的史料转化为鲜活的生命故事。我设想,书中是否会呈现那些纪录片导演、摄影师,甚至是普通人的真实声音,他们讲述拍摄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讲述他们在镜头前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那个时代。他们的口述,不仅是对纪录片创作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个体命运的生动注脚。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对中国大陆纪录片黄金年代的深度回访,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影像的力量,以及历史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