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清初官定的字书,也是我国汉语辞书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部工具书。作者历经多年的探索,亟欲推阐《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及辞书学上的价值,所以从原典的各个议题,深入探究,以成是编。此书实是从学术角度探讨《康熙字典》颇为完备的一本专着。
【作者简介】
李淑萍
台湾省台南县人。国立中央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作者近年之研究重心,以文字学、训诂学、及《康熙字典》为主,除了《康熙字典》相关研究外,尚有〈隶书的起源及其分期特色〉、〈析论《龙龛手鑑》对近代通用字典部首的影响〉、〈析论转注字之形成及其先后次第〉、〈论「形似」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作用〉、〈浅谈王筠「古今字」观念〉等单篇论文。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过去的厚礼,里面装满了研究的智慧和对历史的深情。我一直对康熙时期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关于康熙字典本身,更多的是通过康熙字典这个载体,来展现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我被书中那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写作风格深深吸引,作者们并非枯燥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冰冷的数据和文献,变得鲜活起来。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康熙字典“错漏”的探讨,这并非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理解。作者们非常客观地分析了在那个时代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限性,以及后世学者们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份遗产的。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完美的,但恰恰是这些不完美,才有了后来的探索和进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研究”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评分读完《康熙字典研究论丛》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清代学术世界的大门。虽然书名直接点明了康熙字典,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语言学著作,或者枯燥的考据汇编。然而,它所展现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将康熙字典的编纂过程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我了解到,这部字典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康熙皇帝亲力亲为,集合当时最顶尖的学者,耗费巨大心力才得以完成的。其中涉及到的官僚体系、学术派别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对文字规范的需求,都为这部看似工具书的巨著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字典编纂方法的探讨印象深刻。不同于现代字典的标准化流程,古代的字书编纂充满了个人经验和学术判断。书中通过对康熙字典释义、部首划分、音韵标注等细节的深入分析,展现了清代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他们不仅要穷尽字义,还要考证字源、辨析异同,甚至要考虑不同读者群体的接受程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挑战复杂问题的智慧,让我肃然起敬。书中的一些研究甚至触及了字书编纂史上的未解之谜,作者们通过文献比对和逻辑推理,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让我对古代学者们的智识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一直以为康熙字典就是一部字典,最多是内容很全,适合查字。结果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讲的不仅仅是字,而是那个时代的整个学术生态。你知道吗,编纂字典这件事,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是国家大事,是皇帝亲自抓的!书里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康熙皇帝本人在这件事上的投入,怎么召集人马,怎么制定规则,怎么解决争执。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身处宫廷,看到那些文人墨客为了一个字怎么争得面红耳赤,又怎么在皇帝的威严下低头认错。 而且,这本书还很接地气,虽然讲的是学术研究,但语言并不晦涩。作者们用了好多生动的例子,比如举例说明某个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用法,以及字典如何记录和区分这些差异。我原来以为字典就是字典,就是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读起来感觉挺有趣的。它让我明白,一部字典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智慧,还有那个时代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特征。我以前觉得查字典是很枯燥的事情,现在我发现,原来字典本身也藏着那么多故事。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古典文献的研究,需要有极高的专业门槛,普通读者很难窥其门径。但《康熙字典研究论丛》这本书,却以一种令人惊喜的方式,将深奥的学术问题拉近了大众的距离。我并非语言学专业出身,但书中对康熙字典的解读,却让我得以领略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字本身的研究,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清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学术风气乃至社会结构。 书中对康熙字典编纂过程中的权力运作、人际关系以及不同学派的观点冲突的探讨,都让我耳目一新。这让我认识到,任何一部宏伟的文化工程,都必然是复杂社会互动的结果。作者们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看到了那些埋首于书卷的学者们,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明白,研究经典,并非仅仅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评分一直觉得,研究经典文本,似乎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直到我翻开《康熙字典研究论丛》。这本书出乎意料地生动有趣,它让我看到了康熙字典背后,隐藏着比我想象中更宏大的叙事。书中不仅仅是在解释字词的来龙去脉,更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和学术演进。 作者们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剖析了康熙字典的编纂过程,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人名、事件,都让我对清代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字典收录字词的考量,以及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的研究。这让我意识到,一部字典的诞生,其实是无数个学术观点碰撞、融合的结果,它承载着当时社会对文字规范的认知和追求。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不是专业学者,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的来源和传承,也让我对古代学者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