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无情,在岁月的淘洗中,一切都已成为陈迹往事。
作者借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碎影,评点了蔡元培、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等人的成就。试图从「生平文本」与「作品文本」的互文性,去逼近作家的真实生命。在「众声喧哗」的多元解读下,让这些作家们长留身影。从〈我所知道的康桥〉的徐志摩,到《半生缘》的张爱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以【人间四月天】连续剧轰动全台的原着作者蔡登山,对三○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与作家的真实研究承先启后。
本书收集作者自一九九二年起在报章刊物发表之文章。经由採访的第一手资料与研究相关文本,集结成影像与文字,真实记录作家生命。
作者简介
蔡登山
一九五四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沈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二十余年。
一九九三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将史料与影像融于一炉。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该系列纪录片,并荣获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钟奖。
一九九八年制作《蒋经国与蒋方良》三小时纪录长片。
二○○二年起制作【大师身影】系列纪录片,让晚清以降之思想家----严复、梁启超、鲁迅、陈寅恪、胡适、林语堂、钱穆诸大师长留身影。
着作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
编着有:《柔情裹着我的心----徐志摩的情诗与情话》、《徐志摩情书集》。
**初读《往事已苍老》,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沉重的怀旧之作,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首淡淡的忧伤小诗,在不动声色中,勾勒出生命的轨迹。** 作者的文字功力令人赞叹,她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触碰到最深刻的情感。书中的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生活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又顽强地生长。我特别喜欢书里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她们的隐忍、坚强,以及在时代背景下所承受的压力,都让我深感共鸣。尤其是其中一位母亲的角色,她的牺牲与奉献,那种无声的爱,让我觉得心疼又敬佩。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而是将生命的无奈与美好,都以一种极为克制的态度呈现出来,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感伤。这种“苍老”,并非意味着结束,而是生命的沉淀,是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它让我反思,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点点滴滴的“往事”中,逐渐变得“苍老”而又成熟的呢?
评分**不得不说,《往事已苍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并非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浓厚的时代氛围,以及人物内心深处那份不为人知的孤独感。** 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早已消逝的年代,那些我们可能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的事件,用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物资匮乏但人情味浓厚的年代,感受到人们在时代变迁下的无奈与挣扎。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几段关于家庭关系的刻画,那种含蓄而深沉的爱,那种难以言说的思念,都让我感触良多。我记得有一个情节,主角的父亲默默地为家人做了很多事,却从未说出口,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这本书让我思考,在过去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维系着彼此的情感,又是如何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那种“往事”的“苍老”,不仅仅是指时间的流逝,更是指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刷后,沉淀下来的人性中的坚韧与脆弱,以及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的那份挥之不去的孤独。它不是那种让你哈哈大笑或潸然泪下的书,而是一种静静地触动你心底最柔软角落的存在,让你在阅读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
评分**这本《往事已苍老》的书名,光是念出来,就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感,像老照片泛黄的边角,又像是雨天窗上的雾气,总让人忍不住去回想些什么。** 翻开书页,并没有如预想般直接铺陈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或者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折。相反,作者用一种极其温婉,近乎呢喃的笔触,描绘了几个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那份不被注意的、细微的生命轨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主角童年时期在乡村度过的那些片段,那种夏夜的蛙鸣,泥土的芬芳,还有大人之间淳朴无华的对话,都仿佛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我总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幅静谧的风景画,你可以坐下来,慢慢地品味画中的细节,感受光影的流转,风的低语。它不像那些让你掩卷惊叹的故事,而是让你在读完后,久久地沉浸在一种平和的思绪里,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那些“往事”。那些曾经以为已经遗忘的、被时光掩埋的片段,仿佛都在这本书的引领下,一点点浮现,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也因此,更显出它的“苍老”。这种“苍老”并非颓败,而是一种沉淀,一种阅历,一种时间的痕迹,让生命的故事有了厚度。
评分**老实说,读《往事已苍老》的时候,我常常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早已远去的岁月。** 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不急不缓,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将那些生活中的琐碎,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的人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磨灭,反而因为那些“往事”的沉淀,显得更加鲜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会变迁的描写,那些曾经的集体生活,那些淳朴的乡土情怀,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难寻觅。这本书让我怀念起,曾经的我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过着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苍老”不是衰败,而是生命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阅历,让那些“往事”在时间的洗礼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压抑的书,反而能让你在一种平和的心境下,去感受生命的厚重,去体味那些已经过去,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往事”。
评分**《往事已苍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一种情绪的投射,一种集体记忆的唤醒。** 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过去的事情,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这本书恰好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着几个家庭,几代人的生活变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那个年代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习惯,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而富有意义。例如,书中对老物件的描写,那些缝补的衣裳,那些泛黄的书信,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时光尘封的故事。这种“往事”的“苍老”,并非是时间的消逝,而是一种沉淀,一种岁月的痕迹,让生命的故事更加深刻。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翻阅一本老旧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无法重来的过往,每一次翻阅,都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