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是颱灣男性的共同記憶,同時構成文學史上一股壯闊的文學潮流。
鋼盔裏的詩意,製服裏的反叛,自「反共」的軍旅生涯至今日的「替代役」,深刻的曆史情境轉換而成文字書寫,在雄壯威武沉?忍耐的吶喊聲中,迸發齣青春的溫熱;而軍旅文學的建構也成為解構當兵歲月的神祕法器。
主編簡介
唐捐
本名劉正忠,一九六八年生,颱灣嘉義人。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現為清華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曾獲梁實鞦文學奬散文首奬、時報文學奬新詩評審奬、聯閤報文學奬新詩首奬、散文首奬,颱北文學奬新詩評審奬、散文評審奬、年度詩奬、五四奬之青年文學奬等。著有詩集《意氣草》、《暗中》、《無血的大戮》,散文集《大規模的沉默》,並與陳大為閤編《當代文學讀本》。
序論 身體與文體之兵變 唐捐
張拓蕪 老兵話舊
管 管 吾的雕堡
楊 牧 我的航行
黑 野 金門鴻爪
阿 盛 鹹風故事
小 野 慣聽槍聲的麻雀
履 彊 奔揚的生命
林文義 鐵蒺藜畔的薔薇
孫瑋芒 金門之犬
吳 鳴 湖邊的瀋思
陳 今 在曠野中獵日
楊 照 軍旅劄記
袁哲生 恭禧你,外島!
唐 捐 帶血氣去當兵
潘弘輝 夜航
王盛弘 我的草木們
鍾正道 鬍導長
許正平 當兵不當兵,這不是一個選擇題
孫梓評 寂寞芳心乾訓班
鯨嚮海 阿凱的原形
陳思宏 酒肆軍旅行
張鬱國 兵的位置
吳億偉 我想要當兵
達 瑞 軍旅
李 中 紅豬肉與白斬雞
李晉仰 在刃之端
湖南蟲 夏哨
導論
身體與文體之兵變(節錄) 唐捐
現代文學中的軍旅書寫,構成極為豐富的一章。在瀋從文的作品中,便時時展現對於「兵」的身份認同,長河深林之間的戎馬生涯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太平洋戰爭時期,颱灣人被迫成為「誌願兵」,流徒南洋的經驗,則在陳韆武的詩和小說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三、四十年代的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遷移。則又使一批敏銳秀異的青年散落軍旅,他們在烽火與碉堡之間成長,大口吸收稀薄的文學養份,憑其親體實見,居然寫齣大量精采的作品。例如司馬中原、硃西甯、段彩華、的小說,楊喚、周夢蝶、洛夫、羅門、嚮明、商禽、張默、?弦的詩,王鼎鈞、張拓蕪以及後來瀋臨彬、隱地等人的散文。
這是一道壯闊的文學潮流,不能為「反共文藝」的標簽所覆蓋。事實上,流傳至今而依然光輝的作品,都能擺脫相同頻率的集體吶喊,從而展現創作主體的獨特感知。一方麵善於將戰亂流離的經驗轉化為文學藝術,一方麵又能使詩人的內在纔質突破軍人的外在身份。逯耀東先生曾經以「兵變」二字概括其曆程,可謂傳神。這是钜大壓力之下的「變」──時代與世界之變,身份與身體之變,文字與文體之變──通過「兵」的關鍵結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