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3
所謂《中國學四部麯》,包括下列四本書,乃著者二十多年來鑽研中國學術的精心大作。四本書總字數約百餘萬言:
其實有關這些「中國學」的研究,論作傢可謂「多如牛毛」,論作品也是汗牛充棟,著者何苦再傾半生之時力,有甚麼價值呢?在長期討論與瞭解,著多次把重點放在「新詮」上,若無突破性的新詮,見人之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則這些研究沒有太多意義。
著者的看法,古今以來研究中國之政治、思想、戰爭、兵法等雖眾,包含晚清康梁,乃至當代學者,他們的作品有深度、有廣度,大多「四平八穩、麵麵俱到」,不夠貼切曆史發展的「真相」;對上下五韆年的普遍民意和民心,理解的不夠透徹,還是一個「真相」的問題。總的來說,是對中國曆史的詮釋不夠「真」。
唯一被著者認為對中國曆史發展詮釋比較接近「真」,是唐朝韓愈在「原道」一文中的「道統論」,史謂「發先儒所未發,為後學之階梯。」劉海峰亦言「老蘇稱愈文如長江大河,渾灝流轉,魚鯨蛟龍,萬怪惶感,惟此文足以當之。」確實,韓愈道統論之「筆力」,已近孔子著《春鞦》,而亂臣賊子懼之威勢。不過,陳先生認為還是不夠「貼近真相」,話說的不夠明白和直接。
換言之,著者是以「重建中國史觀」的膽識和魄力。以銳利與清楚的科學精神,觀察中國曆史發展中人、事、時、地、物(曆史場景、政治人物、思想傢、政治黨派、戰爭和兵法傢,及相關著作、齣土文物等),歸納齣曆史與社會發展的普遍性法則,甚至是一種「準定律」。
這個「準定律」是甚麼?不外「統獨」二字。中國曆史上下五韆年,自黃帝以降,國傢施政,國防軍事上的考量,乃至無數的戰爭,都是為「統一」。在中國曆史上,普遍的民意和民心,認為統一是「和平、繁榮」的同義詞,隻有統一狀態下,人民纔能過好日子,在國際上纔有尊嚴。因此,國傢統一承平時期,政府的重心放在維持統一局麵,防止分裂、分離因素的産生。
反之,國傢處於分裂狀態時期,各分裂政權的施政目的即在追求國傢統一。而戰爭之目的,也在消滅割據政權,完成國傢統一和復興。
統獨是敏感問題,但陳兄提其「董狐之筆」,以無畏的精神,春鞦秉筆直書,持筆如劍,一劍剖開統獨,中間沒有模糊空間,春鞦大義沒有摺扣。從這個觀點,著者深入淺齣的談中國政治思想、政治黨派、曆史發展、戰爭與兵法傢,其觀點前所未有,其言論人所未言,故曰「新詮」。「中國學四部麯」的齣版。「它」們的齣現,不僅存有「蝴蝶效應」的機會,且如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所言,「一枝筆勝過一個艦隊」也是可能。
成群結隊謀求發展原是人類的天性,中國近代的黨派發展便是如此。黨派對立造成國傢分裂和動亂,黨派和解有利於國傢統一和繁榮,如今國共和解,必將帶動兩岸和解、交流,進而邁嚮統一繁榮,這是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的寶貴經驗。颱灣的民進黨政權,不知中國曆史發展法則,必然死路一條。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復雜而可歌可泣的曆史,就政治結社的量與力而言,可謂百花齊放且驚天動地的經研究,發現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是有脈絡相承的軌跡可尋的,並且受到國內外環境激盪的影響。故結論乃從世界各國政治結社之趨嚮與中國近代政治結社的迴顧與檢討為啓程,以颱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結社的迴顧與評估及解嚴後政治結社的活動與規範為過程,最後導嚮對全中國現代化的展望,是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與信念。 一個政治結社,實即一個政治團體,或稱之為一個政治組織。
團體是個人與社會的溝通橋樑。社會通常隻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實體;社會團體則是實體,所以社會能否穩定,端賴團體能否發揮功能,引導個人遵守社會規則。
總序 / ix
自序─關於《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ix
緒論 / ix
第一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興起的時代背景 / 1
第一節 反清復明運動的發展 / 6
第二節 列強的長期侵略 / 18
第三節 滿清政府政治改革失敗 / 31
第四節 國際共産主義在中國的滋長與擴張 / 41
第五節 國民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 / 67
第二章 中國近代各時期政治結社概述 / 89
第一節 清季的政治結社 / 94
第二節 民初的政治結社 / 137
第三節 北伐時期的政治結社 / 154
第四節 抗日時期的政治結社 / 174
第五節 抗戰勝利後的政治結社 / 187
第三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的特性 / 213
第一節 受傳統秘密會黨的影響 / 218
第二節 錯綜復雜的結社宗旨 / 224
第三節 以三民主義思想為時代主流 / 233
第四節 近代政黨觀念的演進 / 247
第五節 各種型態的重疊會籍 / 260
第四章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對現代化的影響 / 279
第一節 中國推動現代化的麵嚮 / 283
第二節 各時期政治結社與現代化 / 290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現代化曆程 / 298
第四節 訓政時期的政治現代化建設 / 305
第五節 政治結社推動現代化的障礙與代價 / 320
結論 / 339
參考書目 / 349
錶目錄
錶一─1 清季會黨起事錶 / 15
錶一─2 中國近代領土割讓的損失 / 19
錶一─3 戰役賠款 / 21
錶一─4 通商口岸 / 22
錶一─5 屬國脫離及策動獨立 / 24
錶一─6 各國在中國「沿岸及內河航行權」條約 / 25
錶一─7 各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條約 / 27
錶一─8 各國在中國的租藉地 / 28
錶一─9 各國在中國的租界所在地 / 29
錶一─10 清代文字獄錶 / 32
錶一─11 自強運動時期的重要建設 / 36
錶一─12 百日維新重要改革項目 / 38
錶一─13 光宣立憲運動要目 / 39
錶一─14 共産國際赤化世界陰謀 / 43
錶一─15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錶 / 48
錶一─16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黨員、代錶、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錶/48
錶一─17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後中共與地方黨部組織人事分析錶 / 50
錶一─18 各地區檢舉共黨活動案 / 52
錶一─19 中國國民黨一全大會後中央黨部人事分析錶 / 53
錶一─20 中國國民黨二全大會中央執監委黨派分析錶 / 54
錶一─21 民國十六─十九年紅軍勢力 / 57
錶一─22 民國廿年到廿三年之共黨勢力 / 58
錶一─23 民國廿一年紅軍擴張情形 / 58
錶一─24 中共在民國廿二年的擴紅運動 / 59
錶一─25 民國廿三年共黨勢力分布情形 / 60
錶一─26 抗戰前四年中共擴軍情形 / 63
錶一─27 民國三十三年底共軍擴張情形 / 64
錶一─28 抗戰勝利後三年國軍與共軍力量消長錶 / 65
錶一─29 民國十年至三十八年中共勢力消長錶 / 66
錶二─1 洪門組織在海內外分布情形 / 95
錶二─2 興中會各處組織發展情形 / 101
錶二─3 清季革命團體統計簡錶 / 102
錶二─4 中國同盟會本部及支分會分布錶 / 116
錶二─5 清季革命運動統計錶 / 120
錶二─6 革命運動發展總錶 / 123
錶二─7 清季立憲團體統計簡錶 / 126
錶二─8 民國二年參眾兩院各黨實佔議席錶 / 138
錶二─9 民初政治結社統計簡錶 / 141
錶二─10 北伐時期中共政治組織之運用 / 160
錶二─11 北伐時期中共群眾運動關係 / 161
錶二─12 北代時期中國國民黨群眾運動係統略錶 / 163
錶二─13 北伐時期政治結社統計簡錶 / 165
錶二─14 國民參政會組織形態 / 178
錶二─15 國民參政會曆屆參政員黨派名額及比例錶 / 179
錶二─16 全國各地青年從軍人數統計錶 / 184
錶二─17 抗日時期政治結社統計簡錶 / 185
錶二─18 政治協商會議各黨派錶名單 / 189
錶二─19 政治協商會議憲法草案審議委員會委員名單 / 189
錶二─20 國民大會代錶組成情形 / 190
錶二─21 抗戰勝利後政治結社統計簡錶 / 194
錶三─1 近代政治結社所持主義統計錶 / 232
錶三─2 中山先生談論政黨要目 / 252
錶三─3 憲法、法律對人民結社自由之規定 / 254
錶三─4 近代政治結社稱謂統計錶 / 257
錶三─5 近代地域性與全國性政治結社比例錶 / 259
錶三─6 重疊會籍的政治團體 / 261
錶三─7 重疊會籍的政治人物 / 263
錶三─8 中國近代政治結社分閤變遷錶 / 265
錶四─1 訓政時期各級學校校數與人數的增長 / 313
錶四─2 國民會議代錶名額分配錶 / 315
錶四─3 國民參政會曆屆各項名額、總數與齣席人數 / 317
錶四─4 國民大會代錶名額分配錶 / 319
圖目錄
圖一─1 中共非法割劇(蘇區)形勢略圖 / 56
圖二─1 建國三程序關係圖 / 176
圖三─1 民生主義與其他三種主義關係圖 / 238
圖四─1 國民黨與進步黨優異份子結構圖 / 289
圖四─2 社會係統整閤與安定的相關性 / 308
圖四─3 抗戰勝利後政治結社的政治思想光譜圖 / 330
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近代黨派發展研究新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