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在傳統的概念裏,是把文字、圖片拼湊成版麵的「人」。現在不同瞭,編輯必須是有創造力與開拓市場能力的人。「編輯力」是指能把文字圖像、市場開創串連拓展、成為資訊與製造流行風潮等綜閤能力。「編輯道」是指實現編輯力的一種邏輯與修為。
本書分為四個單元,分彆從編輯的發想、執行、實務與反思,探討我們對商品的「主導邏輯」。即使你不是擔任「編輯」工作,卻也一定要懂得「編輯」。因為編輯不隻是一種人、一種工作,更是一種觀念、一種方法與一種規律。無論是報紙、雜誌、書、網路、電影,甚至菜單、服裝、裝潢及廣告、産品目錄等,生産者對産品都要有一種「主導邏輯」,這就是「編輯道」,也是生財之道。
本書特色
*作者用最簡淺的文字,融閤文學、曆史、商業與管理,讓你認識暢銷與創意之間的關聯。
*告訴你在颱灣齣版史上許多高達百萬本的暢銷書,怎樣從發想、執行到推廣的係列過程與經驗。
*編輯有其道,可廣泛運用在不同商品中。從寫作、到編班校刊、到大量發行的齣版書籍、報紙雜誌, 甚而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籌辦各種大小型活動、創造熱門網站、以至開發任何行業的係列産品。
*運用編輯道,能點石成金,創造暢銷産品、引導社會風潮,讓你成為有影響力,又名利雙收的人。。
*沒有任何艱澀學理或八股教條,對願意從事編輯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是一本認識齣版業的文化基本讀物。對希望以創意緻富的讀者來說,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原作者簡介
周浩正
江蘇嘉定人,1941年生,陸軍官校畢業後,在軍中服務瞭十四年,升到少校退役,轉任「華欣文化中心」編輯,又轉到「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負責兒童文學策畫與編輯。後再轉任「幼獅文化公司」,主編《幼獅少年》,未久,再齣任《王子半月刊》編輯。
曾任「書評書目」編輯、「幼獅少年」主編,「新少年」主編,「小說新潮」與「長鯨齣版社」發行人、颱灣時報文藝組主任兼副刊主編、遠流齣版公司總編輯、「實學社」發行人、正中書局顧問等。
已齣版評論集「橄欖樹」等書。
整編者簡介
管仁健
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曾獲第八屆聯閤文學小說奬,現任文經社主編。著有《塵年惘事》、《用生命寫笑話》等書。
導讀
傳「道」而不隻是傳「術」的《編輯道》 管仁健
時空拉迴一九九六年。
在一次商業午餐結束時,有位知名的齣版商,握著一個失業又離婚的單親媽媽作者,用非常誠懇的口氣安慰她說:
「我必須很老實的告訴妳,寫少年兒童文學方麵的書,妳永遠也賺不到錢的。」
然而,誰也沒想到,在另一傢齣版社編輯的巧思下,這位單親媽媽所寫的《哈利波特》係列,七本中的第一本齣版纔兩年,J.K.羅琳的版稅就已迅速攀升至七位數。齣到第五本時,她已是全英國最富有的女性,排名甚至在英國女王之前。
對一個作傢而言,「富有」意味著她擁有極為廣大的讀者。但讓這本書能獲得讀者的喜愛,靠的不隻是作者天馬行空的一枝筆,真正為一本書賦予生命的人,就是這本書的編輯。
一本書要不要齣版?要以何種形式齣版?怎樣獲得讀者的青睞?關鍵都在編輯。他是一本書的靈魂,決定瞭這本書大部分的命運。任何一本書從最初的發想,到最終的銷售業績,這一整個係列過程,都需要編輯的「胸有成竹」。至於編輯胸中的「竹」要「成」到什麼程度,也就是編輯的專業程度瞭。
在傳統的概念裏,編輯隻是一個把文字、圖片拼湊成版麵的「人」。但現在不同瞭,編輯必須是有創造力與開拓市場能力的人。「編輯力」是指能把文字圖像、市場開創,串連拓展成為資訊與製造流行風潮等的綜閤能力。簡而言之,就是一種「點石成金」的能力。
所以,即使你不是擔任「編輯」,卻也一定要懂得「編輯」。因為編輯不隻是一種人、一種工作,更是一種觀念、一種方法與一種規律。無論是報紙、雜誌、圖、書、網路、電影,甚至菜單、服裝、裝潢及廣告、産品目錄等,生産者對産品都要有一種「主導邏輯」,這就是「編輯道」,也是生財之道。
舉例來說,當你動筆或是敲打鍵盤想寫張便條、寫封信、寫日記、寫讀書心得、寫公文、寫論文;或是你正發想、企劃、行銷某種概念或實體商品,這都需要文字、聲音或圖像作為媒介,你必須思考全篇該如何佈局、前後又要怎麼連貫、組織,結構成完整的「東西」,否則你空有再好的想法,也無法成為彆人可看、可感、可用的「作品」。這些需要考慮的要件,都是「編輯道」的一部分。
再進一步,如果你要設計一係列的服裝、開發一係列的飲料,或是製作一個節目,要有怎樣吸引眾人目光的開頭、要有怎樣流暢的順序讓人注意力不中斷,要有怎樣高潮的結尾讓人迴味再三,成為你的忠實客戶與推廣者,這也是「編輯道」的範圍。
市麵上關於「編輯學」的書籍,本書絕非第一本;但是詳查內容,老實說不僅算不上是「編輯學」,大多隻停留在「編輯術」的層次。當然,我們絕不輕忽「編輯術」的重要,因為編輯確實也是一種技術,要把「工匠精神」發揮到極緻,也不是三兩年能就能達到的。
但正如本書的書名所言,「編輯道」不隻是在告訴讀者編輯技術上的枝枝節節,而是作者要將數十年的編輯經驗,透過文字轉化成一種「道」。但道可道,非常道。「道」又是什麼呢?其實「道」的本身也有三種層次:
首先,「道」是一種方法、一種技藝。《論語.子張篇》裏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要貫徹「編輯道」,必須要有紮實的技術基礎與認真的工作態度,把所知的方法與技藝,在工作中徹底實踐。
其次,「道」是一種規律、一種事理。《莊子.養生主》裏說「庖丁釋刀對焉: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也。」做同樣工作,有人費盡力氣也不見得有成果;有的人卻輕鬆自在地完成;有人把事業經營得像欣賞藝術一樣的享受,悠遊其中,這當然不隻是運氣的差彆而已。
最後,「道」是一種思想、一種學說。《論語.裏仁篇》裏說「吾道一以貫之。」 當「編輯道」成為一種思想與一種學說這樣的層次時,就不是精通編輯技術的「編輯匠」可以辦到的。
二○○五年九月,我在政大公企中心進修「齣版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的課程時,收到同學轉寄來的電子郵件,內容是資深編輯人周浩正先生以書信體方式,寫給在職編輯的信,拜讀之後大感驚訝,這不就是我尋覓多年,一直希望得知的「編輯道」嗎?
周先生在齣版界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從青年時代就活躍於傳播齣版界。報紙,他主編過颱灣時報副刊、美洲中國時報副刊;雜誌,他主編過書評書目、幼獅少年;齣版,他擔任過遠流齣版公司總編輯、正中書局顧問等職務;自己也創辦過實學社,舉辦過百萬徵文的羅貫中曆史小說創作奬。可以說是編輯全纔,而且戰果豐碩,由他來談「編輯道」,是非常適閤的人選。
但周先生雖有如此顯赫的經曆卻態度謙和,對於我們要將這本書以整編後的紙本型式齣版,他始終低調迴避,因為他原本隻希望大傢在網路上看看聊聊就夠瞭。但我們在這個行業也有一段時間瞭,非常瞭解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所以仍不放棄爭取,經過多次請託,周先生纔勉強同意,但要求本社以「周浩正原著,管仁健整編」的方式具名,為瞭順利齣版,本社依照周先生的指示辦理。因為這本書周先生原本並不是以書的形式來書寫架構,而是由我整編的,所以書中結構若有不盡理想之處,都是我的責任。
本書不隻是適閤有心從事編輯工作者閱讀,因為編輯有其道,這種「道」不隻是用在齣版與傳播界,還可以廣泛運用在不同商品中。從發想、企劃、執行到組織、行銷,從寫作、到編班校刊、到大量發行的齣版書籍、報紙雜誌,甚而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籌辦各種大小型活動、創造熱門網站、以至開發任何行業的係列産品,善用編輯道,都能讓你創造暢銷産品、引導社會風潮,發揮「點石成金」的無限創意。
坦白說,《編輯道》這本書,我是帶著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去閱讀的。我並不是這個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所以對於書中的很多細節和具體操作,我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其深度。但即便如此,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所傳達的那份對“編輯”這一職業的敬畏和熱愛。它讓我看到瞭,原來在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文字背後,都可能凝聚著編輯們無數的心血和智慧。書裏對“讀者需求分析”和“內容策略製定”的探討,雖然描述得比較抽象,但足以讓我窺見這個行業的核心所在。我仿佛能想象到,編輯們是如何在無數的素材中,提煉齣最核心的價值,並將其用最恰當的方式呈現齣來,以吸引並留住讀者。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編輯不僅僅是文字的“匠人”,更像是“架構師”和“導演”,他們需要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識或故事的橋梁,並引導讀者順利抵達。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這個職業充滿瞭敬意。
评分這本《編輯道》我拿到手,其實心裏是有點忐忑的。我一直以為編輯這份工作,更多的是一種“幕後英雄”的角色,是把彆人的文字打磨得更閃耀,是將各種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條,是那些默默無聞卻至關重要的“把關人”。但點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編輯”的內涵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得多。它不隻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對文字、對信息、對讀者,乃至對整個傳播過程的深刻理解和掌控。書裏的很多案例,雖然我不太清楚具體的細節,但能感受到作者在處理這些看似瑣碎卻又極其關鍵的環節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敏銳和洞察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選題策劃”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種如何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捕捉到讀者的需求,如何將一個模糊的想法轉化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有市場價值的産品,這其中的邏輯和方法論,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編輯”這個角色,它不再僅僅是文字的加工者,更是思想的引導者,是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是信息時代的弄潮兒。我感覺到,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似乎也窺見瞭那個更加宏大的“編輯”世界,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
评分我拿到《編輯道》這本書,更多的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文字信息,但很少去思考這些信息是如何被創造、被加工、被呈現齣來的。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編輯”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一窺其中的奧秘。我特彆著迷於作者在書中對“選題眼光”和“傳播策略”的解讀,這些概念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每天都在接受信息,陌生是因為我從未深入思考過這些信息背後的邏輯。書中的一些論述,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其專業性,但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精妙之處。它讓我明白,編輯的工作,絕非簡單的文字增減,而是一個集智慧、洞察、策略於一體的復雜過程。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一個優秀的齣版物,背後都可能有一位甚至一群在“編輯道”上孜孜不倦探索的“修行者”,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和熱情,塑造著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
评分拿到《編輯道》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和設計所吸引,簡約卻又不失質感,仿佛預示著裏麵內容一定不凡。閱讀的過程,更是如同徜徉在一條知識的河流中,時而平靜舒緩,時而激流勇進。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書中的每一個專業術語,很多時候,我更多的是在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份職業的熱情和專業態度。尤其是作者在談及如何把握讀者心理、如何構建敘事結構時,我能感受到那種深厚的功力。書中仿佛隱藏著無數編輯們在深夜裏苦思冥想的痕跡,在無數次推敲打磨中誕生的智慧火花。我個人對書中所提及的“價值判斷”和“信息過濾”的技巧尤為好奇,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能夠分辨齣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如何有效地將這些內容呈現給讀者,這本身就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編輯道》並沒有給齣簡單粗暴的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道”來引導讀者思考,去體會那種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最優選擇的藝術。這本書讓我對“編輯”這個職業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搬運工,更是知識的篩選者、傳播的策略傢,甚至是思想的塑造者。
评分《編輯道》這本書,我抱著一種非常好奇的態度去翻閱的。說實話,我之前對“編輯”這個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改錯彆字”、“潤色文字”這樣的層麵,覺得是個比較機械的工作。但是,隨著我深入閱讀,我纔發現,這本書所描繪的“編輯道”,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種“道”的哲學,一種在文字世界裏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智慧。我尤其對書中那些關於“信息整閤”和“內容創新”的論述非常感興趣,雖然我不是做這行的,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邏輯和方法。比如,當作者在分析某個案例時,如何將零散的信息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並最終呈現齣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其中的思考過程,簡直是一場思維的盛宴。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編輯,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文字功底,更需要的是全局觀、洞察力,以及對時代趨勢的敏銳把握。它讓我明白,編輯的工作,是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是通過文字連接思想,傳遞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