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 人间不湮不漫
从平凡庸俗的日常生活中,来到一处充满芬芳的虚空,看不见什么,却有蜂的鸣声和醉人的光晕。 ──赵卫民
本册作品中,处处可见诸多作者以精妙的文笔,华丽铺陈景致、精准描写实像、真切咏吟自然,随着文句游走,每每惊见隐身字里行间的人生大义,解放心灵桎梏的妙药良方亦存乎于此。这不湮不漫的人间是何等的觉照?不湮不漫的心境又是何等的清灵?期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样,口耳相传、热诚分享阅读经验。 推荐序──柴松林
卷一「晨昏」:天地运行,日升月落。习惯,晨昏更迭。谁管,黑夜白天。
失去开始与结束的感动,会不会开始与幸福有了距离。
如果从时空的角度来看,生命无疑在地球自转昼夜更替中积累而成,亦在围绕太阳公转中,经历了春夏秋冬而消逝,生命的递嬗就在这星球运动中不断绵延,而宇宙亦因吾人有此灵明惺惺的心性,才使得此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等万物一时都活了过来。
本卷所收录的文章,其内容集中在日出、黄昏与黑夜,凡一日之各时景象,这些景象普遍而重复地出现在你我的生活中,如此的平凡,又如此的单调,然而在作家笔下,却成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光彩华美、发人省思的景致,这实是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最佳註脚。
卷二「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农夫的四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是植物的四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季。四季的巨轮不断转动,处处皆是禅意。
或许,四个季节当中,每个人皆有所偏好,就像韦瓦第的〈四季〉协奏曲,运用许多特别技巧,呈现春夏秋冬的独特性及必要性。如果没有冬天的凛冽,就无法凸显春天的温润,没有夏天的喧嚣,就衬托不出秋天的肃瑟,万物随着时序的变化方有所成长、茁壮。因此如实地体认这个世界,毋须夹杂太多的好恶于其中,渐渐地,你会发现万物存在自有其理趣。
本卷收录的作品,乃作家就自己生命经验去刻画属于自己的季节图腾,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刻画,无非揭示「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道理,在阅读之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箇中奥妙。
卷三「修行」: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间,决定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人生充满无限种可能,「修行」即是在为了生活各种事件而作的开放和有目的的准备。或许,一提及「修行」二字,总予人联想到宗教的肃穆庄严,让人有沈重之感,然而若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来诠解「修行」的内涵,这两个字顿时与我们拉近了距离,「修行」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信徒的义务」,乃至「失败者最后的选择」,它并非远在天边的未来,而就在你我寻常日用中的点点滴滴。
本卷收录的作品,多是作者历经人生锤鍊的体悟心得,这固然是生命累积的智慧,然作为读者的你我,是否都必须以身试法地「众里寻他」,最后才得以恍然「灯火阑珊处」的徒劳,那就端看个人的智慧了!
套书简介
本套书汇编于《人间福报》连载六年的「书香味」专刊,套书定名为《书香味》,全十册。由星云大师担任总编辑,原「书香味」专刊主编蔡孟桦为编着人。
内容主要为民国以后的现代文学之作,亦收入古典文学精品;从地域来说,则台海两岸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作家作品都在蒐罗之列。共收录近300位作家、450多篇古今名作,分为三十七卷。
编者以「文学的美、哲学的理、人生的用」为选文标准,依内容题旨,从文学、哲学到佛学依序分册、分卷;其次,各卷再以作者的出生年为先后之编排标准。
编辑内容,从第一册的〈人生〉出发,逐渐体悟文史哲的醇厚美感,帮助提升人文精神及生命境界。第二、三册,分别选录青年、中年之人生作品,思维红尘间变与不变的平衡哲学。第四册至第八册为各样的人生风景,包含山水田园、自然、季节、旅游文学、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等。第九册为老年的人生智慧,体会天地运行的生命感悟。第十册为佛学相关文章,展现更为超越的宗教情操。
本套书体例:为便利作为各学校机关的国文辅助教材,在每篇选文后,有「作者简介」、「注释」,并以「编者的话」作为导读,目的在引导读者如何欣赏文章内涵、增加写作技巧,并有「问题与讨论」或「附录」相关资料,为师生互动及习作参考之用。每一卷末,再佐以「延伸阅读」,提供读者更宽广丰富的视野及思维面向。
在文学史上,《书香味》套书为首度尝试以佛教观点评析、导读,汇编而成的文学丛书。并同时为「人间佛教读书会」指定教材。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
今年八十大寿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67年创建佛光山,致力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全球各地创设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十六所佛教学院,培养佛门专业人才。为推广社会教育,创办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及创办人间福报、人间卫视。
着作等身的星云大师,创下许多佛教弘法史上的第一。1985年卸下佛光山宗长一职,之后四处云游弘法,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对于「人间佛教」淑世利生的伟愿,奉献毕生心力,诚为佛教界的一代宗师。
蔡孟桦
受学于佛光山丛林学院、宜兰佛光大学文学研究所。十四岁夏天于佛光山皈依,几年后至佛光山编藏处学习,经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启蒙,引燃文学热忱,开始写作;沉浸文化工作十年以上,为本山所培养之「以文化弘扬佛法」的人才之一。
多年担任大师所领导的「法堂书记室」书记。七年前奉大师指派,参与「人间福报」办报,兼任觉世副刊主编,并负责《书香味》专刊的文选编着。二○○四年起,再兼任佛光山创设的「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执行长,负责书籍、音乐、礼品、影音等佛教艺文化、大众化、生活化、人间化的相关出版品之制作、发行,不断力求产品的创意突破及对外开发推展。着有「青年书简」结集之《心中的风铃》、《温柔的记忆》,主编的丛书有《迷悟之间典藏版》、《人间佛教系列套书》、《古今谭》等。
《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首先,“书香味”三个字,唤醒了我对阅读最原始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种嗅觉的体验,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代表着知识的殿堂,故事的海洋,以及无数思想碰撞的火花。在台湾,我们对于“书香味”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是一种与文字深度连接的象征。而“人间不湮不漫”,这几个字则带着一种哲学的思辨,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不随波逐流、也不被时间轻易冲刷的韧性。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字里行间,勾勒出这样一种“不湮不漫”的人间景象的?它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人生起伏、情感纠葛,以及个人如何在命运的洪流中,保持初心和信念的故事?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种深刻的启迪,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人生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而展现出新的光彩。这本《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从名字上就给我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我尤其喜欢“书香味”这个词,它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味道,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思想和情感的印记。它代表着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而“人间不湮不漫”这几个字,则像一首淡淡的诗,带着一种禅意,又有一种洞察世事的智慧。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处人生的潮起潮落,即使面对世事的变迁,内心也要保持一种不灭的火光,一种不被淹没的韧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世界,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去理解和体验生活。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感受文字带来的温暖和慰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特别吸引我,那种淡淡的、泛黄的书页质感,配上“书香味”这三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很多关于阅读的回忆。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藏书不多,但只要拿起一本书,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混合味道,就是最令人安心的香气。这本书的书名“书香味(9)”暗示着这是一个系列,而“人间不湮不漫”则带着一种道不明的愁绪,又有点洒脱的味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品味一本书,更不用说去体会那种“书香味”了。这本书是否能带我重回那个纯粹的阅读年代?它所描绘的“人间”,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又为何会“不湮不漫”?这些疑问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书中的故事和情感,像陈年的酒一样,慢慢地在心底发酵。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文字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重新认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或者从未发掘的,关于“人间”的真实情感和深刻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场与文字的深情对话,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触动。
评分拿到《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独特的书名吸引住了。“书香味”这三个字,就像一股淡淡的清风,吹拂着我对阅读最初的美好回忆,那些捧着书本,沉浸在文字世界里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纯粹和美好。而“人间不湮不漫”,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意境,它不像“烟消云散”那样决绝,也不像“波涛汹涌”那样澎湃,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恰到好处的存在状态。我感觉,这本书可能在探讨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如何在生命的起伏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也不被内心的情绪所吞噬。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人间”画卷,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也学到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坚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都散发着一种浓浓的文学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书香味”这三个字,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阅读的热爱,想起以前花很多时间泡在图书馆,那种纸张和墨水混合的味道,总是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与愉悦。而“人间不湮不漫”这几个字,则带着一种东方哲学般的意境,它似乎在探讨生命中那种不被轻易磨灭、也不至于失控的状态。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欲罢不能的类型,而更像是一杯温润的茶,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也许作者会通过一些看似平淡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或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一些触动心灵的瞬间。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平和的力量,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学会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淡然。
评分这本《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光是书名,就足够引起我的好奇心了。特别是“人间不湮不漫”这几个字,总觉得它藏着一种深刻的道理。在台湾,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生活上的挑战,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又会感觉情绪泛滥。所以,一个能够“不湮不漫”的人间,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向往的境界。它可能意味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的能力,一种不随波逐流,也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的内心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些思考的视角,让我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去学习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我期待它能够用文字的力量,疗愈我内心的疲惫,也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智慧,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评分读到《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首先,“书香味”三个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图书馆里,空气中弥漫的那种淡淡的、略带霉味的纸张气息,那是一种属于知识和想象的味道。接着,“人间不湮不漫”则像一股清流,在喧嚣的尘世中划出一片宁静的空间。它没有“湮灭”的绝望,也没有“漫溢”的失控,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有生命力的存在。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意境融合在一起的?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会讲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却有着不平凡坚持的人们?又或者,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种宁静的思考,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悟,以及一种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的力量。
评分拿到这本《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第一感觉就是它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氛围。书名里的“不湮不漫”四个字,尤其耐人寻味。在台湾,我们常用“湮灭”来形容消失、不见,而“漫”则有弥漫、蔓延之意。所以,“不湮不漫”,是不是意味着一种坚韧的存在,一种不随波逐流,也不轻易被时间冲刷的生命力?我想象中的“人间”,应该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和情感的,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但总归是真实而鲜活的。而“不湮不漫”,或许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一种态度,一种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不卑不亢,不沉溺于悲伤,也不放纵于狂喜的状态。这种境界,对于我们这些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书中刻画出这样一种“不湮不漫”的人间景象的?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还是通过作者自身的观察和感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让我眼前一亮。在台湾,我们对于“书香味”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那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味道,更是知识、故事和想象力交织在一起的独特气息。它代表着一种沉静的时光,一种对文字世界的探索,一种与古往今来智者对话的可能。而“人间不湮不漫”,则是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哲学。“不湮”意味着不被遗忘,不被抹去,保留着生命的原初印记;“不漫”则表示不泛滥,不失控,维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书香味”与“不湮不漫”的人间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本书会讲述怎样的人生故事,又会如何去诠释“人间”的真实面貌?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宁静的思考,一种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探索,以及一种在纷繁世事中,能够找到内心平静的启示。
评分当我看到《书香味(9)--人间不湮不漫》这个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刻闪过许多画面,这些画面都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感,又夹杂着一丝对现实的思考。我喜欢“书香味”这个词,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气味,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沉淀在岁月中的智慧和情感。它让我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无数夜晚的书籍,它们就像一个个无声的朋友,在我孤独的时候给予我慰藉,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方向。而“人间不湮不漫”,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它不像“湮灭”那样彻底的消失,也不像“漫”那样无法控制的蔓延。它似乎代表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存在,一种在变化中保持稳定的力量,一种在起伏中不失自我的人生态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他对“人间”的理解,以及他如何看待生命中的那些起伏和变化。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深刻的共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从中汲取力量,去拥抱更丰富、更真实的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