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故事以一个城市的兇杀案为背景,用几近纪实的?事手法将这个城市的市长、教授、商人、记者、农民、兇手和各色男女拉到读者的面前,并抽丝剥茧般将他们的外装和面具剥离,一寸一寸地逼近这些人爱恨情仇的心理成因:内在恐惧。
为了拯救和自救,小说的主人公们採取了说出心中的真相,与社会和他人达成了和解、宽恕和原谅,从而摆脱了心中的不安、焦虑和恐惧的种种心理负担,使生命从灰暗扭曲中矫正过来,呈现出和谐平安的健康状态。由于小说在人性扭曲的成因和性格形成的多纬度的描写中,细腻准确而又冷峻严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群,以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因而本书具备好读而又耐读的品质。
作者简介
北村
本名康洪。1965年生于福建长汀。大学毕业后任职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
1986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黑马群》,选载《作品与争鸣》,作品因写法新颖产生争议。1987年,小说《谐振》刊于《人民文学》。从1988年开始,发表《逃亡者说》等「者说」纟列小说,包括:《劫持者说》、《披甲者说》、《陈守存冗长的一天》、《归乡者说》、《聒噪者说》。此纟列小说使北村跻身于中国先锋小说家的行列,被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1992年北村个人创作转型,从先锋小说创作转向关注人的灵魂、人性和终极价值的探索,发表了第二纟列的小说高潮,包括小说《施洗的河》、《武则天》、《玛卓的爱情》、《孙权的故事》、《水土不服》、《最后的艺术家》、《伤逝》等。在文坛引起强烈回响,以「神性写作」成为小说界的一个独特现象。
从1999年开始,北村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写作,即描绘人在追求终极价值时的心灵过程和人性困难。长篇小说《老木的琴》获得该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小说。小说《周渔的喊叫》引起关注,被拍摄为电影《周渔的火车》,成为当年的中国影坛大片。
从2003年开始,北村进入第四个阶段的写作,其作品开始以理想主义和正面价值为创作目标,计有长篇小说《望着你》、《玻璃》、《愤怒》和《发烧》等,至此,北村的创作以长篇小说为主,进入真正的黄金期,创作量大大超越往年。
北村曾入选中国小说五十强(1978—2000)优秀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德文出版。
推荐序
活出生命的价值
这本厚厚的书,内容精彩感人,可以拍成电影。
虽是编出来的故事,有太多巧合,却又好像合情合理。
我从事监狱教化工作十八年,从人犯悔改的心路历程及想与被害人和好的善意,都看到有类似的巧合发生。说巧合,毋宁说是上帝的好安排;而且,人真的悔改了,虽难免被社会批评、辱骂,但都会有好结局,「好树结好果子」就是这个真理。
台湾,十年前,有个死刑犯叫汤铭雄,他几杯黄汤下肚后,在台北神话KTV用瓦斯纵火,烧死了十六条人命。当他在法庭遭几位被害人家属殴打的时候,被同是被害人的一对基督徒母女瞧见,她们心生怜悯,便写信告诉死囚,愿意原谅他,后来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弟弟,称唿看待。
当时汤铭雄在看守所三次自杀,不是演戏的,因为背负16条人命的罪债太沉重。第一次自杀刚好绳子断裂,人跌下来,没死成。第二次、第三次都恰好被人发现而救了下来。没有那封信,他可能会ㄧ再尝试自杀,成功。另ㄧ巧合,他枪决后捐出全身器官,包括骨骼、皮肤等,刚好病患的血型、体质ㄧ致,以致后来有40多位病人因他受惠,移植成功。
我辅导过约200位死囚,有的经过大风大浪,才大彻大悟,书中的爱、恨情仇,人世间到处碰得到,我也听到、看到。把这些事串在一起探讨人性的邪恶、伪善,并带出信仰改变人性的高贵,着实可赚人眼泪,也具有正面社会教化意义。
我乐于推荐这本书,虽然我对于书中当事人的对话,觉得太冗长,
但似乎是作者阐明事理说服读者,不得不的作法;加上我觉得书上对性爱部分的描述多了一些,但似乎也是作者故意「写实」,除此之外,全本书十万大言几乎找不到缺点,翻开后就能引人入胜,叫人欲罢不能。
期望更多社会人士能够因这本书,多去关怀接纳愿意「浪子回头」的受刑人及更生人,更期望社会上有更多人因信仰耶稣基督,能活出生命的价值,把爱分享给更多的人。 更生团契 总干事
黄明镇 谨识
2006年10月25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