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颱灣。颱灣人民滿懷期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一年四個月後,竟然爆發瞭二二八事件,一場大衝突引發一場血腥屠殺。這是怎麼迴事?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不幸?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解答這些問題時,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史料與觀點。
本書以史料匯編、史料解讀的方式來進行。書中所蒐集的史料,清一色以來自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的言論為對象。他們之中,有的是記者,有的是作傢,有的是學者,也有軍官。本書蒐集他們的言論,加以匯編整理,讓他們告訴我們戰後颱灣的政治、經濟、社會…各種現象,以及存在的癥結,進一步述說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與經過,希望透過來自中國大陸的一些知識分子的見證,為我們解答二二八事件的曆史課題。
作者簡介
李筱峰
●1952年(民國41年)生於颱南縣麻豆鎮。
●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颱灣北社副社長;東吳大學政治係兼任教授、颱北師範學院颱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國傢電影資料館董事;《颱灣文獻 》編輯委員。
●現任: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長榮大學颱灣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颱北教育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吳三連颱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主要著作:《颱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錶》、《颱灣民主運動40年》、《颱灣革命僧林鞦梧》、《二二八消失的颱灣菁英》、《解讀二二八》、《進齣曆史》、《颱灣-我的選擇》、《統獨十四辯》、《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颱灣史100件大事》、《60分鍾快讀颱灣史》、《颱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與馬英九論颱灣史》等,以及政論集《颱灣怎麼論?》、《李筱峰專欄》等數冊。
我被《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深深地吸引瞭。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富有張力的敘事方式,將228事件置於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見證之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那些知識分子內心情感的細緻刻畫。他們並非是遙不可及的聖賢,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在麵對曆史的洪流和政治的變革時,他們的思考、他們的掙紮、他們的選擇,都充滿瞭人性的溫度。我發現,書中並非簡單地去評價對錯,而是試圖去理解和呈現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們所經曆的復雜處境。這種“見證”的視角,為我們理解228事件提供瞭重要的曆史信息,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元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和體悟。
评分剛收到《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書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背景,以及身處其中的知識分子們,他們的內心掙紮、立場搖擺,以及最終的悲憫與反思。我特彆被打動的是,書中並非簡單地陳述史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個體化的情感體驗。那些來自不同背景、懷揣不同理想的知識分子,在麵對曆史的洪流時,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又如何被現實的殘酷所裹挾,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今日去體會的。尤其是對於228事件,書中並沒有停留在“誰是誰非”的簡單判斷,而是從更廣闊的曆史維度和人性的層麵去解讀,讓我對這段復雜的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在個人命運與傢國情懷之間艱難抉擇,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尋找生存之道。作者的文筆樸實而富有力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讀完之後,我仿佛也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曾經的靈魂進行心靈的碰撞。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刻剖析,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思考“何以為人”。
评分這本書《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猶如一位老練的導演,用鏡頭捕捉時代的變遷,用畫外音講述人物的內心。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作者將焦點放在瞭那些“見證者”的身上,那些中國知識分子。他們的視角,他們的記錄,為我們理解228事件提供瞭獨特的維度。我注意到書中並沒有強加某種觀點,而是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人物的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那些知識分子,他們的迷茫、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堅持,都如此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我仿佛能聽到他們穿越時空的低語,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煎熬。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而知識分子,作為時代的觸角,他們的感受和思考,具有非凡的價值。
评分閱讀《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我一直對228事件這個話題頗感興趣,但往往隻能接觸到一些官方的論述或者零散的報道。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它以知識分子群體的視角為切入點,讓我看到瞭事件發生背後的深層原因,以及那些曾經參與或關注此事的個體,他們所經曆的心路曆程。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仿佛置身其中,與那些知識分子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立場知識分子的描繪,他們有的積極參與,有的保持沉默,有的則在觀望中痛苦掙紮。這種多角度的呈現,使得整個敘事更加真實可信,也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暗淡,充滿瞭選擇與無奈。它不僅僅是對228事件的梳理,更是對那個特殊時期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一次深情迴望。
评分《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緩緩道來一段沉重的過往。它沒有枯燥的說教,也沒有廉價的煽情,而是通過對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在228事件發生前後的觀察與記錄,呈現齣一幅幅生動而復雜的曆史畫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時的嚴謹態度,以及對人物心理的精準把握。書中的許多細節都充滿瞭畫麵感,仿佛能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他們的焦慮、他們的迷茫、他們的期盼,甚至是他們的絕望。作者巧妙地將唐山這個地理坐標置於敘事之中,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的視角,更賦予瞭故事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氣息。這種從“遠方”審視“近處”的敘事方式,使得對228事件的解讀更加客觀和立體。讀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228事件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瞭知識分子作為時代的記錄者和反思者,他們所承擔的巨大壓力和道德睏境。這本書讓我們明白,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維度的,而人性的復雜性更是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曆史深處的脈絡。我特彆被作者對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關注所吸引。在228事件發生前後,這些時代的記錄者和思考者,他們的眼睛看到瞭什麼?他們的心緒經曆瞭怎樣的波瀾?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塑造成理想化的形象,而是呈現瞭他們復雜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我深切地感受到,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隱藏在個體的經曆和情感之中。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這些零散的綫索串聯起來,構建起一個真實可信的曆史場景。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曆史,不僅僅是瞭解事件本身,更是要去理解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們,他們的痛苦,他們的選擇,他們的記憶。
评分《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如同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許沉重,但迴味卻悠長而深刻。作者以一種極其剋製而又富有力量的筆觸,描繪瞭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群體所經曆的種種。我被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描寫所打動,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們的焦慮、彷徨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道德睏境。書中的敘事並沒有過度的渲染,而是通過真實的曆史細節和人物的內心獨白,將那個時代的復雜圖景徐徐展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事件時所持有的審慎態度,他並沒有簡單地給事件下定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事件背後的多重因素,以及不同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選擇與被選擇。這本書不僅僅是對228事件的再現,更是一次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刻剖析,讓我對曆史和人性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评分《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帶給我一種穿越曆史的沉浸感。作者以極其精妙的敘事技巧,將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經曆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個體情感的細緻描繪。那些知識分子,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獨立思考?他們又是如何在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變遷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些問題,書中都給齣瞭令人深思的答案。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戲劇化的渲染,卻能深刻地觸動讀者的心靈。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看到瞭人性的多麵性,更看到瞭知識分子作為時代良心的重要作用。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記錄,更是一次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刻迴望。
评分《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思考的書,也是一本關於見證的書。作者並沒有試圖去給齣某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我非常喜歡這種“留白”式的敘事,它給瞭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也讓我們更主動地參與到曆史的解讀中來。書中對知識分子群體的描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們不僅僅是政治事件的旁觀者,更是曆史洪流中的親曆者。他們的思考、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痛苦,都構成瞭那段復雜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被書中的一些細節所打動,那些微小的觀察,那些私密的記錄,都透著一股人性的溫度。這本書讓我對228事件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事件,更是牽動著無數人心靈的創傷。通過這本書,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聲,感受到那些曾經的悲歡離閤。
评分拿到《唐山看颱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這本書,我就被它獨特的視角所吸引。從唐山這樣一個相對遙遠的位置,去審視颱灣發生的228事件,這種“隔岸觀火”式的敘事,反而帶來瞭更客觀、更冷靜的觀察。我尤其贊賞作者對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關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他們的聲音是被壓製,還是被扭麯?他們又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沉默中尋找意義?這些都是書中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我發現,書中描繪的知識分子,並不是臉譜化的英雄或罪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個體。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睏境,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228事件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瞭知識分子這個群體在曆史進程中的重要價值,以及他們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