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猎蓝色巴尔干

追猎蓝色巴尔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献给狂想、奇想、梦想之人

  巴尔干。是一个流着血又流着蜜,寒冬中有春天之地。

  Carol,是一个流浪伦敦七年之后,却选择了马其顿居住下来的台湾女子,开设了台湾史上第一个电视通讯社。

  别人认为她疯狂,她却认为自己只是想在这个蓝色的半岛民,进行一场温柔的追猎。

  她又用七年时光,写成热情澎湃的追猎手记。

  巴尔干半岛上的马其顿,是个依山傍水遍地野花、人种复杂宗教多元、历史悠久但纷乱不断的蕞尔小国,一九九九年台湾曾与它建交,二00一年又宣布断交。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住着一位台湾奇女子──资深新闻记者张桂越。自从一九九九年台马建交后,她便长驻马其顿,并在此开设了台湾史上第一个电视通讯社,一方面追猎巴尔干这个「火药库」的最新政治动态,另一方面更深入探讨当地的社会文化。

  这个自认Crazy的女子,禀持着一个新闻记者的热情和使命,深入这既美丽又残酷的国度,花费七年的时间,用文字和影像纪录下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乱纷扰、丰富文化、和动人故事。这一段不凡的经历,回过头来,也丰富了她的生命。

  阅读本书,你将感动于她对生命的满心热情,以及她那像风一样,满脑子的狂想、奇想、与梦想。

推荐文

  「 她是台湾的巴尔干人?直觉的职业冲动,她把自己空投进这个流血与蜜的山脉,有水有草有情的大草原。摄影机是她的眼、她的枪。战争与和平里的新闻是她的萨伐旅,翻腾不止息的历史是她心灵的大冒险。张桂越,一个人的千军万马,她的故事是人间莽原不平静的风。」──陈浩(知名媒体人,中天电视执行副总。)

  「有人说,你要是不认识张桂越,最好就别认识她。因为一旦相识,结局只有两个,一是两肋插刀喜欢她,一是恨不得宰了她!这本书,註定要让很多人认识她。结局却只有一个,就是恨不得自己像她一样:一辈子不妥协、不低头、想得疯狂、活得真诚,四海漂泊却永远怀抱着希望走下去!」──傅月庵(作家)

  「张桂越是我认识最不安分,也最不安于室的女性!不安分,所以她经常不耐烦就口出狂言,勇于挑战和顶撞威权,包括穿着牛仔裤就要出席外交场合……不安于室,所以她很少乖乖待在台北,她纵横欧洲,偶而越界捞到非洲,最爱去做开疆辟土的拓荒工程,这种人写的文章就和她说话的声音一样,三分狂气,三分不屑,四分炫耀,可是,我们都没去过马其顿,没去过科索沃,听她臭盖,有一种卧游寰宇的安适和快乐!」──蓝祖蔚(资深影评人,台北爱乐「电影最前线」节目主持人。)

作者简介

张桂越

  1949,出生于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关渡基督书院、美国明尼苏达州Concordia College语言传播系。

  1980,成立耕者出版社。

  1984,华视新闻杂志记者。

  1990,英国威尔斯大学新闻研究所就学。求学期间任台视驻伦敦特派员。

  1993,传讯电视驻欧洲分社主任。

  1997,创立「台通社」。

  着有《崔小萍狱中记》,译有《善有恶报》等无数作品。拍摄纪录片「蓝色巴尔干(26小时)」、「耶稣的脚印」、「认识东正教」、「结在异乡的果实(非洲农耕队)」等。

  2002年她在马其顿发起「抗议希腊大使馆无耻运动」,跟希腊使馆展开了一场争取尊严的长期(一个月)抗战,张桂越这个的名字成为了异国各大传媒的头条新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感谢
序 一 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记者
序 二 用心写的
序 三 台湾的奇才
前言:是风
目录

Part A 流血与蜜的山脉
1. 奔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2. 巴尔干──流血与蜜的山脉
3. 皮带扣环──马其顿
4. 我的第一眼
5. 无论红黄黑白种
6. 解放罂粟
7. 火车想开
8. 借个手机好吗?
9. 大哥说了算──现代列强操盘马其顿
10. Arben Xhaferi贾费瑞──巴尔干的杰出政治家
11. 都是她惹的祸
12. 暴雨将至
13. 访问「恐怖份子」阿哈玛狄
14. 画我故乡

Part B 在春风里
1. To stay or not to stay?
2. 走马看花
3. 熬它一锅甜椒酱
4. 吉普赛出柜日
5. 在春风里
6. 马赛克的世界
7. 希腊抗暴
8. 六月是新娘的季节
9. 「要为我们报仇!」

Part C 唿吸奥图曼
1. 牧师的女儿
2. 挡不住的春天
3. 青年的伊斯兰
4. 圣战VS黑锅
5. 洁巴丝儿子的割礼
6. 古香古色的东正教
7. 圣像
8. 一千两百座修道院
9. 比文艺复兴还早的觉醒
10. 复活节大拜拜
11. 牧羊人的石头
12. 土地公公在国外

Part D 约翰喜雀
1. 青花菜的触动
2. 一个平静的农村午后
3. 瓦达河恋
4. 风雨故人来
5. 约翰喜雀
6. 从小五的纸箱说起
7. 伴我航行的伙伴
8. 布切和马莉和沙夏和史多不丹
9. 大年夜
10. 萧瑟的南风

后记:亚历山大酒店

图书序言

奔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飞机在跑道上滑动,我要离开台湾了。

这一趟,去的是马其顿。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只有在圣经里看过「马其顿的唿唤」,只知道两千年前,耶稣的门徒保罗去过马其顿传道,只知道亚历山大帝和这个地名有关,如此而已。马其顿应该是个历史名词,怎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一个国家叫马其顿? 旅行社的Amy问我:「马其顿在哪里啊?非洲还是欧洲?首都叫甚么名字?」我说:「我也是从外交部打听到,首都叫Skopje。」

飞机夜里起飞,冲上天后,与满天的星星相遇,上机前的混乱全搁在台北。安全带的警示灯灭了,窗外的月亮离我好近,又圆又大,老朋友了,离开故乡,就是他了。

在维也纳机场等了六小时,下午两点转机,直达马其顿首都Skopje。

候机室里,除了我和其他四个女生,其他青一色军人,一个个高头大马穿着迷彩军服,这是国际候机室里少见的景观。我开始感觉不一样了,也有一点不安,看他们的徽章有瑞典、 挪威 、德国 ,都是联合国的维和部队,问了一下,那四个女生是德国人,穿着T-shirt牛仔裤,到科索沃探老公的。一屋子的军人,不管他们的表情态度多么文明,空气里还是有股肃杀之气。才离开台北,还没踏上巴尔干,在维也纳就先闻到火药味儿了。

联合国派部队到「可能」发生战争的地区,免得战争爆发后再派就来不及了,这是「维和部队」的原则和特色。显然马其顿目前还没打仗,但是也显然有开战的机率,否则联合国不会派兵过来。不过中共也已经放话了,他们是安理会的一员,可以否决派兵到任何国家,中共驻马其顿大使许月荷就曾公开放话──要搞台湾承认是不是?就别怪我们动用否决权。这一切都还在观察中,马其顿目前的政府(一九九九)执政不到三个月,非常年轻,总理乔杰夫斯基六0年代出生,才三十几岁,他们说他离开大学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总理,少年郎一上来就搞台湾承认,叫初生之犊不怕虎。

飞机在山里转来转去,山头都披着白雪,日正当中,太阳狠很的照着群山,闪闪发亮,偶尔出现一片红色瓦房,一白一红的很是好看。

一个小时后,飞机开始降落,就这么近,一个小时!难怪巴尔干有个风吹草动,欧洲大哥们就开始紧张,实在太近了,就在他们的后院。飞机在山堆里降落,旅客下了飞机,一双脚直接踩在跑道上,机坪停着两架飞机,不是我说,这个机场比台中市的水南机场还小。「危险吗?」我在排队入境时,问一旁的德国女生。「NO!」也许,危险的是我的旅程,摄影师在哪儿还不知道,卫星上哪儿传也不知道,一切等到了旅馆再说。

前面,一万个未知在等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