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石镛
1928年4月出生,上海水产大学离休干部。几十年来,利用课余,从事象棋艺术的实践、理论、竞赛、组织等活动;自1978年起,多次参加全国棋赛以及省市比赛,全国高校比赛和各种邀请赛,担任竞赛组长、资料组长、裁判长等工作;1984年受聘于上海市大学生象棋队总教练,1990年起担任上海市教师象棋协会会长、顾问,1997年正式开出象棋选修课(2个学分)。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撰写了大量象棋评论文章,内容包括开、中、残局和全局,同时与棋界前辈合作编着或整理一些象棋谱,为《棋海拾贝》、《五羊杯棋王争雄谱》、《中国象棋谱大全》等,1993年编写出版了《象棋精妙杀局》。
石炼
1957年2月出生,机械工程师,象棋艺术爱好者。
第一章 超短局(39局)
第二章 着法最少的棋局(5局)
第三章 顺手炮(40局)
第四章 列手炮(8局)
第五章 中炮对屏风马(47局)
第六章 中炮对反宫马(12局)
第七章 中炮对单提马、拐角马、三步虎及其他(19局)
第八章 仕角炮、过宫炮、起傌局(8局)
第九章 仙人指路(12局)
第十章 飞相局(14局)
前言
短局,棋界约定俗成的含义是指25个回合以内的对局。短局,是无数象棋运动员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象棋艺术宝库中的珍品。短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奇巧妙绝。」
「短小精悍」──每一局棋不超过25个回合即结束战斗,着法最少的棋局仅5个半回合。「奇巧妙绝」──这些闪烁着弈海异彩的短局,着法精练,节奏轻快,内涵丰富,千姿百态,其中有出奇制胜的谋略,有巧佈罗网的陷阱,也有弃子搏杀的战术,有谋子得势的手法,有运子、兑子取势的诀窍?珥?珥,解拆它们,可以从中领会象棋多种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各种基本杀法技巧,在令人啧啧称奇,甚至拍案叫绝的同时,达到开阔思路、提高棋艺水平的目的。
本短局谱系从数千则短局中经过筛选编纂而成。内容包括超短局、着法最少的棋局等,共计10章204局。
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从各种比赛的对局记录中寻觅、汇集,同时也参考了不少象棋报刊和书籍中的短局。笔者曾用叶龙吟署名,于《上海象棋》辟「象棋短剑集 」专栏,连续发表象棋短局数十例;也曾用阿陇,林西、余龙签署名发表短局于一些棋刊。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南京青年藏谱家郑平平、中学生金凡、陈瑾和石剑等人的热情帮助,他们有的提供某些对局资料并做了初评,有的利用课余时间用电脑打字编辑等,特此致谢。
但愿广大读者喜爱这本颇具特色的《象棋精巧短局》。由于笔者棋艺水平所限,本短局谱可能有某些不足或错误之处,望广大象棋运动员和棋艺爱好者不吝赐教。
石镛、石炼 于上海
作为一名长期的象棋爱好者,我对残局的理解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期,常常在棋局进入残局后,就感到无从下手,局面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功亏一篑。直到我无意间接触到了《象棋精巧短局》这本书,我才感觉眼前豁然开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堆砌大量的棋谱,而是精选了一些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短局,并以一种极其精炼、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作者在分析每一个残局时,都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发现局面的关键所在。他不会一下子就抛出复杂的杀招,而是先从最基础的棋子走法和局势分析入手,一步步地揭示出制胜的奥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每一个短局的“逻辑性”讲解。作者能够清晰地阐述出为何这样走是正确的,为何对手的应对会失效,让读者在理解棋谱的同时,也能领悟到背后的思维方式。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兵底炮”的残局,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通过“飞象”就能将死,而是先分析了对手“象”的站位所带来的限制,以及己方“炮”的灵活性,然后通过几次精妙的调动,让原本看似复杂的局面变得清晰明了,最终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取得胜利。这本书让我对残局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再是令我头疼的难题,而是变成了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挑战。
评分这本《象棋精巧短局》简直是我的残局“救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在中盘厮杀方面还算可以,但一旦进入残局,就感觉脑袋一片空白,常常会因为一步棋的失误而功亏一篑。市面上关于残局的书籍也不少,但很多要么是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案例过于死板,看了也学不到精髓。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精巧”。书中的每一个短局,都像是一件艺术品,构思巧妙,变化万千,但同时又不会过于复杂,让人望而却步。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分析残局时的那种“庖丁解牛”式的讲解。他不会堆砌大量的棋谱,而是通过精炼的语言,点拨出局面的核心矛盾,然后展示出几条最具代表性的变化,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其中一个关于“兵底炮”的残局,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通过“飞象”来制造杀机,而是先让你看到对手的“象”在兵的下方所带来的局限性,以及己方“炮”的灵活度。然后,通过几步精妙的调度,让原本看似胶着的局面瞬间打开,最终形成必胜之势。这种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残局的兴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残局,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棋子。
评分我是一名对象棋有着狂热追求的爱好者,平时也接触了不少象棋书籍。然而,很多书籍在讲解残局时,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棋谱堆积如山,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往往难以消化。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象棋精巧短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耳目一新。首先,它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内容却极其扎实。作者并没有追求数量,而是精选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短局,并对这些短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中的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提炼出最核心的制胜要素,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例如,书中的一个关于“单车对车马炮”的残局,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给出复杂的杀招,而是先分析了双方棋子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利用己方的“车”来限制对方的“马”和“炮”,最终通过几次巧妙的调动,瓦解了对手的进攻,并成功反杀。这种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残局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杀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残局的思维方式,如何去预判对手的意图,如何去寻找己方的突破口。
评分一直对中国象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水平停滞不前,尤其是在残局处理上,总显得捉襟见肘。最近偶然翻到了这本《象棋精巧短局》,光看书名就觉得它可能是我需要的“对症下药”。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显得非常用心,纸质不错,排版也很清晰,没有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示,反而用简洁的文字配合棋谱,将一个个精妙的残局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残局时,那种由浅入深的逻辑。他不会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杀招,而是先从最基础的局面分析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其中的关键点。比如,书中某个关于“车马对车”的残局,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破杀的连招,而是先让你体会到为什么对手的车会成为累赘,然后才慢慢引入如何利用己方棋子的配合,形成难以逾越的防线,最终赢得胜利。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这个对残局略感头疼的棋友,也渐渐找到了门道,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去推演一些类似的局面。这本书的精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残局本身有多么“短”或“精巧”,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残局,如何去“思考”残局,这才是提升棋力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象棋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样,在残局阶段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的福音。我一直觉得,象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博大精深,而残局更是集中体现了其精妙之处。然而,很多关于残局的书籍,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棋谱过于晦涩,让人看了之后一头雾水。《象棋精巧短局》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解开了心结。首先,这本书在选材上就非常有讲究,它没有收录那些过于复杂、变化万千的残局,而是精选了一些“短小精悍”的局面,每一个局面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者在讲解时,并没有一味地罗列棋谱,而是通过逻辑清晰的分析,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一个变化的根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中那种“庖丁解牛”般的思路。他能够精准地找出局面的关键点,然后展示出最简洁有效的杀法。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单马对单车”的残局,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利用“马”的跳跃特性去将死对方,而是先让你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局面下,“马”比“车”更具优势,以及如何通过“马”的走法去限制“车”的活动范围。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掌握了具体的杀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残局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