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八六年,由于西伯利亚上空高能脉冲雷射防空网的反射镜基地台在地球联军与殖民政权奥延福拉克的一场空战中遭受损毁,使得脉冲光柱转而直射北非地面,导致该区大量核能电磁脉冲导弹温度过高而失控爆炸,使地球陷入了长达七年通讯全面断绝的「宇宙囚禁时期」。在这段不幸的时期里,地球居民的经济与生活模式严重倒退,原本发达的众多科技产品也在电子零件无法使用的状况下纷纷遭到弃置。辐射灰尘造成的污染也影响了生物行为与健康,这是继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再度将自身逼上了濒临灭绝的危险边缘。
然而,人类终究没有灭绝。
微物之城唯一的道夫孤儿院里的孤儿们也努力的存活下来,其中年纪最大的希洛、辛耶特与优吉妮在院长莎鲁曼夫人过世后,更是身负带领其他孩子们成长的重任。辛耶特被视为道夫家唯一的基因改良者,优秀、自制是必然的,也由于她有着天生被赋予的责任,因此自然而然的将更多「生存与荣耀」的压力镶嵌内化在基因中,她深信即使是自然人,透过努力与目标设定,也可以和改良者并驾齐驱,甚至达成更高的使命。为此,她创立微物之城唯一的传统平面媒体《道夫生活週报》,这份报纸在微物之城尚在宇宙囚禁时期电子科技产品失灵的时代,非常受到居民欢迎,也成为居民重要的生活重心,随着宇宙囚禁结束,电脑网路兴起,《道夫生活週报》的地位岌岌可危,为挽救道夫家的声誉与生存所依,辛耶特将周报改版,成为《道夫生活杂志》,开辟更专业的专栏,以及增加更深入的论坛,这项改变是速成的网路新闻所无法取代的,《道夫生活週报》因此转型成功。
此时,道夫家的男孩希洛已经成长为一个男人。当太空殖民地政府奥延福拉克改组,并将首都迁到地球的捷鲁欧城后,希洛在辛耶特的鼓舞下,前往首都发展,顺利进入新政府工作。新政府为让政权名正言顺,除了持续重建工作,并积极设计政党运作模式,为免人民认为新政府一党独大,其私下扶植旧地球政府的退休海军上将成立「人民胜利党」,希洛被新政府派驻到在野党,成为在野党的当红助理,协助在野党完成第一阶段的总理大选。其后,洛希回到新政府的联合党,一连串的选举活动,让希洛经历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媒体灾难与政坛变相,辛耶特也在一次总理大选后的街头抗争中,因为杂志的报导而被设计入狱,已经病重的辛耶特用她的余生揭示「荣耀」的价值,成为这次政治事件的英雄。
希洛最后成为捷鲁欧城的市长,一生奉行「跟对人,做对事,然后,付出了岁月」的他,虽然对民主政治的荒谬本质仍然无法理解,但前行的路,仍然无法中断……
这个故事谨献给众多在战争与浩劫过后,致力于社会、政府、生活,以及心灵等各方面重建工作的英雄们,使我们能够在不断的内省与坚定的自励之中,寻找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交界。然后,用无比的宽容与温厚的爱,将之化为笑容,化为勇气,化为人生。
本书特色
◎ 继世界之魂首部曲《漂流战记》后,新锐作家杨依射第二部长篇作品,21世纪觉醒主义文学正典。
◎ 华语文学中极为少见规模浩大之政治小说。
◎ 故事涉及爱情、亲情、友情、政治、选举、传媒等多项议题,结构完整、情节紧凑。
◎ 读者可于精采的故事情节与小人物所遭遇的无奈现实中,得到猎奇与窥视的快感。
◎ 作者承续上一本小说《漂流战记》的创作精神,有着人类价值的思维辩证,风格与手法却截然不同。
◎ 故事背后提炼的精神,反映了现金台湾社会现象中所极为前缺的通透与坚毅,令身身处浑浊之世的我们,能够透过他的作品去触摸到二
作者简介
杨依射 Maxine Young
1980年生,台北市人。美国密苏里州威廉伍德大学企管硕士。2007年6月以长篇小说《漂流战记》(The Roaring Ten Years)出道,绝佳的创作力与优异的执行能力令人震惊。同年7月出版第二部长篇作品《微物乐园》,深刻而通透的思考使她获得了「觉醒主义作家」的称号。第三部作品《世界之魂》在本书出版时也已经起稿,令人引颈期待。
推荐序 觉醒的辉光∕陈巍仁
前言
上篇 从乐园降生
第一章 恐慌的年代
第二章 黑夜里的星空
第三章 惶恐的绵羊
第四章 嚣声群起之幕
第五章 病痛
第六章 朝向吞併之梦
中篇 灵魂的整形
第七章 前行的力量
第八章 扶摇枝头
第九章 譁众起舞时
第十章 落下的政客
第十一章 慢舞
第十二章 恆星无尽旋转
下篇 真实的虚像
第十三章 狂妄的显影
第十四章 自觉
第十五章 成败的定义
第十六章 蜉蝣漂移之声
第十七章 永远的微物乐园
后记
《微物乐园》这本书,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事物,需要从宏观入手,抓住事物的整体轮廓。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有时候,深入到最微小的细节,反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的运行机制。比如,通过了解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土地肥沃的原因,进而明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又比如,通过认识那些在空气中传播的微生物,我们才能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多么微妙而又复杂。这种“由小见大”的视角,让我在阅读时,不断地产生新的思考和洞察。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维度,让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小”的力量,并且认识到这些“小”是如何支撑起整个“大”的世界的。
评分读完《微物乐园》的某个章节,我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对环境的种种影响。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它让我明白,即使是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方方面面。比如,某些微生物在空气净化中的作用,在土壤形成中的贡献,甚至在气候变化中的微妙调节,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日常会关注到的细节。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成了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对科学并非专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并深深着迷。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过度地将目光集中在宏观层面,而忽略了那些支撑着整个宏观世界运转的微观基础?《微物乐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认知的盲点,也指引我们去探索那些更深层、更根本的生命奥秘。这种认识上的升华,让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让我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在阅读《微物乐园》的过程中,我被其中对于生命韧性的描绘深深打动。我一直以为,生命的顽强,更多体现在那些大型动物的生存斗争中,比如在恶劣环境中求生的北极熊,或者在严酷条件下繁衍后代的沙漠植物。然而,这本书却将我的目光引向了那些看似脆弱,实则无比坚韧的微小生命。它们能够在极端的高温、低温、高压甚至辐射环境中生存,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这让我开始重新定义“强大”这个词的含义。那些微小的生命,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克服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且在各自的领域里繁衍生息。这种生命的力量,不张扬,不喧嚣,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开始思考,我们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是否也能从这些微小的生命身上汲取力量?它们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微小的存在,也能拥有最强大的生命意志。这种精神上的启迪,远比任何口号式的励志都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拿到《微物乐园》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更多的是实验室里那些冰冷显微镜下的图像,或者是教科书上那些缺乏生命力的插图。我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虽然有价值,但可能缺乏阅读的乐趣。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情感的笔触,为我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微物宇宙。我仿佛能听到微生物在细胞分裂时发出的微弱“呼吸声”,能感受到它们在极端环境中挣扎求生的“决心”,更能体会到它们在漫长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智慧”。这本书让我不再将微生物仅仅视为冷冰冰的科学符号,而是将它们看作是拥有独立生命、独特生存策略的“小个体”。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让我对这个世界,以及生命本身,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感动。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了解,去欣赏。
评分微物乐园,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魔力,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惊喜和奇妙事物的隐秘世界。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了期待的,仿佛即将踏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去探索那些平日里我们或许会忽略,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却又常常不被我们察觉的生命。翻开书页,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上演着怎样的生命故事?它们的生存方式,它们与其他生命的互动,它们对整个世界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充满好奇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邀请函,邀请我们放下审视宏大叙事的目光,将焦点投向微观世界,去发现那些细致入微的精彩。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新颖、深刻的方式,带领我认识这些微小的生命,并且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是否能看见它们在土壤中的舞蹈?是否能理解它们在水滴里的世界?是否能感受到它们在空气中悄然的传播?这些疑问,都迫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这本书的海洋,去寻找答案,去拥抱那些微小却又无比重要的生命。
评分每次翻开《微物乐园》,我都会有一种进入另一个时空的奇妙感觉。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微小的探险家,在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构成的奇妙世界里穿梭。作者的文字,不仅仅是在传递科学知识,更像是在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我身临其境。我能感受到那些在高温温泉里肆意生长的细菌,它们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找到生存之道;我能看到那些在植物体内默默工作的真菌,它们如何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御病虫害。这本书让我打破了对“生命”的传统认知,让我明白,生命的形式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它们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广泛和深刻。《微物乐园》就像一个魔法箱,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启迪。它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也让我对这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充满了深深的爱意。
评分《微物乐园》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科学性与文学性之间的完美融合。我一直觉得,科学知识的普及,常常会因为过于理论化而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概念时,并没有使用生硬的术语,而是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科学事实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微生物在细胞壁上筑巢,能感受到它们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甚至能想象它们在DNA序列中编码的古老秘密。这种文学化的叙述方式,不仅让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更让那些微小的生命充满了人格化的魅力,让我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魅力,其实可以如此迷人,而那些隐藏在微观世界里的故事,也同样可以媲美最精彩的文学作品。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世界的了解,就像是在拼凑一幅巨大的拼图。《微物乐园》这本书,无疑是为我的这幅拼图,添上了极其重要的一块,而且是那样细致入微、色彩斑斓的一块。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将目光放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比如高山、河流、森林,或者是那些庞大的生物。然而,这本书却带领我深入到了那些肉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宏观世界的稳定运转,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那些微小生命的默默付出。它们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甚至是维持我们自身健康的关键。这种对微观世界重要性的认知,让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拥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我们认知的一次“重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微物乐园》之前,我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课本上那些模糊的图片和枯燥的定义。什么细菌、病毒、真菌,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甚至是与疾病、不洁联系在一起的词汇。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所吸引,它颠覆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富有诗意的方式,为我描绘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微物世界。我仿佛能亲眼看见那些在土壤里辛勤劳作的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分解落叶,将养分重新带回大地,滋养着一棵棵参天大树;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海洋深处默默奉献的浮游生物,它们是多么庞大而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族群,支撑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重新审视生命,重新理解“渺小”这个词的意义。我开始明白,微不足道,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反而在许多时候,它们才是维系整个生命链条的关键。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也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气息,仿佛打开它,就能通往一个奇妙的未知领域。我一直对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微观世界,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我期待《微物乐园》能够带领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那些最基本的生命单位,去了解它们是如何构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或许,它们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石,或许,它们在地球的生态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如何,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都建立在它能够满足我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且以一种令人信服且充满趣味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我可以理解和吸收的养分。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知识的启迪,也能带来对生命本身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