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邦在巴黎+手工限量【浪漫橘】萧邦专属笔记本

萧邦在巴黎+手工限量【浪漫橘】萧邦专属笔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ad Szulc
图书标签:
  • 萧邦
  • 巴黎
  • 音乐
  • 艺术
  • 笔记本
  • 手账
  • 限量版
  • 浪漫
  • 橘色
  • 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评推荐

  • 本书记录了十九世纪最具才华的音乐家萧邦,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发光闪耀的不平凡人生,并间接地带领读者深入萧邦的音乐生涯,其引人入胜的精彩程度,叫人忘记萧邦的人生,其实是如此短暂。--《纽约时报》书评
  • 一个严谨、易懂和详细的编年体裁传记,从萧邦这位重要作曲家一生的诸多事件和人生体验,让我们看到音乐天才是如何展露头角,并与那个年代的历史与文化相辉映。--《洛杉矶时报》週日版书评

      本书记录了十九世纪最具才华的音乐家萧邦,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发光闪耀的不平凡人生。他的音乐从充满情爱到狂暴愤怒,从快乐雀跃到无尽的悲哀忧郁,再从温柔婉约蜕变成骄傲和蔑视,其中的魅力与心灵震动,是空前也是绝后。

      萧邦在巴黎总共生活了十八年,几乎佔了他短暂一生的一半时光。在这里,萧邦将他的才华和创作能量发挥到极致,就算是在大文豪雨果、巴尔札克、司汤达、海涅,德拉克洛瓦、李斯特、白辽士、孟德尔颂等这些天才作家、画家和音乐家之间,热情、浪漫的萧邦也过得如鱼得水,为那个浪漫时期下了最佳定义,也作了最好的见证。

      萧邦交游广阔,除了优游于文学、哲学、音乐、艺术圈,也与当时的贵族圈,政治家如:罗思蔡尔德和马克斯相熟,更与知名的女作家乔治桑,有过一场充满惊涛骇浪的罗曼史。乔治桑这位才华洋溢、思想新潮的女作家,在1837年与萧邦相识,进而成为萧邦的情人和保护者,这段为时不短的传奇,更是引人入胜。

      本书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广泛蒐罗萧邦的日记、回忆录、信件等丰富素材,融会了作曲家萧邦在巴黎的爱情生活和创作历程,揭示了萧邦与乔治桑深刻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爱情故事,并重现当时的社会氛围、政治与文化的风貌。

      在这本抽丝剥茧的经典传记中,我们不但可以走进一位音乐天才的内心世界,更可以从他的一生,综观十九世纪这段卓越的年代,进而深入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化及音乐艺术相互激盪、成就的精采脉络。

    作者简介

    泰德.萧尔兹(Tad Szulc, 1926-2001)

      波兰裔美国人,生于波兰华沙,1841年移居巴西,1949年在纽约定居。1953-1972是《纽约时报》驻外及驻华盛顿特派员。曾获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并两次接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表扬。着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Biography)等十八本书。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前言
  • 前奏曲
  • 行板:1810-1831年
  • 回旋曲:1937-1847年
  • 尾声:1847-1849年
  • 后奏曲
  • 图书序言

    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夜晚
    巴黎,旧歌剧院,芭蕾舞,萧邦的夜曲…
    ◎Zoe佐依子

      萧邦的乐句,像是义大利歌剧里的优美咏叹调,天堂般的旋律,在云中徘徊。就算是他心情跌到谷底时,也能写出像雨滴前奏曲那样,有时像眼泪,有时像微笑的乐曲。

      对美有绝对敏感度的萧邦,他最后的住所是巴黎最闪耀的汎董广场12号,每次经过那里,总是会驻足,往萧邦住的那个楼层望一下,想像他弹着自己写的华尔滋,以为是健康回光返照,生命会与音乐成为不朽的伙伴。

      十九世纪的巴黎,是艺术家百花齐放的时代,他们创作的热情就像燃烧生命一般。 音乐家、作家、诗人、画家聚集一堂互相激励灵感,有时也有爱情的火花。萧邦在踏入花都时,就正值这样的时代,他也照单全收这些炙热的时代精神,他的第一场巴黎音乐会,台下有已经成名的作曲家李斯特,还有从德国来的孟德尔颂,他们都成为一生的好友,李斯特更刻意为萧邦介绍巴黎最热情奔放的作家乔治桑,这位后来与萧邦有着九年(对萧邦来说是四分之一个生命,他只活了三十九岁)像婚姻关系一样情感的奇女子。他们在巴黎相依为命,其实,当时每一位住在巴黎的艺术家,都有着那种奇妙的情谊,所以他们的作品之间都有着一种莫名的连结,因为他们彼此生活得如此近,然而内心的创作空间又像是澎湃的大海。

      这本由前纽约时报的驻外记者Tad Szulc所撰写的《萧邦在巴黎》,他以一位波兰后裔的历史学家的身份,又对音乐艺术充满无限热爱的方式,来描述这位音乐史中奇才的一生。他说故事的才能像是一千零一夜中那位公主,让你无法停止阅读。而且在过程中,你会一直以为萧邦就在你面前,他时而喝着他最爱的牛奶,时而又忧郁的需要有人陪伴,时而又在模仿别人的动作(就为了博君一笑)。然而,这本书与其他传记最不同之处,应该是Szulc对于萧邦与当时巴黎的时事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精辟描绘。因为音乐是抽象的,而萧邦的音乐之会有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情感元素,除了他的天才之外,就是他对外界环境那份细腻的敏感度,让他的音乐到现在仍是钢琴家与听众的最爱,这样的特质,在古典音乐史是很罕见的,因为萧邦几乎只有为钢琴作曲。

      阅读完这本《萧邦在巴黎》,我对萧邦的作品有了更深厚的尊敬,也又让我回到那晚在巴黎旧歌剧院里的萧邦《夜曲》,无论台上有多少舞者,只有一架钢琴,弹奏着萧邦的音乐,走出歌剧院时,旋律仍旧清晰,花都仍旧令人迷惑…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