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的丰富,足以形成红学;
红楼的迷人,足以经历数百年而不坠。
「《红楼梦》是经典,也是部可以歪着、靠着、不必正襟危坐阅读的小说。最后一堂课,我舍弃了传统的教室,带着学生到学校斜对角的星巴克,咖啡的香气交融着感性的音乐,更适合说红楼!」
在大学教书的作者,以生活化的精简导读方式,带领学生轻松的进入《红楼梦》的世界。现在,也邀请你一起来聆听这堂课!
或许你曾经以为《红楼梦》是不易亲近的重量级小说,但你也许忘了,书中的灵魂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十几岁的花样少年少女,这些青春世代的强说愁,我们也曾经历过。何不打开心房,从这里开始领略红楼的魅力……
本书用全新的角度诠释红楼,并附上精致的故事彩图和简易了解红楼众多人物关系的方法,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一窥经典名着的堂奥,开拓更宽阔的生命视野。
本书特色
◎轻松读懂一生必读的经典,享受《红楼梦》乐趣的第一本书。
◎三百年来魅力持续上扬的畅销书,你不可能想错过!
◎曾志朗推荐。
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情窦初开的花样少年少女,
一本《红楼梦》,其实就是编织了三百年的青春梦!
作者简介
李玲珠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硕士,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博士,现为高雄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着有《魏晋新文化运动──自然思潮》,并主笔高医e快报「一方清静」专栏。
书系推荐序 智慧的见证
书系出版序 延伸生命的视野
自序
简易了解红楼众多人物关系的方法
导论∕红楼楔子
曹雪芹 难解情痴作者意
书名释义 红楼如梦释红楼
忏悔下的启蒙 漫言荒唐的真性情
红楼故事的开始 假作真时真亦假
红楼故事的结局 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人物的命运 生命的预言与究竟
风月情关∕春恨秋悲皆自惹
痴情公子贾宝玉 堪叹古今情不尽
宝玉与黛玉 木石前盟
宝玉与宝钗、湘云 金玉良缘
贾瑞与凤姐 深情与无解
柳湘莲与尤三姐 镜花与水月
贾琏与尤二姐 真情与假意
秦钟与智能儿 禁忌与藩篱
金钏、鸳鸯与鲍二家的 红楼里的悲叹
红楼金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脱俗风流的林黛玉 堪怜咏絮才
世俗典范的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
豪气爽朗的史湘云 湘江水逝楚云飞
才情兼美的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
聪明干练的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孤高傲世的妙玉 欲洁何曾洁
青春輓歌的贾元春 三春争及初春景
宿命卑弱的贾迎春 金闺花柳质
活出自我的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
青灯独伴的贾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
枉作笑谈的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逢凶化吉的巧姐儿 事败休云贵
贾母 红楼的灵魂人物
袭人与晴雯、平儿与香菱 红楼花园的一角
红楼别眼
红楼的女性书写
红楼的男性书写
圣洁与沉沦 《红楼梦》的人性开展
生命的尊贵 《红楼梦》的人文关怀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关于红楼的阅读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让我在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语境下,重新理解了《红楼梦》。我一直觉得《红楼梦》虽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但有时读起来会有一种遥远感,好像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但《懂了,红楼梦》这本书,却巧妙地将书中的人物和情境,与我们现代人的情感和经历联系起来。比如,书中对贾府年轻一代的爱恨纠葛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我们现在社会中很多年轻人也会遇到的情感困境。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会。这种“懂了”的感觉,不是强行灌输,而是水到渠成的领悟。读完之后,你会觉得,《红楼梦》里的故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发生在我们心里。
评分读完《懂了,红楼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让我对“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总觉得《红楼梦》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或者家族兴衰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曹雪芹笔下的“情”,其实是包含了更广阔的意义。有亲情,有友情,有对美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感悟。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多篇幅去探讨,为什么那些人物会做出那些选择,那些选择背后,又是什么样的“情”在驱动着他们。他分析了贾母对宝玉的疼爱,王夫人对宝玉的期盼,以及凤姐对家族的责任感。这些“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红楼梦》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本书让我觉得,不只是《红楼梦》的故事,就连书中的人物,都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鲜活了。它真的让我“懂了”,《红楼梦》的深邃和伟大,到底体现在哪里。
评分阅读《懂了,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快”。很多对《红楼梦》的解读,往往会纠结于某一个细节,或者过度解读,让人觉得有些牵强。但这本书的解读,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征服”读者,而是像一位引路人,带着你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是对宝黛钗这三位核心人物的分析,非常有独到之处。我以前觉得宝玉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对世俗的抗拒。黛玉的“小性儿”,也不再是简单的任性,而是她敏感、聪慧,以及对真情渴望的体现。而宝钗的“圆融”,在我看来,也并非只是世故,而是她在那个时代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性,也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评分第一次翻开《懂了,红楼梦》,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红楼梦》有点了解,毕竟在台湾,这部经典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从课本到各种解读,总能接触到。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之前的理解都只是浮光掠影。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直接讲故事,而是从一些我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入手,比如黛玉初进贾府时,为什么会觉得“天下古今之女子,断不能如二人之美若斯”,这种旁观者的视角,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审美和礼仪。书里还探讨了宝玉为什么会对“女儿”有着特殊的眷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窦初开”,而是一种对纯洁、美好事物最深切的守护。很多地方,作者的解读都像是为我解开了多年的疑惑,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背后都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寓意。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会带着你一步步深入,让你看到《红楼梦》更深层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解剖”。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的语言非常美,但有时又觉得有些晦涩,不容易完全领会。而《懂了,红楼梦》就像一个精密的显微镜,把那些优美的句子、精妙的比喻,甚至是人物的对话,都一一剖析开来。作者没有堆砌学术术语,而是用很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曹雪芹会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例如,书中对“金陵十二钗”判词的解读,我以前只是觉得它们很伤感,但作者却从这些判词中看到了命运的必然,以及作者对这些女性命运的同情。他还分析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原因,不单单是外部的政治因素,更多的是内部的腐朽和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会让你觉得是在啃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像在听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红楼梦》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