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啊!组织!
一.现代的组织人
组织既令人着迷,也令人迷惑。组织毫无疑问对现代人的生活有全面的影响,即使发现一个稀有动物,不在组织当中工作,其生活各个层面仍必然受到组织左右。因为人依赖社会生存,而今天的社会是借由组织运作。对于在组织当中工作的人,组织对其人生历程更是重要,由生至死如影随形。
「……透过工作经验我才明白,大多数专案成败与否的关键,往往是取决于人的因素。工作上最困难的部分……是要应付形形色色特质迥异的人,……跟他们沟通。……激励他们投入工作(Robbins, 2001/2002)」,在台湾观光产业界颇富声望的严长寿,也以其当兵服役的经验说明,一个人若是无法融入团体,那根本就不必提什么施展抱负了。由此可知,无论想要一展抱负,或是只想要苟且偷生,对组织有适当的了解都是必要的。
下列几个简单的问题刻画出一般人的组织经验和疑问:
.为什么相同的工作,在A组织当中是如此愉快,但是在B组织却令人度日如年呢?
.为什么即使我已经对同侪表达很大的善意,但是他们还是排斥我呢?
.为什么尽管我是主管,我要部属做的事情,他们却阳奉阴违呢?
.我就只是想要把事情做好,为什么同侪不支持我?
这是组织当中普遍的经验,亦是社会新鲜人所必经之路。理论与现实之间事实上有着巨大差距,可见组织行为课程实在是重要的「最后一哩(last mile)註1」。所谓「读书难,做事更难;做事难,做人更难」,在组织当中,做事的基础就在于人。以现代的说法,就是专业能力的发挥与工作目标的达成,皆须以成熟的人际和组织技巧为基础,因为组织乃是由欲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群人所组成,组织的目标必须借由团体方能达成;个人的福祉是否与他人及组织的利益相吻合,皆为目标是否能达成的重要因素。
况且,劳力密集的观光休闲产业,其所处理的事务无论内外都是人:与客人的密切互动本身即是产品;与同事的互动则决定其他面向能否成功。因此,了解组织内外有关人的因素是这个产业重要的「专业能力」,也因此,对组织行为的了解,对观光休闲产业从业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新鲜人的震撼教育 註2
我们组织单位病的很重!现在主管不管事,底下ZZ剩四个,12月会走一个、明年1月再一个!现在的我真的快疯了,每天都加班加很晚,没加班费、没补休!工作量愈来愈多!别人不愿意接的,XX就丢给我,做不好我会被骂,做好,业绩不在我。虽然我不重业绩,可我重视那种感受,别人只要一喊累XX就丢给我,别人不接的XX也给我。还说因为我是新手,很嫩,不会拒绝,所以要训练我!唉……
不过现在发现YY科真的很好玩,我想我以后应该都在这个领域了吧!
二.服务组织的特殊之处
考虑到观光休闲产业的特性,是何以坊间虽已有许多翻译或是本土着述的良好组织行为的教科书时,一本相关的教科书仍然有其必要的原因。服务组织的产品不同于其他产业,非常强调第一线员工与客人在服务接触(service encounter)那「真实时刻(moments of truth)」(Carlzon, 1987)所擦出的情绪火花。观光休闲产业彰显一个让顾客享受「体验经济」的舞台,而情绪在这样的体验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情绪的强调,让组织、客人与服务人员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紧张关系。因为,管理人的行为比较容易,但是管理人复杂微妙的情绪却相当困难。
此产业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影响客人体验感受的因素来自数个不同的来源,这些复杂的产品(客人体验)关系,造成这个产业以及其组织行为的特色,如图1-1所示。
第1章 观光休闲产业组织行为
第一节 啊!组织!
第二节 观光休闲产业之意涵
第三节 观光休闲产业的特性
第四节 组织理论
第五节 盲人摸象:Morgan的隐喻
第六节 组织行为
第2章 个人背景、能力与学习
第一节 背景(人口)变项
第二节 能力
第三节 情绪智力
第四节 学习
第3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
第4章 知觉与性格
第一节 知觉
第二节 人际知觉:归因理论
第三节 性格
第5章 激励与动机
第一节 激励过程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自我实现预言
第四节 自我效能
第五节 赋权
第6章 情绪
第一节 组织:理性的表征
第二节 感性与理性
第三节 组织行为研究当中的情绪议题与理论
第四节 情绪劳务
第7章 性别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 组织:男性订定游戏规则的战场
第二节 组织性别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与组织中的性别管理
第四节 组织中的身体与性爱
第五节 情绪、性别与组织:「有限感性」
第六节 组织中成功的女性
第8章 组织中的团体、规范与负面行为
第一节 团体的意涵
第二节 影响团体成员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团体运作过程
第四节 组织中的负面行为
第9章 沟通与冲突
第一节 沟通的意涵
第二节 沟通的过程
第三节 沟通的功能
第四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五节 组织当中的冲突
第10章 组织中的政治游戏与权力
第一节 组织的政治本质
第二节 权力的定义与来源
第三节 组织作为压迫与支配的工具
第四节 组织中的政治行为
第11章 领导统驭
第一节 领导的定义
第二节 领导理论与模型
第12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意涵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要素
第三节 组织结构类型
第四节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第五节 观光休闲产业的组织结构
第13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意涵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定义与意涵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面向与类型
第四节 观光休闲产业组织文化
第五节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研究
第14章 观光休闲产业组织中的管理
第一节 管理与经理人角色
第二节 观光休闲产业经理人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经理人角色的变迁
第15章 顾客服务
第一节 顾客服务
第二节 服务接触的本质
第三节 观光休闲组织的顾客服务
第16章 组织变革与观光休闲产业组织的未来
第一节 影响观光休闲产业组织变革的因素
第二节 环境议题与观光休闲产业组织
第三节 观光休闲产业与从业人员的未来
第四节 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与国家整体提升
索 引
作者序
为什么要有一本关于观光休闲产业组织行为的教科书?组织行为的教科书很多,其中不乏佳作,但是新近有关观光休闲产业的组织行为教科书,却是以英文撰写。一般的组织行为教科书多半是以中大型的企业及其员工为分析对象,但是观光休闲产业与一般的企业组织型态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观光休闲产业组织使用已经发展相当完备的一般组织行为教科书,毕竟有所不足甚至不适用。这就是何以管理学院或是商学院当中已经有完备的企业管理课程,但是还是要有观光、休闲或是餐旅相关科系的管理课程。
观光休闲产业的特殊性,造成这个产业组织行为的特质。本书在第一章当中开宗明义举出这个产业的特质,并在本书随后以这些产业的特质贯穿相关组织行为议题的讨论。这些产业特质包括微笑产业、梦幻产业、表演产业、女性产业、休闲服务阶级的产业等;此外,这个产业也着重实务、产业由很多的小组织与很少的大组织所组成等等。其中并有专章讨论组织中的情绪、性别、实务管理、顾客服务等与这些特质相关的主题。尽管其他各章与一般教科书採取类似的分章,但是本书一方面强调产业特质在这些主题当中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组织当中的过程与行为,也就是各章所讨论的主题其实是互相交缠的。
本书除了在本文当中不时以产业例子来说明理论,以让读者能够在实际的脉络当中理解组织行为理论对这个产业的意涵之外,在各章当中也加入至少两个个案讨论,讨论实务或是相关的文献,希望能够与本文之间互相唿应,协助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此外,在本文当中也插入各种与本文讨论内容唿应的引言乃至访谈节录,一方面借此减低读者一直阅读文字的枯燥感,更重要的是促使读者在阅读之外还能思考与运用。同样地,每章本文之后的「脑力激盪」,并非内容的复习或回顾,而是在于刺激读者思考讨论,因此多半没有标准答案,是要依赖创意与更多资料的思考与蒐集方能够回答。
本书的撰写与作者年轻时爬山的经验相同:刚开始非常兴奋、接着很快就后悔并痛恨自己,但是在完成之后却立愿一定要再来一次。虽然这本书并非爬上了埃佛勒斯峰,距离作者希望达到的标准还有距离,但是这个经验本身还是相当有意义。组织绝不是一个容易了解的概念,它令人迷惑、令人着迷,也令人慨叹。写这本书,就好像在解答自己的疑问、回答学生的问题一般。
感谢Dr. Gary Howat执笔本书两章,并对过程多所关心与贡献,他的参与增加了这本书的丰富与多元性。Gary是个标准的清教徒,工作勤奋、道德层次相当高,慷慨大方而不计较,并且对国际交流非常热心也付出许多,个人感到很荣幸能够邀请他作为共同作者。作者也要特别感谢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提供令全国所有其他大学教授欣羡的一年带职带薪的出国研究机会、系上同事在教学工作上的分担,以及南澳大学管理学院提供访问的机会与相关的研究资源。
作者更要利用这个机会感谢以往在餐旅业界曾经共事的同仁,他们即使在条件并不优渥的产业当中,仍然不改其志,贡献超过他们所获得的;感谢那些在作者近年来从事相关组织研究中,协助代为发放问卷的朋友们、填写问卷的产业人员;也感谢那些在职专班或是已经毕业的学生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实务及人生的经验。同样地,作者也要感谢那些带领我并让我曾经有机会在餐旅业界服务的尊长与前辈。
最后,作者最要感谢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女们从不计较的支持与付出,以及那三岁儿子从不计较也不间断的打扰。他们看着作者痴痴地爬着这座山,做一些投资报酬率看起来不太对劲的事情,也并不会笑作者。毕竟,爬到山上,高度不见得多高,但是风光明媚、空气清新,而且一定可以锻鍊身心。
仅将本书献给那些努力为观光休闲产业付出心力的组织与工作伙伴们。
李力昌 谨志
2007年8月
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脑洞大开”的书!我翻开它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观光休闲产业”这个主题还算有趣。但越往后读,越发现它的精彩之处。作者的思维非常活跃,他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体验经济”的论述,他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消费者在观光休闲活动中追求的深层心理需求,并且给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实践建议。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产业的理解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独到,往往能从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切入,然后引申出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我佩服不已。我甚至开始思考,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是否也能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它简洁明了的书名所吸引,觉得“观光休闲产业”这个方向听起来就充满了趣味和活力,而且“组织行为”这个词又带着一丝学术的严谨,我很好奇这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里面的内容划分得非常细致,从产业的宏观分析到微观的组织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我尝试着阅读了其中几个章节,感觉作者在理论阐述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他能够将复杂的理论概念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一些讨论,里面提到了一些很有趣的实验和研究成果,让我对在团队中如何发挥个人价值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的领导者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给我一种“干货满满”的感觉,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真正有东西可以学,有方法可以借鉴。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那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不是那种生硬的学术论文,也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而更像是一篇篇精心打磨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观光休闲产业的热爱和深刻洞察。他用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产业发展的脉络,分析了其中的内在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人性”的探讨,作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们在休闲时刻的心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和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笔触,将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概念融入其中,让我读起来既能感受到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魅力。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光鲜亮丽的产业背后,那些更为深刻、更为动人的故事。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产业的书,更是在品味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柔和的色彩搭配,加上一点点抽象的插画,给人一种非常放松、治愈的感觉。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忍不住想知道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那排版就让我眼前一亮。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刚刚好,读起来非常舒服,一点都不会觉得拥挤或者吃力。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很自然,就像是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概念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这些案例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推演,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些美丽的风景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细节的关注,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因为我觉得这样一本能带来愉悦和思考的书,是非常珍贵的。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人,所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那些能够给我带来实际帮助的。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和操作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务质量管理”的部分,作者列举了许多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改进方案,比如如何进行员工培训,如何设计更优化的服务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客户投诉等等。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获得了一个“宝典”,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许多行业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受益匪浅,避免了我可能犯的一些错误。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交流,他无私地分享着自己的智慧和心得,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