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乐透III—大会串

辣妈.乐透III—大会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 「命运」的起点

  一个人的「命运」应该由何时起算?有人会说自出生起算,甚至有人把它推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不过,笔者在第四章里已说明,虽然环境的影响始自生命的起点,但是胎儿期中胎儿完全依赖母体,没有独立的「命运」可谈;在幼儿期的幼儿,虽然有独立的个体,但是生活的一切尚须依赖母亲或养育者的照顾,两者之间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那时也不能算是个人「命运」的起点。

  笔者认为个人「命运」的起点应以个人开始有掌握「自己能掌握的运」的能力时起算。这起点因个人环境的差异,会有所不同,但总该在少年期的前半期左右吧。给每一个人一个适当的起点,一来可以消除生来「命运」好坏就已註定的迷失,二来可以提供一个衡量人生成就高低的基准点。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以每人对个人与群体社会「加值」(Value Added)的成就,做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这观念合情又合理,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同意吧。

  (二) 目标与目的

  笔者在第二章中的「健康的人生观」一节里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1)「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满足需求就会快乐;有物质的、短暂的快乐,也有精神的、长期的快乐。

  (2)「生活的目的」是以满足物质的「自我」需求为基础,向「大我」意识需求之满足上进,甚而以满足「无我」意识需求为终极的目标。可以说,人的行为和活动都是有目的、有目标的。

  「目标」与「目的」不太容易分辨,不过我们可以把能满足你精神的、长期性需求的事物当作你追求的「目标」,把能满足你物质的、短暂的需求的事物当作你行动的「目的」。因此,肚子饿了去吃饭,困了去睡觉,都会达到你满足生理基本需求的目的。你要写作、出书、当画家、当护士、当工程师或者成为水、电技工,来为社会(大我)服务,这些就是你要追求的「目标」。有些人雄心大志或多才多艺,会同时追求好几个目标。一旦达到目标(成功),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会感到快乐。

  「快乐」虽是人人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我们必须自省、自问,究竟什么样的成就会给我真正的快乐?把这些很想获得的事物或很想达成的梦想,按优先程序列出来做为追求的「实质目标」。追求这些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天赋才能拟订出来的「实质目标」,不但成功率会很高,作起来也很快乐。否则即使获得高薪的职位,因为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也会闷闷不乐,无法达成人生「追求快乐」的最高目标。

  「实质目标」当然是愈早拟定愈好。许多人到要考大学了,还没有个主意。有些人虽早有梦想或目标,却边走边更改,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更有不少人,限制于环境的考量,不得已拐了一个大弯后才走回到原先设定的目标和道路。我们身旁随手拾来就有不少例子可供参考:太空人焦立中博士八岁就立志当太空人;富贵一时的黄任中,二十七岁时立志拚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笔者国小五年级梦想成为水利工程师,大学二年级立志要修到博士学位;笔者几位初中同学因家境清寒,毕业后考进师范学校,完成义务教学三年之后再考大学,改行又改业,仍尽全力地要去掌握、创造自己的命运。

  或许有人不敢或不想积极地求「乐」,只想消极的求「安」。林天德博士(1993)极力地劝台湾人不要只求「安」,更要求「乐」。他简单地把「乐」界定为「得所要」,而把「安」界定为「未得所不要」;所以乐与安不同,不要混为一谈。林博士认为,一个人处在「乐」的情况下,欲求才得到满足。欲求得不到满足时,即使再怎么「安」,也终将遗为憾事或后悔不已。他强调,「求乐」才是健康的生活。

  究竟什么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呢?社会心理学家David Myers博士在研究世界上有关「求乐」的着作和报告后,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追求》(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在书中他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和统计数字,揭穿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也寻找到确实会令人快乐的事物。比如他发现世上快乐的人其实不少、富裕并不一定能买到快乐、少年和老人家并非不快乐等等。在该书的结论里,Myers博士还特地写下真正会使人快乐的东西,笔者特地把它列述如下。仔细检验一下,或许可以帮你拟订你的「实质目标」。 ‧

  身体健康。 ‧
  务实的目标与期望。 ‧ < BR >  有自尊。 ‧ < BR >  有掌控感。 ‧ < BR >  乐观。 ‧ < BR >  开朗。 ‧ < BR >  有互助、相伴的知己。 ‧ < BR >  亲密又公道的婚姻。 ‧ < BR >  挑战性的工作又间杂有适度的休闲。 ‧ < BR >  有目的、有希望、合群互助的信念。

  最后,我们不能不谈谈「财富」与「快乐」的问题。眼看社会上人人都想赚钱,而且赚愈多愈好,怎么说赚钱不一定会快乐呢?许多这方面的问卷调查和研究(Myers, 2002[1993])显示,金钱确实能给人某种程度的快乐。但是在满足食、衣、住、行、育、乐的日常所需之外,多余的金钱不一定会买得到更多的快乐。赚大钱的事业家会告诉你,他们真正的快乐来自事业成功的过程、对社会(社会)的贡献和受人尊敬。在2006年,美国大富翁盖玆和巴菲特、香港富豪李嘉诚、以及英国大亨布兰森先后都捐出大笔财富作慈善基金而感到高度的成就和快乐。他们的作为可说已达到马斯洛需求阶梯的最高峰──「自我实现」的层次,或者说到达「无我」的境界了。

  (三) 选择与决定

  首先让我们整理一下名词的定义。按最新修订国语活用辞典的解说,选择是「把合意的东西挑出来」,决定则是「对将要如何行事定下主张」。所以,从甲、乙、丙三项挑出你最合意的乙,是「选择」;对一件事我主张做或不做、参不参加、好不好、停不停,或主张先做甲再做乙等,都是「决定」。考试有「选择题」,也有「是非题」。「是非」原本是种「决定」,不过如果把是非两面当作两个选项,那么「决定」就变成「选择」的一部分了。所以「选择」与「决定」有所同,也有所不同。笔者将两者通吃,同时并用,借以盖全;有时会以「抉择」两字取而代之。「抉择」的定义是「根据客观形势所作的最好的选择」,它似乎可以概括「选择」与「决定」两辞的涵义。

  生活当中我们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在作选择与决定。有许多抉择无关紧要,甚至当事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做过选择;有些抉择影响到短暂的日常生活;有一些则有长期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一生的命运;还有一些决定会连带的影响到接下来的几个决定。第四章里谈到长期、正面的「改变」,或所谓「治本的改运」,都是源自自己关键的选择与决定,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为后盾才能成功。

  一谈到「选择与决定」,笔者马上就会想到维尔柏.克洛斯(Wilbur Cross)的名着《预约成功》(Choices with Clout)。这本书专门研讨「抉择」在人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也正是本节的课题所在。克洛斯系根据产品直销批发的创始人狄维士(Richard DeVos)和温安洛(Jay Van Andel)成功的理念和经验写成这本生活哲学与励志的大作。玆将克洛斯先生书中影响人生「命运」的「抉择」重点列举如下: ‧

  你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虽然其中有些重于泰山,有些轻如鸿毛,但一样都必须要做选择。 ‧
  一般人都拥有三种相当重要的资产:抉择的力量、抉择的能力和抉择的权利。 ‧
  抉择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成功、快乐与个人成就的关键。 ‧
  人面临选择时都难免犹豫不决,但只要能果断抉择,即使并非都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个人成长的象征。 ‧
  不要害怕做错选择。最差劲的选择就是不做任何选择;如此一来,别人就会帮你决定,结果可能比你选择错误还要糟糕。不要放弃你选择的权利。 ‧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要能掌握时机。掌握时机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否准备就绪,而不是外在环境是否适合。

  克洛斯在该书附录中列出抉择的七大支柱,要读者自己想想,你的行动是否包含这七项要素(以下直接引用李金蓉的翻译):

  C Concerns──「关心」很重要,也是做抉择首重的要素。
  H Hopes──「期望」可以激发你订定更高的目标,然后达到更大的成就。
  O Opportunities──「机会」稍纵即逝,所以若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就必须紧紧抓 住好机会。
  I Independence──「独立」靠自己努力达成目标,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C Capabilities──如果将你的「才能」闲置,就一无所用;但只要借由正面积极的 决定,就可以激发无穷的潜力。
  E Ethics──在你迷失时,「伦理」的本质与范畴,可以把你导回正途。
  S Sources──当你决定走哪一条路线时,新力量的「来源」就会出现。

  选择与决定在民主政体和自由经济市场的运作过程中都扮演核心的角色。在政治上你可以从几个候选人中,用「选票」决定你要的一位。在市场上你可以从各色各样的物品里,用「钞票」决定买下你心爱的一项。这也就是民主、自由的可贵之处,尊重你抉择的权利,给你选择与决定的机会。

  最后,笔者在此要重复第四章「改运」一节的一句话:凡是自己有机会作选择、作决定的行为,就是「自己能掌握的运」。 P>  〈黄越绥 推荐〉:

  这是一本既没有说教只有分享,且乍看似不显眼的母亲杂记,但却是很多父母亲可以学习、修正和感动的读本,它更是一本移民海外台湾人第二代的亲子沟通的缩影。

  如何在家庭、亲子关系间拿捏好「最佳尺度」,一直都是为人父母者的最大课题,而作者王淑芬女士,以其略带诙谐的心态与辛辣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个麻辣妈妈与麻辣子女「大斗法」的生活趣事与惊奇写照。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更需要有效。我们看见作者如何以开明、幽默的态度与子女们共同成长,而非选择成为一个使用「压制手段」的传统妈妈,与子女有惊无险的走过可能叛逆的年代,在既犀利又温馨的对话中,又甜又辣的陪伴彼此成长。

  这是一本生动活泼有趣的实用生活小书,是为人父母者最佳的一帖「清凉剂」,更是这个忙碌时代里的一剂「生活中的吗啡」!

作者简介

  辣妈,本名王淑芬,台湾台南县柳营乡人。1976年毕业于台大哲学系,在联合报当了一年记者,即结婚与先生留学美国,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书,得经济学硕士。曾经是全职妈妈,因缘际会成了蜡烛两头烧的职业妇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度过最辛苦、焦头烂额的十多年奔波日子。因为搬家,2007年初从AT&T提早退休。现在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张望。

  辣妈在台湾公论报写了两年半的「辣妈心舫」专栏而出书。最近自己自动升迁,由「妈」辈变成「婆」辈,在台湾公论报写「番婆部落格」的专栏。

  辣妈家中成员简单,有一女一儿及老公,他们都是她写作的最佳模特儿。辣妈在美国住了三十年,在纽泽西就住了二十年,目前住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 序
〈代序一〉健康的人生观∕庄六雄
〈代序二〉知识就是力量∕李友松

第一章 绪论
命运的新定义
从哲学谈起
人生价值
健康的人生观

第二章 人生观与命运观
人生观
教条式的人生观
宗教的人生观
真善美的人生观
健康的人生观
语录式人生观
命运观
命运天定论
命运自造论
命运自创论
科学的命运论

第三章 谈「命」与「註定」
检讨命运天定论
「命」的定义
基因是命运的初因
基因註定性
「好命」或「歹命」
基因的可塑性

第四章 论「运」与「改运」

「运」的定义
从系统科学看「运」
「运」是命运的后因
「运」的内涵
改运
「改运」的新观念
治本的改运
治标的改运

第五章 说「命运」
「命运」的定义
人生的路途
「命运」的起点
目标与目的
选择与决定
少年期的命运
壮年期的命运
老年期的命运
实例说命运
赌博和玩股票
小肯奈迪的事故
留学生旅行事故
美国九一一事件
南亚海啸浩劫

第六章 结语
总而言之
人生与剧场
命运三部曲

附 录 【专题研讨】
(一) 「基因」的「命」定性
(二) 灵魂∕意识与轮回
(三) 科学的方法
(四) 科学与宗教
(五) 以科学方法测算寿命

图书序言

  在二○○四年初,我刚从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退休,随后亲友和以前的同事一见面都会问:「近来做些什么?」我说:「正在写一本书。」「什么书?」大家都想知道的样子,我顿了一下,笑着说:「不是工程方面的书,而是攸关命运的书:以科学的眼光来谈命论运说命运」,我很强调「科学」两字。好奇心的驱使,难免会引发更多的提问,最后我都要加添一句:「这不是一本相命的书,我是学工程的,所以,我要以科学的眼光来谈命论运说命运。」这时我会加重语气地把「命」、「运」和「命运」唸个清楚。

  几十年来,台湾的教育水准不断地在提高,可是人们对「宿命」的观念和对「迷信」的依赖似乎有增无减。这种不正确的命运观,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塑造人独善其身的自私心态,而且会阻碍现代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亟需建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在人生的旅途中,尽力地掌握、创造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本人退休后致力写这本书的最大目的。相信此书对社会的贡献,会远超过本人在工程方面的任何专着。

  从小我就有多方面的兴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间的人生哲学、医学、生物、法律和社会学都喜欢阅读。为了了解宇宙的本质,以及百思不解的时、空观念,我很早就买了李震的《宇宙论》做为研究、思索的根基。试图釐清宇宙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这种思考自然地引发我探讨「人生」与「命运」的兴趣。所以笔者对人生、命运的观察、研究与讨论已有几十年的经历。

  在美国游学、工作长达十一年后,我在一九七四年首次应邀回国参加「近代工程技术讨论会」,也顺便携眷返乡省亲,之后返台开会或省亲的机会就比较频繁。就在第二次回台的时侯,我大哥姜西河,告诉我他好几年来研究命理的心得。他以福特车说明一辆汽车的「命运」。他很有自信地说:「一辆福特新车刚出厂时,它的形状、颜色、内部装备和性能都已固定,这就是这辆车的命;出厂后的一切遭遇都是运。命是先天的,运是后天的。」他以新车的出厂(诞生)分界先天与后天的因素;而这辆车的命运就是命与运交错互动的结果。

  大哥简要的说明,把「命运」做个科学化的解说,启发我思考「人生命运」的方向和方法。我开始把有生命、有智慧的人类,代替那辆没有生命的汽车,不断的深思,反覆地问:人的「命」是什么?「运」又是什么?「命运」究竟是怎么来的?

  经过几年的斟酌与推敲之后,我终于得到答案:

  命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因素,是遗传基因造成的;运是后天的、人为的因素,是人生机遇的来源;而命运是命与运交错互动的结果。

  我把这观念和理论写成文章,题目是〈谈「命」论「运」说「命运」〉,于一九九九年发表在台湾公论报,甚受读者的肯定和欢迎。

  庄六雄博士当时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工作的经济专家,又是我麻豆曾文初中的校友,于阅读之后,竭力地鼓励笔者将该文扩充成书,肯定有益台湾民众亟需的心理和社会的建设。

  此后五年,笔者收集、购买有助写此书的中、英文书籍,包括天文、哲学、物理、生物、生化科技、医学、人脑、心理学、地质、考古、宗教、佛教和基督教教材,还有一些命理的书,超过五十册。阅读这么多本书,固然费时,要了解并且融会贯通更要费力。终于我把各名家的至理名言,作系统、逻辑的整理,做为本书立论的基础、引证或辅助,写成本书的附录。真正下笔写书则自二○○五年才开始,两年的时间里,至少一半的时间是用在「如何书写,如何表达」的思考上。

  本书分两部分:本文佔约三分之二和附录佔约三分之一。本文以浅近易懂的方式写成。不过,因为「运」牵涉到「机遇率」的知识,可能要高中毕业的程度才可以了解。比较深奥的专题如基因、意识、科学或宗教,则放置于书后的附录一至四。想对某专题作较深入理解的读者,请阅读这些附录或直接去看参考资料吧。附录五是笔者以前登刊过的文章,对「以科学方法测算寿命」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试试看。

  笔者认为本书真正的评价应来自读者,所以很欢迎读者来函致评或讨论并请指教。我邀请两位关系特殊的人物为本书写序文,其一是庄六雄博士,是本书的催生者;其二是笔者的外甥李友松博士,他是攻电子工程的。我们已商定,将来如果科学有新的发现,需要部分修正本书时,由我外甥执笔更新,合着新订本;他将是本书理论的继承者。

  姜西淋(Sie Ling Chiang)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