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学派的历史

荣格学派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omas B. Kirsch
图书标签:
  • 荣格
  • 分析心理学
  • 心理学史
  • 精神分析
  • 集体无意识
  • 原型
  • 象征
  • 神话
  • 心理治疗
  • 人格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荣格的思想,如何开枝散叶,
成为探索人类心灵的文化运动,这是必读的一本书!

  要诉说荣格学派一百年来的故事,汤玛士?克许(Thomas B. Kirsch)绝对是不二人选。他的父母是第一代荣格分析师,因纳粹而逃离德国,曾在台拉维夫和伦敦停留,并参与柏林、巴勒斯坦、伦敦和洛杉矶各地荣格分析师团体的创立。

  克许在洛杉矶长大,家庭里的谈话向来环绕着荣格、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主题。他从小就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心理学重要人物,荣格学派宛若一个大家庭,许多人访问洛杉矶的时候,都喜欢住到克许家里。

  克许果然如父母的期望,成为一位优秀的荣格学派分析师,1976年当选旧金山荣格研究院主席,1977年起担任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副主席,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时,他已升任协会主席,见证了世界各地包括东欧各国对分析心理学的热烈需求。1994年他访问中国大陆,为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展开序幕。

  《荣格学派的历史》为世人描绘了一株分析心理学家族树,以荣格为根,苏黎世的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为主干,各国的荣格学会为大小分枝,荣格门生及杰出分析师、学者们,则化身成片片绿叶高挂枝头。透过克许的生动叙述,荣格学派也在丰富的历史回忆中,不断添增属于它的生命力、创意、深度和广度。

作者简介

汤玛士.克许(Thomas B. Kirsch)

  1976至1978年间担任旧金山市荣格研究院主席;随后,并担任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副主席(1977~1987)及主席(1989~1995)一职,长达十八年。

  汤玛士.克许博士的父母亲皆为第一代荣格分析师,参与了二次大战前的柏林、巴勒斯坦、伦敦,以及战后洛杉矶等地荣格研究院的创立。家学渊源促使克许以第二代荣格分析师为职志,日后并成为国际荣格社群的领袖级人物。

  克许博士目前在加州自行开业,并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授课。

<>u>译者简介

古丽丹、何琴、陈静、蔡宝鸿、潘燕华、桂莉娜、王峘、陈静涵、江雪华 合译 审阅、导读/申荷永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教授、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理事长。2002年通过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所有考核,取得以「荣格分析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分析的资格,也是中国第一位荣格分析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中文版导读

真性心灵史
申荷永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教授,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理事长

  《荣格学派的历史》是一部详实而生动的分析心理学史。「比较」需要宽容的胸怀,「历史」需要深刻的理解,汤玛士?克许兼备这两者。同时,他素朴而自然的性格,使得这部历史着作朴实无华,凸显真实。

  正如作者所述,这部分析心理学的历史跨越了他的一生。而他自己的一生,也始终反映着分析心理学历史创造与发展的进程。汤玛士?克许的父母均是荣格的学生和朋友,在荣格那里完成个人分析的第一代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并且参与了柏林、巴勒斯坦、伦敦和洛杉矶等地荣格学院的创立。汤玛士?克许从小也就认识荣格,长大之后也与荣格本人做过心理分析的体验。

  我曾经问汤玛士?克许,与荣格分析的感觉如何。他说,很单纯,也很自然;那时候他还年轻,本来是父亲与荣格分析的时间,但却因为在苏黎世研究院临时的授课而不能赴约。于是,母亲便联系了荣格,问是否可以让儿子过来。荣格欣然答应了。

  那是单纯而自然的开始,尽管其中也包含了忐忑与不安。汤玛士?克许说,母亲和家里的叔叔阿姨们(他们都是荣格心理分析师),为他要去见荣格本来是帮他做了一些功课的,但是,当他踏入荣格的门,见到荣格之后,所有的准备都记不起来了。只留下单纯的他和自己的直接面对……听克许的讲述便是一种享受。而这种个人的心理分析,竟然保持至今,尽管汤玛士?克许早已是世界闻名的心理分析师,但他仍然保持着每週一次的个人心理分析。他后来的分析师是约瑟夫?韩德森(Joseph Henderson),今年已是103岁的高龄。

  去年在帕罗阿图(Palo Alto),我与张明正和陈怡蓁夫妇一起去看望汤玛士?克许。那也是促成此书中文版问世的重要机缘。其间我问克许,是否仍然每週都去看望他的心理分析师约瑟夫‧韩德森。他说是的,昨天刚从约瑟夫?韩德森那里回来。于是,我好奇地问他,能说一下你们都谈些什么吗?

  汤玛士?克许说,先是韩德森问他,最近在读些什么书。克许回答说,年龄也大了,不怎么像以前那样读书了……不过,克许接着说,倒是在读一些有关战争的书。

韩德森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这位百岁老人说,我刚刚又读了一遍《战争与和平》……

  我与张明正和陈怡蓁都静静地听着。汤玛士?克许说,从韩德森那儿回到家里,他从书架上找到了《战争与和平》,把它放进了自己的旅行包中,说要带着它途中阅读(汤玛士?克许当天便要从美国赶往苏黎世)。

  我们由衷地感谢汤玛士?克许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他与韩德森的分析体验。在两位老人单纯而自然的?述中,包含的正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精义所在:共时性(synchronicity)、超越性功能(transcendent function),以及自性化过程(individuation process)。我常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解读自性化过程的意义;用《易经》中的「感应」来阐释共时性的道理;用「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老子)来表达这「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超越性境界。

  1994年,时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的汤玛士?克许与他的名誉祕书长默瑞?史丹(Murray Stein)等一起访问中国大陆,开启了荣格分析心理学重要的一页。正如汤玛士?克许在本书中的介绍:「在所有的亚洲国家中,荣格对中国的心理学、哲学和宗教最感兴趣。」仍然记得汤玛士?克许在初访中国大陆的报告中提到,对荣格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不是佛洛伊德,也不是尤金?布洛伊尔,而是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着名汉学家,荣格的挚友)。而在卫礼贤对荣格的影响中,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化所带来荣格的深远意义。对此,汤玛士?克许在书中说:「分析心理学与中国的联系是重要的……荣格深受古老中国智慧的启发。分析心理学与道家哲学之间也存在着历久弥新的深切联系!」

  汤玛士?克许在书中提到了第一届「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国际会议」(1998)。而在那之后,我们也完成了以「意象与感应:东方与西方」为主题的第二届(2002)和以「伦理与智慧:东方与西方」为主题的第三届(2006)「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和意义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我本人也在这期间被接受为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的专业会员,成为在中国大陆工作的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也在中国大陆设立了正式的发展组织。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已有五位华裔候选人通过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资格考核。

  汤玛士?克许是在1997年着手撰写此书的,那时我刚好在美国旧金山市的荣格研究院,常有机会听他讲述书中要写的故事。当时也便承诺,等他的这部书完成之后,我会把它翻译成中文出版。我与我的研究生古丽丹、何琴主持了此书的翻译,陈静、蔡宝鸿、潘燕华、桂莉娜、王峘、陈静涵和江雪华等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方向的研究生,也都参与了翻译和校对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已是把它作为我们的专业教材。正如默瑞?史丹对本书所作的评价:

  「如果要理解『荣格分析师』是谁,以及他们如何达到今天在文化层面的影响水准,你就一定要读这本书。这是第一本,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荣格派运动的综合历史。这本书以最新的研究、第一手资讯和对这个领域大多数主要人物的深入访谈为基础……这本书属于每一个认真的分析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生。」

  《荣格学派的历史》出版之后,也便开启了每年一度的分析心理学历史国际研讨会,由汤玛士?克许主持。汤玛士?克许本人曾担任洛杉矶荣格研究院的院长,并且担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以及副主席和执行委员会主席等)十八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亲历与见证了世界各地的荣格分析心理学发展,人们对这种深度心理学的需要;需要中诞生的创新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发展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可以说,这是一部生动而具有自身生命和性情的历史,透过汤玛士?克许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这历史发展的真实与生动,领会其内含的生命意义和智慧。

申荷永
2007年八月于天麓湖洗心岛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