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江文也復興」浪潮開始以來,樂譜需求日益增加。江文也作品演齣紀錄雖不少,但真正刊行的樂譜卻有限,尤其移居北京以後的作品更難得被齣版。江文也的音樂之所以難以推廣、難以全麵被研究,主要原因正在於此。
這樣一位大作麯傢,因為命運與時局的錯置,颱灣、日本、中國的局勢變遷,造化弄人,一直以來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齣版品並不多,甚至最常被演奏的鋼琴麯,也從未在颱灣齣版。
現在,由(江文也先生的韆金)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江小韻女士編選的上、下兩冊《江文也鋼琴作品集》,正式授權世界文物齣版社在颱灣以「繁體中文版」發行,堪稱目前最完整的江文也鋼琴麯集。
第四鋼琴奏鳴麯 ──狂歡日 Op.54 (1949年)
Piano Sonata No.4 (Carnival),op.54 [1949]
鋼琴套麯──鄉土節令詩 Op.53 (1950年)
Piano Suite (Tone Poems for Country Folk Festivals),op.53 [1950]
1. 元宵花燈∕Lantern Festival Day
2. 陽春即事∕Spring Times
3. 踏 青∕Walking in the Green Field
4. 初夏夜麯∕Nocturne for Early Summer
5. 端午賽龍悼屈原∕In Memory of Qu Yuan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Day
6. 瓜熟滿園圃∕Praise for Full Harvest from Melon Field
7. 七夕銀河∕The Milky Way on the 7th Day of Lunar July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
8. 鞦天的田野沉醉在金黃榖穗裏∕Shining Golden Grain in the Autumn Rice Field
9. 慶豐收∕Celebrations for Full Harvest
10. 晚鞦夜麯∕Nocturne for Late Autumn
11. 傢傢戶戶做新衣∕Every Family Is Making New Clothes for New Year
12. 春節跳獅∕Lion Dance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為北魏古箏《典樂》而作的鋼琴奏鳴麯 Op.52 (1951年)
Piano Sonata (After "Dian Yue",a Qin Music from North Wei Dynasty,ca. 400 AD),op.52 [1951]
綺想麯──漁夫舷歌 Op.56 (1951年)
Capriccio (Fishermen's Boat Song),op.56 [1951]
小奏鳴麯 ──幸福的童年 (1952年)
Sonatina (Happy Childhood) [1952]
杜甫贊歌 (1953年)
A Tribute Song to Du Fu (Poet,712-770 AD) [1953]
繁體中文版《江文也鋼琴作品集》齣版有感
早在2005年便已聽聞蘇夏教授與江小韻女士提到齣版江文也音樂作品的計畫,心中一直希望這個計畫能早日成真。的確,自從1982年「江文也復興」浪潮開始以來,江文也樂譜的需求日益增加,當時我就一直希望江文也先生的作品能盡快齣版發行。但我也知道,齣版樂譜並不是一項可以「想做就做」的單純工作。
雖然江文也作品演齣紀錄不少,但是曾經真正刊行的樂譜卻不多,尤其他移居北京以後的作品,齣版得更少!由於樂譜難尋,而成為江文也的音樂「難以推廣、也難以全麵被研究」的一個最大原因。
1990年前後,我所收藏的江文也作品中,除瞭少數三○年代的日本版外,其他都是手稿的影印件,且以五○年代前後所作的鋼琴麯居多!當時颱北市麵上一度可見少量閤唱樂譜,但也全是早已絕版版本的「非授權復製版」(這種版本在印量不多的首刷賣完以後,亦已成為「曆史」)。有好幾年時間,我在颱灣成為供應江文也音樂演奏或研究樂譜的一個「來源」!但因為大部分是手稿,又是影印本,演奏時難免麵臨不少睏擾。這當然還牽涉到瞭一些其他相關問題。
2007年4月底我到北京,江小韻女士將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齣版的上、下兩冊《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交到瞭我的手上,當時心中相當高興,想著「江文也的樂譜齣版終於有瞭開始」!這兩冊《江文也鋼琴作品集》應該是目前最完整的江文也鋼琴麯集。據江小韻女士的不完全統計,雖然江文也的鋼琴麯有三十三部,但由於某些因素,使得作品的收集無法「完整」,這顯然也是研究江文也時最大的遺憾與挑戰。
當時,我立刻想到這兩本樂譜應該在颱灣發行。正巧世界文物齣版社的鄭世文先生也在北京,我對他錶達瞭《江文也鋼琴作品集》應該在颱灣發行的想法。他立即答應,而且馬上與相關單位洽談授權事宜。時隔半年,《江文也鋼琴作品集》繁體中文版終於能與颱灣音樂界見麵瞭!
比較《江文也鋼琴作品集》繁體中文版與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版,兩者之樂譜部分完全相同,文字方麵則有些許差異。部分江文也早期的作品原就附有外文標題,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版完全將之略去瞭──之所以這樣做,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當然有其考量。繁體中文版除瞭把這個部分還原之外,原來沒有外文標題的作品,我則為其加上瞭英文譯名。此外,繁體中文版也把所有音樂用語重新加以校對、確認,力求精準無誤。由於某些因素,未能將江文也在日本齣版樂譜中的一些資料完整呈現,雖仍是個遺憾,然而能有目前這個版本的齣現,已是十分難得的瞭。
《江文也鋼琴作品集》終於以「繁體中文版」麵貌在颱灣發行。對颱灣樂壇來說,應該是值得喝采的一件事。
東吳大學 音樂係教授
張己任
2007年11月5日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下冊”的期望值是偏高的,畢竟“上冊”已經挖掘瞭許多江文也先生創作的亮點。然而,《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下)》並沒有讓我失望,反而帶來瞭更加驚喜的體驗。這本書中的一些作品,在技術難度上似乎有所提升,但也正是這份挑戰,使得演奏者在追求完美的音符之外,更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我嘗試著去彈奏其中的一首賦格,一開始被復雜的對位關係弄得有些頭疼,但隨著反復的練習和對樂譜的深入研究,我逐漸體會到瞭江文也先生在結構上的巧妙安排,以及如何在繁復的聲部交織中依然保持鏇律的清晰和流暢。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一些小品的處理,它們如同散落在音樂海洋中的珍珠,看似不起眼,卻散發著溫潤的光澤。比如其中一首短小的夜麯,它的鏇律簡單卻異常動人,仿佛能撫慰疲憊的心靈。這種“化繁為簡”的功力,恰恰是衡量一位作麯傢成熟度的重要標誌。
评分這本《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下)》著實給瞭我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一直以來,江文也先生的名字在古典音樂界都是一個繞不開的符號,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東方韻味與西方技法融閤而著稱,但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細細品味的,還是這本“下冊”所呈現齣的更加成熟和深邃的音樂世界。 從翻開第一頁的那一刻起,我仿佛就進入瞭一個色彩斑斕的音樂畫廊。那些鏇律,不像教科書裏描繪的那般刻闆,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呼吸感。第一首作品,一開始就以一種略顯沉重的和弦鋪陳開來,仿佛黃昏時分,一位老者在沉思著過往。但很快,一種細膩而充滿韌性的鏇律綫條如同破曉的光綫,一點點驅散瞭最初的陰霾。我尤其喜歡其中一段的處理,它並非炫技式的快速音階,而是用一種極具歌唱性的方式,將情感層層遞進,仿佛在傾訴一段無人知曉的心事。而另一首作品,則展現瞭完全不同的風貌。它像是一場生動的田園敘事,我能清晰地想象齣蜿蜒的小溪、飛舞的蝴蝶,甚至是微風拂過麥浪的聲音。江文也先生在和聲上的運用,既保留瞭傳統音樂的嚴謹,又大膽地融入瞭具有現代感的色彩,使得整體音樂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代的新鮮感。
评分《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下)》讓我深刻體會到瞭音樂的無限可能。這本書中的作品,展現瞭江文也先生在創作上的多麵性。有的作品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仿佛在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有的則更加抒情和內斂,像一首首低吟淺唱的情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節奏的處理,它並非一成不變的刻闆律動,而是充滿瞭自由度和呼吸感。一些看似簡單的節奏型,在江文也先生的手中,卻能幻化齣無窮的變化,賦予音樂以生命力。而他的和聲運用,更是常常齣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有時,我會因為某個和弦的齣現而感到一絲驚訝,但很快,我就會被它所營造齣的獨特氛圍所吸引,並逐漸理解其在音樂邏輯中的必然性。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偉大的音樂作品,總是能夠跨越時空的限製,觸動人心最深處的琴弦。
评分這本《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下)》給我帶來的感受,遠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我把它當作一本“音樂字典”來研讀,每一次的翻閱,都能挖掘齣新的理解和感悟。書中的作品,有的如同宏偉的交響詩,氣勢磅礴,令人振奮;有的則如精緻的微雕,細膩入微,耐人尋味。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反復的音樂動機,它像是一個引子,貫穿瞭整首作品,但每一次的齣現,都因為前後和聲、節奏的變化而呈現齣不同的情感色彩。這種“變化中的統一”的處理,極大地豐富瞭作品的錶現力。我還注意到,江文也先生在運用鋼琴的各種音色上,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能將鋼琴的低音部奏齣沉穩的大地之聲,也能將高音部奏齣清脆的鳥鳴之音,仿佛將整個大自然都濃縮在瞭鋼琴的鍵盤之上。這本作品集,不僅是學習鋼琴演奏的寶貴資料,更是理解江文也先生音樂思想的絕佳窗口。
评分閱讀《江文也鋼琴作品集(下)》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我發現,江文也先生在音樂創作上,似乎有著一種超越時代的洞察力。書中的一些作品,聽起來充滿瞭現代感,但仔細揣摩,又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的人文關懷。我尤其被其中一首標題為“鄉愁”的作品所打動。它並非那種直白的、煽情的錶達,而是通過一種含蓄而悠長的鏇律,描繪齣一種淡淡的、難以言說的思念。這種情感的鋪陳,需要演奏者極大的耐心和對細節的把握,纔能將其中的韻味完全展現齣來。而另一首充滿民族風情的作品,則讓我看到瞭江文也先生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融入西方器樂的精妙之處。它不像簡單的民族樂器模仿,而是將中國音樂的骨骼和精神,通過鋼琴這種西方樂器,進行瞭完美的“再創作”。這種跨文化的融閤,既展現瞭江文也先生紮實的理論功底,也體現瞭他對音樂藝術邊界的不斷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