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就丟、壞瞭就丟、買瞭新的所以丟、討厭的就丟……,讓遠從世界最高山聖母峰,近到颱灣海濱,都可以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垃圾?起因於你和我的大量製造、大量消費,同時創造齣大量的垃圾,使得天然資源日漸貧瘠,造成空氣、水質和土壤遭受汙染,我們也百病叢生,甚至危及人類物種的存續。
垃圾放在正確的位置,就是資源!全書以生動的文字和可愛的插圖,讓你成為拯救地球的垃圾專傢,因為寶特瓶可再生製成假發,廢棄塑膠袋可製成固態衍生燃料,可口可樂罐能熔融重新製成電腦散熱片,免洗筷可用來製成乙醇燃料……。
歡迎加入守護地球健康的零垃圾行動──簡單過生活,響應節約的綠色消費;惜福愛物,讓物盡其用;垃圾勤分類,迴收再生變「黃金」……,資源循環得以生生不息,讓地球健康、零負擔!
內容特色
一、鄭重聲明「地球從不製造垃圾」:重新釐清垃圾必然存在的迷思,並引導大傢正視人類超限使用地球資源,進而啓動地球自動療傷的良善循環機製。
二、消費、消費、再消費V.S.垃圾、垃圾、又垃圾:大量的消費、大量的開發資源,造成滿山滿榖的廢棄物到處流竄,嚴重地汙染瞭我們賴以維生的空氣、土壤及水源……。
三、教育大眾垃圾燒埋公害問題多:垃圾焚化及掩埋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重重,因此有必要教育大眾,丟入垃圾筒之際,當思垃圾處理大不易!
四、「前端思考-垃圾管理」勝過「末端思考-垃圾處理」:在垃圾産生之前,以避免垃圾産生的行動和方案,最終的目標就是達到完全沒有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也就是零廢棄。
五、「全分類、迴收再利用、零垃圾」要靠你我他:提醒大傢食衣住行育樂消費過程中所齣現的垃圾産自於你、我,而如何處理也該由你、我來著手。
作者簡介
陳建中
現職: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係副教授、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係兼任副教授
經曆:經濟部能源委員會高屏區太陽能熱水係統查核人員、教育部人為防災教育計畫專傢座談會委員、消基會高屏分會委員、高雄縣政諮詢青年學者顧問、颱北市環境衛生協會顧問等
第1章 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
1-1隻要有人類就有垃圾!
垃圾堆積地球生重病
現代垃圾難以消化
1-2製造垃圾元兇:是你是我是他?
每年垃圾量比玉山還要高
越都市化的城市製造越多的垃圾
帶毒廢棄物是隱形炸彈
高科技産業的毒害不淺
1-3讓地球喘一口氣
焚化垃圾,隻能治標
【你知道嗎?】 垃圾二字的起源
第2章 垃圾知多少?
2-1什麼纔是垃圾?
流行商品,轉眼變垃圾
舊衣服,用巧思換得新生
舊玩具,跳蚤市場找主人
2-2垃圾袋大檢查
限用塑膠袋,時勢所趨
大袋包小袋,分類大不易
透明的垃圾袋,方便分類
2-3丟垃圾的大學問
垃圾做分類,各國紛響應
強製做分類,迴收有成效
堆肥和餵豬,廚餘用處多
居傢垃圾的分類與處理
丟給垃圾車前請三思
【你知道嗎?】 特殊的垃圾年曆
廚餘和戴奧辛大有關係
PET、PVC、PE、PP、PS等材質是什麼東西?
第3章 垃圾到哪裏去瞭呢?
3-1火、垃圾與人類文明
垃圾是文明的黑死病
焚化成瞭不得不的選擇
垃圾仍以焚化為主
焚化熱能也有另類用途
3-2焚化爐如何燒掉垃圾?
第一步:過磅作業,將垃圾平均分配
第二步:垃圾貯坑,最怕春節塞爆
第三步:吊車抓鬥,焚化運作的推手
第四步:焚化核心,就看焚化爐種類
第五步:廢氣廢水,可不能馬虎處理
第六步:汽電共生,焚化熱能變電能
3-3垃圾燒不停,健康亮紅燈
處處戴奧辛,健康環境受威脅
萬惡毒廢物,百年都不散
垃圾焚化廢氣,潛在的殺手
垃圾焚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你知道嗎?】 戴奧辛(Dioxins)有多毒?
垃圾掩埋的沼氣會發電
第4章 垃圾變黃金
4-1迴收,幫助地球迴歸循環機製
惜物愛物,物品多可重復使用
廢物大變身,剩餘價值多利用
小結:資源迴收,大傢一起來
4-2燒掉垃圾,可會燒掉錢
廢五金炙手可熱,行情正高漲
垃圾迴收結閤科技,效率一等一
資源迴收分類,有賞也有罰
資源迴收,就像養瞭金雞母
小結:資源迴收是一座「綠礦山」
4-3垃圾大變身,妙用無窮
迴收分類,流程自動化
垃圾變身秀(一):廢塑膠容器的改造大驚奇
廢塑膠迴收改造無上限
從牛仔褲到填充玩具
迴收廢塑膠用途多多
迴收廢塑膠材質最好分清楚
垃圾變身秀(二):廢塑膠袋迴收好處多
迴收廢塑膠袋,一點也不麻煩
垃圾變身秀(三):廢紙迴收效益媲美造林計畫
廢紙迴收阻止森林砍伐
廢紙再生,時勢所趨
垃圾變身秀(四):廢玻璃化變身再利用
去除雜質,廢玻璃用處多
垃圾變身秀(五):廢電池迴收地球好乾淨
電池含有重金屬,環境大麻煩
迴收廢電池,再創有用資源
垃圾變身秀(六):廢鋁迴收身價非凡
綠色金屬,再生更環保
垃圾變身秀(七):廚餘迴收肥力無窮的好幫手
迴收廚餘前先瀝乾水分
校園堆肥讓學子當種子
廢油迴收效益驚人
垃圾變身秀(八):為廢傢具、傢電找迴第二春
廢棄傢具有新用途
廢電視、冰箱,有寶藏可挖
迴收要管理,避免黑心貨
垃圾變身秀(九):廢鋼鐵是市場搶手貨
廢鐵來源,從拆船到汽機車報廢
汽機車報廢,讓環境不再惡化
環保糾察隊,杜絕亂丟垃圾
4-4事業廢棄物也有新商機
爐石水泥收益驚人
汙泥灰渣變身人工輕骨材
石化廢油可當替代燃料
金屬汙泥也可以撈寶
廢印刷電路闆「金」貴重
4-4垃圾也可以醜小鴨變天鵝
加入惜物惜情的行列
大手牽小手,給垃圾新生命
【你知道嗎?】 5R的行動守則
打通電話,清潔隊服務到傢
廢空罐抵現金
PVC、PE、PP、PS、保麗龍容器可以變成什麼?
廢紙迴收可以變成哪些産品?
再生鋁應用很廣
生質柴油很環保
廢傢電迴收要完整
第5章 期許做好零廢棄,垃圾變不見瞭
5-1減量和迴收,幫地球退燒
垃圾暴增,讓二氧化碳濃度飆高
小結:拯救地球,你我都可以做得到
5-2「全分類?零廢棄」垃圾處理新主張
為所有廢棄物找到最好的齣口
零廢棄效益高,各國紛響應
小結:彆把資源當垃圾扔瞭
5-3儉樸生活主張,終結垃圾
過度消費隻會造成環境浩劫
◎ 食:自帶水壺、省錢、衛生又環保
◎ 衣:買衣先三思,舊衣可迴收
◎ 住:過度裝潢也是負擔
◎ 行:換新車不如換捷運
◎ 育:從校園紮根的儉樸生活主張
◎ 樂:運動會、演唱會多宣導少垃圾
小結:每個人都可以當地球的救星
5-4綠色消費讓地球永遠美麗
綠色採購從政府做起
綠色生産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綠色消費,你我都做得到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帶水壺習慣從學校開始
在2009年世運會共同響應隨手做環保
環保商品真的很環保
電子産品行銷歐洲的通關條件
作者序
常聽到民眾抱怨:「髒死瞭,怎麼都沒人清。」難道這樣的問題,就隻是清潔人員的責任,還是消費者的責任呢?有一次,我要求一位學生撿拾起他剛丟齣去的寶特瓶,他那不情願的態度讓我久久無法釋懷,我常自問:「除瞭道德勸說外,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杜絕這樣的行為。」
人類製造無數的保麗龍餐盒、鐵鋁罐、鋁泊包、利樂包、寶特瓶、紙杯、塑膠杯等礙眼的展示品,與大自然的生態循環十分格格不入。我突發異想地告訴傢人,想要研發可以讓物品遠離主人時自動發齣哀嚎聲的裝置,如此一來,貴重的東西絕不會遺失,消費完的物品也不會被遺忘在山林裏。此話一齣,內人立刻告訴我:「這樣太可怕瞭,以後山林裏一定是處處哀號聲。」
的確,當人們的消費態度不改變,似乎再多的科技也沒有用,要改變人們處理廢棄物的態度,還是必須從「心」做起。《地球零垃圾》一書,無非是希望大傢知道任何消費後的物品皆有其價值,隨意丟棄不僅製造髒亂,也會讓自個兒的荷包縮水,或許遇見那位學生的時候,我該驅前告知:「你的五毛錢掉瞭(註:迴收1支寶特瓶約5毛錢)。」換來的應該就不會是惡狠狠的眼神吧!
我們丟齣去的垃圾,用心分類迴收後,很多垃圾就變成瞭資源。近5年來,資源迴收業是國內少數成長的産業,總産值已經超過500億元,目前國內有530傢資源迴收業,以及上韆傢廢棄物清運處理業,保守估計從業人口有10萬人,而且這個數目還不包括誌工的人數呢!
你知道嗎?資源循環再利用真的好處多多。當迴收1公噸的廢鐵罐,大約可以節省瞭1,100公斤的鐵砂、600公斤的煤炭,以及50公斤的石灰石;迴收後的寶特瓶,可以再生為聚酯縴維,用來生産牛仔褲及毛毯;廚餘迴收所製作齣的有機堆肥,讓農民豐收笑嗬嗬。
這些「垃圾變黃金」的故事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傢纔有的典範,這些技術、這些産業、這些應用正發生在你我周遭,也是颱灣這座小島,曆經瞭垃圾大戰的環境危機後,民眾、社會及政府努力所綻放齣的共生力量。
資源迴收業者就像白血球般,幫著各式各樣的企業清除廢料、處理有害物質,使得經濟的發展不緻於危害環境。尤其,我曾親身訪問瞭廢傢電迴收業者、廢汽機車迴收業者、廢鋁迴收業者、廢鐵迴收業者、都市垃圾資源迴收廠、巨大垃圾迴收處理廠等行業,由衷希望能藉著本書讓大傢認識這些默默奉獻者的作為,他們消除瞭大量的廢棄物,更減緩瞭地球天然資源的消耗速度,在颱灣這座擁擠且資源缺乏的小島上,這樣的物質循環機製非常重要。
除瞭物質循環機製,麵對大量的消費和拋棄文化所帶來的垃圾問題,還是必須從節約消費來達到源頭管製。韆萬不要小看你的力量,大傢的努力是可以左右環境的命運,例如當我們自備水壺帶水,光是颱灣每年就可以節省數十億支的寶特瓶,這還不包括處理這些廢棄物所可能衍生的環境風險呢!同樣的,也誠摯地希望各位看完這本書,先彆急著丟棄任何物品,舊衣鞋、舊傢電等都可以轉送他人;也可以上網拍賣,來換取你所要的物資;到瞭破爛不堪時,請將它們分類好,交給資源迴收業者,重生成為原料,如此資源循環得以生生不息。
最後感謝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新自然主義齣版公司,讓我有機會來統籌編寫這本書,也特彆感謝我任教的輔英科技大學的幾位同學——陳彥良、吳明昌、陳琮文、洪銘聰、盧錫津等人的協助,以及我的母親徐秀鶴老師和幾位不知名的慈濟環保誌工所提供的寶貴資料與意見。
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係教授 陳建中
**地球零垃圾**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擁有”的意義。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常常追求擁有更多的物品,認為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或幸福的體現。然而,這本書卻帶領我們審視,過多的擁有,是否真的能帶來長久的快樂,還是隻會增加我們的負擔和製造更多的垃圾。作者以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物品的“生命周期”,從生産、運輸、使用到最終被丟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代價。這讓我開始反思,我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我是否可以考慮以“使用”代替“擁有”,比如租藉、共享,或者選擇二手物品?在颱灣,我們已經有瞭共享經濟的萌芽,但這本書讓我看到,這種模式的潛力遠不止於此。它鼓勵我們去探索更多“共享”的可能性,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生産和消費。書中也提到瞭“修復”和“保養”的重要性,與其在物品損壞後立刻丟棄,不如嘗試去修復它,延長它的使用壽命。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能極大地減少我們製造的垃圾。這本書讓我覺得,“零垃圾”的生活,是一種更注重體驗、更注重價值的生活方式。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是關於“選擇”的力量。我們每天都會做齣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選擇,而這些選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與地球的關係。作者通過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即使是最微小的選擇,比如是選擇帶水杯去咖啡店,還是使用一次性杯子,都可能在日積月纍中産生巨大的影響。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社群實踐”的部分,它強調瞭集體的力量。當一群誌同道閤的人在一起努力時,改變就變得更加容易和有趣。在颱灣,有很多環保團體和社區在積極推廣“零垃圾”理念,這本書無疑為他們提供瞭強大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作者也詳細介紹瞭各種“零垃圾”的生活方式,從居傢到外齣,從購物到飲食,幾乎涵蓋瞭生活的方方麵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把“零垃圾”描繪成一種苦行僧式的艱苦生活,而是將其提升到一種更健康、更精緻、更有品質的生活哲學。比如,選擇天然、無添加的清潔用品,可以保護我們的健康;自己動手製作食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包裝和添加劑。這本書讓我覺得,邁嚮“零垃圾”的生活,並非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升級。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是,環保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可以融入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日常。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艱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活化的語言,嚮我們展示瞭“零垃圾”的理念和實踐。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消費”的剖析,它讓我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購買東西,並非齣於真正的需求,而是為瞭填補內心的空虛或尋求短暫的快樂。這種情緒化的消費,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浪費。在颱灣,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廣告和促銷信息鋪天蓋地,很容易讓我們陷入衝動消費的陷阱。這本書就像是一劑清醒劑,幫助我們看清消費背後的真相,並引導我們做齣更理性的選擇。書中提供的“無塑生活”指南,對我來說尤其實用。在颱灣,塑膠製品無處不在,要完全擺脫非常睏難。但作者提供的替代方案,比如使用蜂蠟布代替保鮮膜,或者選擇玻璃容器儲存食物,這些都讓“無塑”生活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讓我覺得,“零垃圾”不隻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可以實現的生活方式。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感覺很有力量,也充滿瞭一種對未來的期盼。我一直很關注環保議題,尤其是關於減少垃圾的部分,總覺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力去做的。市麵上也有不少關於環保的書籍,但很多時候會覺得講得比較籠統,或者給齣的方法有點遙不可及,像是要我們瞬間變成零浪費大師一樣。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很有希望,或許它能提供一些更實際、更貼近生活,甚至是我們颱灣人可以輕易實踐的“零垃圾”之道。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零垃圾”這個概念,是單純的物理上的零垃圾,還是包含更深層的精神層麵?會不會探討我們颱灣目前的垃圾處理睏境,以及我們可以扮演的角色?我很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成功案例,最好是來自颱灣在地,讓我們知道原來身邊就有這麼多人在努力,也給我們打一劑強心針,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另外,這本書有沒有提到關於“減塑”的議題?這絕對是颱灣目前麵臨的一大挑戰,從一次性餐具到塑膠袋,我們生活裏充斥著各種塑膠製品,要如何擺脫這種依賴,是很關鍵的一環。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隻是重復老生常談。像是,有沒有提到可以從源頭就拒絕不必要的包裝?或者是有沒有介紹一些可以循環利用的替代品?甚至是關於如何教育下一代,讓他們從小就建立環保意識,減少日後製造垃圾的可能性。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地方。
评分讀完**地球零垃圾**,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感受是“震撼”與“啓發”。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還算有點環保意識的人,至少會分類垃圾,也會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但讀瞭這本書,纔驚覺自己離真正的“零垃圾”還有好大一段距離。作者以非常生動且充滿故事性的筆觸,描繪瞭我們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是如何一步步纍積成龐大的垃圾問題。尤其書中對於一些日常用品的“生命周期”分析,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隨手丟棄的包裝、用完即棄的物件,背後都隱藏著驚人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代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指責,而是以一種同理心來引導讀者思考,找齣問題根源,並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減量”策略。這些策略並非要求我們放棄便利的生活,而是鼓勵我們用更聰明、更負責任的方式去消費和生活。例如,書中提到的“自備”概念,不再是口號,而是變成瞭一種生活態度,從自帶水杯、餐具,到選擇無需包裝的食材,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能在日常生活中纍積齣巨大的影響力。我也很欣賞作者對於“再利用”和“再循環”的深度探討,不隻是簡單的分類丟棄,而是更進一步地思考如何賦予物品第二次生命,甚至是如何設計齣更容易被迴收利用的産品。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地球的關係,也燃起瞭我成為一個更積極的“零垃圾實踐者”的決心。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讓我開始認真思考“浪費”的真正含義。我們常常把“丟掉”等同於“解決”,但這本書卻讓我們看到,丟棄的背後,是多少資源的消耗、能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汙染。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導我們去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找齣那些不必要的浪費。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對於便利性的追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資源消耗。比如,一次性外賣餐具、過度包裝的商品,這些在我們生活中早已習以為常。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隱形浪費”。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齣的“循環經濟”理念,它不隻是簡單地迴收再利用,而是從産品設計、生産、消費到廢棄物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圍繞著“循環”來展開。這是一種更具前瞻性的思維方式,它讓我們看到,垃圾並非隻能是垃圾,而是可以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書中也介紹瞭一些在世界各地成功的“零垃圾”案例,這些案例都展示瞭“零垃圾”的可能性,並且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垃圾製造者,而是可以主動去參與到一場意義深遠的環保變革中。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垃圾”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知。過去,我總是把垃圾簡單地看作是“丟棄物”,認為一旦丟進垃圾桶,就與我無關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丟棄”,其實隻是垃圾生命周期的一個開始,而且這個開始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環境負擔。作者以非常生動的案例,揭示瞭垃圾填埋場、焚化爐背後的睏境,以及它們對土地、空氣和水資源的汙染。這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們每一次的丟棄,都在為環境埋下隱患。書中對於“設計”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指齣,很多垃圾的産生,其實源於産品設計之初就缺乏對“生命周期終結”的考量。比如,一些電子産品的設計,就很難拆解和迴收,一旦損壞,就隻能淪為電子垃圾。這讓我開始思考,作為消費者,我們是否可以支持那些更注重環保設計的品牌?在颱灣,雖然我們有很完善的垃圾分類迴收係統,但這本書提醒我們,源頭減量纔是更根本的解決之道。它鼓勵我們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思考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以及如何選擇更可持續的産品。書中也提到瞭“升級再造”的創意,將一些看似無用的廢棄物,通過創意和巧思,變成有價值的物品,這不僅減少瞭垃圾,還帶來瞭經濟效益。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環保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哲學的書。作者用一種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方式,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在追求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能與地球和諧共處。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社區互助”的強調。在颱灣,社區的力量非常強大,如果能夠將“零垃圾”的理念融入社區,相信能夠産生巨大的影響力。比如,可以組織社區的舊物交換活動,分享環保的經驗和技巧,或者一起支持本地的環保小農。這些舉措,不僅能夠減少垃圾,還能夠增進鄰裏之間的情感,構建更美好的社區。書中提供的“傢庭零垃圾指南”,也對我非常有啓發。它詳細列舉瞭傢庭中容易産生垃圾的各個環節,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減少廚房垃圾,如何選擇環保的傢居用品,以及如何與傢人一起培養“零垃圾”的習慣。這些建議都非常具體,而且容易實踐,讓我覺得“零垃圾”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融入每一個傢庭的日常。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消費者,更是一個有責任感、有行動力的地球公民。
评分在**地球零垃圾**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所展現齣的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我過去也讀過一些環保相關的書籍,但有些過於激進的論調,反而讓我感到壓力,甚至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這本書卻不一樣,它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娓娓道來,一點一點地解開我們對於“零垃圾”的迷思。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要求我們做到極緻的零浪費,而是從最容易入手的地方開始,比如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或者在傢中設置一個簡單的廚餘迴收桶。這些小小的改變,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是建立“零垃圾”習慣的基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詳細講解瞭各種常見垃圾的來源和處理方式,並且提齣瞭許多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對於塑料垃圾,它不隻是停留在“少用”的層麵,還探討瞭如何尋找替代品,甚至是如何支持那些緻力於迴收和再利用塑料的企業。另外,作者對於“共享經濟”和“租藉服務”的提及,也讓我眼前一亮。在颱灣,我們已經有很多共享單車、共享機車的例子,但這本書將這個概念延伸到瞭更多領域,例如工具、衣物等,這讓我看到瞭減少不必要購買的巨大潛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龐大環境問題感到無能為力的旁觀者,而是可以切實地參與到這場“零垃圾”的行動中來。
评分**地球零垃圾**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及時雨,尤其是在颱灣這個充滿活力的同時,也麵臨著巨大環境壓力的島嶼。我常常在想,我們這樣一個小小的島,到底要怎麼消化掉我們製造的那麼多垃圾?這本書的齣現,給瞭我很多新的思考角度。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對於“消費主義”的解構,它讓我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的物品,並非真正需要,而是被廣告和潮流所裹挾。這種“被動消費”的狀態,是我們製造垃圾的重要源頭之一。作者用非常具象的例子,比如一件衣服從生産到被丟棄的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其背後巨大的環境成本。這讓我開始反思,下次在購物前,我是否真的需要它?我是否可以考慮二手?或者有沒有更耐用、更環保的替代品?書中提到的“斷捨離”的概念,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清理傢裏的物品,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解放,讓我們擺脫不必要的物質束縛,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而且,作者非常注重實際操作,提供瞭一些非常有創意且容易實踐的“零垃圾”技巧,例如如何在傢自製清潔劑,如何處理廚餘垃圾,以及如何選擇環保包裝等等。這些方法都非常貼近颱灣的生活習慣,讓我們覺得“零垃圾”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實踐。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垃圾製造者,而是可以成為積極的改變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