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细节中处处充满设计概念,可以如何欣赏?应该如何运用?本书回归设计的原点,教你看懂最基本设计元素的门道,轻松获得培养美感的基础养分。
这是一本让小读者、成人初学者,都能轻松学习设计概念的最佳入门书。
「简单就是美」是铁的定律吗?
承续《我的第一本设计书 : 简单就是美》,《我的第二本设计书 : 复杂也不错》以风趣幽默的口吻邀您大玩设计,只要改变大小、颜色和形状,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图像,利用简单的素材就能变化出截然不同的花样。本书将教你如何「化简为繁」,引领你从复杂的设计中,悟出更深层的美学原理。
★ 对设计好奇的人不能错过的入门书。
★ 师长培养儿童生活美感的最佳教材。
★ 专业人员重温设计观念必备工具书。
每一个看似复杂的设计,利用书中提及的几个元素逐一拆解后,将不再高深莫测。其实设计的起始点,都来自一个大架构,持续增加变化细节,借由前后的景深影响图形的重要性,保持画面的适当距离,重复的小画面比单一图形更有力,圆形和方型给人不同的感受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设计观念,让孩子在无形中玩懂设计的基本观念和原理。
拥有专业设计背景的作者,看似浅显的用语,其实蕴含了很重要深奥的设计原理。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设计书,更是充满启发性的读物。
作者简介
马克.刚亚(Mark Gonyea)
出生于纽约州,从小就很喜欢看卡通片、怪兽片及打电动,但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这些从小耳濡目染的娱乐,竟然在他长大之后成为他从事平面设计及动画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乔.库贝特艺术学院毕业后,马克曾经在纽约曼哈顿市区当过设计师,然后定居在佛蒙特州。现在的他还是一样很喜欢看怪兽电影呢!
第一章 整体的概念
第二章 前景跟背景
第三章 看似相同,却又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改变)
第四章 「一体两面」(正负面)
第五章 不要离我这么近—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第六章 我不复杂,我只是有更多更可爱的地方。(重复)
第七章 正方形来自火星,圆形来自金星—他们是不同世界的。
第八章 喜欢各式各样的形状吗?我也喜欢!
第九章 叩叩叩!(线条)
第十章 复习一遍。
**评价四**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挑战了我一直以来对“好设计”的认知。我一直倾向于追求极致的简约,认为设计越简单越好。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复杂”的另一面——它也可以是强大、深刻、充满细节的。作者的论点非常有说服力,他通过对不同领域的设计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组织和引导,让复杂的设计不仅不显得混乱,反而能带来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意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叙事性设计”的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复杂的元素构建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吸引,更是情感上的共鸣。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设计,是不是因为过度的追求“简单”,反而失去了一些表达的可能性。它让我意识到,设计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而“复杂”也可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设计策略,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这本书的洞察力非常强,让我对未来的设计方向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评价二**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职业瓶颈期,感觉自己的设计思路有些僵化,总是局限于熟悉的领域。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复杂也不错”,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讲一些如何把设计做得更“炫酷”的技巧,但读下去才发现,它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作者非常擅长将看似庞杂的元素组织起来,并从中提拔出核心的理念。我尤其欣赏的是他对“系统性思维”的强调,以前我总喜欢把问题孤立开来解决,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它引导我去思考设计不仅仅是视觉呈现,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构建秩序的过程。书中的一些关于“意想不到的关联”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鼓励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去发掘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将跨界的灵感融入设计。我发现自己开始更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并从中寻找设计的可能性。这本书不只是给我带来了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对设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评价三** 说实话,我当初被这本书吸引,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标题带给我一种“挑战”的感觉。我一直认为设计就应该是简洁明了的,所以“复杂”这个词让我有些好奇,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的。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复杂是可以被驾驭的,甚至可以成为设计的亮点。作者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剖析那些看似复杂的设计案例,他并没有一味地批判它们的“杂乱”,而是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意图。书中关于“如何将信息层层剥离,直至本质”的分析,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经常会遇到需要传达大量信息的设计项目,而如何让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不感到 overwhelming,一直是我的难题。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框架,帮助我理清思路,找到最恰当的信息组织方式。而且,作者的文笔也很有个人风格,读起来不枯燥,充满了对设计的热情和思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简洁”的定义,认识到真正的简洁,并非是牺牲信息,而是将复杂的信息进行提炼和重组,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看似棘手的设计问题时。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设计领域虽然有一定基础,但遇到复杂系统或者需要多方面协调的项目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没有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复杂”背后的逻辑和美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权衡取舍”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回避设计的复杂性,而是教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下,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的图文并茂,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我甚至会时不时地翻回去,对照着自己的项目思考,尝试应用书中的方法。总的来说,它不是那种读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设计“工具箱”,帮助我应对各种设计挑战。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速成”的设计秘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与你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作者没有给我具体的“怎么做”的指令,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但总觉得缺少一些“骨架”,让我的想法能够更牢固地支撑起来。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骨架。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复杂”问题,其实是可以被分解和理解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工具和方法。书中的一些关于“涌现性”和“自组织”的讨论,让我对设计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理解,好的设计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完成,而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它鼓励我拥抱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秩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设计的热情和探索欲。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设计,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创造和影响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