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预拌混凝土之合约
问1 过去建筑技术规则以「混凝土规定抗压强度(f’c)」,于八十八年新重修订为「混凝土配比目标强度(f’cr)」,其原因何在?
问2 「订制品混凝土」是否较「规格品」之品质差?
问3 订定预拌混凝土契约时为什么需要有「预拌混凝土协议书」?并且请说明,当预拌混凝土制造商于订契约时应注意之事项及要点。
问4 订购混凝土订制品时,如不经充分之确认,若轻易的接受订货,较易产生纠纷。请惠示防止方法及预拌厂之责任范围。
问5 接受订货时,被指定单位水泥用量、水胶(灰)比(w/cm, w/c),坍度作为配比条件时,应如何应付?
问6 预拌混凝土之制品规格「标准化」之过程中,可能变成多品种(例如坍度每10mm等级)之可能理由是什么?
问7 使用高坍度混凝土、高流动性高性能混凝土(HPC)或自充填混凝土(SCC)的国家,过去不多,但自从八十年代(西元1990)开始使用国家大量增加,请说明其理由。从品质及经济性与耐久性而言,使用较低用水量及水泥量是否较有利?
问8 订制品之水泥砂浆,常有强度与坍度同时被指定的状况,请惠示接受订货时应注意事项。
问9 採用标准规格品时,通常因已知悉其制造条件及标准程序(SOP),故交货之前似乎不必注意,这样的想法是否错误?
问10 订购流动化混凝土(高工作性混凝土、高流动化高性能混凝土或自充填混凝土)时,请惠示在品质上预拌厂应负之责任范围。
问11 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龟裂,客户通常会订定拌和水量较低的干硬(即低坍度)之混凝土,此种行为易产生浇置效果不佳或因配筋过密而引起蜂窝之纠纷,为防止不良结构物的产生,是否有较好之对策?
问12 规定单位胶结料量、水泥用量与水胶(灰)比之混凝土,基本上,从强度而言已超出配比目标强度之等级,为什么不以配比目标强度来指定?
问13 使用混合水泥(CNS 3654高炉水泥或CNS 11270飞灰水泥)之混凝土,由于有良好长期耐久性,其订货量正在增加,若契约仅以配比目标强度订货是否有问题?
问14 预拌混凝土厂同业间相互代送混凝土之事情发生时,应注意那一点?
第三章 材料之验收、储藏及供给
问15 粒料之品质管制如能依据CNS 1240「混凝土粒料」执行彻底,据说可以控制预拌混凝土50%之品质,请说明其理由。
问16 请惠示若仅以粒料单价低廉之理由,轻易选定粒料之得失,并指示粒料之正确选定方法。
问17 粒料之验收,为什么需要「目视检查」?
问18 常听说细粒料对混凝土品质影响很大,请说明其理由。
问19 据说具有相当高技术水准之客户,并不承认碎砂之使用,是否表示碎砂之品质不佳?
问20 粗粒料难于採购而且往往不被容许使用碎石,是否使用碎石浇置之混凝土作不到高品质之结构混凝土?
问21 在粒料工场清洗废水处理用之沉淀剂对混凝土是否会有不良影响?
问22 粒料如果在生产现场有充分管理时,预拌厂是否不必再作验收检查?
问23 採购粒料时,并不希望连附着水分一起买,是否有更好之方法?
问24 请惠示预拌混凝土厂对掺料品质之简易品管方法?
问25 对寒冷地带之粒料温度管理如防冻对策,是否有更好之方法?
问26 对热地带之热天混凝土温度管理应怎么做才不能造成表面龟裂问题?
问27 混凝土硬固后似乎有变质膨胀之粒料,这类粒料有那些,并请惠示其判定方法。
问28 砂之表面水测定一天一次是否适当?顺便请一併说明有关自动测定器,而粗粒料之表面水是否可以视为一定。
问29 使用不同型别之水泥时应注意那几点?
问30 请说明使用「特别掺料」时之注意事项。
问31 如果利用粒料储料场之形式,则防止粒料分离的对策有那些方法?
问32 供应工程中如何防止杂物混入于粒料中?
第四章 配比设计
问33 配比设计时经常以粗粒料之「绝对体积法」作现场修正配比之用,另外,粒料亦每天作筛分析试验,若有改变于配比修正时是否也要考虑以上作法?是否有更简易而有效之方法? 051
问34 一般认为规格品不必作试拌配比,但实际上常被要求作试拌配比,此应如何对应?
问35 是否整年可以用同一配比配制预拌混凝土?
问36 依规定,生产者应向买方报告其配比,长期交易时对配比修正是否也要报告?
问37 巨积混凝土配比设计时,防止温度龟裂对策的要点为何?
问38 建筑工程在冬季常需作温度修正,但为何土木工程几乎不作温度修正?
问39 对大气温度而言,一般均有修正之规定,但在结构体混凝土受施工条件(浇置、捣实、脱模时期)影响之强度变动是否不必考虑补正?
问40 纤维加强混凝土之配比应注意那些要点?
问41 为何粒料粒径过大或过小需要作修正?
问42 请惠示如果要利用污水为拌和水,则配比设计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问43 使用CNS 12833「流动化混凝土用化学掺料」之配比设计,应注意那几点?
问44 使用膨胀剂时,配比设计应注意那几点?
问45 同一设计强度fc’之混凝土,为什么依不同预拌厂其配比亦有所不同?
问46 强度之加算,一般说2σ或3σ,请说明混凝土之品质与经济性之关系。
问47 据说,砂之品质对混凝土之强度、泵送机压送能力及空气量影响很大,有时尚需增加水泥用量,请说明进一步之详细内容。
第五章 计 量
问48 计量误差对预拌混凝土品质影响程度有多少?
问49 水泥经常亏损,可是一直找不出其原因,请惠示查核之方法。
问50 为确实的保持计量之精度,应注意那几点?
问51 操作员为何须确认计量指示?
问52 请说明以表面水补正装置作坍度调整时之问题点。
问53 最近採取遥控之工厂正在增加中,请惠示遥控操作上应注意之事项。
问54 出货管理装置及各种电脑化控制系统正在普及中,是否由此种装置可以完全防止各种纠纷以及误交货之情形?
问55 印字列表机应如何管理?
问56 压力环(load cell)故障时之因应对策如何?
第六章 拌和装车
问57 拌和时,投入材料之次序对混凝土之品质是否有影响?
问58 拌和时间太久或不足对混凝土品质有何种程度之影响?据说添加膨胀剂等掺料时应延长拌和时间,为什么?
问59 拌和机种类对拌和性能,或拌和后之混凝土之强度成长有多少差异?请说明会影响拌和性能之要因。
问60 操作员之「目视检查」为什么很重要?请教「数据」之有效利用为何?
问61 拌和机内壁水泥砂浆粘住固化时应如何简易的清除?
问62 生产特殊混凝土(例如煤渣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发泡水泥砂浆)时应注 意那几点?
问63 以拌和机进行拌和性能试验时,应依据拌和机之种类及特性,其取样方法是否一定?
问64 预拌混凝土装车时,如何防止误交货品之产生。
问65 预拌混凝土管理上使用无线电或手机唿叫,有那几种优点?
问66 预拌混凝土装车后,清洗装车用料斗时应注意那几点?
问67 坍度50mm以下之硬拌混凝土装车效率不太好,请示更好之方法。
第七章 搬运及卸货
问68 一般规定「混凝土从拌和开始,应在1.5小时(90分钟)内搬运及卸货之」,请惠示其理由,并请惠示长时间搬运时对混凝土品质影响程度。
问69 为什么会产生坍度损失,请惠示其对策。
问70 预拌车装货搅拌胴之转数与混凝土之品质关系如何?
问71 预拌车洗车后忘记丢弃洗过之水或小量排不掉之水留在搅拌筒内,再装入下一批混凝土时将严重影响混凝土之品质,因此须密切注意。
问72 使用倾卸车搬运铺路或铺面用混凝土应注意那几点?
问73 请惠示搬运「流动化混凝土」时或「自充填混凝土(SCC)」或高流动化高性能混凝土(HPC) 之问题点。
问74 预拌车卸货时司机是否需作「目视检查」。
问75 配合现场之等待时间及混凝土浇置速度进行最适当之调车,应如何作计划?
问76 在工程现场混凝土中加水据说将降低混凝土品质,实际上有何种程度之影响?且会发生何种现象?
问77 泵送时卸货地点与泵送管出口端之混凝土品质是否有差异?相差多少?
问78 如何处理退回之混凝土?请惠示更好之方法。
第八章 防止交货后发生纠纷
问79 在什么情形之下会发生混凝土容积不足的问题呢?
问80 冷缝,蜂窝等现象常发生,究竟其原因何在?
问81 混凝土表面有整片砂粒或有气泡,致影响美观,其原因是什么?
问82 请说明为什么有时候浇置混凝土数小时即发生龟裂,并请惠示对策。
问83 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有时非常粗糙并且剥落,原因是什么呢?
问84 混凝土楼版之钻心强度不错,但为什么有时候表面会产生剥离之现象?
问85 混凝土浇置后表面颜色不同,什么样的要因会影响颜色?
问86 请说明混凝土硬化后产生之龟裂如何?
问87 混凝土表面往往看见白色污染之「白华」,是否表示品质有缺陷?
问88 标准养护强度与现场养护强度有时不相同致产生纠纷,该二种强度是否应该相同?
问89 强度试验结果,3个试体中1个,或3个试验强度之平均值达不到规定抗压强度(fc’),是不是不及格?
问90 结构体混凝土常被要求以反弹试锤或钻心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判定及格与否。此种非破坏试验(NDT)强度与规定抗压强度之关系如何?
问91 浇置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凝土表面产生斑点状之剥离,表面之硬度虽然相当高,为什么会发生如上述之剥离?
问92 拌和中混凝土在拌和机中产生暂时之硬化现象,或浇置二天后仍不会硬化,若厂内经常使磺化木质酸钙掺料,是否会因此产生该现象?
第九章 试验及检查
问93 同一客户有二处以上之施工现场时,生产者是否需要以现场为区域分别进行试验及检查?
问94 请说明在预拌厂试验及检查之重要性。管理状态之良否及异常值之管理是否可以委任操作人员来执行?
问95 试体之盖平(Capping)为什么不可在现场制作?
问96 试体採样时,于夏季和冬季对採取之试体应如何处置,请惠示注意事项。
问97 从在现场成型至收回试体间之初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多少?
问98 试体之模型好坏对混凝土之强度影响多少?
问99 对施工条件影响很大之结构体混凝土,是否可以试体判定其强度有没有问题?
问100常听说「混凝土早期品质判定」,其内容是什么?请惠示预拌厂实用之方法。
英中索引
中英索引
■ 光碟目录
一 简报资料(表格与图片) 档案格式:PowerPoint
前言
预拌混凝土之合约
材料之验收、储藏及供给
配比设计
计量
拌和装车
搬运及卸货
防止交货后发生纠纷
试验及检查
二 现场示范影片 档案格式:MPEG
高性能混凝土凹型试验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凹型试验
我是一名退休的建築師,在業界服務了將近四十年,看著台灣的建築從早期的水泥磚造,到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拌混凝土的發展可說是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即便技術不斷進步,混凝土所衍生的問題,卻依然層出不窮。我記得在我年輕的時候,很多時候混凝土都是現場拌合,品質的控制更是難上加難,常常會遇到強度不足、或是出現嚴重裂縫的情況。預拌混凝土的出現,大大改善了這個問題,但也隨之而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像是拌合廠的品管、運送過程的保鮮、以及現場澆置時的技術要求等等。這次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我希望書中能結合我過去的經驗,提供一些更具宏觀視角的分析。例如,對於不同類型的建築結構,在預拌混凝土的選擇和應用上,是否有特定的考量?在面對一些特殊的地質條件,或是極端氣候時,我們應該如何調整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法?我也很關心書中對於「混凝土的生命週期評估」是否有討論,畢竟,建築物的耐久性,不僅關係到結構安全,也關係到環保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歷史性的建築案例,或是經典的混凝土問題解決方案的演變過程,如果能讓我回顧過去,同時展望未來,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期待這本書能匯集眾家之長,為預拌混凝土領域的發展,提供更深刻的洞見和啟發。
评分我是一名房地產開發商,雖然不是直接參與混凝土的施工,但混凝土的品質,絕對是我最關心的環節之一。畢竟,房屋的結構安全、耐久性,以及最終的市場價值,都與混凝土息息相關。我遇過一個建案,因為初期監工不嚴謹,導致部分樓層的混凝土強度出現疑慮,結果後續需要進行大量的鑽心取樣檢測,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也影響了銷售進度,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對《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抱持著很高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開發商角度的內容,比如,在選擇預拌混凝土供應商時,應該注意哪些關鍵點?如何評估一家預拌混凝土廠的技術實力和品管能力?在簽訂合約時,哪些條款是必須要特別注意的,才能有效保障我們的權益?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一些關於「混凝土的永續性」議題,例如,如何運用再生骨材、或是減碳的水泥,來降低混凝土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又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這不僅是順應環保趨勢,也能提升我們建案的市場競爭力。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關於混凝土品質評估的標準範本,或是常見混凝土糾紛的案例分析,如果能幫助我們在前期就能規避風險,預防問題的發生,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全面地了解預拌混凝土的各個面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確保我開發的建案,都能擁有優良的品質和長遠的價值。
评分哇,拿到這本《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的當下,真的有一種踏實感!在營建業打滾這麼多年,從基層的水泥工開始,到現在能獨當一面監工,看過多少因為混凝土品質問題引發的工安意外、工期延宕,甚至還有業主跟營造廠對簿公堂的慘況。老實說,每次遇到混凝土配比拿不定主意、或是現場出現疑似瑕疵,心裡總是七上八下的,尤其是在工期緊迫、或是遇上天氣不穩定的時候,那種壓力更是難以言喻。我遇過最棘手的狀況,是在一次重要的公共工程標案中,因為對某種新型態預拌混凝土的特性不夠了解,導致初次試拌就出現了嚴重的泌漿問題,差點讓整個工程延遲兩個月,那時候真的覺得腦袋快炸開了!後來費了好大一番工夫,才請到業界的權威專家來協助,才勉強解決。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眼睛都亮了!「問題破解」這四個字,簡直就像是救星來著。我特別期待書中能針對台灣常見的砂石級配、水泥種類的搭配、以及各種添加劑的應用,提供一些在地化的、實用的解決方案。畢竟,台灣的氣候、地質條件跟國外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國外的經驗不一定能直接套用。而且,我一直覺得,很多問題的根源,其實都藏在最基礎的混凝土理論裡,只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忽略了這些基本功。希望這本書能幫我釐清一些長久以來的疑惑,讓我能更從容地面對各種預拌混凝土的挑戰,不再是只能「靠經驗」或是「聽天由命」。光碟的部分,我也非常好奇,不知道裡面會提供哪些實用的工具或是範例,是真的能直接套用到日常工作,還是只是一些理論性的演示。總之,對於這本書,我抱持著非常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在混凝土領域的一本「聖經」!
评分在施工現場,預拌混凝土真的是最常接觸到的材料,但它的「眉角」卻也最多。我是一名監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盯著混凝土的拌合、運輸、澆置、搗實,確保一切都符合規範。但有時候,即使按照圖紙上的配比來做,出來的混凝土卻還是會出現各種狀況,像是泌漿、蜂窩、甚至是強度不足。我遇過最棘手的,是一次在高溫天氣下施工,因為來不及完成澆置,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嚴重的塑性收縮裂縫,最後只能全部打掉重做,那次的損失真是慘重。所以,當我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現場應急處理」的技巧,像是當混凝土出現異常時,有哪些快速的診斷方法?哪些情況下可以進行補救,哪些情況下必須棄料重做?我也很想知道,書中對於「外加劑的選擇與使用」是否有更深入的探討。因為市面上的外加劑種類繁多,如何根據不同的工程需求、不同的水泥種類、以及不同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合的外加劑,並且正確地使用,這對混凝土的品質至關重要。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常見混凝土問題的實際案例影片,或是緊急狀況下的處理流程圖,如果能讓我在現場就能快速查詢、學習,那將極大地幫助我提高工作效率和應變能力。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監工工作中的「寶典」,讓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確保工程品質。
评分身為一個在預拌混凝土廠工作了十多年的資深技術員,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問題,也聽過太多不同的抱怨。從水泥、砂、石、水、以及各種添加劑的比例拿捏,到拌合時間、溫度、甚至是攪拌機的葉片磨損,任何一個環節的小疏忽,都可能導致出貨的混凝土品質不穩定。我遇過最頭痛的,是一個大型建案,要求一種非常特殊的混凝土配比,需要加入高比例的飛灰和爐碴。我們試拌了好幾次,都無法達到客戶要求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那段時間,每天都睡不好覺,擔心會影響客戶的工期,甚至賠償。後來,在一位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才調整了拌合順序和添加劑的使用量,最終才勉強達標。所以,當我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真的覺得它來得正是時候!我特別希望書中能針對台灣預拌混凝土產業的現況,提供一些更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例如,對於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各種高性能混凝土、低熱混凝土、或是早強混凝土,是否有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在不同施工環境下的應用注意事項。我也很關心書中對於「混凝土瑕疵鑑定」的部分,例如麻面、蜂窩、砂眼等,希望能有更清晰的圖文解說,並且提供有效的判斷標準和處理方法。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常見的混凝土問題的診斷流程,或是配比計算的輔助工具,如果能讓我們在現場就能快速地查詢、參考,那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的品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糾紛。
评分我是一名熱衷於DIY的建築愛好者,雖然我的工程規模不大,但對於房屋的結構和材料,卻有著嚴謹的態度。我曾經嘗試過自己配製水泥砂漿,但效果總是不盡理想,常常會出現強度不足、或是容易龜裂的情況。所以,當我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我充滿了好奇。雖然我知道書中的內容可能偏向專業,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基本混凝土原理」的深入講解,讓我了解不同成分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例如,水灰比的重要性、骨材級配的影響、以及養護的重要性等等。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小型工程」或「DIY」的混凝土配比建議,並且講解如何在家裡進行簡單的混凝土試驗,那將對我這樣的愛好者非常有幫助。我也很想知道,書中對於「混凝土的安全性」是否有相關的探討,例如,在處理混凝土時,需要注意哪些個人防護措施?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基礎混凝土製作的教學影片,或是簡單的強度測試方法演示,如果能讓我親手嘗試,並且看到成果,那將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更深入地了解混凝土,讓我在未來的DIY專案中,能夠做出更優質、更穩定的混凝土作品,不僅滿足自己的興趣,也能確保作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评分我是一名剛踏入營建領域不久的年輕工程師,對於混凝土這門學問,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它,從看圖、放樣、到現場監工,混凝土的每個環節都要參與。陌生的是,當問題真正出現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依賴資深前輩的經驗,或是硬著頭皮去翻閱一些零散的資料。這次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真的覺得像挖到寶一樣!我最擔心的是,很多關於混凝土的知識,在學校學的比較偏理論,到了實際應用,卻發現情況複雜得多。比如,同一種配比,在不同的氣溫、濕度下,表現出來的特性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差異。還有,預拌混凝土廠的拌合設備、運送過程、甚至司機的駕駛習慣,都可能對混凝土的品質產生影響。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接地氣」的內容,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複雜的影響因素,並且學會如何去預防和處理。我尤其對書中對於「混凝土早期裂縫」的探討很感興趣。在台灣,很多建築物在剛完工不久,就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表面裂縫,這不僅影響美觀,有時候還會讓人擔心結構安全。如果這本書能清楚地解釋裂縫產生的原因,並且提供有效的預防和修復方法,那我真的是太感激了。光碟的部分,我還在想像它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也許是一些混凝土的品質檢測標準、或是常見問題的案例分析,如果能有互動式的學習內容,那就更棒了。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下更扎實的混凝土基礎,讓我在未來的工程師生涯中,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地解決各種挑戰。
评分作為一名對建築結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我一直覺得混凝土就像是建築的骨骼,它的強度、耐久性,決定了整個建築物的生命。但在學校的課程中,對於預拌混凝土在實際應用中所遇到的種種「眉角」,總是學得不夠深入。像是「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粗細骨材的粒配優化」、「外加劑的選擇與使用時機」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參數,在實際施工中,卻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我曾經在參觀一個大型工程時,親眼看到混凝土的坍度測試,發現同一批混凝土,在不同的時間測量,結果竟然有很大的差異,當時真的感到非常困惑。所以,當我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我就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解答。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由淺入深」的講解,不僅解釋理論,更能結合實際案例,讓我明白這些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混凝土的早期強度發展」是否有深入的探討?因為很多工程,都需要快速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進行後續的施工。如果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強度,那將大大縮短工期。光碟的部分,我猜測應該會有相關的實驗影片,或是數據分析的圖表,如果能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混凝土的各種特性,那將是非常棒的學習輔助。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開啟一扇通往預拌混凝土實務世界的大門,讓我能更扎實地學習,為未來的建築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我是一名大學的材料科學系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對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進行研究。雖然我的研究偏向學術理論,但我深知,理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服務於實際應用。預拌混凝土作為現代建築業的基石,其品質直接關係到建築物的安全和耐久性,因此,我非常關注與此相關的技術發展。這次看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希望書中能夠將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達給業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例如,對於「納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或是「自癒合混凝土的發展」,這些前沿技術,如果能在書中得到一些介紹,並且探討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潛力,那將非常有價值。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混凝土的微觀裂縫演化機制」,並且結合實驗數據,解釋這些微觀現象如何影響到宏觀的混凝土性能。光碟的部分,我猜測可能會有一些先進的檢測技術的演示,或是模擬軟體的使用範例,如果能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混凝土的內部結構和行為,那將極大地拓展他們的視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一座橋樑,促進混凝土技術的共同進步,為台灣的建築工程帶來更優質、更可靠的解決方案。
评分收到《預拌混凝土問題破解(附光碟)》這本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在施工現場,每天為了混凝土拌合、泵送、搗實、養護等環節,疲於奔命的工程師們。我自己在營造廠的品管部門工作了好幾年,最常被提問、最常被刁難的,幾乎都跟預拌混凝土脫不了關係。像是「為什麼這批混凝土強度不足?」、「為什麼顏色跟上次不一樣?」、「為什麼出現裂縫?」這些問題,有時候原因很單純,有時候卻又撲朔迷離,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追查。我記得有一次,一個重要的建案,因為一批混凝土的坍度值不穩定,導致整批都退回重做,光是這個損失,就讓公司那陣子壓力很大。當時我們做了好幾次實驗,也請教了好幾位前輩,才找出問題可能出在砂石的含水量變化太快。如果當時能有一本像這本書一樣,能夠系統性地分析各種混凝土常見問題,並且提供清晰的解決思路,那該有多好!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混凝土耐久性」的探討會有多深入?因為在台灣,海島型氣候、高鹽分、潮濕等環境因素,對混凝土的耐久性絕對是一大考驗。像是氯離子侵蝕、鹼骨料反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和施工時必須嚴加考慮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台灣特定環境的配比建議,或是更有效率的防護措施,那對我們來說,真的是無價的。而且,附帶的光碟,我猜測裡面應該會有相關的圖表、數據分析工具,甚至是一些模擬軟體,如果真的能幫助我們更快速、更精確地判斷問題,並且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書本本身了。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學到更專業、更精確的知識,提升自己在預拌混凝土領域的專業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