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曾是近代世界史中的耀眼明星:它以英倫三島為基地所成就之影響力令人嘖嘖稱奇。若追究原因,則在十七、十八世紀時帝國內所發生的三次政治革命實為此霸業之根本基礎。本書探索在當時所浮現的政治思想與這三次政治革命間的密切復雜關係。古憲法思想(或習慣法思想)、古典共和思想及自然權利思想從十七世紀起陸續湧現於英吉利民族之政治語言中,協助他們對自身的曆史及從事政治的方式或意義作齣深刻的反省,英國人把法國人與德國人拋在後麵,取得瞭近代初期西方政治思想舞颱上之擅長地位。
作者簡介
陳思賢
1959生於颱北縣闆橋
現任:國立颱灣大學政治係教授,教授西洋政治思想史及當代政治哲學
學曆: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立颱灣大學畢業
PART 1 伊莉莎白都鐸與司徒亞特初期
第一章 絕對王權與有限王權
PART 2 司徒亞特中期至漢諾威初期
第二章 古老習慣與古憲法政治理論
第三章 自然權利與理性主義政治理論
第四章 公民道德與古典共和主義政治理論
PART 3 喬治三世時期
第五章 美洲革命:「黃金新紀元」思想
第六章 柏剋:英國人的自由與傳統中的智慧
第七章 結 語
附錄一 英國風的《君王論》: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上、下)為君之道的探討
附錄二 打破「差序格局」的「自然權利」--簡論潘恩的激進政治
參考書目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國篇》,我其實有點擔心它會像許多學術著作一樣,充滿艱澀難懂的術語和冗長的考證。但閱讀過後,我的疑慮完全被消除瞭。作者的筆觸相當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一些較為複雜的哲學概念,也能夠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闡述,並輔以貼切的例證。這對於許多對政治思想有興趣,但又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解析邊沁的功利主義時,花瞭相當的篇幅去介紹「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一核心原則,並且說明瞭它如何在當時的社會改革中發揮瞭實際作用。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的關聯性呈現齣來的做法,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論著,更是一本能夠啟迪思維、引發共鳴的讀物。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關於社會公平、國傢責任的討論,也讓我對近代英國如何在製度上不斷摸索與進步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這本《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國篇》(2008年最新版,二版) 絕對是我近期最驚豔的一本學術著作。身為一個對政治理論一直抱持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我曾翻閱過不少相關書籍,但這本在嚴謹度和深度上,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梳理近代英國政治思想發展脈絡時,展現瞭驚人的宏觀視野與細緻的歷史鉤沉能力。從霍布斯對國傢權威的論證,到洛剋對個人自由與財產權的辯護,再到休謨對經驗主義的堅持,乃至於邊沁的功利主義,這些思想傢及其核心論述,在這本書中被清晰地勾勒齣來,彷彿一幅波瀾壯闊的學術畫捲在我眼前展開。 更難得的是,作者並非隻是枯燥地陳述理論,而是將這些思想置於其所處的歷史社會情境中,深刻分析它們如何與當時的政治變革、社會衝突相互呼應,甚至相互催生。例如,作者對於英國內戰如何影響霍布斯的國傢觀,以及光榮革命如何成為洛剋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催化劑,都做瞭極為精彩的論述。這種將思想與歷史緊密結閤的寫法,使得讀者在理解抽象理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想傢們所麵臨的現實挑戰與他們思考的迫切性。對於我這樣渴望將理論知識與歷史實踐連結起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
评分這本《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國篇》(2008年最新版,二版) 絕對是我近年來最滿意的一次學術購書體驗。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個人化,充滿瞭學術熱情,彷彿與每一位思想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闡釋,以及如何將其與國傢乾預的爭論聯繫起來,都做得非常到位。 我尤其感受到作者在引導讀者理解「自由」這個概念在近代英國思想史中的多重麵嚮時,所下的功夫。從霍布斯對「自由」的消極定義,到洛剋對「自然自由」的強調,再到後來的功利主義者對「效率」與「自由」的權衡,作者透過清晰的脈絡呈現,讓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思想傢對「自由」的理解是如何演變和豐富的。對於在颱灣經常麵臨自由與秩序兩難的討論,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思想史視角,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這個概念的複雜性。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在於它如何細膩地呈現瞭近代英國政治思想的「流變」與「演進」,而非單純的「堆疊」理論。作者在引導讀者進入不同思想傢的世界之前,會先鋪陳一段清晰的歷史背景,讓讀者對當時的政治氛圍、主要爭議點有初步的認識。這種「前情提要」式的寫法,非常貼心,也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尤其在討論到像亞當·斯密這樣橫跨經濟與政治領域的思想傢時,作者能夠準確地抓取齣其政治思想的精髓,並與其經濟學理論相互參照,展現瞭其紮實的學術功底。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分析不同學派之間的「對話」與「辯駁」。它不是簡單地列齣A學派和B學派,而是深入探討他們之間是如何相互質疑、批評,進而推動思想嚮前發展的。這種「互動式」的呈現方式,讓我覺得整個學術討論過程充滿瞭生命力,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政治思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的交流與挑戰中形塑。對於颱灣學術界而言,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另一種研究範式,一種更注重思想互動與歷史脈絡的紮實學術訓練。
评分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作者在處理洛剋的「天賦人權」與「有限政府」思想時,其論述的嚴謹與深刻,令人讚嘆。他不僅詳盡地介紹瞭洛剋的政治哲學,更進一步探討瞭這些思想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政治實踐,包括美國獨立宣言的製定,以及後來的憲政發展。這種長遠的歷史縱深感,是許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革命」與「改革」在近代英國政治思想中的辯證關係的梳理。他讓讀者瞭解到,儘管英國在近代經歷瞭不少動盪,但其政治思想的發展,往往是在相對溫和的框架內進行的。這種對「穩健」與「變革」之間平衡的追求,以及其思想上的體現,對於我們理解現代民主政治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颱灣這樣一個仍在不斷探索民主實踐的社會來說,從英國的政治思想史中汲取養分,絕對是極具價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