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文學及藝術大傢豐子愷,分享對音樂最真誠的赤子之心。
★ 節錄一百二十六篇談論音樂的美文精華,搭配近兩百幅精彩插圖。
★ 從音樂入門知識、音樂名傢到音樂發展與源流,兼論音樂與人生。
★ 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傢賀綠汀作序,賀元元全書審校。
風行世紀,一代文藝大傢最經典的文字精華
從音樂源流到樂麯名傢,從音樂鑑賞到人文涵養,
跟隨大師腳步,學習趣味本位的音樂人生。
豐子愷是近代著名的畫傢和文學傢,更是一位永懷赤子之心的藝術傢。他的一生,齣入於文學與藝術之間,自二十七歲起執筆撰寫散文小品,五十年來,達一百四十多篇。他的文字雋永,抒情言誌,真切動人,看事論理,溫柔敦厚,半個世紀來,影響瞭無數熱愛文藝的藝術心靈。
本書取材自豐子愷的一百二十六篇精彩文章,並由當代著名小提琴傢、音樂教育傢賀元元審校,匯編為二十八篇內容精闢的專文。大師以最深入淺齣的筆調,細說音樂入門、音樂名傢、音樂發展與源流的點滴常識。字裏行間,情感真切。風行半世紀的經典入門讀本,引領讀者走入音樂的祕密花園。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
近代著名的畫傢、文學傢、美術與音樂教育傢。
浙江桐鄉人,十七歲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得到夏丏尊和李叔同(齣傢後號弘一法師)的賞識與啓濛。二十四歲赴日,在東京學習繪畫和小提琴,又進修日文、英文和俄文,十個月後返迴上海,開始美術及音樂教學工作。
工作閑暇,他嘗試日本畫傢竹久夢二的畫風,以漫畫抒寫古詩意境、兒童生活和社會百態。漫畫造形簡約,畫風樸實,饒富童趣,在眾多畫傢中,獨樹一格。
繪畫之外,豐子愷自二十七歲起撰寫散文小品,五十年間達一百四十多篇。著有《子愷漫畫全集》、《護生畫集》、《緣緣堂隨筆》等書。
I 領你走進音樂的花園
領你走進音樂的花園
一般人的音樂
你要學音樂
器樂的練習
雷聲的伴奏──管弦樂的語言
音樂藝術的性狀
什麼是真正的鑑賞
II音樂傢的人生
海頓──近代交響樂之父
莫劄特──化身音樂的神童
貝多芬──挑戰命運的英雄
舒伯特──天纔的歌謠麯之父
白遼士──奇思妙想的浪漫派「交響詩人」
蕭邦──輝煌的鋼琴詩人
舒曼──全心投入的小品大傢
李斯特──富於磁力的鋼琴傢
華格納──樂劇的建設者
柴可夫斯基──俄羅斯通嚮世界的音樂之橋
III音樂的成長史
音樂的起源與成長
古代及中世的音樂
近世的音樂──十八至十九世紀上半期
十九世紀以來的現代音樂
歌劇、樂劇與神劇
IV認識音樂
音樂與人生
音樂的意義
音樂與文學的握手
樂麯的內容
音樂的感情
音樂的訴述
近世西洋樂壇之盛況
附錄──中英名詞對照錶
坦白說,購買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對“音樂欣賞入門”類書籍有過太高的期待,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技術化,要麼流於錶麵。但《豐子愷音樂講堂》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豐子愷先生的文字,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他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瞭音樂最深刻的內涵。他講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沒有去分析復雜的麯式結構,而是直接點齣瞭音樂中那種不屈服於命運的呐喊,那種與苦難抗爭的力量,讓我聽音樂時,仿佛看到瞭一個偉岸的身影在嚮前。他將音樂的欣賞,上升到瞭人生的境界,讓我體會到,音樂不僅僅是聲音的組閤,更是人生的寫照。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人情味”。豐子愷先生不是高高在上的音樂傢,他更像是一個和你一起分享音樂樂趣的朋友,他用自己的親身感受,引導你去發現音樂的美。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害怕接觸那些“高雅”的音樂,而是開始嘗試去聆聽,去感受,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鏇律中的情感和故事。它讓我對音樂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生活有瞭更深的體悟。
评分這本《豐子愷音樂講堂》真是太讓我驚喜瞭!我一直以為音樂欣賞是件很高深的事情,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敏銳的耳朵,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豐子愷先生的文筆就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流淌進我的心裏,將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音樂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喜歡他講到巴赫的那幾章,原本覺得巴赫的音樂是繁復而嚴肅的,但讀完他的講解,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充滿智慧和生命力的靈魂在跳動,那些復雜的對位和賦格瞬間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冰冷的樂譜。他用瞭大量生動的比喻,比如將賦格比作一群快樂的孩子在捉迷藏,又將音樂的比喻成河流的蜿蜒流淌,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甚至忍不住跟著他的文字一起哼唱起來。而且,他不僅僅是講解音樂本身,更融入瞭許多關於生活、藝術和哲學的思考,讀來既增長瞭音樂知識,又得到瞭精神的滋養,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更豐富瞭。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潤物細無聲”,沒有刻意的說教,隻有真誠的分享,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音樂。
评分《豐子愷音樂講堂》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場精神的漫步,而非枯燥的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文字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他講起音樂來,就像在娓娓道來自己的生活感悟。我尤其喜歡他提到肖邦的那部分,他沒有去分析肖邦的音樂有多麼“浪漫”,而是描繪瞭肖邦音樂中的那種憂傷、那種思念,就如同他筆下那些細膩的情感描繪一樣,讓人感同身受。他將音樂比作一朵花,會盛開,會凋零,會散發芬芳,這種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對音樂理論一竅不通的人,也能窺見音樂的靈魂。更讓我驚喜的是,他還在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繪畫、文學的思考,將音樂、繪畫、文學融為一體,形成瞭一個更廣闊的藝術視野。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音樂,更是在學習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體味藝術的美好。它讓我明白,音樂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在於它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情感連接。
评分捧著這本《豐子愷音樂講堂》,我仿佛迴到瞭那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年代,和豐子愷先生一起坐在藤椅上,悠閑地品味著音樂。他對於音樂的闡釋,並沒有生硬的技術性分析,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洞察。他談論莫紮特時,沒有堆砌那些復雜的音樂術語,而是描繪齣莫紮特音樂的純真、歡快,就像孩童的笑聲,又像陽光下的嬉戲,讓人瞬間感受到音樂的生命力。他對於音樂的理解,是與自然、與人情緊密相連的,他能從一首麯子中聽齣季節的變化,感受到人生的起伏,這種將音樂融入生活的視角,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對音樂不太敏感的人,但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我也可以欣賞到音樂的美妙之處,甚至可以從一些簡單的鏇律中感受到作麯傢想要錶達的情感。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欣賞音樂並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姿態,也不需要專業的背景,它是一種與心靈的對話,是一種與情感的共鳴。豐子愷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音樂世界的大門。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音樂欣賞入門”這個定位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大概會是一些淺嘗輒止的介紹。然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豐子愷先生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將每一首樂麯、每一位作麯傢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到德彪西那一段,他沒有直接分析音階和和聲,而是用色彩、光影來形容音樂的意境,仿佛我身臨其境地看到瞭印象派的畫作在耳邊流淌。他還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麯傢的生平,讓音樂不再是脫離現實的空中樓閣,而是與時代、與人的情感緊密相連。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去搜索他提到的那些音樂片段,每一次聆聽都充滿瞭新的發現和感動。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激發瞭我主動去探索音樂的欲望,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信息。它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穿梭在音樂的殿堂,讓我看到那些隱藏在音符背後的故事和情感,讓我意識到音樂原來可以如此豐富多彩,如此觸動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