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作者《交谈》以来大部分作品。分二卷:上卷收散文创作二十篇;下篇收日本现代短篇小说译作,及其相关之随笔七篇,又收其铅笔肖像二幅。无论散文、随笔或翻译,林文月都以认真的态度写作,情思细腻深刻,于看似淡淡笔触间,往往寓含诗趣哲理。她认为写作、生活,乃至人类的历史,都是作品的一部分。
本书特点
散文家林文月艺术生命全方位的展现!
收录林文月优美的散文、别具风格的素描、日本文学翻译小品
作者简介
林文月
台湾彰化人。生于上海日本租界。幼时接受日本教育,11岁始返台,学习台语,并接受中文教育。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即留母校执教,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史丹佛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捷克查理斯大学客座教授。教学之余,更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学术着作、译作细腻严谨,散文作品则在记叙与抒情中蕴含无限感思,传递着生活里充盈的美好。1993年自台大退休,次年获聘为台大中文系名誉教授,目前旅居美国。曾获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类)、国家文艺奖散文奖及翻译奖。着有《读中文系的人》、《饮膳札记》、《拟古》、《读我的书》等,并译注日本古典文学名着《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氏部日记》、《伊势物语》。
重读的心情--新版序言
灯下展读十五年前的《作品》,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些文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有些段落,甚至完全在记忆之外;然而读着读着,又彷彿联贯起来了。于是,那些遥远的许多事情,便又都回到眼前来。 读自己的旧文章,好像是翻看昔日相簿,心中明明是有一点感伤,却也不自禁的产生一丝温暖的感觉。 十五年之前出版这一本书时,正是我从多年教学生涯退休之时。文章内容颇涉及我丧失长辈的悲恸;而今再次校阅新版之际,竟连当时与我一同深浸悲恸的亲人友侪,又有几人先后走了。人生的变化,何其重大无奈! 不过,于无奈的大变化中,有些事情似乎是历久不变的。书中有一篇题曰〈爱台湾的方法〉,是我给平素来往并不十分密切,却衷心敬佩的朋友殷允芃的一封公开信,祝贺她创办的《天下杂志》十年有成。写那篇文章时,「爱台湾」一词,尚未如今天流行响亮。我所以选定那样的题目,是对于採取具体的行动来关怀和爱护这一片土地的朋友,表达真诚的敬意。文中有一段文字: 许多年过去了,我的想法仍未改变。这个社会有如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机器,要有马达、帮浦、螺丝钉等等大大小小的机件,缺一不可,而且每一部门都得保持正常运作,片刻松动脱落不得。我佩服敬业的人,尤其是默默敬业不懈怠的人。赶巧,昨天我在南部的一所大学演讲。讲完后,有些听众拿书要求我签名。其中一位,于我签完名后,递一张便条给我。在旅邸的灯下,我读了那一张或许是临时匆匆写给我的便条:民国七十四年下半年,或七十五年上半年的一个週六午后,当年高三的我,到台中图书馆听您演讲。题目已不复记忆,提问题时间,我举手问:」对于一个有志于文学的青年,您有何期许?「您说:」很难直接回答。「在台大,您教过许多优秀的学生,然而,对他们,或对我,您想说:」若你是一颗螺丝钉,就努力做好螺丝钉的本份。「说完,怕我不懂,您还问我:」了解吗?「当年的我,确实无法完全体会。 二十年过去,我唸书、工作、教书。生活中总是有语文、翻译与教学。我逐渐比较了解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心情。人近中年,一直还在努力的不就是」做好一颗螺丝钉吗?「您二十年前的话,我懂了!这里是我的母校,很高兴能在此见您。也记下一段二十年的缘份。读完那张便条,我心头一紧,眼眶发热,虽然我也不记得二十年前在台中所讲的题目和内容,仓促间竟也没有看清楚递纸条的人。 二十年前,我曾对一位青年说过那样的话吗?二十年之后人近中年的他,自己体会了那些话,而且逐渐了解我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心情。容我把他的话记下来,或许再过二十年,他也将不复记忆自己在一张便条上写过这样的文字。 而我曾经在一个场合写过几句话: 我用文字记下生活, 事过境迁,重读那些文字, 惊觉如果没有文字,我的生活几乎是空白的。
林文月 二○○八年春暮
哇,最近真的在追《作品》这本书,简直停不下来!老实说,一开始我只是被书名吸引,觉得“作品”这个词太有力量了,好像包含了所有关于创作、关于生命的故事。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沉静又犀利的笔触给“吸”进去了,整个世界都跟着书里的文字一起呼吸。最让我着迷的是,它不是那种一味说教的书,而是像在和你聊天,娓娓道来,但每一句话都直击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坚持”的那些篇章,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示了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主角是如何一次次找回内心的力量,重新站起来的。有时候,我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突然想起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瓶颈,然后就觉得,嗯,原来我也是可以这样做的。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好像作者早就预料到我会有这样的困惑,然后用这本书来为我指路。而且,书里的对话设计也特别有意思,不是那种为了推进剧情而存在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听起来就像是身边朋友的闲聊,但仔细品味,又能发现话语背后隐藏的深意。我经常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场景,那些画面感太强了,让我感觉自己就身临其境。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情感的起伏时,那种细腻的刻画,简直能让我跟着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揪心。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陪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努力,或者曾经迷茫过的人。
评分坦白说,《作品》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读过最让我惊喜的一本!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创作”的刻板印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创新”的论述。作者并没有鼓励盲目地追求新奇,而是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如何将传统元素赋予新的生命。我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生硬的理论,只有充满智慧的分享。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博学的朋友聊天,你总能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书里关于“陪伴”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伟大的“作品”背后,都离不开支持者的默默陪伴,这种情感的联结,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某个情节而感动落泪,也为“作品”的诞生而感到由衷的喜悦。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人物最微妙的情绪变化,将“作品”的情感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感觉自己就像亲历了“作品”的诞生过程,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真的无与伦比。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让你静下心来,去感受美,去体会创作之难得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作品”的价值,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叫做《作品》的书,说实话,它的内容真的超乎我的想象!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纯粹的艺术类书籍,讲解创作技巧什么的,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用一种非常哲学性的方式,探讨了“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书中关于“过程”的描写。它不只关注最终的成品,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失败,以及在无数次的修改中,创作者如何一点点打磨出自己的灵魂。这让我反思自己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是不是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承载着无数心血的“过程”?书里有几个关于“灵感”的章节,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把灵感神化,而是告诉我们,灵感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来源于对过往经验的深刻体悟。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世界,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等待被发现的“作品”。而且,作者的叙事风格也非常独特,有时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有时候又像一个同行的伙伴,与你分享内心的孤独与喜悦。这种多层次的表达方式,让整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常常会因为书里的某句话,停下来思考很久,然后发现,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人越读越有味道的书,我感觉自己每次读都能有新的收获。
评分最近刚读完《作品》,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作品”只是艺术家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传承”的思考。作者通过讲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对“作品”的热爱,这种热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书中有许多关于“坚持”的例子,让我看到了在逆境中,创作者是如何凭借着一股不屈的意志,最终完成他们的“作品”。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而且,书中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实践。我常常在读完某个章节后,就会立刻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想法,感觉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精神的旅行,它带我走过了无数个充满智慧和感动的“作品”世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刚开始看《作品》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作品”这个名字就足够引人遐想了。没想到,它真的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创作”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没有将这两者割裂开来,而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平凡的瞬间,都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作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耐心”的论述。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时代,这本书提醒我们,很多伟大的“作品”,都需要时间去沉淀,去酝酿,就像陈年的美酒,越是等待,越是甘醇。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立刻获得成就感的书,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在字里行间中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书里有几个关于“孤独”的段落,让我觉得特别真实。很多时候,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创作者孤独的跋涉中诞生的,那种不被理解的痛苦,那种坚持的勇气,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觉得,原来我曾经经历过的孤独,并非毫无意义,它们也可能是孕育“作品”的土壤。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意,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我常常会被一些意象吸引,然后在脑海里反复回味。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认识“作品”的价值。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作品》这本书的魅力之中,真的欲罢不能!这本书让我对“原创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之上,注入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成长”的论述所吸引。作者认为,每一个“作品”的诞生,都伴随着创作者自身的成长,而每一次的成长,又会反哺于“作品”本身,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让我意识到,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而是通过一个个主题,将不同的故事和思考串联起来,读起来既有条理又不失趣味。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情感”的描写,作者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使得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读到那些动人的情节时,我常常会感同身受,仿佛书中的人物就是我的朋友。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能够轻易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某句话而停下来,反复咀嚼,感觉就像在品尝一杯醇厚的红酒,越品越有味道。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滋养心灵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最近在读《作品》,这本书真的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创作”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很多书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这本书却不一样,它真正地深入到“作品”的灵魂深处。我最喜欢书中关于“初心”的讨论。作者用非常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无数艺术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如何不忘初心,如何在迷茫中寻找方向。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道路,也给了我很多重新出发的勇气。这本书不像是一本说明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交流,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强调。作者认为,每一个伟大的“作品”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那些不显眼的角落,往往隐藏着最动人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意义。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更加关注细节,发现原来生活中也有这么多值得我去“创作”的东西。而且,书里的例子非常丰富,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艺术,作者都能信手拈来,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我经常会被书中的某个例子所触动,然后去查阅更多相关的资料,感觉自己就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知识探索。这本书真的太有深度了,我感觉自己每一次阅读,都能挖掘出新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盏明灯。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作品》这本书,真的像发现了一个宝藏!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灵感”的看法。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由”的讨论。作者认为,真正的“创作”是在不受束缚的状态下进行的,只有心灵的自由,才能催生出真正动人的“作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读起来毫无压力,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常常会被书中的一些观点所启发,然后停下来仔细思考。书里关于“挑战”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讲述了许多创作者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面前,依然坚持自己的“作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和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的经历和感悟,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读完某个段落后,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让你精神得到升华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作品”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评分最近读的《作品》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作品”是纯粹的艺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作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坚持”的论述。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展现了创作者们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他们的“作品”的。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力量。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对“作品”的敬畏,这种敬畏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书里关于“突破”的描写也让我深受启发。它讲述了许多创作者是如何打破常规,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经历一场头脑风暴,让我对“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炼,能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含义。我常常在读完某个句子后,就会在脑海里反复回味,感觉就像在品味一首优美的诗歌。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让你领略“作品”之美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创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情。
评分我最近读的《作品》这本书,简直是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直对“匠心”这个词很有感触,而这本书就完美地诠释了它。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无数创作者如何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打磨自己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初心”的坚持。在浮躁的时代,这本书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出发的初衷,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创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暖,就像一位长者在和你分享人生的智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某个故事而感动,然后默默地在心中为自己加油。书里关于“反思”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从每一次的不足中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去解读“作品”的意义。我常常在读完某个观点后,就会开始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让你重新认识“作品”价值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