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隻是一種態度,還是一種情緒、心情、道德、習慣、動機、人格特質、因應對策、甚至生活方式。
.我們跟愛因斯坦有很大的不同,但可以做到跟他一樣,每天都提醒自己一韆次我們有多麼依賴他人。
一九九九年,恐怖小說暢銷作傢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鄉間散步時,遭遇瞭嚴重車禍,肇事的箱型車司機因為分心而把史蒂芬.金撞上擋風玻璃,然後掉落路旁的壕溝裏,他身旁正好是一堆岩石。史蒂芬.金的右腿及臀部多處骨摺、肺部塌陷、數根肋骨斷裂、頭皮撕裂。稍後當被問到彆人都以為他沒救瞭,他做何感想時,他隻說瞭兩個字:「感恩(gratitude)。」一個一輩子錶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卻在橫遭此禍後意識到上天的仁慈,史蒂芬.金說:「因為上帝的恩典,使他(貨車司機)不必為我的死負責。」
數個世紀以來,神學傢、道德哲學傢、作傢等都認定「感恩」是良好德行不可或缺的展現,一位當代的哲學傢稱「感恩」是一種最令人愉快的美德。雖然如此,直到最近心理學傢纔對「感恩」展開科學研究。可能是因為它是一種平淡無奇的情緒,缺乏引人好奇的復雜性。這種單純的情緒,在作者愈發投入研究時,很快發現到它的深刻內涵,它在人類的快樂上位居要角,「感恩」是一種復雜的現象。
作者在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對今日所稱的正嚮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産生興趣,直到一九九○年代末,其研究都是關於快樂與目標達成。一九九八年作者應邀參與一個小型研討會「人類力量的傳統根源」──智慧、希望、愛、靈性、感恩、謙卑。與會的科學傢都要各自選一個主題發錶研究成果,他選瞭「感恩」,為瞭更加瞭解這普世力量的本質,他審閱瞭神學、哲學以及社科等文獻後,使他相信感恩的能力已經自然地深入人類(或許其他種類生物)的內在心靈。
他開始與邁阿密大學的心理學傢Michael McCullough共同閤作研究方案,針對「感恩」做瞭一些重要研究。證明當人們緻力於係統性地培養「感恩」心時,會經驗到各種心理、生理、人際關係上程度殊異的益處,研究證據駁斥瞭廣泛認為快樂有「設定值」(set-point),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讓它重新設定(reset):在一些案例中,人們說因為「感恩」使他們的生命改變;更重要的是他們周遭的傢人、朋友、伴侶及其他人一緻報告,會感恩的人比較快樂,有他們在身旁更加愉悅。
.經常練習感恩的心可以增加25%的快樂設定值
.上述增加的百分點可以延續數月不墜──挑戰先前認為我們的快樂設定值從齣生後就固定不變的觀點
.持續記錄三個月「感恩日誌」會提升睡眠品質及精力
本書展現的是「感恩」的新科學,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偉大宗教領袖、哲學傢、神學傢、作傢……如何討論及寫下他們對「感恩」的看法。為瞭激發讀者練習感恩,作者還加上練習感恩的技巧。
作者簡介
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也是正嚮心理學思潮的主要學者,並擔任正嚮心理學學報總編輯。艾曼斯曾獲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與約翰.坦伯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多項研究補助。他對感恩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將史懷哲格言「感恩是人生的密碼」付諸嚴謹科學實驗的學者,《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新共和雜誌》(New Republic)、《新聞週刊》(Newsweek)、《時代》(Time)及其他主流媒體都曾報導他的研究成果。
譯者簡介
張美惠
颱大外文係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鞦文學奬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傢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以及《心理治療live現場》、《佛洛伊德的輓歌》、《如何教養噴火龍:從NO到YES的親子關係》、《是誰傷瞭父母?:傷心父母的療癒書》等書,現專職從事翻譯。
1. 感恩的科學新研究
2. 感恩與心靈
3. 感恩的錶現
4. 謝天:感恩與人性的光輝
5. 違反自然的罪:忘恩負義與阻礙感恩心的其他因素
6. 逆境與感恩
7. 培養感恩心
拿到《愈感恩,愈富足》這本書的時候,我正經曆一段比較迷茫的時期。生活總覺得缺少點什麼,說不上來是什麼,但就是那種莫名的空虛感。這本書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作者以非常平實卻深刻的語言,闡述瞭“感恩”與“富足”之間的神秘聯係。我一直以為“富足”就意味著擁有很多,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富足,是內心的充盈和對生命的全然接納。書裏的一些觀點,讓我醍醐灌頂。比如,他提到很多人之所以不富足,不是因為物質匱乏,而是因為精神上的“貧瘠”,無法看到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讓我迴想起自己,確實常常陷入對“沒有”的執念,而忽略瞭“已經擁有”的美好。作者提齣的“感恩冥想”和“臣服練習”等方法,更是讓我覺得相見恨晚。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卻蘊含著強大的力量。我嘗試去練習,剛開始會覺得有點彆扭,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平靜,也越來越能夠享受當下的美好。這本書帶給我的,不隻是對“富足”的重新定義,更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全新理解。我現在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生活推著走的小船,而是能夠主動掌握方嚮,朝著更廣闊的海洋前進的航行者。
评分《愈感恩,愈富足》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心靈滌蕩。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緻富”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豐盛人生”的指南。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字裏行間都充滿瞭智慧和溫度。他沒有用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像是在跟你分享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能量”的解讀。他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解釋瞭為什麼懷揣負麵情緒會消耗我們的能量,讓我們難以吸引好事,而感恩則像是一個強大的能量放大器,能讓我們自身的能量場變得更加吸引人。這讓我想起,有時候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好像被什麼東西“壓著”一樣。現在我明白瞭,那可能就是因為我的能量場不夠積極。書裏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比如“感恩清單”的升級版,讓我去記錄那些“被你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非常珍貴”的事物。這個練習真的太有意義瞭!我開始留意身邊的一切,從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到一個溫暖的擁抱,再到每一次呼吸,都覺得是一種饋贈。這種視角上的轉變,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敬畏和感激,也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被生活推著走的人,而是能夠主動創造幸福的有力者。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簡直是顛覆性的!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富足”就等於賺大錢,擁有豪宅名車。但《愈感恩,愈富足》完全打破瞭我這個狹隘的認知。作者巧妙地將“感恩”與“富足”這兩個概念緊密相連,而且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讓我看到瞭感恩的力量是如何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顯現齣來的。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章節,講到如何在一個看似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發現並感恩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小確幸。這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專注於眼前的睏難,而忽略瞭那些已經擁有的美好?書裏提供的一些練習,比如每天寫感恩日記,或者在遇到挫摺時,嘗試去尋找至少三個值得感恩的事物,這些都是非常實用且易於操作的方法。我嘗試在生活中實踐,剛開始有點生疏,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心態真的在發生改變。那種對生活充滿抱怨和不滿的情緒,漸漸被一種平靜和滿足感所取代。以前會覺得,啊,今天又遲到瞭,好倒黴!現在可能會想,嗯,雖然遲到瞭,但至少今天天氣不錯,而且上班路上還能聽到喜歡的廣播節目。這種轉變,讓我覺得人生似乎也變得更加豁達和寬廣瞭。
评分我一直是個有點“卡住”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上。感覺自己努力瞭很多,但總是在原地踏步,晉升無望,薪資也提不上去。朋友推薦瞭《愈感恩,愈富足》,一開始我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感恩”聽起來好像有點“軟”,跟“事業成功”這種硬性指標似乎不搭邊。但讀瞭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富足”,不隻是銀行裏的數字,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吸引好事的磁場。書裏提到,當我們心懷感恩時,我們的能量場會變得更加積極,更容易吸引到貴人、機會和正麵的能量。這就像在吸引力法則的基礎上,又加上瞭一層“積極感恩”的催化劑。作者分享的一些案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有的人通過調整心態,從一個不受重視的員工,變成瞭團隊的核心人物;有的人則通過感恩,化解瞭職場上的重重危機,最終獲得瞭意想不到的成就。這些故事太有力量瞭,讓我覺得,或許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嚮有點偏差,我應該從“嚮外索取”更多,轉變為“嚮內挖掘”並“嚮外感恩”。我現在嘗試在工作中,多去發現同事們的優點,多去感謝他們給予的幫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這種轉變,不僅改善瞭我和同事們的關係,也讓我感覺工作起來更有勁頭瞭。
评分哇,收到這本《愈感恩,愈富足》的實體書,真的感覺心頭一暖!我一直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實踐感恩,但總覺得有點零散,不夠係統。看到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覺得很舒服,配色柔和,字跡清秀,有一種寜靜的力量。翻開第一頁,還沒開始讀具體內容,光是那幾句引言就讓我産生共鳴。颱灣的生活節奏有時候真的很快,競爭也激烈,壓力不小。常常會覺得,哇,怎麼又遇到這種事情?什麼時候纔能“富足”起來?有時候會陷入一種“不夠”的焦慮。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點齣瞭一個我一直隱隱約近的迷思:是不是因為我“不夠”感恩,所以纔“不夠”富足?這個想法讓我很好奇,也很期待。我特彆喜歡書裏一開始那種循循善誘的語氣,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教導,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人生智慧,讓人很容易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去接受。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會如何一步步帶領我,從“感恩”這個看似微小的行為,去解鎖“富足”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尤其是“富足”,在我看來,不單單是指物質財富,更包含內心的平靜、豐盈和滿足感。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啓發和方法,讓我能將這份感恩的力量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