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曾維惠
女,兒童文學作傢,現為中學教師。
她在長江邊上長大;滔滔長江水,賦予她溫柔而執著的品性,賜予她不盡的寫作靈感,成就瞭她讓文字展翼翱翔的夢想。
她潛心於兒童文學創作,讓純潔的文字在筆尖靜靜流淌,為孩子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
培育天真可愛的孩子,品讀能陶冶情操的書籍,抒寫有靈性的文字,欣賞最典雅的古麯,是她最大的享受。
她在五十餘傢少兒報刊發錶兒童文學作品數百篇,在十餘傢少兒報刊有作品專欄,並輔導學生在報刊上發錶作品(獲奬)兩百餘篇。
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既是嚴師又是慈母,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1、星星夢——不要吃手指
2、貪睡的小熊可哥——不要睡懶覺
3、細菌王國曆險記——要講衛生
4、美味的蛋糕——不要亂吃東西
5、花臉貓的大噴嚏——吃飯的好習慣
6、課本們要離傢齣走!——學會整理
7、拖拖拉拉的皮皮狗——做事不要拖拖拉拉
8、咕嚕狗的眼淚——上課要認真聽講
9、有書真好——讀書的習慣
10、戴近視眼鏡的鷺鷥——不要沉迷於電視
11、著火啦——注意用火安全
12、挑食的妞妞——愛惜糧食
13、玩具大罷工——愛惜物品
14、小溪邊上的哭聲——保護環境
15、蛋糕小人兒——懂得孝敬爸爸媽媽
16、開心兔打電話——打電話的習慣
17、嚕嚕和泡泡糖——要懂禮貌
18、漂亮的圍巾——要拾金不昧
19、請把腳步放輕——腳步輕輕,勿擾他人
20、香香豬的長鼻子——要誠實
21、為幸福讓道——要謙讓
22、粗心的可樂貓——不要粗心
23、天使在歌唱——要勤勞
24、寬容纔能讓自己快樂——要寬容
25、不愛助人的晶晶——要幫助彆人
26、展開稚嫩的翅膀——要自立
27、大臉猴走颱步——要自信
28、還是做芒草——要愛自己
29、灰灰奮鬥記——要自強
30、感恩的心——學會感恩
讀完這本《掌控習慣的力量》,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滌。作者沒有像許多勵誌書那樣空喊口號,而是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習慣是如何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形成的,以及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來改變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壞習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習慣迴路”的講解,它讓我意識到,習慣並非無法改變的命運,而是一個可以被理解、被拆解、被重新構建的係統。以前我總是覺得戒掉熬夜很難,總是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早睡”,但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嘗試分析熬夜的“習慣迴路”,發現熬夜往往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需要通過刷手機來放鬆,而放鬆之後又會因為時間晚而焦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於是我開始嘗試用其他方式來緩解壓力,比如運動、聽音樂、冥想,並設定明確的睡前儀式,逐漸地,熬夜的情況得到瞭改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瞭解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書。它讓我明白,改變習慣,就是改變人生。
评分這本書的翻譯版本讀起來流暢自然,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感。作者的文筆幽默風趣,時不時會穿插一些小故事和笑話,讓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誘惑捆綁”的講解,他認為,我們可以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與自己喜歡的事情聯係起來,從而提高完成任務的動力。比如,我喜歡看電視劇,但又想學習英語,於是我開始嘗試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同時學習英語,或者在看完一集電視劇之後,就學習30分鍾的英語。這種方法讓我更容易堅持下去,因為我不再覺得學習英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件享受的事情。這本書讓我明白,改變習慣,不是要強迫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而是要找到一種讓自己更快樂、更輕鬆的方式。它就像是玩遊戲一樣,需要找到技巧和策略,纔能通關。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的書,不如說是一本“教你如何設計自己生活”的書。作者並沒有提供一套固定的模闆,而是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閤自己的方法。他強調,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身份認同”的講解,他認為,改變習慣,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比如,如果你想養成運動的習慣,不要告訴自己“我要去運動”,而是要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這種改變,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你的行為模式。我嘗試著將這個理念應用到我的生活中,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我的運動成果,並積極參與各種運動活動。這種做法讓我更加自信和有動力,也讓我結識瞭很多誌同道閤的朋友。這本書讓我明白,改變習慣,不是要改變行為,而是要改變信念,改變價值觀。它就像是重新塑造自己一樣,需要勇氣和決心。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一本心理學教科書,但又比教科書更加生動有趣。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瞭行為心理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知識,讓我對習慣的形成機製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以前總是認為,自己缺乏自製力,意誌力不夠強大,所以總是無法堅持下去。但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這並不是意誌力的問題,而是習慣的問題。我們的習慣,是由大腦中的神經通路決定的,而這些神經通路是可以被改變的。作者提齣瞭很多實用的方法,比如“習慣堆疊”、“環境設計”、“奬勵機製”等等,幫助我們打破舊的習慣,建立新的習慣。我嘗試著將“習慣堆疊”應用到我的生活中,比如在每天早上喝咖啡之後,就立刻開始寫工作計劃。這種方法讓我更容易將新的習慣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瞭解大腦、瞭解自己的書。它讓我明白,改變習慣,就是改變大腦,改變思維方式。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以為又是一本教人“早起、運動、閱讀”之類的雞湯書,心裏是有點抗拒的。但翻開書頁,卻發現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並沒有強調“應該”做什麼,而是強調“為什麼”要做。他用大量的案例和實驗數據,證明瞭習慣的力量,以及習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微習慣”的提倡,他認為,與其設定宏大的目標,不如從微小的改變開始,比如每天做1個俯臥撐,每天閱讀1頁書,每天寫1句話日記。這些微小的改變,看似微不足道,但長期堅持下去,卻可以産生巨大的復利效應。我嘗試著將這個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中,開始每天花15分鍾整理桌麵,15分鍾迴復郵件,15分鍾學習新的技能。雖然每天的時間不多,但卻讓我感到更加高效和有掌控感。這本書讓我明白,改變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過程。它就像是種樹一樣,需要耐心和時間,纔能看到最終的果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