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张昌华因从事编辑工作,结识了中国现当代一批文学前贤:大陆的冰心、巴金、萧干、季羡林;台湾的苏雪林、林海音、余光中;海外的顾毓琇、夏志清、聂华苓等。「聆听前辈们的教诲,如沐春风,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学问,如春雨润物,教我做人,示我作文,令我没齿不忘。」
作者试图勾勒民国文化人的群像和风采,辑成《曾经风雅》和《故纸风雪》二书。这两部书写了四十六位名人(含六伉俪),以文坛为主,少量的兼及政治、教育、科技和艺术领域。名流雅集,百彩纷呈。
书中所列人物有许多都与作者有或深或浅的交往,因此行文中介绍、描摹他们时,糅杂着作者对他们的直观印象,掺和着传主本人或至亲挚友提供的轶趣,诸如梁漱溟、邵洵美、王映霞、钱钟书等,颇有点「独家新闻」的特色,兼有点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的味道。
作者简介
张昌华,男,1944年生于江苏南京。
资深出版人,江苏省作协理事。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出版有《书香人和》、《走近大家》、《青瓷碎片》和《书窗读月》等。曾获2007年中国传记文学奖。
自序──文化名人的背影
辜鸿铭的东西南北
蒋梦麟二题
顾维钧及其四位夫人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王世杰二三事
毁誉参半傅斯年
徐志摩乱点鸳鸯谱
大学校长罗家伦
苏雪林:岁月的书签──苏雪林日记中的七七八八
诗酒台静农
悲情叶公超
画家的凌叔华
文理大师顾毓琇
风沙红尘中的无名氏
生活者林海音
夏志清的人文情怀
聂华苓印象
余光中婚恋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与杨步伟
神仙伴侣──袁家骝与吴健雄
「故纸风雪──文化名人的背影」,這書名本身就勾動人心,彷彿一陣穿過歲月、帶著淡淡墨香的風雪,緩緩吹來,拂過那些已然遠去的背影。我拿到這本書時,其實對「文化名人」這個標籤有些猶豫,總覺得那樣的稱謂,距離我這尋常百姓的生活有些遙遠,似乎只存在於書本的字裡行間,或是在課堂上被師長諄諄教誨的歷史片段。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疏離感便一點點消融。作者筆下的名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真實個體。他沒有鉅細靡遺地鋪陳他們的輝煌事蹟,卻透過一些細微的觀察、一段難忘的對話、一個偶然的側寫,勾勒出他們在歷史洪流中,那獨特而深刻的「背影」。那不是一個個被定格的肖像,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命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的印記,有時是堅毅的挺立,有時是默默的耕耘,有時甚至帶著一絲令人玩味的孤寂。我尤其喜歡作者捕捉的那些「非典型」的瞬間,那些不常被記載,卻最能顯現人性真實的光輝與斑駁的片刻。閱讀的過程中,我彷彿也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靈魂擦肩而過,感受到他們生命中那份獨特的溫度與重量。這是一次非常觸動心靈的閱讀體驗,讓我重新思考「名」與「實」、「光環」與「人性」之間的關係,也對我所處的文化脈絡,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评分閱讀「故紙風雪──文化名人的背影」,我有一種在老電影院裡,看到黑白影像緩緩播放的感覺。書中描繪的那些文化名人,對我這個年輕世代來說,有許多可能只是書本上的名字,甚至是教科書裡的一段匆匆帶過的註解。然而,透過作者的文字,他們彷彿從泛黃的紙頁中走了出來,有了更鮮活的輪廓。書名中的「故紙」,我認為是關鍵,它強調了這些名人並非憑空出現,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成就,都根植於前人的積累,是「故紙」堆裡孕育出的璀璨。而「風雪」則象徵著時代的變遷、個人的際遇,那些在歷史洪流中,或被掩埋、或被吹拂的痕跡。作者並沒有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功勳蓋世,而是聚焦於他們的「背影」,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切入點。背影,是從正面看不見的,它隱藏了表情,卻訴說著方向、力量,甚至是內心的糾結。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這些「背影」時,那種留白與暗示的藝術。他不多言,卻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補全,去感受。這種閱讀方式,極具啟發性,讓我不再是單純地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對這些文化名人的理解和詮釋中。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的時光膠囊,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塑造了我們文化根基的偉大靈魂,他們留下的「背影」,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前行方向。
评分「故紙風雪──文化名人的背影」這本書,我是在一個下著細雨的午後,坐在自家陽台上的沙發裡閱讀的。窗外的雨聲,和書中那些關於歲月、關於人物的描寫,意外地契合。書名就很有詩意,帶著一股濃濃的懷舊氛圍,彷彿作者是一位在時光長河中緩緩前行的旅人,偶然拾起了幾段關於偉大靈魂的往事。我一直以來都對那種「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或者「名人背後的故事」特別感興趣,因為那樣的描寫,才更能顯現出人性的真實與複雜。作者顯然也抓住了這一點,他沒有去羅列那些眾所周知的豐功偉績,而是選擇了那些更容易觸動人心的「背影」。這些背影,可能是他在學術會議上觀察到的嚴肅學者,也可能是他在書房中揣摩出的孤寂創作者。他沒有直接給你答案,而是拋出一個個線索,引導你進入那些名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當時的情緒,去理解他們當時的處境。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寫時,常常會運用一些非常生動的譬喻和細節,讓那些原本可能有些遙遠的人物,變得觸手可及。這種寫作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像是單純地在讀書,而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長者,娓娓道來他人生中觀察到的、關於那些偉大心靈的點點滴滴。這本書,確實讓我對「文化名人」這個詞,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承,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對於「故紙風雪──文化名人的背影」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不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也不是那種需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的論文集。它更像是作者在漫長歲月中,從書本、檔案、甚至人際互動中,一點一滴收集、提煉出來的珍貴「故事」。書名中的「故紙」二字,就透露出一種懷舊的況味,彷彿作者是一位熱情的拾荒者,在堆積如山的舊檔案、泛黃的書頁中,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卻閃耀著動人光芒的細節。而「風雪」二字,則增添了幾分滄桑與不確定,暗示著這些文化名人的生命軌跡,未必是一帆風順,也經歷過風霜雨雪的洗禮。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描寫這些名人時,那種不卑不亢、卻又充滿溫情的筆調。他不過度神化,也不刻意貶低,而是以一種近乎平等的姿態,去探尋他們內心深處的風景。那些「背影」,或許是他們在創作時的沉思,或許是他們在困頓時的掙扎,又或許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流露。透過這些零散的片段,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個更立體、更真實的文化巨匠,他們的偉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源於他們對生命、對知識、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他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堅韌與智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彷彿與這些文化先賢,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靈魂對話,受益匪淺。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故紙風雪──文化名人的背影」這本書,我的心裡其實是有些預設立場的。我總覺得「文化名人」這幾個字,就意味著一些高深莫測、離我生活甚遠的人物。然而,當我翻開書頁,那種疏離感便被一種奇妙的親切感所取代。作者的筆觸,不像是一篇篇學術論文,而是更像是一場場溫馨的會面,一次次深入的傾聽。書名中的「故紙」二字,就暗示了作者的創作源泉,是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珍貴資料,是經過歲月洗禮的智慧結晶。而「風雪」則為這些偉大的靈魂,增添了一層曆盡滄桑的質感,讓我們看到他們不僅有光輝的一面,更有經歷風雨、面對挑戰的真實。我最為欣賞的是,作者沒有去刻意塑造完美的形象,而是將這些文化名人的「背影」呈現出來。背影,往往比正面更能訴說故事,它隱藏了表情,卻透露了心境,承載了歲月。作者透過這些「背影」,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在特定情境下的思緒、情感,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這種描寫方式,極具藝術性,也讓我對這些人物,產生了更深層次的共鳴。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與溫度的殿堂,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不只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台灣的文化底蘊,有了更為深刻和溫情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