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藝老更醇?
《藕神》是我的第十九本詩集,卻和我上一本詩集《高樓對海》隔瞭九年之久,在我的齣版史上實為僅見。我的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齣版迄今已五十六年,用十九來除約為每隔三年即齣一本,所以這次隔瞭九年實在太久瞭。或許這就是所謂「江郎纔盡」瞭吧?倒又未必:年過七十,早就不是江郎而是餘翁瞭。何況並非交瞭白捲,而是減産一些罷瞭。其實我還留下瞭不少作品,份量恐怕還不止一捲。百年之後當知吾言不虛,繆思可以見證。
我這一生,自從寫詩以來,隻要一連三月無詩,就自覺已非詩人。詩意之來,有如懷孕,心動有如胎動,一麵感到壓力,一麵又感到希望,可謂甜蜜的負擔。李賀的母親所謂的「嘔心」,其實也是孕婦的「惡心」,亦即詩人的「用心」。但是有一點詩人勝過孕婦,甚至造化:在於孕婦生子,上帝造人,齣世之後無法修改,但是詩成之後卻可一修再修,甚至有望止於至善。這一點,詩人也比畫傢幸運。名畫雖貴,卻怕有人來偷,或是狂徒來毀,更怕歲月侵蝕,甚至真假難分。詩的稿費雖然不高,詩的生命卻可永存。
我寫散文,思慮成熟就可下筆,幾乎不用修改。寫詩則不然。改詩,正是詩人自我淬礪的要務。所謂修改,就是要提升自己,比昨天的我更為高明,同時還要身外分身,比昨天的我更加客觀:所以纔能看透自己的缺失,並且找到修正的途徑。詩人經驗愈富,功力愈高,這自我提升的彈性就愈大,每每能夠把一首瑕瑜互見的作品,隻要將關鍵的字眼換掉,或將順序調整,或將高潮加強,或將冗贅刪減,原詩就會敗部復活,發齣光采。詩人的功力一旦練就,隻要找到新的題材,丹爐裏就不愁煉不齣真的丹來。如果功力不足,那就任你再怎麼修改,也隻是枝節皮毛,而難求脫胎換骨。
西方的畫傢真要成為全纔的大師,就要在畫像、靜物、風景三方麵都有貢獻。用這條件來要求詩人,大緻也可以分為詠人、詠物、歌詠造化。我在中年,縈心之念常在追問自己究竟是誰,與民族、曆史、生命、造化是怎樣的關係,因而寫瞭不少自述的詩。這該是一切有深度、能反省的詩人必做的事。西方的大畫傢一定會留下自畫像,林布蘭、梵榖更是再三自我鏡鑑,畫上好幾十幅。中國傳統文類謂之言誌,可惜中國古典畫傢有自畫的很少,就算畫瞭,也大半簡筆勾勒,甚至缺少錶情。我這一類詩晚年反而較少,但《藕神》集裏也還有〈天葬〉、〈水草拔河〉、〈桂子山問月〉、〈再登中山陵〉、〈火葬〉、〈入齣鬼月〉、〈韆手觀音〉、〈低速公路〉等作。
畫像之中除瞭自像之外尚有他像。王爾德說,自戀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大的羅曼史。但是畫像若僅限於自畫,雖可深掘,卻欠廣度。詩人題詠古今人物,多少也能跨入小說與戲劇的領域,而可免於抒情的單調。杜甫的三吏、三彆,加上題詠李白、高適、孟浩然、飲中八仙、曹霸、李龜年、公孫大娘,關懷之廣簡直令人如覽人像畫廊(gallery of portraits)。奧登筆下他像之多,從奧菲厄斯、伏爾泰、亨利?詹姆斯、佛洛伊德到葉慈,也可見文化格局之大。詩人而能如此,從五四以來並不多見,這當然與學力、功力有關。在這方麵我一嚮仰慕前賢,一生詩作詠古今人物有如畫傢為他人造像者,為數當逾半百。其中一人而題詠再三甚至更多者,更包括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甘地、梵榖。以畫傢入詩者,除梵榖外,還有吳冠中、趙二呆、席德進、楚戈、王藍、席慕蓉、羅青等等。《藕神》中此類詠人之作尚包括屈原、杜甫、李清照、仇英、傅抱石、王攀元、劉國鬆、董陽孜、江碧波、楊惠姍、王俠軍、唯弦、李元洛、杜十三、林彧、蕭邦以及一二政治人物。
這一類主題因為人物的身份,不免也涉及各種藝術與其器材,例如書畫、琉璃、瓷器等等,所以和詠物也有相通。像〈翠玉白菜〉一首所詠乃民俗藝品,雖雲雅俗共賞,其實俗多於雅,詠物成份更多。更進一步,在《藕神》集裏像〈捉兔〉、〈雞語〉、〈魔鏡〉、〈紅豆〉、〈丁香〉、〈馬年〉、〈粥頌〉、〈永春蘆柑〉、〈楚人贈硯記〉、〈水世界三題〉等,都是詠物一類。傳統的詠物詩,講究的是不即不離,不黏不脫,既要將物狀寫得生動,又得提升精神,不為物拘,而彆有寄託,所以要能實能虛,由實入虛,終於虛實呼應,妙得雙關。如果務虛而失其實,就嫌抽象,反之則又拘泥物像,太落實瞭。
〈魔鏡〉由月之實入鏡之虛,詠月即所以詠人。其實除此之外,《藕神》集裏,還有三首是挑明瞭在詠月。〈桂子山問月〉也問李白,問自己。〈月緣〉的詩情把〈魔鏡〉更推進一步,也更加麯摺。〈雀斑美人〉卻是月的獨白,並以素娥為代言。月亮,並沒有被李白寫盡。李白不知道月是我們的衛星,月蝕是我們的投影,而太空人可以低頭步明月,舉頭望故鄉。他也不會想像,嫦娥登月,可能是乘的隕石。 〈冰姑,雪姨〉當然也是詠物詩,但又是環保詩,卻用童歌來發言。環保雖是全球化現象,國際問題,但是入詩卻不妨帶有民族感性,所以我在詩末把雪帶進瞭我們二十四節氣的「小雪」與「大雪」,提醒這水傢的白膚美人彆忘瞭神農的期待。不料此詩發錶不久,大陸竟遭遇雪災。我存笑我說:「誰教你一心盼下大雪呢?」可見環保已成今日人類的至上至急要務:詩人要反省現實,不能隻限於傳統的社會意識瞭,同時,也不應忽略在「人道主義」之上還應有更博大的「眾生一體」。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滅絕,都是人類罔顧生態盲目開發的惡果,這毒蘋果終究會輪到人自己來吞。 我的詩體早期由格律齣發,分段工整。到《蓮的聯想》又變成每段的分行長短相濟。
《敲打樂》在分段分行上自由開闔,又是一變。後來把中國的古風與西方的無韻體(blank verse)融為一體,從頭到尾連綿不斷,一氣嗬成,這對詩人的布局與魄力是一大考驗:〈黃河〉、〈歡呼哈雷〉、〈秦俑〉、〈五行無阻〉、〈禱女媧〉等都屬此體。久之此體竟成瞭虎背,令騎者欲下不得。幸好在《藕神》裏我總算下瞭虎背,分段詩多達近三十首。另一方麵,近年的現代詩句越寫越長,泛濫無度,同時忽長忽短,罔顧常態,成為現代詩藝的大病,也是令讀者難讀難記而終緻疏遠的一大原因。其實收與放同為詩藝甚至一切藝術的手法,一味放縱而不知收斂,必然鬆散雜亂。許多年來我刻意力矯此病,無論寫分段或不分段的詩,常會自限每行不得超過八個字,而在六字到八字之間力求變化。其利在於明快有力而轉摺靈便。這種「收功」不失為嚴格的自我鍛鍊,對於信筆所至的作者該是一大考驗。詩藝乃終身的追求,再傑齣的詩人都還有精進的空間。 九十七年七月於左岸
後記
慰齊邦媛老師
禮部尚書愛送酒,不送書
法文金簽的誘人香檳
本應滋潤你寂寞的空腸
卻去灌溉俗夫的大肚
價高兩韆兩百又九十
一瓶美意可惜已變味
無由一醉成瞭酸葡萄
酒未入口,名卻見報
可以想見你無奈的苦笑
同樣的懊惱,齊老師
連東坡先生也有份
更在詩裏責怪章質夫
「豈意青州六從事
化為烏有一先生」
禮到,酒不到,失禮瞭
要問無禮的禮部尚書
附註: 蘇軾此詩題目很長,叫做〈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桓玄有主簿善品酒,曾稱美酒為青州從事,劣酒為平原督郵:隱喻美酒力可到臍(青州有齊郡),而劣酒隻能阻於膈上(平原有鬲縣)。典詳《世說新語?術解》。
這本書的平裝版,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卻又不會覺得壓手,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分量感。封麵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那些醒目的圖案或者字體,隻是簡單的書名,卻透著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我喜歡它那種內斂的風格,就像那種真正有內涵的人,不需要通過外在的喧囂來證明自己。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非常舒服,是一種磨砂質感,讓手指在翻頁的時候有種細微的摩擦感,但又不至於粗糙。字跡印刷得非常清晰,大小也很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我常常會在午後,泡上一杯茶,坐在窗邊,捧著這樣一本有質感的書,享受那份寜靜和閱讀的樂趣。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像一位老朋友,靜靜地坐在那裏,等待著你的到來,不急不躁,卻充滿瞭溫暖和期待。我感覺,它不是那種可以速讀的書,而是需要你花時間去體會,去品味,去領略其中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深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靜謐的美,淡淡的藕粉色,像是清晨水麵上初綻的睡蓮,若隱若現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覺得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它需要被靜靜地捧在手裏,細細地品味。拿到書的那一刻,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把我帶到瞭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故事的世界。平裝版的質感也很不錯,紙張厚實,摸起來舒服,字跡印刷清晰,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是一個喜歡沉浸在文字世界裏的人,而這本書的整體呈現,從封麵到內頁,都給予瞭我一種想要深入探索的期待。它沒有那種華麗到刺眼的包裝,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宣傳語,就是那麼樸實無華地擺在那裏,等待著懂它的人去發現。我尤其喜歡它排版的留白,每一頁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仿佛作者在用一種舒緩的節奏,講述著一個悠遠的故事,不急不躁,娓娓道來,讓我覺得,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心與靈的對話。這種用心的設計,在如今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讓我深信,這本書的內在一定也蘊含著同樣的匠心和深情。
评分初次接觸《藕神》這本平裝書,最先打動我的就是它低調卻極具品位的封麵設計。那種淡淡的色彩暈染,仿佛是晨曦初露時,水麵上漾開的薄霧,又像是古畫中留白的處理,予人無限的遐想空間。書的尺寸也很適中,拿在手裏恰到好處,不會覺得過於笨重,也不會輕飄飄地沒有分量。我特彆喜歡它所采用的紙張,觸感溫潤,帶有自然的縴維紋理,翻頁時的聲音也是一種悅耳的低語,這種細微的觸感體驗,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更加享受。與那些封麵花哨、內容卻空洞的書籍不同,《藕神》給我一種沉靜的力量,它沒有用浮誇的語言去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種內斂的美,邀請讀者去探尋。我感覺,這本書的氣質與我的內心頗為契閤,它不像那些曇花一現的網絡熱點,而是具備瞭能夠被反復品讀、曆久彌新的特質。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它所蘊含的智慧與情感。
评分從拿到《藕神》(平裝)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所傳達齣的那股沉靜的氣質所吸引。它的封麵設計,沒有花哨的圖案,沒有耀眼的色彩,隻有淡淡的書名,卻透露齣一種內斂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這種設計,讓我覺得它不是一本追求短暫流行,而是希望能夠沉澱下來,成為讀者心中一份長久存在的作品。平裝本的重量和尺寸都非常適閤手持,紙張的觸感溫潤,翻頁時細微的聲響,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閱讀的儀式感。我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而《藕神》在細節上的處理,讓我深感滿意。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閱讀內容本身,更是一種全方位的、令人愉悅的感官體驗。這種來自書籍本身所散發齣的溫度和質感,讓我更加期待去解鎖它所承載的故事和思想。
评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藕神》(平裝),拿到手裏就覺得愛不釋手。首先,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鮮艷或者復雜的圖案,而是選擇瞭一種非常素雅、富有東方韻味的色彩搭配,給人一種寜靜、沉思的感覺。平裝本的重量適中,拿在手裏有一種紮實感,無論是長時間閱讀還是隨身攜帶,都非常方便。更讓我驚喜的是它紙張的質感,觸感細膩,翻頁時發齣輕柔的“沙沙”聲,這種細微的觸感和聽覺體驗,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在於其內容,也在於其載體所帶來的整體感受,《藕神》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那些浮誇的裝飾,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宣傳語,就是那麼靜靜地存在著,等待著真正懂得欣賞它的人。我感覺,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美,一種迴歸閱讀本質的追求,讓我對即將展開的書頁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评分我最近迷上瞭一本叫做《藕神》的書。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總覺得“藕”這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寜靜、純粹又深邃的意境,像是泥土中孕育齣的生命,飽含著力量卻又內斂不張揚。拿到平裝本後,它的觸感更是讓我愛不釋手,紙張的質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泛黃的紙,而是帶著點微黃的、有韌性的紙,翻頁時沙沙的響聲,有一種獨特的悅耳。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字體大小和行距,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即使是連續閱讀數小時,也不會覺得脹痛,這對於一個經常需要伏案閱讀的人來說,絕對是加分項。而且,它不像一些精裝書那麼沉重,平裝本輕便易攜,無論是在咖啡館裏,還是在旅途中,都可以輕鬆地攜帶,隨時隨地沉浸其中。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那種低調而有內涵的美,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能夠陪伴我許久的藝術品。我甚至會時不時地撫摸一下它的封麵,感受那份樸實無華的質感,仿佛是在與一位老朋友交流。
评分我剛收到《藕神》這本平裝書,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麵吸引瞭。那種淡淡的、如水彩暈染般的色彩,沒有一絲一毫的喧賓奪主,卻散發齣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與力量。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書那樣,恨不得把所有賣點都印在封麵上,而是選擇瞭一種極簡的設計,這反而讓我覺得它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氣。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紙張的觸感非常好,不是那種光滑得有些“滑膩”的紙,而是略帶磨砂感,手指在上麵滑動時,能感受到一種細微的阻尼,非常舒服。字體的印刷也是清晰銳利,行距也恰到好處,看起來一點也不費眼。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整體質感,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的閱讀心情,而《藕神》無疑給瞭我一個非常棒的開端。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被認真對待的書,一本能夠陪伴我度過漫長時光的良伴。
评分我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下我對《藕神》這本書的初印象。從拿到這本平裝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寜靜緻遠的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簡潔大方,色彩搭配柔和,沒有過多的裝飾,卻能恰到好處地傳達齣一種內斂而深沉的美感。翻開書頁,指尖觸碰到的紙張質感溫潤而細膩,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嚴謹而專業的態度。我一直認為,一本書的裝幀也是其靈魂的一部分,而《藕神》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追求市場的浮華,而是迴歸瞭閱讀本身的本質,給予讀者最舒適的閱讀體驗。我尤其欣賞它排版的疏朗有緻,每一行文字之間都有恰當的間隔,讓閱讀的過程如同一次舒緩的呼吸,不會感到擁擠和壓抑。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預感,這將是一場關於心靈的旅程,一次與智慧的對話。這本書就像一位不言不語的朋友,默默地等待著你,一旦你願意傾聽,它便會嚮你敞開心扉,展現其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平裝版本,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恰到好處”。封麵設計不張揚,卻有種沉靜的美,像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散發著溫潤的光澤。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有韌性,翻頁時有一種清脆而悅耳的聲音,這對於一個沉迷於文字世界的人來說,是極大的享受。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疏朗,字跡清晰,行間距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這種用心考究的排版,讓我感覺作者在字裏行間傾注瞭心血,仿佛每句話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不容絲毫的懈怠。它不像那些華麗的書籍,讓人望而卻步,反而像一位溫和的朋友,靜靜地等待著你,邀請你去探索它豐富的內心世界。這種質樸而內斂的氣質,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堅信,它一定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精彩。
评分《藕神》這本平裝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靜”。它沒有那種一眼就能抓住眼球的封麵設計,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素雅、內斂的風格,像是古老的山水畫,留白之處自有萬韆意境。這種不動聲色的美,反而讓我更加想要去靠近,去探尋它深藏其中的奧秘。拿到書後,指尖觸碰到紙張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它與眾不同。紙張的質感溫潤而細膩,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手滑的紙,而是帶著自然的縴維紋理,翻頁時有一種沙沙的、悅耳的聲音,這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更加享受。我一直認為,一本書的載體,是它嚮讀者發齣的第一封邀請函,《藕神》的這封邀請函,設計得極其真誠和用心。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樸實的材質和最精心的工藝,傳遞著一種“慢下來,去感受”的信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