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左派史学大师 艾瑞克.霍布斯邦
21世纪初最新着作,给世界最强有力的建言。
与过往学术巨作不同,霍布斯邦这本最新着作,收入了他近年来于世界各地演讲的十篇短文,不但篇篇贴紧时事,深刻考察、分析世界潮流,更指出今日人类所面对的主要政治课题。
对于意欲一窥历史大师的丰富见地、理解世界强权消长、全球化经济之后的民主发展,以及国际情势脉络者,本书是最佳选本。
本书重要说明:「历史学家能为这项工作贡献什么呢?他们的主要功能,除了记住其他人已经忘记或想要忘记的事情之外,就是尽可能从当代的纪录中后退,而以更宽广的脉络和更长远的视野去观看与理解。」
自1960年代以后,国际知名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邦秉持他的世界观,成为少数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欧美人士。他甚至以老一辈的「革命分子」身分,关心「嬉皮世代」。迄今为止,秉持无国界的世界主义以及平衡观察的视野,「全球化」成为霍氏关切的议题。他以「一位站在第三个千禧年开端的历史学家」的身分,「试图考察、分析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以及今日我们所面对的主要政治课题」,即:
1.「战争与和平」在21世纪的发展;
2.世界帝国的过去与未来;
3.民族主义的本质和变化脉络;
4.自由民主的前景;
5.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
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也是贯彻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霍布斯邦对美国政府于九一一事件以后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所抱持的深刻批判立场。
美国于2001年决定建立单手支撑的世界霸权,废除行之有年的国际惯例,认为自己有权利在任何喜欢的时刻发动侵略战争或其他军事行动,并真的如此行动。
但武力干预真的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吗?
整个20世纪里,以军事力量干预外国事务的纪录中,即便干预者是世界超强,也没有任何一次是成功的。不论那些强权如何吹嘘他们的征服行动为受害者带来多少好处,或白人自以为是的优越性为其他有色民族做了多好的安排。
美国从2001年开始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其背后根本不具备任何人道主义的考量。虽然美国很快就推翻了塔里班和海珊政权,但这两场战争都没得到胜利,而其目的当然也绝非对外宣称的:建立西方价值的民主政权,以作为该区其他尚未民主化之社会的明灯。
自从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已成为一个众所公认的具有威胁性的军事强权。
也许这是有史以来头一次,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都把美国孤立为不得人心的国家。
军事力量凸显出美国经济的弱点,它的巨额贸易赤字如今是由亚洲投资者在撑持着,这些投资者已经快速抽手,不再把经济利益放在支持不断滑落的美元之上。在世界贸易组织里,美国再也无法与顾客谈判。今年爆发的二次房贷风波,更显示其经济逐渐走下坡的窘境。它同时也彰显出欧盟、日本、东亚,甚至是第三世界主要生产者所组成的集团组织的经济影响力逐渐升起。
实际解决方案的提出,并非历史学家分内的工作。但从过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脉络,而为了所有人类的福祉,国家之间可以採行的立场,答案已唿之欲出。
简言之,从过去到现在的角度来看,历史少有捷径──这亦是一位伟大历史学家从活过上个世纪的经验,以及对它所做的深刻反省,所分享的最宝贵的一课。
作者简介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国际知名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邦有个非常不平凡的出身和家庭。
1917年霍布斯邦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一名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中欧。1919年霍布斯邦举家迁往维也纳,在该地度过童年时光。1931年迁居柏林,在柏林度过青少年时期。
不论维也纳或是柏林都属于战败的一方。在那动荡的时代里,有人选择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则选择了共产主义。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历史。在校期间,霍布斯邦与威廉斯、汤普森等交往甚密;1952麦卡钖白色恐怖气焰正盛之时,更与希尔等人创办着名的新左史学期刊《过去与现在》。
1936年霍布斯邦加入共产党,1946年进入「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从此以后,马克思思想成了他终身奉行的价值。虽然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背景令霍氏的教职生涯进展艰辛,但却使他与国际社会间有着更广泛的接触经验及更多的研究机会,从而建立了他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
1947年霍布斯邦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取得该校经济及社会史教授职衔,迄至1982年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任教于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是该校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霍布斯邦的研究时期以十九世纪为主,并延伸及十七、十八和二十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广至拉丁美洲。除了专业领域外,霍氏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历史学、社会学理论,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他在劳工运动、农民叛变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称当代史家的顶尖之流,影响学界甚鉅,迄今无人能出其右;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至一般平民大众。这位具有独特史观的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的推动者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为寇的军人和牧人,所以写作了《非凡小人物 : 反对、造反及爵士乐》、《原始的叛乱:十九至二十世纪社会运动的古朴形式》、《盗匪:从罗宾汉到水浒英雄》这样探讨平民叛乱的历史书;他认为学术不应该为少数人服务,因此书写了以一般大众为对象、横跨三世纪的系列丛书:《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以及《论历史》、《民族与民族主义》等。霍氏的着作在1960年代,不论是合法流传或非法盗版,都成了第三世界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思想来源,成了愤怒青年反对传统、亟欲推倒权威的引用辞汇。
**评价一** 这本《霍布斯邦看21世纪:全球化,民主与恐怖主义》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份量,不单是纸质的厚重,更是作者的重量。霍布斯邦这个名字,在学界可是响当当的,他对资本主义历史变迁的洞察,那真是精准到骨子里。这次他把目光投向21世纪,这几个关键词——全球化、民主、恐怖主义——简直就是我们当下生活中最难以摆脱的几道阴影,也是最让人费解的几团迷雾。 我特别期待他能怎么解析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我们台湾,在这场浪潮里,就像一个被推着走的船,一方面享受着经济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得面对产业外移、文化冲击的挑战。霍布斯邦会不会像他写《帝国的年代》时那样,剖析出全球化背后权力关系的流动?那些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它们在塑造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在多大程度上侵蚀着我们固有的价值?我希望他能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经济数据。 至于民主,这个词听起来多么美好,但实践起来却如此复杂。在台湾,我们经历了民主化的阵痛,也享受着民主的果实,但同时也见证了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各种政治极化现象。霍布斯邦会不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民主制度的困境?他是否会指出,过度强调个人权利,会不会削弱集体认同?或者,全球化是否已经改变了民主的运作逻辑,让国家主权变得模糊,从而让民主的根基动摇?这些问题,我迫切地想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最后是恐怖主义。这个词,近二十年来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社会讨论,都离不开它。我们虽然身处台湾,离许多冲突地区相对遥远,但那种无形的恐惧感,却从未消失。霍布斯邦有没有可能,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上,去挖掘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是不是全球化中的不平等,或者某些政治体制的压迫,才是滋生极端思想的温床?我希望他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分析,让我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恐惧,而是能理解它,甚至找到应对之道。 总而言之,我抱持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不安的心情,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一把钥匙。
评分**评价五** 拿到《霍布斯邦看21世纪:全球化,民主与恐怖主义》这本书,我当即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学术厚重感,以及一种想要去直面当下世界复杂性的勇气。霍布斯邦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他的著作往往能够穿透现象,触及事物本质。这本书提出的三个关键词——全球化、民主、恐怖主义——简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棘手、也最具有决定性的几大议题。 我特别想知道,霍布斯邦是如何解析“全球化”的。我们台湾,作为亚洲经济体中的一员,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承受了其带来的种种挑战。从产业外移到科技竞争,从文化交流到地缘政治,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期待他能像他过往著作一样,从历史的纵深和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全球化是如何塑造我们今天的世界,它所带来的“联通性”和“一体化”,究竟是普惠性的进步,还是加剧了新的不平等和依赖?他是否会揭示,在全球化进程中,权力是如何流动的,又是如何被重新分配的? 而“民主”,这个词在我们台湾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努力争取并守护着这份民主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全球范围内民主制度面临的种种困境。民粹主义的兴起、政治极化、以及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都对民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提供一种跨文化的、历史性的分析,去探讨现代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危机,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公民权利和全球治理之间,如何才能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他是否会指出,我们是否过于强调个体权利,而忽略了集体福祉的构建? 至于“恐怖主义”,这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到不安甚至恐惧的词语。但我更倾向于从深层原因去理解它。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媒体渲染的、更加理性和深刻的分析,去探究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它仅仅是极端意识形态的产物,还是与长期的社会不公、经济剥夺、地缘政治的冲突、甚至是某些国家政策的失败息息相关?他是否会指出,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矛盾和裂痕,是否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框架,帮助我理解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评分**评价二** 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的架子上偶然瞥见这本书的,它封面的设计就很有那种学术派的严谨感,配上霍布斯邦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不简单。《霍布斯邦看21世纪:全球化,民主与恐怖主义》这几大议题,真的是当下最切身、也最难以把握的社会脉络。身为一个在台湾生活的普通人,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轰炸,但真正能帮助我们理清头绪、看到事物本质的,并不多。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充满了好奇。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伴随着全球化成长起来的,从购物到旅游,从工作到交友,无处不受其影响。但是,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一个让世界变得更小、人与人更亲近的进程吗?还是它只是披着美好外衣的,另一种形式的扩张和控制?霍布斯邦的著作,历来都以其深刻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批判著称,我非常期待他能揭示全球化背后那些我们不易察觉的运作机制,比如资本的逐利本性如何驱动着全球的资源分配,以及这种分配又如何加剧了区域间或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而“民主”这个词,在台湾的语境下,是充满了复杂情感的。我们有幸拥有相对自由的民主制度,但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受到民主的脆弱与挑战。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真相与谣言的界限,也放大了情绪化的表达,这对民主的理性讨论造成了阻碍。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困境,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主的实现方式是否需要调整,以及国家主权、公民参与和全球治理之间,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更健康的平衡点。 至于“恐怖主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负面联想,也常常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避免流于表面化的谴责,而是深入剖析恐怖主义的深层根源。它仅仅是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还是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性问题息息相关?比如,是否存在某些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公,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和谴责。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进行对话的机会,希望它能为我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21世纪,提供更清晰的认知框架。
评分**评价三** 拿到《霍布斯邦看21世纪:全球化,民主与恐怖主义》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当年写《资本的年代》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名就直接点明了当今世界最核心的几大议题,这三个词的组合,简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让人焦虑的根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以深刻洞察历史趋势而闻名的大师,这次又将如何剖析这三个相互缠绕、错综复杂的现象。 特别是我对霍布斯邦如何处理“全球化”非常感兴趣。我们台湾,可以说是全球化最前沿的体验者之一。从早期代工出口的经济奇迹,到如今面临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的压力,全球化对我们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下一代命运的强大力量。我希望他能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是深入探讨全球化在文化、政治、社会结构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比如,它如何重塑了国家与民族的定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化是否也加速了某些意识形态的传播,甚至引发了文化上的冲突? 而“民主”,在中国语境下,我们对这个词有着复杂而深刻的体验。虽然我们身处台湾,拥有自己的民主实践,但放眼全球,民主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民粹主义的抬头、政治极化、以及信息茧房的形成,都让人们对民主的未来产生疑问。霍布斯邦会不会从一个长远的、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他是否会分析,在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民主的实践方式是否需要调整,或者说,是否存在一些我们尚未察觉的“反民主”力量,正在悄悄侵蚀着民主的根基? 至于“恐怖主义”,这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到不安的词语。每次听到这个词,都会联想到那些爆炸、袭击的新闻画面,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媒体报道和政治叙事的分析,深入探究恐怖主义的根源。它仅仅是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物,还是与地缘政治的冲突、社会经济的不平等、甚至是某些国家政策的失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期待他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样复杂的因素,导致了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恐怖分子妖魔化。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与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帮助我理解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评分**评价四** 我一看到《霍布斯邦看21世纪:全球化,民主与恐怖主义》这本书的名字,就感觉一股强大的思辨气息扑面而来。霍布斯邦这三个字,对于任何关心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代表着一种严谨、深刻、并且富有批判性的学术传统。而他这次聚焦的三个议题,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也最令人困惑的几个难题,没有之一。 首先,我对书中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充满了期待。我们台湾,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上,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从早期的加工出口,到如今的科技研发和国际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塑造着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提供一个历史性的维度,去剖析全球化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今的,它究竟是创造了更多的平等和机会,还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和权力失衡?他会不会像他写《霍布斯邦论资本主义》那样,揭示全球化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通过资本的流动和权力的运作,来重塑世界的格局? 接着,“民主”这个议题,更是让我充满了思考。我们台湾在民主化进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享受了民主带来的自由与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例如,社交媒体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也让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机会泛滥。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困境,探讨在全球化日益深化、跨国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民族国家主权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这对民主的运作和公民的参与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恐怖主义”,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冲击力,也常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我希望霍布斯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深刻的分析,去探究恐怖主义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谴责。它是否是全球化过程中,某些地区长期被边缘化、被剥夺所产生的极端反弹?或者,它是否与某些地缘政治的冲突、以及某些不公正的国际秩序紧密相关?我期待他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样深层的社会、经济、政治原因,才导致了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的产生。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一位思想巨匠对话的机会,它有望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复杂多变的21世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