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教領域中, 有關情緒及行為異常兒童及青少年的書籍中, 本書是少數最具參考價值中之一本, 也是最常被採用為此領域的大學教科書中的一本。原作者 James M. Kauffman博士更是被公認為在此領域中的領導者。
本書共分成5個部分:第1部分共有四章, 分彆涵蓋瞭問題的性質、範圍、曆史發展及不同理論所提供的處理方法等。第2部分有二章,是關於問題的評量。第3部分是關於成因的探討,共有四章。第4部分是介紹情緒及行為障礙的不同麵嚮,共有七章。第5部分隻有一章,是作者對於教導這些學生的個人觀點, 特彆是對於教育工作者深具意義及省思,並提供瞭教學的方嚮。
本書特色
1.引用文獻內容豐富,許多主題上都附加瞭更新的文獻及資料,
但還是留下許多之前的文獻-若其發現仍得到後來研究的支持時。
2.每一章開頭都有數個問題,供閱讀時之導引,使讀者對主要議題有更大的聚焦。
3.在個人省思專欄之後,都有進一步深思之問題,可供作深入討論。
PART.1問題和曆史
CHAPTER 1 定義:問題的本質(羅湘敏 譯)
第一節 名詞
第二節 發展常模和社會文化期望的比較
第三節 社會脈絡(生態)塑造行為
第四節 障礙類型和病因
第五節 定義的問題
第六節 定義的觀點
CHAPTER 2 盛行率:問題涵蓋範疇(黃鞦霞、王智玫 譯)
第一節 誰有障礙?
第二節 何謂「盛行率」?何謂「齣現率」?
第三節 影響盛行率與安置服務的因素
CHAPTER 3 曆史迴顧:領域的發展和目前的議題(羅湘敏 譯)
第一節 情緒或行為障礙簡史
第二節 目前的議題
第三節 過去和未來
CHAPTER 4 理念模式:問題的處理(羅湘敏 譯)
第一節 傳統的理論模式說明
第二節 比較和消除模式
第三節 發展一個統整的模式
第四節 討論的結構
PART.2評量
CHAPTER 5 篩檢和類彆(羅湘敏 譯)
第一節 可接受的評量的一般標準
第二節 篩檢
第三節 轉介前策略
第四節 分類
第五節 分類的必要性
CHAPTER 6 教學評量(楊碧桃 譯)
第一節 教育評量的目前趨勢
第二節 有哪些一般性規則可適用在特殊教育的評量?
第三節 資格鑑定的評量
第四節 介入的評量
第五節 同儕關係的評量
第六節 普通教育中因融閤而調整的評量
第七節 評量與社會效度
第八節 使用評量資料來擬訂個彆化教育方案
第九節 個彆化教育方案及安置
PART.3成因因素
CHAPTER 7 生物因素(羅湘敏 譯)
第一節 生物因素作為解釋成因的理由
第二節 遺傳
第三節 腦傷或功能失常
第四節 泛自閉癥
第五節 營養不良、過敏和其他健康相關的議題
第六節 氣質
第七節 對教育人員的意義
CHAPTER 8 傢庭因素(黃鞦霞 譯)
第一節 傢庭因素作為解釋成因的理由
第二節 傢庭定義與結構
第三節 傢庭互動
第四節 傢庭在孩童學業成功與失敗的影響
第五節 影響傢庭的外在壓力
第六節 對教育人員的意義
CHAPTER 9 學校因素(楊碧桃 譯)
第一節 學校因素作為解釋成因的理由
第二節 智力
第三節 學業成就
第四節 社會技能
第五節 智力、學業成就及反社會行為
第六節 情緒及行為障礙的學校因素
第七節 對教育人員的意義
CHAPTER 10 文化因素(羅湘敏 譯)
第一節 文化因素作為解釋成因的理由
第二節 衝突的文化價值和標準
第三節 多元文化的觀點
第四節 評估文化因素影響時的問題
第五節 對教育人員的意義
PART.4障礙行為的麵嚮
CHAPTER 11 注意力和活動障礙(羅湘敏 譯)
第一節 定義和盛行率
第二節 成因因素和預防
第三節 評量
第四節 介入和教育
第五節 介入的觀點
CHAPTER 12 品行疾患:外顯攻擊(楊碧桃 譯)
第一節 定義、盛行率和分類
第二節 社會環境脈絡中的攻擊與暴力
第三節 成因與預防
第四節 評量
第五節 介入和教育
第六節 發作行為週期和事前矯正
CHAPTER 13 品行疾患:內隱反社會行為(楊碧桃 譯)
第一節 內隱反社會行為的定義和盛行率
第二節 成因與預防
第三節 評量
第四節 介入和教育
CHAPTER 14 青少年期的問題行為:少年犯罪、物質濫用及過早性行為(楊碧桃 譯)
第一節 青少年期及成人早期的問題行為
第二節 少年犯罪
第三節 物質濫用
第四節 過早性行為及未成年父母
CHAPTER 15 焦慮與相關障礙(黃鞦霞 譯)
第一節 焦慮癥
第二節 飲食障礙
第三節 排泄障礙
第四節 性問題(性疾患)
第五節 社交孤立與無力感
第六節 評量
CHAPTER 16 憂鬱疾患與自殺行為(黃鞦霞 譯)
第一節 憂鬱
第二節 自殺行為
CHAPTER 17 精神分裂癥和廣泛性發展障礙(羅湘敏 譯)
第一節 精神分裂癥
第二節 自閉癥
第三節 亞斯伯格癥
第四節 社會化問題
第五節 溝通障礙
第六節 刻闆行為
PART.5應用:一個起點
CHAPTER 18 一個個人的聲明(楊碧桃 譯)
第一節 設立期望
第二節 瞭解成因與老師的角色
第三節 行為的界定及測量
第四節 幫助學生經曆到工作、遊戲、愛及樂趣
第五節 直接並坦誠地溝通
第六節 教導自我控製並以身作則
第七節 教學:重新專注於教育本業
第八節 想到真實的人
第九節 以迴顧過往來思考未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真的很有意思,完全顛覆瞭我對這類書籍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逐條列舉、一本正經的“說明書”類型,沒想到它卻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甚至帶點故事性的方式展開。它沒有直接拋齣解決方案,而是先描繪瞭許多不同情境下的孩子,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睏惑,以及他們在融入群體時遇到的種種障礙。通過這些鮮活的片段,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同理心,以及他對這些孩子深深的關懷。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與這些孩子建立信任、如何傾聽他們心聲的描寫,這讓我覺得非常受用。我之前可能更側重於“管理”他們的行為,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建立連接、理解他們的情緒纔是根本。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如何用非評判性的語言迴應,如何在他們情緒激動時給予空間,而不是急於糾正。這些細節的描述,讓我覺得作者真的站在一綫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給我的啓發實在太大瞭,它完全打破瞭我原本的認知框架。我一直以為“情緒及行為障礙”就是一種固定的疾病,需要一套標準化的治療方案。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障礙”也各有其復雜的原因和錶現。它沒有提供一個“萬能鑰匙”,而是強調瞭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書中討論瞭許多關於如何識彆孩子的情緒信號,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乾預策略。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積極行為支持”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懲罰不良行為,更是通過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去強化那些我們希望看到的行為。這讓我意識到,教育不應該隻是“減法”,更應該是“加法”,為孩子提供更多積極的可能性。這本書讓我更願意去花時間瞭解每一個孩子,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不是隻看到他們的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是《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教育》,光看書名,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偏嚮理論、學術,可能有點艱澀的教育專著。畢竟,涉及“情緒及行為障礙”這樣略顯專業且敏感的領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量的研究數據、心理學模型、診斷標準之類的東西。我本身在教育一綫工作,平時接觸的學生形形色色,也遇到過一些情緒不穩定、行為比較特殊的孩子。我一直很想瞭解,到底該如何更有效地幫助他們,在不傷害他們自尊的前提下,引導他們融入集體,健康成長。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下好瞭,終於有本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的專業書籍瞭。”我當時設想,裏麵可能會詳細介紹各種情緒及行為障礙的成因、錶現,以及在學校環境中,老師應該如何識彆、評估、乾預,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案例分析。我期待著能從中找到一些能夠立即上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應對我日常教學中遇到的挑戰。
评分拿到書仔細翻閱後,我發現它給我的感覺完全齣乎意料!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滿滿乾貨、充滿理論術語的“教科書”,結果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愛心的教育者在娓娓道來。書中沒有我擔心的那些復雜的心理學名詞堆砌,也沒有冷冰冰的統計數據。相反,它用非常貼近我們教育現場的語言,分享瞭許多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案例。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情緒起伏的孩子,聽到瞭他們內心的呐喊,也感受到瞭老師們在努力理解和幫助他們時的睏惑與堅持。我最欣賞的是,它並沒有把這些孩子簡單地定義為“問題學生”,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探討瞭傢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班上的某個孩子,然後反思自己之前的處理方式是否得當,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意識到,原來理解和接納是幫助這些孩子的第一步。
评分初讀這本書,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氣”。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滿理論,可能會有點脫離實際的“高高在上”的書籍。畢竟,“情緒及行為障礙”這個課題本身就帶有一點專業性和距離感。然而,書中沒有那些生澀的術語,也沒有復雜的分析模型,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又充滿智慧的語言,娓娓道來。它更像是一場與經驗豐富的教育者之間的深度對話,讓我感覺他就在我身邊,分享著他的觀察和感悟。書中有大量的關於如何與這些孩子建立聯結、如何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的探討,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啓發。我之前可能過於關注“如何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而這本書引導我思考“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行為,以及我如何能成為他們信任的夥伴,而不是單純的“管理者”。它提供瞭一些非常細膩的觀察技巧和溝通策略,讓我感覺自己不再那麼“無從下手”,而是有瞭一些方嚮和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