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杰作的宝库
松本清张大放异彩极盛时期之作
《黑色画集》全套三册收录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之短篇名作:电影〈遇难〉1961、〈证言〉1960东宝株式会社、〈越过天城〉1983松竹电影公司;电视剧〈坡道之家〉1983 NTV日本电视台、1991 TBS东京广播公司松本清张特别纪念剧
同系列《黑色画集2》、《黑色画集3》即将磅礡推出!
精选收录松本清张〈绳〉、〈越过天城〉、〈证言〉、〈寒流〉、〈凶器〉、〈浊日〉、〈草〉等多篇精彩杰作!
「所谓的杀意,应该是要从某种意识的瞬间开始吧。如果人类的意志是浮动的,难道就能够如此明快地断定吗?想杀了谁,像这样设定一个讨厌的对象、漠然地指出目标的意志,很多人平时都有。这么说来,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杀意。」──摘自〈坡道之家〉
社会派推理巨匠松本清张之最高成就短篇作品宝库《黑色画集1~3》,收录〈遇难〉、〈坡道之家〉、〈绳〉、〈越过天城〉、〈证言〉、〈寒流〉、〈凶器〉、〈浊日〉、〈草〉等九篇曾于日本朝日周刊连载的高水准杰作。本册《黑色画集1》为此作品系列第一弹──〈遇难〉、〈坡道之家〉曾分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首篇〈遇难〉是以山岳推理佈局、挑战「可能性犯罪」谜题之别开生面的作品。任职同间公司的三个人到鹿岛长枪登山不幸遇难,其中一人死了。表面上看似一场因气候不佳而失足坠崖的遇难事故,不过,对于这场遇难有疑问的男人出现了,并毅然决定再次登上鹿岛长枪,一边实地验证这场遇难在「人为因素」诱导下发生的可能性……当遇难事件背面被隐藏的真正意义慢慢浮出时,逐字逐句都充满使人侷促不安的紧张感,为一神祕惊险的山岳推理名作。
〈坡道之家〉主角寺岛吉太郎为一名汲汲营营于赚钱的守财奴,在他因缘际会与酒店女子杉田理惠子相识后,爱情燃烧了他一直以来枯燥乏味的生命,也引发他试图垄断情人的一切的佔有慾。但在爱情表象下的真相逐渐显露后,他无可避免地走上充斥着谎言、嫉妒、疯狂的灭亡之路,一口气滚下了人生的坡道……松本清张深沉地隐喻出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成长的背后,所隐藏的盲目、浪掷、虚无及堕落,也揭穿了每个人稀松平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出现因某种人事物而引发心中杀机的契机。此篇为充满细致伏笔及绝妙心理描写的必读推理绝品!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张
出生于日本小仓市(现今的北九州市小仓北区)。在历经过工友、印刷工人等各式行业后,进入朝日新闻西部总社工作。四十一岁时以《西乡纸币》参与小说的甄选获得直木赏的提名,随后在一九五三年以《某「小仓日记」传》荣颁芥川赏。一九五八年的《点与线》为推理小说注入了所谓「社会派」的新风。他毕生竭尽所能致力于写作活动,作品题材的时代背景也横跨了古今,范围极为广泛。
译者简介
萧玉佩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现为专职翻译工作者与日文教师。译作有《灵媒所爱的侦探》、《濑户内海流之爱与绝望》、《幸福的手纸》(以上皆由新雨出版)。
推荐序
犯罪者们的肖像──谈松本清张的《黑色画集》
既晴
以〈西乡纸币〉(1950)一作获得杂志《週刊朝日》的「百万人的小说」征文比赛三等奖的松本清张,出道之时虽然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属于「大器?成」的典型作家,然而,在其后四十多年的生涯中,却完成了超乎想像的创作实绩。根据编纂《松本清张事典》的评论家乡原宏的统计,一生行笔四十年的松本清张,其小说、论述、随笔、日记等作品,约发表了九百八十篇,若包括编者汇整的着书,则有七百五十部之多。如果再加上文学奖的评选文、为其他作家而写的推荐文等等,数量早就超过千篇以上。
根据长达三十年间担任松本清张作品出版事务的文艺春秋出版社女编辑藤井康荣,曾在〈来自「昭和史发掘」的取材现场〉的访谈文中提及,松本清张在初次与她见面之时曾说过:「做为一个作家,我很晚才出发,而且想要做的事情很多。这是与时间的竞争。」藤井认为,松本清张最大的「悲剧」是「好奇心过剩,太广太深」,因此,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分歧、难以归类,无论是纯文学、历史小说、推理小说、古代史、当代史、纪实小说、甚至社会时评都多有跨足,也都能得到读者的认同,所以并不容易窥见全貌。她更进一步地比较,一般作家通常会不断纯化自己的作品主题、集中火力往自己最关心的议题前进,达到完美的境界,属于「富士山型」作家;但松本清张则是不停地矗立新的山头、不停地扩张作品的版图,最后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巨大山脉,必须以鸟瞰的角度方能有所理解。
此外,推理作家森村诚一也曾在松本清张的作品《分离的时间》(1969)的解说中谈到,他认为,作品如此多样的松本清张,是不能以平常用来归类作品格式的「现代小说」、「历史小说」、「推理小说」等既有名词来区分的,毋宁说,他写作的类型就是「人生」的全部。只要是与人性、社会有关的主题,他不仅全部都想一一涉猎,还抱有企图踏入前所未有的空白领域之强烈欲望,想要找出他毫无碰触的类型,是非常困难的。
这样的评语,我认为用来说明这部短篇连作集《黑色画集》的特色,应该也是相当合适的。
事实上,在松本清张幅员辽阔的写作性格之下,协助他设计出新的写作企划,以满足他源源不绝的创新欲念,就成了各家出版社编辑的苦差事。
一九五八年,正值松本清张的《点与线》(1957)、《眼之壁》(1957)完成连载,单行本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并开启「社会派推理小说」浪潮之际,各方邀稿不断,担任《週刊朝日》总编辑的扇谷正造,就曾经为「该向松本先生提出何种型式的作品委託」一事大伤脑筋,直到读了英国小说家威廉.萨莫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极短篇小说集《世界主义》(Cosmopolitan,1936)之后,才恍然大悟地领悟到:「就是这个!」毛姆的《世界主义》共收录二十九篇作品,全是以出国在外的旅居者在异国发生的故事为主题的珠玉杰作,也是一九二四年至二九年间,美国杂志《世界主义》向毛姆每月邀稿而来的。
他立即向松本清张邀稿,但松本考虑的问题是,推理小说为了顾及伏笔的佈局及结局的满足感,原本就必须花费许多篇幅,要写成主题单一、只有几千字极短篇是非常困难的事,于是,扇谷也同意一篇作品可以拉长连载的回数,经过协调以后,松本清张立即开始这项连载企划。
结果,就在松本清张不考虑字数、尽情地自由发挥之下,《黑色画集》成为相当罕见的中篇连载。这一篇篇题材各有差异、但主题全数剖析人性的连续作品,成了了解「巨大的清张山脉」最恰当的简易指南书。
当年开始于十月至十二月所连载的第一篇作品,即是本书的首篇〈遇难〉。以「山岳推理」为主题,松本清张为了取材还亲自探访信州,攀登了位于长野县境的本作舞台——鹿岛枪岳。鹿岛枪岳标高二八八九公尺,有南北两座主峰,属于飞驒山脉,为日本百大名山之一。
「山岳小说」以描写登山为主题,包括时而开阔时而险恶的山况,悲惨的遇难事故,以意志力求生、征服高峰的登山人心境,故事大多取材于真实经验。早期有气象学家出身、曾以《强力传》(1957)获得直木奖的作家新田次郎,其后融入了推理小说的元素,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子类型。
山岳推理的重要作家,包括以〈死于阿尔卑斯〉(1969)获得「全部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加藤薰,以《在九月之溪》(1980)获得小说宝石娱乐小说大奖的梓林太郎,擅长钓界与山界描写的太田兰三,同时涉足科幻、军事与山岳推理的古甲州等人。此外,森村诚一、真保裕一、高村薰、梦枕?等知名作家都写过相当出色的山岳推理。
其中,以太田兰三和梓林太郎为山岳推理的代表作家。尤其梓林太郎拥有具备丰富的登山经验,不仅十分多产,更大量改编成电视剧,广受一般观众的欢迎,可说是当代山岳推理作家的第一人。
从发表时间来看,松本清张的〈遇难〉也是属于早期山岳推理的拓荒型作品。另外,本作所採用的佈局,与谷崎润一郎推理早期经典的〈途中〉(1920)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设计,因此经常被拿来相提并论。此作一出,旋即获得读者好评,整个企划的形式于是大致底定,也开启了将近三年的连载。
〈坡道上的家〉原来是《黑色画集》系列的第三作,连载期间是一九五九年一月至四月,是一篇刻画男性深层心理十分精湛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松本清张的作家生涯,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日本的经济起飞,也渐渐摆脱战败的阴影,是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昭和年代后半期,因此,松本清张有许多描写社会实态的作品,都离不开金钱权势、男欢女爱的范畴。
本作的主角寺岛吉太郎,原本是一个钻营于蝇头小利的守财奴,却因缘际会地遇见了酒店女子杉田理惠子,而被挑起心中佔有慾、自卑感的矛盾心理,从好奇进而迷失、耽溺、自暴自弃的心路历程,最后引发了难以逆料的结局,象征了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成长背后,所隐藏的盲目、浪掷、虚无以及堕落。
松本清张有许多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都仍然不断有新的影视改编作品。例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TBS电视台为了纪念松本清张作家生涯届满四十年,所拍摄的三部特别版电视剧,就改编自其处女作〈西乡纸币〉,本作〈坡道上的家〉与描写政治黑幕的大长篇《迷走地图》(1983),分别代表了他在三段作家时期早期、中期、晚期各自的典范作品,可见得〈坡道上的家〉在松本清张作品中,确实佔有一席特殊地位。
(本文作者为推理评论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