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作品完成於民國四十八年至五十五年之間,正值作者寫作顛峰時期,想像力豐、創造力強;而描繪人物,編寫故事,均有卓越錶現,更側寫七O年代的時代人文麵貌。
本書曾由光啓齣版社印行,其中〈豬狗同盟〉一文因「白色恐怖」而成禁書,再版改書名《愛的迴鏇》時抽掉。四十年後重排新版,恢復原書麵目,並增列發錶在《文訊》的〈豬狗同盟〉風波一文。
本書特色
★作者自述白色恐怖時代險遭文字獄的過程:「無風起浪」
★曾因〈豬狗同盟〉而成禁書,今重新加入書中
★並增加發錶在《文訊》的〈豬狗同盟〉風波一文
得奬紀錄
★作者曾獲中山文藝奬、金鼎奬以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奬章暨新聞局金鼎奬特彆奬。
★作者榮獲金石堂「2008年度齣版風雲人物」
作者簡介
蔡文甫
主編《中華日報》副刊多年。創辦九歌齣版社、健行、天培等文化事業並設立九歌文教基金會。著有長短篇小說集《雨夜的月亮》、《解凍的時候》等十多部。曾獲中山文藝奬、金鼎奬以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奬章暨新聞局金鼎奬特彆奬。
003無風起浪(代序) 恢復原書名,並追憶險釀成文字獄過程
009兩兄弟
022兩姊妹
040逃學日記
054愛的迴鏇
093誰是瘋子?
154化裝舞會
165飄走的瓣式球
178最後的晚餐
190上坡、下坡
202十字路口
214豬狗同盟
224特載:《〈豬狗同盟〉的風波》 ──記我遭遇的「白色恐怖」
233蔡文甫作品一覽錶
無風起浪 ──恢復原書名,並追憶險釀成文字獄過程
在民國五十五年,因〈豬狗同盟〉這篇小說,險些成瞭「白色恐怖」的犧牲者。 〈豬狗同盟〉是根據一則富有人情味新聞撰寫。農傢母豬生瞭十七隻(也有報紙寫十八隻)小豬,但隻有十二個奶頭,無法供全部小豬吸吮,其餘小豬由鄰傢的母狗代餵,錶示不同牲畜的母愛(新聞及原圖刊本書二二九頁),誰也想不到有人藉此大興文字獄。 最明顯的是:一、不讓我參加國軍文藝大會;二、安全人員到我的服務處所查訪我的素行。 所幸我當時全力推動學校教務、潛心寫作;跑新聞是代錶《中華日報》,立場鮮明;而且受到校內同仁及傢長支持,從不臧否時政,更無齣軌言論,所以沒有查到「匪諜」嫌疑。 當時透過硃西甯、舒暢,嚮總政治部第二處副處長田原(我和他素昧平生)說明,《新文藝》雜誌主編王璞約稿時(約稿函刊本書二二七頁),並未指明是用於「恭賀總統連任特輯」,隻是一般約稿的短篇小說,沒有限定主題,更沒有影射意圖。終於由田原力爭,總政治部執行官王昇將軍纔勉強地批「存查」結案。否則很可能和名專欄作傢柏楊有相同遭遇。 〈豬狗同盟〉事件,隻是暗中波濤洶湧,外錶卻風平浪靜。 翌年,颱中光啓齣版社印行我的短篇小說集《飄走的瓣式球》,該文即列印其中,公開發行。 當時光啓齣版社參加颱北市舉辦的國際學捨書展,警備總部人員即指齣這本書是禁書(但作者本人並不知此為「禁書」),不準展齣,如要展齣或印行,必須抽齣〈豬狗同盟〉一文。 光啓齣版社負責人是外國籍神父顧保鵠博士,認為不閤情理,隻將《飄走的瓣式球》一書撤齣書展攤位,但未將〈豬〉文刪除。換句話說,這已成禁書,不能公開發行。 直到十七年後(民國七十二年)徵求「光啓」同意改由九歌印行,為瞭不想成為「禁書」,抽齣〈豬狗同盟〉,改名《愛的迴鏇》後,獨缺這篇引起「白色恐怖」的文章。 四十多年後,本書重排新版,改迴原名《飄走的瓣式球》,恢復原書篇章(〈豬狗同盟〉刊本書二一四頁,並增加發錶在《文訊》的《〈豬狗同盟〉的風波》一文)。今之視昔,深感「白色恐怖」之可怖在於無中生有,幸有文友相助,未被囚於「綠島」。特誌此文的「風波」始末,留作永恆的記憶!
蔡文甫 民國九十八年三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