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为庆祝大学四十周年校庆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发表的部分论文。会议以重估及展望中国文化的过去及未来为目 的,论者来自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包括千野拓政、朱耀伟、宋炳辉、杜家祁、沈卫威、唐锦腾、袁进、区志坚、张万民、张惠仪、张咏 梅、陈平原、陈金樑、程章灿、邹振环、关诗珮。
作者简介
王宏志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与翻译研究教授。
梁元生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崇基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
罗炳良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
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没想到却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在梳理中国文化脉络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这种“古今对话”的处理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书中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与“重塑”的探讨,引发了我很多共鸣。例如,作者分析了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下,一些传统技艺和价值观是如何面临挑战,但同时也指出了那些正在被重新发现和发扬的积极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评价某些文化现象时持有的审慎态度,既不盲目崇古,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力求客观公正地分析其历史成因和现实意义。书中关于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章节,不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社群情感和文化认同,这让我对这些习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文化并非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充满了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之前从未触及的深层世界。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历史事件或文化符号,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元素如何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激荡、演变,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那些关于“道”与“德”的讨论,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碰撞,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司空见惯的观念。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解释得清晰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书中的例子也非常丰富,从诗经中的民生疾苦,到唐诗宋词的艺术高峰,再到明清小说的世俗百态,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脉搏。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而是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这本《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里面琳琅满目的珍宝,每一件都值得细细品味。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从古代的典籍到近代的思想,再到当代的艺术实践,几乎无所不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列举,而是非常有逻辑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演进的线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中国艺术史的章节,那些对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深邃的哲学内涵。作者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常常会将之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解释其产生的时代意义,这使得欣赏艺术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深度。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社会制度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全面的认知。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带领我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更加注重情感的连接和文化的温度。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贯穿始终,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投入。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的描写,那些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习俗,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作者在解读这些传统文化时,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这让我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活在当下的生动实践。它鼓励读者去发现、去传承、去创造,让中国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想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又如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走向未来的。读完之后,我可以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刻意追求某种特定的叙事风格,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时而严谨考据,时而抒情写意,这种多变的风格反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封闭孤立的体系,而是强调了其与其他文明的互动和影响。例如,佛教的传入、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书中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既有深度又不失客观,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梳理了“传承”的路径,更展现了“开拓”的精神,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