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流过他的双眼,时间瞬间凝结……
他用写音乐的狂热,拍下了人生。
自二○○七年初《伍佰。风景》出版后,人们从镜头下认识了不一样的创作者伍佰,也窥见了这位摇滚天王内心的另一个角落。原来映照音乐舞台上热力迸射的另一端,是一片视觉美学上的纯粹与静谧;而这片风景,让读者也能探头踏进,或四处张望,或安心休憩。
书出之后,好友倪重华的一句建议,让原本不喜拍人的伍佰,开始将观景窗对准了「人」——这个他一直想逃离的主题。他因着「各种目的,去了这些城市。」有时为了演出,有时为了宣传,有为了私人旅行,偶尔也摇身一变成为追星时感动落泪的忠实歌迷。他行经伦敦、曼彻斯特,走过东京、大坂,闲晃进北京的旧胡同,并闯入鲜少人游历的纯朴四国。
旅途中他相机不离手地拍着、照着,将他看到的真实人间直剌剌地拍下来;将他感到新鲜的街头风景,不管有无逻辑、秩序,统统抓进底片里。按下快门那瞬间,方框中的每个眼神、每个表情、每个不经意的挑眉与低吟,彷彿都在叙说些什么……
他说:「我还是喜欢一厢情愿地看世界,用自己的角度解读一切。这是我的热情,也是我的偏执。」而他的作品,就是他所有感想的来源,或者延伸。
作者简介
伍佰
本名吴俊霖,华语乐坛最知名的摇滚歌手之一,同时也是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已成军十七年的摇滚乐团「伍佰 & China Blue」的主唱兼吉他手。作品《树枝孤鸟》专辑曾获第十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奖,个人曾以《双面人》专辑获第十七届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演唱人奖。除个人专辑之演唱、制作、词曲外,也为其他多位亚洲知名艺人制作及词曲创作。
被誉为「King of Live」的伍佰,从Pub现场演唱发迹,历年来举办巡回演唱会无不造成轰动,为一全方面创作歌手。近年来涉足摄影领域,亦表现不俗,其神祕、冷凝的摄影风格引发广大注目,知名导演徐克誉之为「并非单单的猎影,而是胸有成竹,具坚毅意向的表达。」
官方网址:www.wubai.com
冷眼看缤纷世界——吴念真序
给伍佰——陈昇序
前言
伦敦的游魂
东京四月
大坂之夜
札幌MUTA
新加坡乌节路
北京Keep Walking
香港中环
吉隆坡LV
台北梦谭
桌面辑
四国巡所
(土反)出
高松
松山
内子
琴平
直岛
冷眼看缤纷世界 文∕吴念真
二十五岁那年分期付款买了生平第一台相机;Minota单眼,型号忘了,因为半年后被朋友借走,从此一去不返。
隔半年终于在意外的场合里遇到那个朋友,他说:当掉了。
一年多之后,标会买了第二台。Nikon F1。
那时候年轻,本能的虚心。读黄春明、陈映真、七等生……等诸先生的小说时觉得:好厉害!自己或许也可以写写看。同样的,看到张照堂、阮义忠……等先生拍的照片,觉得:好厉害,自己或许也可以跟他们一样到处走走拍拍。
不过拍照的成本毕竟还是比写小说昂贵,三十六张底片省省地用,每一张照片在按下快门之前无论光线、角度、构图还是要犹豫半天。但无论怎么拍,都还是没有人家精彩、感动。
两、三年后在一场煤矿的灾变里,我把镜头对着一个受难者的母亲;那时天暗了,我不敢开闪光灯,只能等待她欠身把脚尾钱抛进火堆的当下抓到足够的光。
结果F1快门的声音还是太大了。她抬头看我,观景窗里她的眼神有责备、有疑惑甚至哀怜。
也许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以掩盖自己的无能吧,之后相机的镜头只朝向熟悉的家人、同学、朋友的婚礼以及后来自己的小孩。
之后进电影圈,开始习惯看别人用超大的机器,在人工安排的光线下拍虚拟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相机于是躺在防潮箱里,跟自己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衰败。
一直到两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去非洲。朋友说,这可能是一生再也不会有的机会,带相机去吧。
这回不用标会也不用分期付款了,公司的小朋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替我买回来一个全新的相机;品牌型号都是他们替我选的,Canon 400D,他们说:「导演,这个适合你用,因为是傻瓜也会用的初级专业机!」
好吧,傻瓜带着它在非洲的艳阳下走了十几天,拍了将近两百张照片,备份的记忆卡完封回家。小朋友说:「啊?才拍这么一点哦?」「啊?一张就只有一张哦?」我说:「不然要怎样?」他们说:「导演,你不知道数位相机可以连续拍,不喜欢的、不好的事后可以删掉啊?」
对哦。原来我还是把它当底片相机在用,习惯在按下快门之前谨慎地选好角度和构图。
二十多年后重新拍照,没想到同样地,拍最多的还是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眼神。
一天晚上,当我在电脑上检索那些照片时,在一个微笑小孩漂亮的眼睛里,竟然看到自己!
一千万画素的照片,瞳孔部分放到最大依然清晰。他的眼睛里有一个发际线已然后移的东方人端着相机嘴角微笑的影子,而且永不消失。
永不消失……指的是我将永远记得他,还是他会一直记得我?
虽然答案显然很清楚了,但那个晚上在每张照片里,我仍可以清晰地回忆起按下快门前后的心情与思绪,甚至那一天的光线、温度以及陌生的世界里空气中的气味。
别人看到的或许只是一张照片,但,我却因为那张照片,而让生命中的那一天变得真实、清晰。连「生命的某一天我的确存在过吗?」这种经常性的疑虑,似乎都得到有力的佐证。
这样的感觉在我看到《伍佰。故事》这本摄影集时更加具体了起来。
老实说,之前我不知道伍佰这个经常是别人拍摄对象的人,也有拍摄别人的喜好。
我也不知道这个经常被直接甚至无限拉近距离观察的人,竟然选择的是一种完全旁观的冷角度去看其他人以及其他的世界。
但,透过文字的描述,我们或许才知道,原来照片并不是主题,主题是照片背后一个外表酷到不行的家伙那种欲与别人分享内心深处热烈感受却又同时带着些许腼?的心情,以及生命的某个阶段、某一天的存在证明。
一如我们所熟悉的他的音乐创作,以及从音乐中随时可以检视的我们共同的生命脚步和成长轨迹。
看着他旁观着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街头流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一边带着一点窥密的乐趣读着他拍摄当时的心情文字,忽然想起年轻时所景仰的作家七等生先生,习惯在他的作品集上揭露的两行字:
冷眼看缤纷世界。
热心度灰色人生。
我不禁想问:难道,这也是伍佰的人生角度?
给伍佰 文∕陈昇
哇赛!这家伙真勐。
几个月前他就跟我提过他要去拍人的事情,又拗着要我对他的作品去品评一番,我心里想:「摄影我哪懂,更何况是拍人。」看着堆在桌上的那些「人的」照片,哇赛!这家伙真勐。我还是那么想的。
在对于「人」这样的物项上,他……是比我诚实多了,我总是唠叨地说:「人,是我最爱又最怕的动物。」我总是无法具体而勇敢的,把「人」这个物项呈现成一个作品,我也曾经试着去拍过很多人,但总是觉得有点失败……说实在的,后来我对他描述作品的文字,反而深深地着迷,这个有一点让我想笑,两个忙着做音乐的人,抢着去拍了一堆照片,反过来再用文字,忙着去解释自己的照片怎么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在用音乐表述人的能耐上,是不是自己都觉得有一点能力不足……
文字的工作非常孤寂,摄影家犹有胜之,我们都知道一个小故事,古时候的人都以为,相片会把人的灵魂留在里面,所以我说:「哇赛!这家伙真勐」。
能为了取人性命跟灵魂而屏息的,只有狙击手跟摄影家了。
我是不会、也不愿意去说明我对那些相片的感觉,那岂不是要鼓励他,更靠近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拍人真的很危险,像狙击手在战场上,但是我真的很喜欢他的文章。
把一些无法稳固附着于社会的人们,形容成是披萨上面落下的渣渣,一个遗世孤独的人,从荒芜的南台湾,逃遁到北海道、逃遁到北京的胡同、逃遁到伦敦的废人区,像他自己形容的,拖了一道长长油渍的生存过后的痕迹,才是令人动容的……
不要再拍人了,我的兄弟,我想跟你说:「人是既危险,里面又没有答案的生物」。我们都以为,我们曾经掌握了什么,而照片这个东西,最后的功能,无非就是要叫我们拿来笑说风花雪月算什么的凭证而已,你越熟悉的,你就越模煳,而就相片说起来……我觉得,我们最熟悉的台北,你拍得最失焦、描述得最模煳……我们既要逃离人,又何苦紧紧地跟着人去拍他呢?
游子总是在寻找梦中的青鸟,而十七号省道的斜阳,依旧是那么的闪亮,我以为那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校花、有藏着鬼魅的甘蔗园、有孤鸟、有绵源不绝的思念,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是我们故意要遗忘这些美丽吗?还是该当我们要离乡背井,一直逃一直逃……然后去对付那些讨厌的人们,我生气了,人们总是误解,站在舞台上,一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我们讨厌承认孤寂,所以我们从十七号省道那样子孤寂的地方逃开,逃到舞台上、逃到字里行间、逃到人跟相机的后面,我们以为那里会有些安全,还希望人们觉得我们是隐形的。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照片到最后都会变成很伤情的东西,即便你在拍摄的时候心情总是那么的愉悦,后来它也会残酷地告诉你,那些都是种种的过去式,文字比较曼妙,我宁可相信相片是拿来补充文字的东西,何不……我们就来约定,我们永远都是音乐与文字的工作者……我们永远都是舞台上害怕孤寂的摇滚客……
你既要知道我对你的作品的感觉,那你就得要听我一点点,我们既要逃离人,就承认我们是要逃离人……
前言 先说我认为的故事。
我认为的故事,不一定要有男女主角、往下延续的必然剧情、中间包藏的转折,或是看完之后获得某种结语、引起读后感……才能够称之为故事。我认为所谓的故事未必是具体而微的戏剧化,我喜欢它可以是存在于每一个细微的、无关痛痒的、平凡无奇的,平时你根本不会注意到的日常生活里……而那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或许是时间,或许是距离,那东西很清澈地会浮现出来。那是属于拍照当时的前后,很难用言语清楚说明,有点介乎镜头捕捉到的外在的流动与自己想像体会的情节;那不一定是真的,但千真万确的是照片确确实实地记录到那一刻的真实。而我在当时那一剎那的前后也不一定是真的,而是下意识的、抽离的、游荡的,同时我也真真确确地在当时的相机背后按快门。一样的时间与距离出来之后,两者都成了「故事」,毫不相干又隐然丝牵的两个平行的故事。
所以,我有各种目的,去了这些城市。我很乐意而把握地拿起我的相机,去拍我看到当时吸引我的事情,以及潜意识里要去追求的那个所谓故事的东西──它可能淡然无奇,可能索然无味,可能就是你身旁一瞥而过的景象。但是,只要我回家,盯着这些看似静止的照片,我就可以想像、串联出它的前面和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我引以为乐的各种故事、不合逻辑地、没有秩序地,纷纷跑了出来……甚至让我开始在脑中重新组合起当时的心情与旅程的故事。
尽管我要拍的是城市脉动的生活影像,对这些已经活得太久的老城市来说,怎么拍都是不够的──更何况我也只能走马看花地熘达过一圈,像流沙般,想像堆聚后的无限可能。关于这点,我着实战战兢兢但也没有解答。或许这样的故事空间是否又更大而自由呢?或者是冥冥中我就是一直往空间又大又自由的地方去呢?那里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却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如果这本《故事》可以让人看到我试图捕捉的城市的视觉残影,看到我这几年摄影时的样子……就算过了很久,也许,总会有那么些人在看了书之后会说:「喔,这是伍佰的故事。」不也是很愉快吗?
这本《伍佰.故事》,我用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去翻阅,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它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更像是一次对生命能量的解码。我被书中那种原始的、不加修饰的表达方式所吸引,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当我读到那些关于伍佰早期经历的片段时,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困境中不屈的挣扎,那种对梦想的执着,以及那种在混沌中寻找出路的坚持。这种力量,是跨越时代的,是能够引起普遍共鸣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次尝试、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的必然结果。它也让我思考,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次愿意付出如此的努力,去追求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伍佰.故事》这本书,它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指引,一种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评分伍佰,我的青春,我的歌,伍佰.故事,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不只是一本书,它是一次回溯,一次重温,一次与那个曾经热血、迷惘、不羁的自己的对话。刚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涌动着无数难以言喻的情感,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里面承载的是我生命中最鲜活的印记。翻开第一页,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关于梦想、关于挣扎、关于爱情的歌词,瞬间唤醒了我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记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伍佰的歌曲,而是将那些歌词的背后,那些未曾被言说的故事,那些他一路走来的风景,一点一点地铺陈开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台北街头骑着机车,眼神里带着一丝孤傲与不屑的少年,他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呐喊着自己的青春。我看到了他在音乐道路上的艰难摸索,看到了他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看到了他在舞台上释放出的那种癫狂与魅力。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那些歌能触动我,为什么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总有那么几首歌能成为我的慰藉,我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歌手的故事,更是关于时代,关于一群人的青春印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逐的梦想,一起经历的伤痛,一起分享的快乐,都浓缩在了这本书里,浓缩在了伍佰的歌里,浓缩在了这本书描绘的故事里。
评分《伍佰.故事》,这是一本让我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感悟。我发现,作者在叙述伍佰的故事时,并不是单纯地堆砌事实,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捕捉那些细微的情感,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我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看到他眼中的光芒,听到他内心的呐喊。书中对音乐创作过程的描绘,让我对那些熟悉的旋律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看到了每一个音符背后凝聚的心血,每一个歌词里蕴含的情感。它让我不再仅仅是那个在台下跟着哼唱的听众,而是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他的创作世界,去感受他对于音乐的敬畏,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伍佰,更是关于每一个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追求极致的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坚持,来自于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来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投入。《伍佰.故事》就像一位老朋友,在静静地诉说着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生命的美好与不羁。
评分《伍佰.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关于“看见”的体验。我一直认为,我们所熟悉的人物,往往只展现了冰山一角,而这本书,就像是潜入深海的潜水艇,带我深入探索了伍佰,那个我曾经以为很熟悉的歌手,他背后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人物光谱。我惊讶于他对于音乐的极致追求,那种近乎偏执的投入,以及他如何将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化为一首首触动人心的歌曲。书中的描述,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旋律和歌词的层面,而是能够透过字里行间,去理解他创作的动机,他情感的源泉,以及他如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真诚。那些关于他成长经历的细节,关于他与团队的互动,关于他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探索,都让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更加有血有肉。我看到了一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巨星,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在幕后默默耕耘,不断自我挑战的艺术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偶像”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应该仅仅是外表的吸引,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力量的注入。
评分对于《伍佰.故事》,我始终觉得它提供了一个看待生命,看待艺术的独特视角。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伍佰这个人物,更是在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作者巧妙地将伍佰的创作历程,他的生活片段,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细腻的画面。我被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那种在不被理解的角落里,依然选择坚持自己道路的勇气。书中描绘的场景,无论是台北夜晚的霓虹灯,还是 live house里震耳欲聋的音乐,都仿佛近在眼前。我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那种粗糙却又无比动人的力量。它让我思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有多少次被现实击倒,又有多少次能重新站起来?伍佰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如何在跌跌撞撞中,依然保有初心,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价值的范本。这本书不属于那种轻松的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对于每一个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感到疲惫的人来说,《伍佰.故事》或许能给予你一丝慰藉,一点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