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壮游,从北京到巴黎

单车壮游,从北京到巴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游记
  • 单车旅行
  • 冒险
  • 自驾游
  • 北京
  • 巴黎
  • 文化
  • 成长
  • 个人经历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迎接更美好的交通时代来临!

  百年前,横跨欧亚的汽车竞赛报导:「有谁愿意,在今年夏天,加入我们,从巴黎开车到北京呢?」五台车、十一个人,展开了人类首度横跨欧亚的汽车竞赛。

  效法百年前的精神,号召一群人:「有谁愿意在二○○七年的夏季,加入我们,不使用机动车辆,从北京到巴黎吗?」最后,来自六个不同国家的十六人,以不用汽车的方式,全程只用自行车、铁路或公共运输工具,横跨欧亚。

  单车壮游,从北京到巴黎,历经约四个月、一万五千公里。除了同时间、同地点出发,并且秉持着相同的信念外,各组的路线都不一样,经验也大不相同。旅途中,体验异国温暖人情、挑战身体极限,希望将鼓舞新的一代,选择享受更健康、减少仰赖机动车辆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B2P是谁?

  B2P代表本书五组人马九位作者,也是Beijing to Paris四个月单车旅行壮举的缩写。他们一路上宣传的理念是:选择更健康、减少仰赖机动车辆的生活方式。

  五组人马虽然同时间、同地点出发,却各有其不同的精彩境遇,在朝着理想迈进、挑战身体极限之余,也带给读者更多他们自身独一无二的故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迎接「行」的新时代 

第一篇 Ting & Olly
Ting & Olly
缘起
中国
吉尔吉斯
俄罗斯
尾声

第二篇 Green Way
头头 
铭刻入脑的大漠风光与小城故事
哈萨克,心随境转三部曲
硬是不给美金
车祸、消失的月台、莫斯科居家生活
巴黎,倒数四十八小时的期待与 惊喜

汉龙
井底蛙登欧陆──马背上的青蛙
中国公路上的悲情与豪情
环保旅社大调查
单飞哈萨克
黑色礼物,鍊条钥匙环
北欧修车记
优游在欧洲工业区与大城市

第三篇 浪迹天涯的侠女
夙君
缘起
中国骑行
乌鲁木齐
天山风采
前进哈哈国
横越沙漠的柳暗花明
揭开俄罗斯的神祕面纱
欧洲行
巴黎,终点!另一个开始!

第四篇 嘉友,加油!
嘉友
启程
沙漠求生记
俄罗斯惊魂
天堂与地狱
欧洲旅程

第五篇  翰林二人组
廖宏淋
流浪吧!男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精神是由目标形成的
食在好味道
恶灵古堡
所谓的幸运
人间天堂:哈萨克
FUCK YOU
虽败犹荣

周佐翰
哈萨克:被招待&被抢
我的B2P旅行清单

后记  北京到巴黎无车探险

图书序言

迎接「行」的新时代 

  十九世纪末,交通运输的发展令人相当兴奋。当时铁轨几乎在五大洲出现;汽轮大大缩短远距离的旅途时间;一八六○年代中叶,第一辆使用脚踏板的自行车出现了;从一八九○年代起,电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都市人的移动力。

  一八八四年,美国人汤马士?史蒂芬(Thomas Stephens),骑着铁马,展开了人类史上第一场环游世界的单车之旅。到了二十世纪初,自行车骑士们已经骑着单车绕了地球好几周。他们横越北美、欧洲、澳洲;从非洲的维多力亚湖骑到印度洋。

  从巴黎开车到北京

  二十世纪初,人类也因为另一个不太重要的发明而感到兴奋:「汽车」。不过,当时汽车相当昂贵,只有少数极富裕的人才买得起。大家都知道,汽车常常抛锚,让富有的驾驶及乘客落难乡下。

  可以想像,一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法国《晨报》(Le Matin)刊登的这几句话,是多么的大胆:「我们想请问法国国内及国外的汽车制造商:有谁愿意,在今年夏天从巴黎开车到北京?」

  后来为了避开雨季,路线改成北京到巴黎。一九○七年六月十日,十一个人,五辆车,从北京的法国大使馆前出发,展开了人类史上知名的汽车竞赛。

  靠着人力和兽力,汽车好不容易翻过北京以北的山区。他们在炙热的仲夏穿越戈壁沙漠。此时,几位参加者的汽油已经用尽,无法取得水源,几乎因口渴而死。幸好行经的骆驼商队提供水源,救活了他们;至于有些车辆,则需要靠马匹运送汽油才跑得动。

  一出戈壁沙漠,他们就不断与泥沼和西伯利亚的夏雨奋战。有一次,其中吨位最大的车辆在过桥时,桥突然断了,相当惊险。直到参加者获得许可,行驶在刚修建好的西伯利亚铁道上,一切才顺利起来。

  最后,有四辆车抵达欧洲,获得英雄式的欢迎。第一辆抵达巴黎的,是由义大利贝佳斯王子(Prince Scorpione Borghese)组成的车队(另外两位成员包括Luigi Barzini和Ettore Buizzardi。随后Luigi Barzini出版了记录这次旅程的《北京到巴黎》〔Peking to Paris〕一书)。他们因为计画周详,比其他队伍快了两个礼拜。他们向世人证明,只要有决心,汽车也能带着人类到处走,包括那些过去在人类心中只有利用其他方式才到得了的地方。

  不使用机动车辆,从北京到巴黎

  二○○四年四月九日,Ting和我第一次读到有关北京到巴黎汽车竞赛的报导。此时,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则因过度使用汽车,正自食恶果。城市接受重重挑战:如何提高空气品质、减少交通事故、让交通顺畅;如何面对气候变迁、如何摆脱仰赖石油的经济;如何推广健康、积极生活方式。

  新的想法开始散播:像是公车捷运系统(bus-rapid-transit)、征收塞车税、汽车共用(car-sharing)、无车城市、减少用车的都市设计(car-lite urbane planning)等等。人们也重新发现旧有的好方法:像是轻轨电车和骑自行车。看来,在北京到巴黎汽车竞赛的一百年后,另一个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因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有谁愿意,在二○○七年夏季,不使用机动车辆,从北京到巴黎?」

  很高兴,结果好极了。有些年轻的参加者为了能够出发,尽了一切努力,募集经费。他们很勇敢,也很下功夫。总共有十六位参加者按照规则接受挑战,也就是全程只使用自行车、铁路或公共运输工具。

  最后,有十一位参加者抵达巴黎。离开北京四个月后,Ting和我很荣幸地与头头、肥獭、汉龙、嘉友在巴黎再度碰头。一个礼拜后,夙君也抵达巴黎,在一百三十天内,她总共骑乘了一万两千七百三十八公里,大半时刻都是独自一个人。

  宏淋与佐翰的努力也是令人钦佩的,只不过在俄罗斯发生了些许不幸。嘉友在俄罗斯也发生状况,出车祸受伤了。其他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在路上发生车祸。好在经历严峻的考验,很快都康复了。

  除了同时间、同地点出发,并且秉持着相同的信念外,我们的路线都不一样,经验也大不相同。你可以在这本书中慢慢发掘、细细品尝。希望这些故事将鼓舞新的一代,选择享受更健康、较不仰赖机动车辆的生活方式。

  Dr. Olly Powell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