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会上陆续有声音要求议员专职化,要求议员更专注议会工作,以提高议事论政质素,及避免议员贪污腐化、以职谋私的情况出现。
本书主要集中讨论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了中国及英、美、法、德等国家的有关情况,同时提出香港实施议员专职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作者简介
冷夏
1993年起一直从事港澳政情及社会发展对策的研究工作。1998年出任澳门政策研究所总干事及《澳门政策研究》月刊总编辑,并协助何厚铧先生竞选行政长官及撰写施政报告。2003年起担任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亦兼任华中科技大学等多间大学的客座教授。公开出版的着作主要有:「行政长官系列三部曲」《谁主香江》、《逐鹿香江》、《决战香江》;《稳定与发展-对澳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澳门优势》、《影响澳门稳定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建议》。
吴文涛
香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港澳两地政经研究,曾任职澳门政策研究所,现为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了多项有关港澳政治、经济、民生问题的民意调查及研究,亦时有关于港澳问题的时事评论文章在港澳多份报章及杂志发表。公开出版的着作主要有:《澳门优势》、《澳门文化产业》等。
在我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历史数据的严谨运用以及对制度变迁的深刻洞察。书中对于香港立法会从早期非全职议员到逐步走向专职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尽而富有条理的梳理。这种梳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次制度调整背后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动因。作者在分析专职化对议员问政能力的影响时,引用了大量的实例,比如某些议员在获得全职待遇后,如何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政策研究、听取民意,以及参与更复杂的立法辩论。这种细节的呈现,让抽象的制度讨论变得生动而具体。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专职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立法会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它是否能有效解决部分议员“挂名”现象,确保议员的精力能够真正聚焦于立法和监督。这本书是否会对比香港与其他地区(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立法会议员的专职化情况,从中找出香港模式的独特性和优劣?同时,作者在论述专职化对议员与选民互动模式的影响时,是否会区分不同选区、不同社会阶层的选民,以及他们对专职化议员的期待和评价?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期待。
评分每次阅读像这样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都像是一次深入的知识探索之旅。这本书以“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为切入点,无疑触及了香港政治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专职化”这个概念的,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多重的含义。它是否仅仅指议员领取全职薪酬,还是意味着他们需要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立法工作中,并承担起更重的责任?书中是否会探讨,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环境下,“专职化”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有所演变?我对书中关于专职化对议员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成果尤为期待。例如,在引入专职化机制后,议员在法律起草、政策分析、以及监督政府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升?是否会有量化的数据来佐证这一观点?同时,我也关注到,专职化是否会影响议员与选民之间的互动模式?当议员全身心投入立法工作后,他们如何维系与选民的联系,如何回应选民的诉求,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或者案例分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评分一本深邃的学究式著作,初次接触便被其严谨的学术气息所震撼,封面设计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同类书籍的厚重感,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的知识深度。我一直对香港的政治发展轨迹抱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其独特的制度设计与内地及台湾地区的差异,总是让我深思。这本书的标题“论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专职化——这个概念在台湾政治语境中并不陌生,但将其置于香港立法会的背景下,无疑会引发一系列关于权力分配、议员职责、专业性提升以及民意代表性的复杂讨论。想象一下,议员们不再是兼任职务,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立法工作中,这意味着什么?是更高效的议事过程,还是更强的专业能力?亦或是由此带来的议员与选民之间关系的重塑?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书中,探究作者是如何从宏观的制度层面,到微观的议员实践,来剖析这一转变的缘起、过程、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本书是否会触及不同政治派别对专职化的立场差异?是否会分析专职化对议员的个人生涯规划有何影响?更进一步,它是否会探讨专职化是否会加剧或缓解立法会与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力博弈?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对香港政治运作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
评分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初读之下便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与严谨。作者在探讨“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这一议题时,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专职化”的,以及它与“全职”议员之间是否存在微妙的差别。这种界定,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论证。此外,我对书中对于专职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尤为感兴趣。它是否会显著提升立法会的运作效率?是否能促使议员更加专业化,从而更好地履行立法、监督的职责?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证数据,例如议员的出席率、发言次数、提案数量、以及对议案的质询深度等,来佐证这些观点?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不同政治派别在推行专职化过程中的立场和考量的分析。不同派别对议员角色的定位,对政治权力的理解,以及对民意代表性的追求,无疑会影响他们对专职化的态度。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专职化在香港的推进过程?
评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学术深度,让我对香港政治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论证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权力运作、利益博弈以及公民参与等多个层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专职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审慎。例如,他是否会讨论,在某些情况下,专职化是否可能导致议员与基层民意脱节,过度依赖专业幕僚,从而削弱议员的“民意代表性”?或者,专职化是否会提高政治精英的门槛,使得普通民众更难进入立法会?这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是理解专职化全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关于专职化对议员问责机制的影响,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当议员成为全职公职人员后,其问责的依据、方式以及问责主体是否会有所调整?例如,传统的问责方式是否还适用,是否需要建立新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这对于完善香港的民主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们理解香港政治运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作者以“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这一议题的多重维度。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专职化”的,以及它与过去非全职议员模式相比,在本质上有多大的区别。这种界定,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专职化对香港立法会整体运作效率的影响。例如,在专职化之后,议员们是否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政策研究、议案审议,以及参与到更深入的立法辩论中?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证据,比如议员的议事参与度、提案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等,来支持其论点?此外,我也关注到,专职化是否会改变议员的政治生态和权力格局?它是否会加剧某些派系的竞争,或者促使新的政治联盟的形成?书中是否会探讨,在专职化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政治阻力或挑战,以及这些阻力是如何被克服或应对的?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相当清晰,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作者的论证逻辑。从理论框架的建立,到历史背景的梳理,再到实证数据的分析,每一步都显得十分严谨。我对作者在处理“专职化”这一概念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感到好奇。他是如何衡量议员的“专职”程度?是基于工作时长、参与程度,还是议员所获得的薪酬和福利?书中是否会引入一些量化的指标来支撑其论点?这对我理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大有裨益。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对香港立法会不同政治派别在推行或反对专职化过程中的立场分析。不同派别对议员角色的定位,对权力结构的理解,以及对民意代表性的期待,无疑会影响他们对专职化的态度。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政治考量和意识形态根源?我期待能够从中了解,专职化在香港的政治博弈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会成为某些政治力量争取支持或攻击对手的工具?更进一步,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专职化是否会对立法会议员的选民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些问题都让我对书中可能展现的丰富内容充满了好奇。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香港政治演变的学术盛宴,每一页都充斥着精密的论证和扎实的史料。作者在引言部分便奠定了其研究的宏大视野,将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置于全球化、区域政治以及中国大陆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使得整个研究不再局限于香港本土,而是具有了更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立法会历史沿革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从殖民地时期到回归祖国后的变迁,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被精准地捕捉并分析,为理解专职化这一议题提供了坚实的背景支撑。书中对于“专职化”这一概念的界定,更是我关注的重点。它是否仅仅意味着全职担任立法议员,还是包含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例如独立的办公室、专业的幕僚团队、以及更完善的福利待遇?这些细节的探讨,直接关系到专职化能否真正实现其提升议员专业性和效率的目标。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对比专职化前后,立法会议员在议案审议、质询、以及参与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表现差异。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专职化对香港政治精英的形成和代际更替产生的影响?是否会分析专职化在不同时期,例如社会运动高涨或政治环境相对平稳时期,其意义和作用会有何不同?这些都是让我觉得这本书价值非凡的方面。
评分一本深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初拿到手,便被其严谨的标题所吸引。“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这是一个既具现实意义又引人深思的议题。我一直对香港的政治体制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制度设计如何影响着政治人物的日常运作以及整个政治生态的演变。书中“专职化”这一概念,在我看来,绝非仅仅是字面上的“全职”,它可能涉及到议员角色的重新定义、工作模式的转变、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力分配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的具体实践是如何展开的。例如,它是否伴随着议员薪酬福利的调整、独立办公室的设立、专业幕僚团队的组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制度性的配套措施,无疑是检验专职化能否真正发挥效用的关键。此外,我也非常关注,专职化是否会对香港立法会与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力博弈产生影响?当议员拥有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到立法及监督工作中时,他们是否能够更有效地制衡行政权力?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分析,或者理论探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动态关系?
评分这部著作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直击香港政治体制中一个关键的议题——立法会议员的专职化。我一直对香港独特的政治生态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制度设计如何影响政治人物的行为和政治生态的演变。书中“专职化”一词,在我看来,远不止于字面意思,它可能涉及到议员的职责界定、工作模式、资源配置、乃至政治生涯规划等多个层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香港立法会议员专职化的具体实践是如何展开的。例如,它是否伴随着薪酬待遇的调整、议员办公室的设立、专业幕僚团队的组建,以及培训机制的完善?这些配套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专职化能否真正提升议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此外,我也关注到,专职化是否会对立法会与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力平衡产生影响?当议员拥有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到立法及监督工作中时,他们是否能够更有效地制衡行政权力?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分析,或者理论探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