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江湖

暴食江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暴食江湖》是饮食文化专家焦桐的第一本饮食散文,写作时间长远十余年,是台湾饮食文学扛鼎力作。

  张晓风女士在编年度散文选时曾说:「关于美食写作其实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那就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乃至五十年前,早就有人在写了,早期的美食写作重点是怀乡,美食文学到逯耀东而一变,至焦桐而二变,逯氏把地区怀念扩充为历史怀念,美食终于走进历史的大殿堂,而焦桐却把食物加以诗的桂冠,让它接近宗教的高度」。

  饮食是文化,也是品味,任何主张和创意,都指向一种生命的胃口,而这种生命的胃口,来自对食物的好胃口。

  饮食散文易写难工,稍微不慎即写成美食导览,唯高明者能道出滋味和趣味。

  《暴食江湖》内容包括:〈论猪脚〉、〈论牛肉面〉、〈论火锅〉、〈论素食〉、〈论饮酒〉、〈论早餐〉、〈论吃面〉、〈论吃饭〉、〈论餐馆〉、〈论螃蟹〉、〈论吃鱼〉、〈论厨师〉、〈论养生饮膳〉......等等脍炙人口的名文,书末还附录焦桐在书中推荐的餐馆资讯,文学性、实用性都非常可观。

  「论......」是焦桐散文创作的美学手段,借题目的知性、冷静思索的暗示,开创台湾散文的向度。

  长期以来,台湾散文多偏重抒情,近年则有向虚构发展的倾向,焦桐希望能加强知性的成分,通过这本书,建构台湾饮食散文的书写可能。

作者简介

焦桐

  「二鱼文化」事业、《饮食》杂志创办人。1956年生于高雄市,曾习戏剧,编、导过舞台剧于台北公演,已出版着作包括诗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完全壮阳食谱》、《青春标本》、《焦桐诗集:1980-1993》,及散文《我邂逅了一条毛毛虫》、《最后的圆舞场》、《在世界的边缘》、《我的房事》、《暴食江湖》,童话《乌鸦凤蝶阿青的旅程》,论述《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台湾文学的街头运动:1977 ~ 世纪末》等等二十余种,诗作被翻译成英、日、法文多种在海外出版。编有年度诗选、小说选、散文选及各种主题文选三十余种。焦桐长期担任文学传播工作,现任「世界华文媒体集团」编委会顾问,并任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论吃相
论早餐
论午餐
论晚餐
论便当
论螃蟹
论火锅
论猪脚
论蔬菜
论牛肉面
论炒饭
论吃饭
论吃面
论吃鱼
论饮酒
再论饮酒
论厨师
论餐馆
论酒食文化
论养生饮膳
论素食

图书序言

论牛肉面

焦桐


听说女人害喜,会忽然钟爱或厌恶某种食物;我不知害了什么,近半年来,常流浪街头,到处找牛肉面吃。若有幸遭遇一碗美味的面,真想为它唱一夜的颂歌;如果不慎吃到难以下嚥的面,则会沮丧好几天。台湾人从前曾将牛肉悬为一种禁忌,我从小就屡被告诫不准碰牛肉,牛肉面究竟什么时候在台湾普遍起来的?是随国民政府到台湾的老兵所发扬的吗?将牛肉加进面里是吃面观念的创举,启迪了台湾人的饮食习惯,开发味觉的探险领域,贡献卓着。

我的牛肉面启蒙是高中时代,在高雄市凤鸣广播电台旁边,每天夜里会有一对姊妹把面摊推到那里,营业到深夜两三点。她们和我的年龄相彷,好像还是学生身分,长得颇为清秀,也许是木讷,也许是疲倦,透露着忧郁的形容。

彷彿是神秘的约会,每天深夜,我总是推开正在读的书,穿越一条窄巷来到她们面前,郑重地点一碗牛肉汤面。尤其是冬夜,我低头吃面,总会升起莫名的疼惜情绪,她们的功课不重吗?她们的生活困苦吗?她们站了一夜累不累?寒风令人觉得旁边的凤鸣电台资本家般地巨大,面摊又特别渺小,这对姊妹则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对姊妹的牛肉面在我的记忆里不断散发动人的滋味,复杂得宛如汪曾祺笔下的「黄油烙饼」,带着我回到遥远的时空。我可能耽溺于这种仪式般的宵夜想像里,才会对牛肉面情有独钟。

牛肉面美味与否取决于面、牛肉、汤的组合,面对一碗面貌模煳的牛肉面,就好像面对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夏目漱石也说,「面条缺乏韧性和人没有脑筋,两样都叫我害怕」。

牛肉面的作法是牛肉、面分开煮熟再合而为一,殊途同归,除了烹饪方便,也计较口感和外观。面条煮熟后置入碗中,撒上葱花,加进牛肉和汤汁即可。重点是那一锅牛肉汤。我吃牛肉面以来,还是偏爱红烧和干拌,我作红烧牛肉汤的办法是:

1)牛肉、牛骨先汆烫过,放入深锅里,加进适量葱段、姜片、陈皮、酒、卤包、水(淹过牛肉)煮一小时。

2)捞弃葱、姜、陈皮,取出牛肉切块。牛肉汤留置备用。

3)萝卜切块,另锅煮熟备用。

4)油锅热时,爆香姜、蒜、辣椒,加入辣豆瓣、牛肉块翻炒,再淋上酒、酱油,和冰糖、花椒粉。

5)加进萝卜、牛肉汤,以文火慢炖。葱花切妥备用。

牛肉面口感强劲浓厚,总是予我豪迈爽快之感,豪迈爽快是风格,滋味美好细致却也是任何食物的基本条件。金华街的「廖家」牛肉面颇能表现豪迈中的细致。我多次不自觉地走进廖家大啖,只觉得好吃,却不明白其中原故,后来想通了──香,是那一碗面里的牛肉香。一碗牛肉面如果缺乏香味,给我吃一整条牛也不情愿。

廖家高明之处在于面条并非口感较具嚼劲的刀削面或家常面,而是普通的阳春面条;并且只卖清炖牛肉面,面上覆着烫空心菜或菠菜,老实讲,他们切的牛肉块形状俗得有点滑稽,可那面汤有一种诱人的肉香──不是药膳之香,浓郁而不油腻,渗透到记忆里,溢上精神的层次。廖家厕身金华街一排低矮而略显杂乱的平房中,很不起眼的外表,飘散出牛肉香,成为金华街最动人的风景。

爱吃清炖牛肉面,不能不试试回民的绝活。台湾有不少「清真牛肉面」馆,经验中,敢高悬这块招牌,大抵有一定水平。清真牛肉面之所以迷人,是面汤清淡而滋味鲜美,正统作法是由牛骨汤、羊肝汤、鸡汤对成,一鲜变三鲜。不知「清真牛肉面」是否源自「金城牛肉面」?金城乃兰州旧名,兰州市到处是金城牛肉面馆,超过两百家,驰名天下,是兰州饮食「四绝」之一。金城牛肉面的始祖是清朝同治年间兰州回民马保子,年轻时挑担卖凉面为生,经过潜心研究汤头,并改刀切面为手拉面,乃成为一代宗师。目前台湾国定假日颇多可议之处,不妨删掉一些乏味的政治人物纪念日,考据马保子的诞辰为「牛肉面节」。

一碗高尚的牛肉面简直就像一种祈祷,不仅赞美我们凡人的舌头,也彰显厨师的认真、诚恳,和专业精神。一碗面的表现除了煮面者的手艺,也牵涉吃面者的品味。懂得吃的人会指挥厨艺来配合食性,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里的朱自冶好吃成精,每天清晨醒来闪现第一个念头是「快到朱鸿兴吃头汤面!」

所谓「头汤面」指当天第一碗下锅的面。盖店家一天不管煮多少面,还是那一锅汤,煮到后来面汤就煳了,面就不那么清爽、滑熘,甚至带着一股面汤气,朱自冶如果吃了一碗有面汤气的面,整天都精神不振,所以吃的艺术「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面店的跑堂碰到这种饕餮之徒,在向厨房喊话前会稍许停顿,等待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青(蒜叶)、免青,重油(多放点油)……」可见一碗面光是吃法就眼花撩乱。

其实时空关系不是那么简单。吃牛肉面既是生活的一部分,就不能忽略其美感经验,美感经验通常不是绝对的,毋宁是一种相对关系,例如用餐情境。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