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过敏儿,相信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挑战。根据统计,现代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鼻子过敏,每十个小朋友就有可能有一个因为气喘,而成为急诊室常客。
做父母的最怕遇到孩子过敏发作时,皮肤痒抓个不停,喷嚏打个不停,眼睛发痒红肿、咳嗽、流鼻水,甚至严重到气喘发作等等,这些无一不考验着父母的应变能力。而小从饮食、作息、居家整洁,大到季节变换,空气污染、过敏原,不但对过敏儿影响甚鉅,更需要时时刻刻注意。
本书特别介绍过敏症状与成因,并告诉你不可不知的过敏常识:
1.父母双方有过敏家族史,宝宝出生后,罹患过敏的机率比一般人高!
2.母亲在怀孕期抽菸,或婴儿期吸入二手菸,会增加过敏发生率,也会造成小儿过敏性气喘。
3.哺乳妈妈嗜吃海鲜、喝牛奶,连累过敏宝宝也遭殃!
4.位性皮肤炎居然与「食物过敏」有关,甚至容易合併气喘或鼻子过敏?
5.恐怖虫虫危机1:无所不在的「尘□」是过敏儿健康的最大杀手!
6.恐怖虫虫危机2:过敏原中,有五成是小强(蟑螂)惹的祸!
7.养猫族要注意:猫咪爱干净,但牠的唾液竟是过敏原所在?!
此外,更告诉你如何做好过敏儿的日常照顾及异常的紧急护理,包括:
1.婴儿期过敏、鼻子过敏、气喘、异位性皮肤炎、食物过敏的处置方式以及用药;
2.如何创造无过敏原的环境:居家清洁原则以及过敏儿居家生活小秘诀;
3.其他还包括:过敏食物的替代配方、规划过敏儿外出旅游的事前准备与注意事项等等。
幽默风趣的妈咪医师陈永绮,专研过敏近20年,提供无数过敏儿父母专业上的谘询、书中借由个案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过敏症状、发生原因、治疗原则以及居家照护与预防,是平时或紧急情况下必备的家庭必备书。
本书特色
(一)本书简单易懂,是过敏儿父母的育儿宝典:
作者身为母亲并拥有多年儿科诊疗经验,贴心的将个人经验以及临床遇到的个案与大家分享,就如同邻家妈妈在谈育儿经。书中提供各种过敏疾病的检查、诊断方式,帮父母轻松掌握孩子过敏症状。
(二)全方位介绍过敏性疾病,是不可多得的医学保健参考书
内容详实清楚,针对过敏的成因及预防、治疗,作一深入浅出的介绍,并且佐以临床个案,相当适合对过敏症有兴趣的人来阅读,更是不可多得的医学保健参考书。
(三)本书教你从日常生活做起,可做为居家力行、预防过敏的依据
只要拥有正确的认知,过敏其实不可怕,更可以预防!平日多用心,保持家中简单与干净,避免过敏原(尘□、蟑螂、猫狗毛、霉菌、花粉)、并善用治疗与预防过敏儿的食物替代配方、食材、营养品,加上适时适度的运动,必定降低过敏的发生率,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如同邻家妈妈的细心叮咛,适合一般大众阅读
由于多了一份对人的关怀,作者跟其他的医生很不一样,书中字里行间有关过敏疾病的成因、诊断与医疗,都有详尽叙述,读来就像邻家妈妈在谈育儿经,那么亲切,那么贴心,很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及居家需求。
作者简介
陈永绮医师
学经历
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系毕业
中、西医师执照
小儿科专科医师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丹纳法博癌症中心研究员,研究血液肿瘤医学
荣总血液肿瘤及小儿肾脏免疫受训
台大临床病理受训
曾任台北市立和平、中兴医院小儿科及临床病理科总医师、主治医师
现任
.尹书田医疗财团法人书田泌尿科眼科诊所小儿科主任医师
作品
文章多次发表在〈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婴儿与母亲〉等报章杂志及医师公会会刊上,着有《0-6岁宝贝完全照护手册》、《0-6岁宝贝健康食疗》、《癌症病房的102天》(新自然主义出版)以及《鼻子过敏完全搞定》、《医师妈妈的小儿发烧照护经》等书。
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
推荐序一 陪伴过敏儿父母,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赵自强
推荐序二 一位亲切、贴心的妈咪医师∕马世明
推荐序三 过敏儿父母的良师益友∕陈明贤.鲁慧中
推荐序四 找出可能的因,用对适当的法,轻松育儿∕李秋芬
修订版自序 如何照顾过敏儿∕陈永绮
◆常见的儿童过敏疾病
上篇前言 如何宝贝过敏儿
第一章 婴儿期过敏
个案一:异位性皮肤炎
个案二:皮肤炎与肠绞痛
个案三:例行健诊与过敏儿相关谘询
˙宝宝过敏常见的症状
˙过敏体质的原因与发生率
˙过敏宝宝的饮食与预防
˙预防与治疗的特殊婴儿配方奶粉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第二章 鼻子过敏
个案一:过敏性鼻炎与结膜炎
个案二:鼻黏膜肿大与充血
个案三:鼻子过敏合併肌紧张性头痛
˙过敏疾病与鼻子过敏的发生率
˙鼻子过敏症状和感冒如何区分
˙鼻子过敏合併其他过敏疾病与发生率
˙鼻子过敏的处理原则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第三章 气喘
个案一:气喘发作与婴儿时期的过敏关系
个案二:不规则的治疗气喘
个案三:定期的有效治疗气喘
˙气喘与过敏的关系
˙加重气喘的诱发因素
˙气喘发作的季节与前兆
˙气喘发作的严重层次
˙气喘的治疗与药物的种类
˙减敏治疗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第四章 异位性皮肤炎
个案一:异位性皮肤炎合併感染
个案二: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炎
个案三:新生儿脂漏性皮肤炎合併尿布疹
˙异位性皮肤炎
˙其他常见之合併感染
˙居家保健原则
˙外用药的种类与适应症
˙类固醇的种类与强度
˙减敏疗法
˙过敏儿居家生活小秘诀
第五章 食物过敏
个案一:牛奶蛋白过敏引起血便
个案二:食物过敏引发急性荨麻疹
˙食物的摄取与过敏关系
˙常见的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症状
˙过敏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替代食物
˙过敏儿居家生活小秘诀
◆过敏的发生原理、居家照顾与预防
下篇前言 拥有正确的认知,过敏其实不可怕
第六章 身体内的过敏反应如何形成
˙什么是过敏?
˙过敏形成的原因
˙免疫系统保护机制、体质与过敏的关系
˙接触过敏原后体内免疫系统的变化
˙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症状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第七章 过敏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疾病诊断,辅助工具少不得
˙「免疫系统」是啥?
˙过敏与其他相关疾病的整体评估与检验
˙各种过敏疾病的检验与特殊检查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第八章 创造一个无过敏原的环境
˙细心维护过敏儿居家环境
˙常见的过敏原
˙家中清洁原则
˙空气污染
˙过敏儿居家生活小秘诀
第九章 多一分保健,少十分病痛
˙善用妈妈的爱治过敏
˙过敏食物的替代配方
˙治疗与预防过敏有效的食材
˙平时必须补充的营养品
˙治疗与预防过敏有效的芳香疗法
˙创造和乐的家庭环境
˙慎选幼儿学园环境
˙外出旅游的规画
˙适时适度的运动
˙妈咪医师爱的叮咛
推荐序一
陪伴过敏儿父母,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名节目主持人 赵自强)
认识陈医师是在我的节目「九点强强滚」其中一个固定的单元---星期二的「健康唿啦啦」里。陈医师的造型很卡通,声音也很卡通。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说:「你很适合小儿科,卷卷的头发和圆圆的眼镜!」每次在节目中接听小朋友的各种疑难杂症,陈医师总是先抓抓卷卷的头发,嘿嘿两声堆起满脸可爱的笑容,然后回答小朋友各种关于在医疗及健康的问题。
看起来有趣的陈医生一回答起问题,谁都可以立刻察觉出她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小儿科医师,除了临床上的经验之外,陈医师也十分注重新的医学资讯和统计数字,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但态度温柔体贴,而且带着专业的信心。
她是喜欢小孩子的,因为她是个妈妈,她的小孩喜欢相声。据说,她的小男孩会背我演过的相声段子,她甚至要带她的小朋友到我的节目里来。我相信身为妈妈的她也曾经为孩子成长中的健康问题揪心过、失眠过、紧张过.....。
她又出书了,这不是第一次,应该也不是最后一次,因为这个妈妈医师关心自己的小孩也关心她的病患,希望所有的孩子们因为这本书的资讯,能够更健康的长大,所有的妈妈因为这个妈妈医师,可以更安心的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很期待下一次在节目中,我对面那个卷头发像卡通人物的陈医师,会因为这本家庭医学书,开心的嘿嘿嘿笑着!
推荐序二
一位亲切、贴心的妈咪医师
(西园医院家庭医学科主任 马世明)
「过敏」对现代人来说,不只是一个新鲜名词,有人对牛奶过敏,有人对海鲜过敏,有人对猫过敏,有人对合金的项鍊过敏(只能接受纯金的),还有人对维他命过敏。 记得刚离开医学中心到地区医院服务之初,曾遇到一位病患因感冒全身痠痛不适来看诊,他希望能帮他「注射」较快恢复元气。于是顺应民情帮他打了一支维他命B群补充一些营养,没想到三分钟后,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诊间:「医师,快点,我过敏了,气喘发作,赶快!」我看他已面容发黑,便赶紧到急诊室帮他急救,所幸在医院同事合作之下,病患平安渡过这次危险。后来才知道,他会对维他命B1过敏,而且会引起气喘发作,所以维他命虽然属于营养补充品,要是过敏起来,就不再「维」他命而可能「要」他命了! 常有病人问,「医生,我为什么会过敏啊?」中文里有一个很好用的词就是「体质」,当对病人说:「这是『体质』的关系,所以......」似乎大部分的病人或家属也都了然于胸。
在医学院学习多年,加上临床进修的经验,完全不记得有哪一门课专谈「体质」或称「体质学」,但很多人对这样的名词都很接受。我想「体质」所含有的意义就包括身体的特质、个人特别情况、或有与生俱来的、及带有遗传的味道在其中。而病患所接受到的讯息可能是天生而不易改变的,也许有些认命的调调儿。「体质」似乎比基因、遗传、免疫系统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也比「命」或「种」听起来较科学而文雅。 不过科学家们可不是这么轻松地一语带过,在不断地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在努力追根究底的结果,使我们对于过敏体质能有更详细的认识。从染色体上的基因,到干细胞(stem cell,体内原始的细胞)的分化演变过程,再到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过敏反应,自家人打自家人的风湿或自体免疫疾病等,能逐渐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且可以发展出许多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式,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改变「体质」,但日新月异的治疗方法,则可以让病人的痛苦减少,生活更舒服自在。
也许将来真有那么一天,透过基因治疗,改变了体质的缺陷,真正地改善体质。 过敏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等,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常见的趋势,而且生活水平越高,越工业化的国家,过敏疾病也越来越多,于是出现了所谓「卫生假说」,由于外来病源减少,使得免疫系统不往抵御外因的方向演变,而专门给自己找麻烦---过敏。这好像又应了那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当然,这是开玩笑的!)。从另一角度来看,是不是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了太多可能诱发过敏的物质,而使得过敏疾病逐年增多,则有待大家观察。
在看诊的时候,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将疾病的来龙去脉跟病人说清楚,特别是生活中或环境中的一些改变,就可以对过敏疾病有相当大的帮助,可是一个病人若讲上半个钟头,后面的病人可就会发疯了。很高兴能看到陈医师的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把过敏这个复杂疾病说到人人能懂,或许以后在诊间放上几本,若时间不够的话,就让病人带回家看便可以了。
看完这本书真的可以看出,陈医师在告诉你有关过敏疾病的学问时,可能更像邻家妈妈在谈育儿经,那么亲切,那么贴心。
推荐序三
过敏儿父母的良师益友
(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 陈明贤∕辅仁大学经济系教授 鲁慧中)
要让一个小孩平安长大,我们必须结合全村之力!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曾写了一本书,书名中文翻译大致是「结合整个社区之力,扶养一个小孩」(It Takes a Village: and Other Lessons Children Teach Us)。书中的大意是:虽然表面上社会变得更富裕了,由于父母更忙于工作,社会变得更复杂,未来的挑战及不确定性变大,因此儿童相对变得更「贫穷」了。对于父母而言,抚养教养小孩的工作变得更困难,且所需的外界援助变得越殷切。所以我们要尽全村(社区)人的力量,一起来把幼儿抚育系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妥善规划及执行做好。让所有的父母不要孤立无援,也因此才能让每一个小孩可以安然的长大。
今天的台湾社会,我们或许在儿童教育养育制度和硬体上,距离书上境界还有一大段距离。尽管如此,我们这个社会中,有许多人努力的扮演他(她)们的角色,努力让下一代平安成长,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这些人,包括我们所敬爱陈永绮医师,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大学老师。在生育之前,阅读了许多相关育儿资料,也参加了许多课程,总相信自己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但是宝宝出生以后,还是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家宝宝到三岁三个月才开始讲话;经过儿心科医生诊断,应该有轻微自闭症或是所谓的亚斯伯格症(Asperger掇 Syndrome)。除了学习上的障碍和个性的偏执外,就是他的小儿过敏性气喘,让我们经常不知如何是好。 起初,当宝宝生病时,他的表达能力不佳,我们常常不知道他哪里不舒服。其次,宝宝是一个十分固执的孩子,只要是他坚持的,我们似乎很难得逞,偏偏在他生病时,他最大的坚持便是不看病、不吃药,甚至连往医院诊所的步行方向都会被他以严厉的哭声阻绝,这着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好不容易哄骗到医院之后,却又可以因为哭到声嘶力竭而无法以听诊器测知正确的心跳及唿吸,医生往往仅能从我们的症状叙述中了解病情及配药。曾经有一段好长的时间,我们是靠着从美国带回来的药物,自己医治小孩。回想起儿子五岁之前的日子,我们夫妇俩吃不好、睡不好,每天提心吊胆地深怕他会再次感冒发烧。若不是我们遇到了陈医师,顺利平安地度过了那段的岁月,不知今日情景会如何?
因为缘分,我们结识了陈永绮医师。原本只是想找一位专精宝宝过敏症的专科医师,针对宝宝的过敏症状进行诊疗。但是我们发现眼前这位和蔼可亲、深具小朋友缘的医师似乎可能成为一位好朋友、甚至成为我们的家庭医师时,我们真的高兴不已。每次宝宝病恹恹进入医院时,一看到陈医师便精神抖擞了起来,而不管宝宝的病情再怎么严重,陈医师也总是表情轻松,但态度镇定地聆听我们对于病情的描述。对了!仔细聆听病人述说病史对于诊断病情是一个关键,而我们却常常看到有些医师并不具有如此这般的耐心,也因而导致误诊的情形发生。同样地,病人(或家长)是否能信任医师的判断、并服从医师的服药嘱咐,将也是病情治癒与否的关键因素。
我们家宝宝目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感冒时也很少併发气喘症状,我想应该归功于陈医师的专业训练以及我们对于她的信任及遵从吧!现在儿子的过敏性气喘已获得了最好的控制,看到他那壮硕的身材(体重及身高曲线均在同龄孩童九五%以上),实在很难想像当时气喘到无法进食的模样。在身体健康了以后,宝宝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日有进步。经由这几年来的频繁接触,我们与陈医师之间的关系由病人昇华为朋友。她也由儿子的小儿科医师成为全家人的家庭医师,我们十分倚赖她的医学专业。我们感觉到拥有陈医师是一种福气,相信其他的人也会有同样的看法。
在遇到陈医师之前,我们曾经帮小孩找过许多医生。我们的结论是一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远较一位有丰富学识的医学教授更可能帮助病人减轻病症。当然,前提是这位医师必需具备追求新知的能力。医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没有人可以使用二十年前的医学知识进行今日的临床诊断,「过敏免疫」学理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陈永绮医师给我们的印象便是符合上述条件的人选,因为常常看见她在阅读医学期刊的最新资讯,同时将此资讯融入在她的临床病人的诊断及用药上。
市面上有许多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百科全书,而「百科」也者,顾名思义必定具备「包罗万象」的病因及解决方法,但也因此,读者对所有的疾病仅止于模煳的概念,而无具体的常识。当然也有些书籍的撰写方式显得太过理论,以至于无专业医学背景的父母常常看了之后仍一头雾水,无法适切判断幼年子女的病征及严重性,而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很高兴陈医师这次将他在照顾过敏气喘病童的经验,写成专书。我们夫妻也有幸成为这本书的早期读者。
我想很多人都发现了,近年来台湾儿童罹患过敏和气喘的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都会地区的儿童,几乎我们周遭朋友的小孩,无一倖免。陈医师在他的新书里,除了在小儿过敏气喘的成因、诊断,与医疗上做了详尽叙述,读者不但感受到陈医师的专业医学知识渊博,也体验到陈医师对人文,对社区浓郁的关怀。这本书不像是对「病人」写的,而是像对他的朋友写的,像是对社区里的邻居所写的。就如同我们每次从陈医师办公室离去时,总感觉除了看病拿药外,陈医师总可以以一个经验丰富的母亲观点,不厌其烦的教导新生儿父母一些照顾小孩的保健常识。而每一对无助或慌张的新生儿父母,也常可以感觉到陈医师的支持与打气。多了这一份对人的关怀,让陈医师跟其他的医生不一样。这种鼓励与打气,常让许多父母感觉到照顾宝宝这件事,不再是孤苦无援的长期奋斗。对于台湾这个社区而言,想让小孩子平安长大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也多亏许多像陈医师这种在医疗岗位努力照顾小孩的健康,让父母可以在其他的抚育及教育决策上,可以更尽心尽力去扮演他们的角色。
推荐序四
找出可能的因,用对适当的法,轻松育儿
(多元智慧托儿所执行长 李秋芬)
像我这样市井小民,名不见经传,很讶异陈医师为什么找我写序?但仔细想想,一来应该是基于我们十八年的交情,二是由我这个资深过敏人,来说说过敏,也是挺合情理的。所以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因为我总是不厌其烦的跟我们托儿所的家长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过敏原与发病状况。目前过敏儿真的比我小时候多很多,对过敏的症状我亲身体验,所以我会说:「妈妈!麻烦帮孩子穿纯棉的衣服、请帮孩子剪掉贴身标签、异位性皮肤炎不可用香浴乳、生病还有痰需要继续吃药等。」诸如此类虽然非常唠叨,但是过敏儿的痛苦谁知道?相信很多家长很想帮孩子的忙,不愿孩子受罪。
我自己到了四十岁才真正与过敏成为知己知彼的盟友,对于过往种种也较能释怀。而这本书能帮家长了解和帮助孩子减缓或解决过敏时的痛苦,真是福音。如果我妈妈很早就知道过敏的症状,她可能就会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总是不专心,我总是爱睡觉,总是流鼻水吸鼻子、皮肤痒、眼睛痒,也许她就不会怪我不用功读书,超爱睡觉。我妹妹也不会半夜起来打醒我,因为我打唿让她睡不着。 我们家族都有严重的过敏,我爸爸到了七十岁还是一早起连声喷嚏,我儿子刚生下来就开始打喷嚏,产科医生笑笑说遗传到了,我姊女儿从小异位性皮肤炎,我儿子的异位性溼疹每年都发。这些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如何与过敏共舞的重要性,我想,要根治不是那么容易,但可以找出过敏原尽量减少引发,或针对过敏状况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治疗,针对体质找出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正确的饮食习惯,营造合宜的环境,持续耐心的运动,遵循自然法则,让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相信这二十一世纪的文明病,应该没那么可怕和无奈。我有个朋友还说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比较聪明,我想---过敏就是多了份敏感,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多点敏感,注意细微就是智慧多多,可见过敏也有好处哦!
但是,我想唿吁的是:「不要怕吃药,要吃对药。」大家都怕吃药,所以只要症状稍缓,就停药,却不知痰未清,所谓的病灶还在,而引起更严重的病况。也许用错药量(例如我到后来才知道,以前吃过敏药如果只吃四分之一,就不会那么爱睡觉),也许没有对症下对药,但是我想如果您耐心读完这本书,找出可能的因,用对适当的法;可以从怀孕就开始预防,更好的是从出生就用对照顾方法,相信过敏儿一样可以正正常常、健健康康长大。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许多过敏儿的父母,让他们可以更了解孩子的需求,更轻松的育儿。
作者序
如何照顾过敏儿
五年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长!二○○四年首度和新自然主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了第一本书《如何照顾过敏儿》之后,陆续获得许多读者的回响与肯定,许多父母更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来找我求诊,希望我能帮助解决孩子过敏的大小问题。
与从前相较之下,过敏性疾病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疾病。今日有关过敏的相关治疗及资讯,无论是在书店或是网路上都可以找寻得到,可说是相当普及,这也的确有助于唤起大多数人对此疾病的重视及预防观念。
然而在这几年的门诊中却发现,过敏性疾病仍是主要的盛行疾病之一,而且越来越趋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十年前与三十年前的统计数字相比,高出了十倍以上,台湾与先进国家的研究显示,最近五年又大约增加了两倍之多,且趋势是只增不减。因此,如何防治过敏已成为我们当前重要的课题!
近来,门诊常有带过敏症孩子来就医的父母,表明希望能够再版本书,帮助他们了解过敏并且做好预防的工作。因此,在与出版社沟通后,决定小幅修订内容后印行再版,以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以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来说,改变是必然,但仍有许多是不变的原理原则,过敏性疾病也是如此。
此次再版与初版的差异不大,主要针对当时未说明的做了些补充,并且针对保健方法增订部分内容,如多补充肠益菌,可改善过敏性疾病等。希望能多少对过敏儿的家庭有所助益,毕竟处理过敏的小孩是需要父母投入不少心力,且是漫长的一段旅程。
我们全家都有过敏症,因此平日对于预防过敏,也比一般读者更为注重,甚至会依循《如何照顾过敏儿》书中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上避免食用或接触到过敏原。只要有正确的认知,过敏其实不可怕,人人只要掌握《如何照顾过敏儿》这本书中的要点,无论是自我保健或是照顾家中过敏儿,皆可实际应用。平日从食衣住行、以及居家照顾做好预防,多一分保健,便可避免日后的十分病痛。也希望本书修订再版,能够帮助更多饱受过敏所苦的人。
在我家宝宝刚出生那会儿,我对过敏简直是一窍不通,只知道宝宝皮肤红红的、痒痒的,大人看着都心疼。后来慢慢了解,才知道原来“过敏”这个词背后隐藏着那么多学问,涉及到的因素也特别多。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它“儿科诊疗室”的设定,这让我感觉像是直接在和陈医师对话,她会用最专业的知识,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我们家长心中的疑问。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是否能帮助我区分宝宝的不同过敏表现,比如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并且针对每一种情况给出详细的护理建议。特别是“修订版”,我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饮食调整指南,以及在面对突发过敏反应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如果能提供一些家庭常备药物的选择建议,那就更棒了。
评分对于一个新手妈妈来说,养育一个过敏宝宝就像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育儿书籍,但往往内容比较泛泛,对于“过敏”这个主题的深入讲解并不多,而且很多建议都显得不够本土化。陈永绮医师的名字,在我看来就是“权威”和“放心”的代名词,她能将复杂的儿科知识,尤其是关于过敏方面的内容,以一种让普通家长都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这本书的“修订版”更让我安心,因为这意味着内容的时效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比如,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怎么办?在幼儿园里,如果宝宝出现过敏症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希望这本书能给出明确的指导。
评分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加上“陈永绮医师”这个名字自带光环。我一直觉得,要了解孩子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过敏这种比较棘手的,一定要找对领域的专家。陈医师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她作为资深的儿科医生,处理过无数过敏宝宝的案例,她的经验和见解是其他书本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修订版”意味着它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总结,更是结合了近年来的医学发展和对过敏儿照顾的新认识。我最期待的就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辨别宝宝是否是过敏体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缓解过敏症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宝宝的湿疹是食物过敏还是环境过敏?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用什么药膏比较好?这些问题,我相信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而且,考虑到是“修订版”,内容应该会更加全面和细致,不会有遗漏。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绝对是全台湾新手爸妈的一大福音!我身边的朋友们,但凡家有宝贝的,几乎人手一本。我自己也是,自从宝宝出生后,就开启了“过敏儿”的闯关模式,各种红肿、鼻塞、咳嗽的景象轮番上演,真的让人心力交瘁。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很多,但专门针对“过敏儿”且有台湾儿科名医背书的,确实不多。陈医师的大名我早就听过了,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既专业又有温度,非常值得信赖。这本书的“修订版”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说明内容是经过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能够涵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对于我们这些急需科学育儿指导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尤其看重的是,这本书是以“儿科诊疗室”的视角来编写的,这意味着它会更贴近我们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的是最实用、最接地气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光看书名,就能感受到一股“安心感”,仿佛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评分最近我发现我家宝宝的皮肤状况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开始出现一些红点,有时候还伴随着抓挠,这让我非常担心。我身边的朋友都纷纷推荐这本《如何照顾过敏儿》,说陈永绮医师在这方面非常专业,并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尤其提到是“修订版”,这意味着它涵盖了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够给到我们最前沿的指导。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更科学地识别宝宝的过敏原,并且在日常喂养和生活习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能告诉我们“怎么办”。例如,如果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具体的替代方案是什么?在居家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过敏原的暴露?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对于我这样一位新手妈妈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