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神的重机教室:认识重机的第一本书

车神的重机教室:认识重机的第一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重机
  • 摩托车
  • 机车
  • 车辆
  • 交通工具
  • 机械
  • 科普
  • 入门
  • 教学
  • 维修保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无论以使用人口比例或生产数量来看,台湾都称得上是「机车王国」,但政府却以各种法令限制重机上路。如今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而必须开放,虽然重机族奔走请愿多年的理想即将实现,可是骑乘重机终究不比一般机车,上路前该注意哪些呢?

  作者一直很想为重机族写一本上路前的教战手册,但这本书不是机车杂志文章结集,也不是机车产品型录或模特儿写真,而是要从最基本的入门知识与动作开始介绍,包括:认识车体、零件、人身部品、随车工具,学习正确与安全的动作与车辆保养等。

  本书共分为三大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教室」简介重机分类、车内各系统功能与规格数字代表的意义、人身部品与车用装备、上路前热身操、取车、架车、扶车、推车与骑乘的正确姿势。第二单元「术科教室」简介如何换档、直线平衡行驶与直线剎车、斜坡入弯、8字行驶、定圆驾驶、保养、洗车与改装。第三单元「实习教室」简介各种厂牌与车赛、租车与加入车队须知、专业论坛、车队旅游与环台经典路线。

  盼望这本书能让重机车初学者与爱好者能安全上路,也能改正一些车友长期不正确的方法或观念,让所有车友都能更安全、更轻松、更节省的享受骑乘重机车的乐趣。

本书特色

  针对本土重机车友设计,第一本时尚的、圆梦的,新手与玩家都需要的图文书。

  作者是金氏世界纪录保持人,1983至1998年连续15年荣获20次各类世界机车比赛总冠军,被海内外车友尊称为「车神」。他在书里用30年经验,告诉您:

  .上路前该做哪些热身操与爱车保养?
  .车神独家的人身部品与爱车高装检
  .取车、架车、扶车、推车的标准动作
  .直线平衡行驶与直线剎车练习
  .定圆、坡道驾驶练习与考照须知
  .车体外观、配件与性能有哪些改装禁忌
  .租车、加入车队与团体旅游该注意什么
  .重机上路安全守则与保命撇步。

*本书适用各阶层的车友。以下是出版前车友抢先阅读后的心得推荐节录:

.综艺大哥大、重机爱好者张菲特别赐序推荐

  天生冒险的因子,使他的一生充满了折磨,但他却甘之如饴,终于成为「台湾之光」,获得了金氏世界纪录。我说:「双全兄血管里流着的不是血液,而是机油。」如今双全兄将他三十年的经验结集成书,必将成为一本可看、可学习的成功宝典。

.资深重机车队顾问

  如果车神不出这本书,玩车这么多年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时常处在错误的观念与动作中,徘徊于鬼门关前这么久了。看完这本书,我赶紧复习车神提醒的定圆与坡道驾驶,我要替老婆小孩对你说一声:「车神,谢谢你!」

.重机部落格格主

  这真是一本编排清楚、便宜又符合国情的重机入门书。其他原文书或翻译书,根本不会提到台湾交通规则、环保要求与各项法规对重机的限制,以致很多人有了重机却不能合法上路与安全行驶。我认为即使像我这样的资深车友,还是需要这本重机入门书。

.大学「重机社」前任社长

  我已考取大型重机驾照,虽然现在我还没存够钱买重机,但看了书里车神对重机的解说,使我对买车要考虑的条件与骑乘的标准动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早日实现理想。 .重机车店店长

  从事重机买卖多年,很多人误解我们只会鼓励顾客多买、多换、多添、多改;其实车友们都能安全上路、平安回家,才是重机业者能长久营运的不二法门。台湾人大多都会骑车,就以为把骑车那一套用在重机上就可以了,以致害人害己。这本书可以导正许多人的错误观念与动作,我会推荐员工与顾客都来阅读。

作者简介

陈双全

  金氏世界纪录保持人

  往日的追风少年,如今的机车车神。他的一生,就是「人车一体」的车神传奇。

  40多年前,父亲在桃园经营的饲料行人手不足,才小学五年级的他,自告奋勇要帮忙送货。陈爸爸吓得大喊不行,但他已跨上工人送货用的川崎机车,稳稳的平衡、流畅的加油换档,机车与他就像是有了绝佳的默契。成年之后,他在机车世界里一次又一次的破纪录:

  1983-1998年  连续15年技术车比赛总冠军,荣称「20冠王」或「车神」。
  1987年 代表中华民国赴日参加机车比赛及技术交流。
  1994年5月22日  首创无头机车走钢索的金氏世界纪录。
  1994-2002年  首创飞盘转、石头阵、室内飞火等多项特殊表演。
  1996年  荣获西班牙巴塞隆纳世界技术车比赛冠军。
  1997年  应邀两岸国庆日晚会表演,并首创飞越黄河,获对岸特聘全国机车总教练殊荣。
  2002年10月1日  首创飞越西藏布达拉宫。
  2008年  无头机车走钢索荣获金氏世界纪录认证,媒体与综艺节目争相报导。
  车神,坚持走他自己的路,为自己,也为台湾,写下了不朽的车神传奇。

极速人生:摩托车文化与驾驭艺术的深度探索 这是一本关于摩托车世界的深度导览,旨在引领读者走进这个充满激情、自由与精湛技艺的领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驾驶”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欣赏和融入”摩托车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一章:铁与火的浪漫——摩托车的历史沿革与设计哲学 摩托车,这个由钢铁、橡胶和内燃机构成的奇迹,其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工业革命的缩影。本章将追溯从早期蒸汽动力的蹒跚起步,到内燃机时代的爆发式发展,直至现代高性能机器的诞生。我们将细致剖析每一阶段技术变革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摩托车形态。 萌芽与先驱: 探究19世纪末期第一批“自驱式两轮车”的设计理念,它们是自行车工业与发动机技术的偶然联姻,充满了实验的粗犷与浪漫。重点分析早期品牌如戴姆勒(Daimler)和皮诺(Peugeot)的开创性工作。 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 战争对摩托车技术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是可靠军用工具的磨砺场,也是民用技术进步的加速器。探讨二战后,大量军用技术如何反哺民用市场,催生了战后黄金时代的到来。 黄金时代的风格之争: 深入剖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德、日四大派系的设计哲学碰撞。英国的“贵族运动风”(如Triumph, Norton),美国的“巡航霸主”(Harley-Davidson的肌肉美学),以及德国的严谨工程学(BMW的水平对置引擎)。 日系复兴与技术革命: 详述日本制造商如何在70年代以可靠性、高性价比和尖端技术(如多气缸、水冷技术)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并将摩托车性能推向新的高度。 当代设计美学: 审视现代摩托车的设计语言——从极简的Café Racer复兴,到激进的超级跑车空气动力学外壳,再到复古探险车的实用主义回归。分析不同风格背后的文化符号和骑行者的身份认同。 第二章:机械的脉动——发动机、传动与悬挂系统的科学解析 摩托车独特的驾驶体验,源于其精密的机械结构。本章将深入浅出地揭示驱动这台钢铁猛兽的核心技术,重点关注其复杂性与驾驶感受之间的直接联系。 内燃机的交响乐: 详细解构单缸、双缸(V型与并列)、三缸和四缸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比较它们在功率输出曲线、扭矩特性以及特有“声浪”上的差异。特别是分析特定布局(如杜卡迪的L型双缸或本田的水平对置)如何影响整车的重心和操控感。 动力传递的艺术: 变速箱与离合器的协同工作是驾驶乐趣的核心。探讨湿式与干式离合器的区别,手动换挡、序列式变速箱以及近年来引入的快速换挡(Quickshifter)技术如何改变了骑手的操作流程。 地面的驯服者——轮胎与悬挂: 轮胎是摩托车与地面唯一的接触点,其配方、结构和胎压对操控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随后,转向悬挂系统——从传统伸缩式前叉到现代的倒置式前叉,以及单筒后避震(Monoshock)的设计,如何实现对路面信息的精准反馈与车身的有效支撑。 电子辅助的介入: 剖析现代摩托车电子系统,如牵引力控制(Traction Control, TC)、滑动控制(Slide Control)和弯道ABS(Cornering ABS)的运行逻辑。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安全性,同时又不削弱骑手的参与感。 第三章:驾驭的哲学——从新手到高手的进阶心法 驾驶摩托车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动态艺术,需要身心的高度统一。本章聚焦于骑行技能的系统化训练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骑行的基础语法: 详细拆解起步、换挡、制动和转向的每一个步骤,强调“慢即是快”的原则。重点讲解离合器的半联动控制,这是新手最难掌握,却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基本功。 视线引导与路线选择(Line Selection): 强调“看向你想去的地方”这一安全铁律。分析赛道骑行中如何利用“点位”(Apex Point)来优化过弯速度和路线,并将其精髓转化为日常道路安全驾驶的预判能力。 制动力的精妙分配: 深入探讨前后刹车比例在不同场景(直道急停、湿滑路面、弯道中)下的动态调整。介绍“拖拽制动”(Trail Braking)这一高阶技术在弯道中维持速度和稳定性的应用。 人车合一的动态平衡: 讲解身体姿态(Body Positioning)对摩托车倾角和稳定性的影响。区分巡航、运动骑行和越野骑行中身体重心的不同运用方式。 风险预判与防御性骑行: 摩托车骑行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持续监控。建立一个完善的“威胁评估矩阵”,学会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沙砾、漏油、突然开启的车门),并将防御性骑行融入日常习惯。 第四章:摩托车周边的生活美学与社群文化 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载体。本章将带领读者进入这个充满个性和共同热情的社群。 风格的身份标识: 深入解析主流摩托车社群的文化符号:复古Bobber的粗犷不羁、Adventure Bike骑手的探索精神、Sport Bike骑手的速度崇拜,以及Scrambler的跨界自由。 装备的仪式感与功能性: 详尽介绍安全装备的等级标准(如ECE、DOT、SNELL认证),并分析头盔(全盔、揭面盔、3/4盔)的选择哲学、骑行服的材料科学(皮革、纺织物与防护等级),以及手套和靴子的关键保护点。 维护与陪伴: 强调定期维护对摩托车寿命和骑行安全的重要性。从日常的链条清洁润滑、轮胎气压检查,到季节性存放的电池保养,培养车主对座驾的责任感。 长途旅行的准备与心得: 探讨长途摩旅的规划艺术,包括行李系统的选择、导航策略、沿途住宿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机械故障和天气变化。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对两轮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无论您是刚刚跨上踏板车的新手,还是渴望提升技术境界的资深玩家。它将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充满热情的视角,助您真正理解并享受摩托车带来的自由与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血管里流着机油的人 张菲  2
本书缘起:圆一个我们共同的梦  3
自序:给重机同好的一本书  4 
前言:就这样爱上重机  8

Part 1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第1堂  机车入门  12
机车的分类  13
「重车」天地  14
引擎系统  15
传动系统  16
进排气系统  17
车电系统  18
悬吊系统  18
制动系统  19
润滑系统  20
胎框系统  20
规格诸元的意义  21
引擎型式  21
排气量与缸径行程  22
压缩比  23
最大马力与最大扭力  24
胎圈尺寸  25
其他诸元  26
学科教室第2堂  部品装备  28
人身部品类  29
安全帽  30
防摔衣(裤)  33
手套  35
车靴  37
护目镜(风镜)  36
其他部品  36
车用装备  41
零件清洁品(保养品)   41
无线电(蓝芽耳机)   42
卫星导航(GPS)  43
学科教室第3堂  准备动作  44
热身操  45
头、颈、肩  46
肘、腕、指  48
胸、腰、背  49
膝、踝、脚  50
取车、架车与扶车、推车  52
取车与架车  52
扶车与推车  54
骑乘姿势  56
手部位置  58
脚部位置  59
轻松向前  60
挪移重心  62
专业术语与礼仪  62
专业术语  63
上路礼仪  65
重机行前检查步骤  68

Part 2 术科教室
术科教室第1堂  重机初体验  70
直线平衡行驶与直线剎车  71
如何换档  72
如何操作剎车  74
如何直线行进  75
定圆驾驶  78
如何选择过弯路线与方法  79
斜坡入弯及8字行驶  82
定圆驾驶练习  83
坡道驾驶  84
测验路段  85
道路驾驶  85
重机载人十大守则  87
术科教室第2堂  爱车保养  88
平时维护  90
零件保养  90
车体清洁  98
专业洗车  102
定期保养  103
动力系统  104
制动系统  107
避震系统  106
重机定期保养维修项目表  107
术科教室第3堂  改装世代  110
动力系统  113
引擎与汽缸  113
排气管改装  115
制动、控制系统  116
剎车改装  117
把手、仪表与防甩头  118
车轮与车胎  120
车体、悬吊系统  122
悬吊系统  122
踏板、螺丝与车架改装  123
灯光与外观  125
HID头灯与LED车灯  125
车壳、外观与其他  126

Part 3 实习教室
实习教室第1堂  车坛巡礼  128
车厂与车赛  129
欧美系厂牌  131
日系厂牌  134
租车须知  136
租车流程  136
注意事项  138
保险与赔偿  139
业余车队  140
车队运作情形  141
专业论坛  142
重机租赁流程  143
实习教室第2堂  骑车环岛去  144
车队旅游  146
旅游状况与应变  146
行车礼貌  148
认识环台公路  151
编号原则  151
公路景观  152
附录
附录一:大型重型机车考照资格与合格标准 
考照资格  158
合格标准  159
附录二:大型重型机车重要法规
大型重型机车行驶路权及停车管理  160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骑乘路权  160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转弯  161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变换车道与超车  162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停车规定与收费标准  163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车辆故障处理方式  163
骑乘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安全驾驶须知  164
骑乘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违规者,比照小型汽车处罚  165 
台湾地区550c.c.以上大型重型机车开放及禁行路段  165
附录三:重机上路安全守则  168
附录四:重机保命十大撇步  169
后记:就是爱重机  170

 

图书序言

推荐序--血管里流着机油的人 综艺大哥大、重机爱好者 张菲

  金氏世界纪录是为很特别的人而创设的奖项,这些都是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作为和挑战,而双全兄正是为这项奖项而存在的人类。

  天生冒险的因子,使他的一生充满了折磨,但他却甘之如饴,终于成为「台湾之光」,获得了金氏世界纪录。我说:

  「双全兄血管里流着的不是血液,而是机油。」

  如今双全兄将他三十年的经验结集成书,必将成为一本可看、可学习的成功宝典。

本书缘起--圆一个我们共同的梦  高小敏

  披上皮衣、套着皮靴,戴上安全帽与风镜,跨上重机风驰电掣,应该是很多男人(甚至是女人)梦寐以求的。如果办场「公」投,重机的得票率一定会高过汽车。

  拥有一辆重机,就算没时间骑,也够令人兴奋的。虽然有人这样说过:「重机是给有钱人玩的。」但我们却不以为然,我们相信:「重机是给有心人玩的。只要你有心,就一定能实现拥有重机的理想。」金氏世界纪录保持人,在车坛被尊为「车神」的陈双全就说:

  「1973年我高中毕业,为了拥有一台重机,我去钢筋厂打工,要从几千度高温的炉台中,抽出烧到火红的钢筋,只要一点不慎,火红的钢筋就会穿胸而过,可是收入却是普通打工族的好几倍。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我锻鍊了强健的体魄,1975年还获得第二届台北市健美先生第二名。但是比起拥有第一台重机,这还不算是我最高兴的事。」

  重机的每颗引擎,都具有它独特的生命,需要一位有爱心与耐心的骑士,人车一体的奔驰在青山绿水间,徜徉在康庄大道上。

  台湾是世界闻名的「机车王国」,但1979年起政府却以法令限制重机上路,以致重机族被误会成飙车族。如今虽然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必须开放,但骑乘重机终究不比一般机车,上路前该注意哪些呢?

  为了提升重机族的知识、技术与文化素养,我策划了这本《车神的重机教室》,盼望能与重机车友一起来圆我们共同的梦。

自序--给重机同好的一本书 陈双全

  在机车世界里,柯受良(黑哥)是一位传奇人物。我有幸与黑哥相识三十年,他处处提携我,在我心中比真正的大哥还亲。无论是1997年6月1日骑机车飞越万里长城、还是2002年10月1日飞越西藏的布达拉宫,黑哥总是找我一起共同缔造这些世界壮举。

  在别人看来,我们这一对师兄弟的每一次创举,总是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所以在机车世界里,应该没有我们兄弟俩做不到的事了吧?

  其实不然,我记得在飞跃布达拉宫成功后,由于那是公益表演,可以筹募建立三所「飞跃小学」的基金,所以群众非常热情,将我们的车队团团包围,以致车队走了四十多分钟才脱离人潮,黑哥很兴奋地告诉我与电视制作人高小敏:

  「双全,我还有四个愿望,你要跟我一起打拼实现:
  一、出一首属于我们『机车人』的歌。
  二、写几本我们『机车人』必备的书。
  三、挑战飞跃长江三崃。
  四、缔造金氏世界纪录。」

  很可惜天忌英才,一年之后黑哥就不幸去世,来不及看到这四个愿望一一实现。在小敏跟我一起努力下,我已经出了一首单曲CD《摩友之歌》,由小敏作词并担任制作人。另外我的「无头机车走钢索50公尺」,2008年被正式载入金氏世界纪录。飞跃长江三崃,正在积极策划中。唯一让我头痛的就是:写几本我们「机车人」必备的书。

  为什么会头痛?因为我心目中「机车人」必备的书,不是机车杂志文章结集,也不是机车产品型录或模特儿写真,而是要从最基本的入门知识与动作开始介绍,包括:认识车体、零件、人身部品、随车工具,学习正确与安全的动作与车辆保养等。

  每当我从新闻里看到青少年飙车闹事,还有许多重机同好因车祸伤亡的悲剧,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完成《车神的重机教室》这本书。但接触过的出版社,与我写作本书的理念却南辕北辙,所以一直耽搁至今。直到小敏与文经社合作,我看了他们过去出版的书与对本书的规划,心里这块大石头才放了下来;我坚信这样的坚持,也堪告慰黑哥在天之灵。

  另外本书能顺利完成,也要感谢管仁俊的协助文字整理与荣秋重机提供的车辆配件。我盼望这本书能让重机车初学者很快就安全上路,也能改正一些车友长期不正确的方法或观念,让所有车友都能更安全、更轻松、更节省的享受骑乘重机车的乐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重型机车的喜爱,更多地停留在一种浪漫化的想象中,总觉得它们是属于风一样自由的骑士。但现实是我对它们的操作和维护一窍不通,感觉离我的梦想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地探索重机世界的奥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的章节。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如何对车辆进行基础的检查,比如如何判断轮胎的磨损程度,如何检查机油和刹车油的液位,以及如何给链条上油和调整松紧。他甚至还分享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清洗车辆才能避免损伤,以及如何在冬季对车辆进行适当的储存。这些细节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让我觉得拥有和维护一辆重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且,书中还对“骑行安全装备”的选择给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作者详细介绍了头盔、骑行服、手套、骑行靴等装备的功能和选择标准,并强调了不同装备在不同骑行场景下的重要性。他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安全装备,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或者价格。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骑行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未来购置装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

一直以来,重型机车在我心中都代表着一种极致的自由和力量,但同时,它们也充满了神秘感,让我觉得离我遥不可及。直到我翻开了这本《车神的重机教室》,我才发现,原来认识和了解重机,可以如此简单而有趣。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车辆的操纵界面与基本操作”的讲解。作者没有直接生硬地罗列按钮的功能,而是将它们融入到了一个完整的骑行流程中。我特别喜欢关于“仪表盘的解读”那一章节,作者将各种指示灯和仪表盘的含义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不再对那些闪烁的灯光感到困惑。而且,他还详细介绍了油门、刹车、离合器等核心操控部件的使用方法,并结合了实际的驾驶场景,比如如何平稳地起步,如何在低速行驶时保持平衡,以及如何在必要时进行紧急制动。这些内容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重机的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书中对“车辆的灯光系统与信号”的讲解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灯光的作用,比如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刹车灯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天气和路况下正确地使用它们。他还强调了手势信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各种常用手势的图示,让我觉得在与其它车辆交流时,也能更加自信和安全。

评分

我总觉得,很多关于重型机车的入门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让新手望而却步,要么过于肤浅,无法提供真正的价值。但这本书,却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用一种极其亲切、却又不失深度的语言,为我打开了重机世界的大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车辆的启动与熄火”的步骤讲解。这听起来似乎是简单的操作,但作者却将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包括启动前的检查、正确的油门配合,以及熄火时的注意事项。他还特别强调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启动方法,这对于新手来说,是避免许多不必要麻烦的关键。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不同路况下的驾驶技巧”,比如在湿滑路面如何安全地加速和刹车,在颠簸路段如何保持车辆的稳定性。作者通过举例说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次的驾驶操作,都需要根据实际路况进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我尤其赞赏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如何驾驶”,而是将“骑行安全”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作者反复强调了“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观察周围的交通状况,如何与其它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骑车,更是在教我如何成为一名负责任、有意识的骑行者。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之前对重型机车几乎是零了解,感觉它们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把我带入了重机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的讲解方式,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认识你的伙伴”开始,详细介绍了重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发动机、悬挂、刹车等等。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这些复杂的机械原理说得清晰明了,让我这个完全的“小白”也能听懂。特别是有关于“刹车系统”的讲解,我一直以为刹车就是简单地捏住刹把,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前刹和后刹的配合,以及不同速度下刹车的力度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作者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刹车方式可能带来的后果,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的知识。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安全装备”的内容,我以前只知道戴头盔,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骑行服、手套、骑行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作者的建议非常实用,让我在考虑购买机车之前,就能对安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重机有了初步的了解,更让我认识到安全骑行的重要性,为我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机械美感和速度激情有着天生追求的人,而重型机车无疑是这一切的最佳载体。然而,坦白说,对于如何真正驾驭这些庞然大物,我一直处于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状态。直到我接触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通往重机世界的道路,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崎岖。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它就像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地图,为我勾勒出了认识重机的完整脉络。我尤其欣赏关于“车辆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讲解,作者将那些复杂的机械名词,如“变速箱”、“离合器”、“传动系统”等,用非常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拆解。他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类比,比如将变速箱比作汽车的排挡,将离合器比作手刹,让我瞬间就能抓住核心要点。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排量和类型重机特点”的介绍,比如对于新手来说,哪些排量的机车更易于操控,哪些类型的机车更适合城市通勤,这些信息都非常有价值。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思考,我需要什么样的机车,以及它将如何服务于我的骑行目标。这本书为我建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从小就对速度和机械美学着迷的爱好者,我始终对重型机车充满着一种莫名的向往。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对它们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视觉层面,真正深入的了解少之又少。幸好,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车神的重机教室》。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重机认知的迷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车辆的操控基础”的阐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驾驶技术,更是建立在对车辆物理特性深刻理解之上的艺术。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剖析了重心转移、油门控制、离合器配合等一系列看似复杂却至关重要的操作。我以前总觉得骑车是靠蛮力,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操控是精妙的平衡艺术。比如,在讲解“转向”时,作者不仅说明了如何打方向,更深入地探讨了倾斜车身、反向把等高级技巧,并将其与过弯时的速度和角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每一次过弯的流畅与稳定。而且,书中对“车辆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作者细致地列举了出发前需要检查的各项内容,从轮胎气压到链条松紧,再到刹车油位,每一个环节都扼要清晰,为新手提供了最实用的“行动指南”。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机车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而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维护常识,能够更好地与我的“伙伴”建立联系。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线条流畅、动力澎湃的重型机车有着莫名的痴迷,总觉得它们代表着自由与激情。但现实是,我对机车领域几乎是零基础,每次看到复杂的发动机构造或者专业的术语,都感到无从下手。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踏入重机世界并没有那么困难。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循序渐进”和“内容详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认识重机的‘灵魂’——发动机”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扔出复杂的燃烧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活塞运动”开始,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讲解得明明白白。我读到关于“点火系统”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精密的化学反应,但作者的讲解让我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对不同类型发动机的介绍,比如单缸、双缸、四缸,以及它们的动力特性和适用场景,这让我对机车的“心脏”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在讲解“车辆的制动系统”时,也做得非常出色。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制动方式的原理,比如碟刹和鼓刹,以及ABS系统在现代机车中的重要性。他甚至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前后刹车协同作用来获得最佳制动效果”的技巧,这些对于新手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机械事物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对那些线条流畅、动力澎湃的重型机车情有独钟。但现实是,我对机车的了解仅限于“看起来很酷”,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重机世界的大门。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实用的方式,让我一步步地走近这些钢铁巨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的那一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内燃机的复杂过程描绘得如同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从燃料的吸入、压缩、燃烧到排气,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我曾经觉得发动机是机车最神秘的部分,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比如风冷和水冷,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对机车的“心脏”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在讲解“轮胎”的部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之前以为轮胎就是橡胶做的圆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轮胎的胎纹、胎压、以及不同路况下轮胎的选择,都直接关系到骑行的安全和操控。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检查轮胎磨损和何时更换轮胎的实用技巧,这些细节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安全和责任的引导。

评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那些轰鸣的引擎声,以及在公路上驰骋的庞大身躯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我已记不清了。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那个一直在我心中,却从未被唤醒的骑行梦想的入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用最平实的语言,最贴近实际的例子,把重机这个看似高冷的事物,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辆重机”的那一部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资料那样,只给你推荐几款热门车型,而是从你的身高、体重、骑行目的、甚至是预算等方面,给出了一套非常个性化的分析框架。作者甚至还考虑到了新手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比如对车辆体积的恐惧,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适应。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就像经历了一次一对一的咨询,让我对未来购买的机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风。此外,书中对“骑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安全规则,而是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事故案例,以及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他强调了“预判”和“防御性驾驶”的概念,让我明白,真正的安全不仅仅是依靠车辆本身,更是来自于骑行者自身的意识和技能。

评分

一直对重型机车充满了好奇,每次在路上看到它们呼啸而过,都觉得它们是速度与力量的象征,但同时也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毕竟我对机车一窍不通。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我才觉得,原来接触重机并不是那么难。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我原本觉得很专业的术语,都解释得明明白白,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一样,分享着他多年的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骑行姿势”的那一部分,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跨上去就能骑,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正确的姿势不仅关乎舒适度,更关乎安全和操控。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手把、脚踏、身体重心的调整,甚至还结合了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在过弯时如何通过身体倾斜来保持平衡。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站在了机车旁,跃跃欲试。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讲技术,还穿插了很多关于重机文化的介绍,让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重机各自的特点和适合的场景,比如旅行车适合长途跋涉,街车则更适合城市穿梭。这些信息让我觉得,重机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由的表达。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很多细节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文字内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重机学习之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