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根据童年经验所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以多重观点交错的手法,将小女主角露欣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鉅细靡遗地描绘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纽约──白手起家的新移民与不知民间疾苦的富裕上流社会阶层相互对立,却逐渐融合的一个新世界;一个在逐步建设中,即将迈向新世纪的国际化城市;一个隐约已见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现代丛林。作者透过露欣达的亲身体验,轻巧而不着痕迹地带领读者进入一百年前的世界。
人物介绍
露欣达.惠曼(Lucinda Wyman)
出身纽约上流社会家族的小女孩,在家里排行老么,上有四个哥哥。刚过完十岁生日的露欣达,因为母亲身体状况欠佳而必须出国疗养的关系,搬到学校老师彼德丝小姐的家里暂住一年。露欣达天生就是个热情、倔强、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在事事讲求礼仪、规矩的上流社会家庭里,被视为头号「顽劣份子」。
彼德丝小姐(Miss Peters)
在露欣达就读的私立女校中任教的老师,对露欣达十分关心。彼德丝小姐总是以开放、信任的态度来处理露欣达的各式「奇想」。
娜蒂小姐(Miss Nettie)
彼德丝小姐的妹妹,生性害羞,对孩子的认识不多,但她总是期盼着自己能有机会多了解一下孩子们,并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情谊。
艾蜜莉阿姨(Aunt Emily)
露欣达妈妈的大姊,是全家族里最爱管闲事的人,也是露欣达最痛恨的人,因为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挑剔着露欣达的一举一动。艾蜜莉阿姨生平最骄傲的事,便是她那四个乖巧、温柔淑雅的女儿。
厄尔姨丈(Uncle Earl)
艾蜜莉阿姨的丈夫,是露欣达最敬爱的人。厄尔姨丈是个聪明睿智的人,露欣达在他的支持与关怀下,一次次躲过艾蜜莉阿姨的「折磨」,并且认识了伟大的「莎士比亚先生」。
小坠儿(Trinket)
原名卡洛琳.布洛道斯基(Caroline Browdowski),住在彼德丝小姐家楼上的四岁小女孩。布洛道斯基一家人是来自俄国的移民,由于爸爸、妈妈将卡洛琳视为他们最珍贵的小宝贝,所以才有了这个暱称。露欣达很快就把小坠儿当成自己梦想已久的妹妹一般疼爱。
汤尼.科皮诺(Tony Coppino)
在第八大道替父亲照顾水果摊的义大利男孩。因为露欣达的见义勇为而与露欣达结为至交。
赛妲王妃(Princess Zayda)
原名爱丽丝.葛罗斯(Elise Grose),盖德尼旅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新房客。来自亚洲的她让露欣达好奇不已,露欣达还仿照《一千零一夜》里的角色给葛罗斯太太取了个「赛妲王妃」的暱称。
艾莉妲.所罗门(Aleda Solomon)
住在盖德尼旅馆的小女孩,出身演艺世家。和露欣达一样,艾莉妲对戏剧十分狂热,立志要成为最伟大的女演员。
破烂老爹(Old Rags-an’-Bottles)
露欣达和汤尼在中央公园野餐时巧遇的奇特老人。
吉利根先生(Mr. Gilligan)
露欣达在前往彼德丝小姐家的路上认识的马车夫。他和吉利根太太都把露欣达当作自己的孙女一样疼爱。
夜枭先生(Mr. Night Owl)
原名休.马歇尔(Hugh Marshall),和彼德丝小姐住在同一幢住宿公寓中的年轻人,是一位报社记者。
希区考克医生(Dr. Hitchcock)
惠曼家的家庭医师。
得奖纪录
★美国纽伯瑞文学奖金牌奖
★路易斯.卡洛书架奖
★新闻局优良读物推荐
★「好书大家读」选书
★入选「性别平等教育优良读物100」
作者简介
露丝.索耶(Ruth Sawyer)
美国麻州波士顿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一生游遍美国、爱尔兰与西班牙,收集各种神话、宗教故事与民间传说,以学术研究为后盾加以改写,作品真确可信。她同时也是第一位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办为孩子说故事计画的人,并在1942年出版《The Way of Story-teller》一书,倡言说故事艺术,被尊崇为重要的演说家与创作者。
《滑轮女孩露欣达》除了荣获1937年纽伯瑞文学奖金牌奖之外,也在1964年获得路易斯.卡洛书架奖(Lewis Carroll Shelf Award)。
译者简介
林秋平
十八岁时,与出版、文字工作结缘之后,便隐约明白未来人生的选择,一直断断续续从事着相关的工作。《滑轮女孩露欣达》是第一次尝试翻译工作的作品,对自己个性和露欣达的十分相仿,甚至同一天生日,感到一种不可言喻的贴心温暖。希望永远保有对文字的敬畏之情与对人生的真切期盼。
【译序】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童稚∕林秋平
【文学赏析】流动的时代风景∕刘思源
【文学赏析】怀旧气氛和对童年黄金时光的赞颂∕周惠玲
【作者介绍】为孩子说故事的鼻祖──露丝.索耶
【故事人物】认识一下故事里的灵魂人物
楔子:露欣达回来了!
第一章:与吉利根先生共游
第二章:露欣达的大朋友
第三章:您好!莎士比亚先生
第四章:「大部分是破铜烂铁,但是……」
第五章:感恩节
第六章:以色列之王诞生了
第七章:第十二夜
第八章:滑轮鞋
第九章:海鸥飞向大海
第十章:再见!露欣达
露欣达的宝贝书
译序
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童稚 文∕林秋平
露欣达怎么也想不到,过完十岁生日之后,自己竟然变成了「孤儿」!
别急,露欣达并不是真的失去爸爸、妈妈。只不过,由于妈妈身体状况欠佳,因此家庭医师希区考克医生建议爸爸趁着出国洽公时,带着妈妈前往义大利休养。虽然这匆促决定的旅行计画遭到多管闲事的艾蜜莉阿姨从中阻挠,要求爸爸、妈妈将露欣达交给她照料,但露欣达还是幸运地逃离了艾蜜莉阿姨的干涉,搬到学校老师彼德丝小姐的家里借住一年。
整整一年的自由!露欣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再也没有法籍家庭老师随时随地跟在身边;再也不用因为时常听见艾蜜莉阿姨的刁难和批评而大发脾气。最重要的是,能够拥有一双全新的滑轮鞋,尽情随意地探索纽约这一个奇妙又缤纷的美丽都市!
还不只这样呢!向来喜欢与人做朋友的露欣达幸运地认识了各式各样奇特的人物──自俄罗斯移民至纽约的四岁小女孩小坠儿和她善良内敛的父母、照顾水果摊的义大利男孩汤尼、出身演艺世家的小女孩艾莉妲、充满神祕气息的「赛妲王妃」、拾荒老人「破烂老爹」与其他说也说不尽的有趣人物。这些人物让露欣达见识到一个全然不同于她所出身的世界──一个凡事讲求形式、礼仪、规矩与阶级的十九世界末纽约上流社会……
这是露丝.索耶根据童年经验,并以祖母的名字「露欣达.惠曼」替小女主角命名,而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她以多重观点交错的手法,将露欣达的冒险细腻地描绘出来。故事主述者始终未曾揭露身分,但经由她的娓娓道来,将露欣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读者面前;再透过年一个角色的自我剖析与露欣达的日记,以令人动容的真实情感与读者发生共鸣。除此之外,书中还鉅细靡遗描绘十九世纪末的纽约──白手起家的新移民与不知疾苦的富裕上流社会阶层相互对立,却逐渐融合的一个新世界;一个在逐步建设中,即将迈向新世纪的国际化城市;一个隐约已见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现代丛林。露丝.索耶透过露欣达的亲身体验,轻巧而不着痕迹地带领读者进入一百年前的世界,不带任何的批判与责难,让读者自行思索阶级化社会中无法避免的不公平与无奈。
这一切,正是写实小说(Reality Fiction)最引人入胜的写作特质。自十九世纪后半期起,写实小说逐渐在儿童文学的范畴中蔚为风潮,以露易莎.梅.艾考特的《小妇人》(一八六八年出版)为首,一系列为青少年、儿童所作的写实小说不仅提供了小读者们生动的成长经验与幽默故事,同时也借由故事反映出战争、经济恐慌或者是实际社会问题。正因如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故事总是具体而微地呈现出过去或现在的真实面貌,让孩子们对这些书爱不释手。
有趣的是,自法兰西丝.荷根逊.伯奈特于一九○五年出版的《小公主》大受欢迎之后,一连串以「孤女」为题材的小说纷纷出笼,包括了法兰西丝.荷根逊.伯奈特于一九一○年出版的《祕密花园》、蒙哥马利于一九○八年出版的《绿色屋顶之家的安》(清秀佳人)、珍韦布斯特于一九一二年出版的《长腿叔叔》等等。而后,终于出现了算不上是「孤儿」的露欣达,这个令人难忘,热爱生命与人群的小姑娘,为露丝.索耶赢得了一九三七年的纽伯瑞金牌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露欣达的故事在半个世纪之后仍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被推崇为二十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代表作之一?或许,倔强、热情、充满正义感与生命力的露欣达唤起了每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童稚之情;或许,那些发生在露欣达一年快乐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提醒了我们,有些时候,快乐得之不易,却又短暂难留;或许,十岁的露欣达所面对的小小抉择,和无论什么年龄的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切抉择并未有太大差别;或许,露欣达的故事让父母们了解到,孩子就是孩子,过多的压抑与限制并不能使情感丰富、急于探索新世界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或许,您跟我一样,当您读完整本书之后,才赫然发现,所有的一切早在故事一开始时就有了明确的解答--已经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露欣达,穿着滑轮鞋,一路迎风而来,她开朗而坚强,自信而成熟……喀!嘎!唰!喀!滑轮鞋的声音又在街头响起,瞧!露欣达来了!
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一开始的铺垫略微缓慢,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的张力也越来越强。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小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露欣达和朋友们之间的互动,真实而自然,让人感觉就像在看着自己的青春故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比如露欣达滑轮时的动作、小镇街道的景象、以及人物的穿着打扮,都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故事中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探讨,也让我深思。露欣达对滑轮的热爱,让她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最终的选择,既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决心,也反映了现实的残酷。这本书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它会让你思考人生、思考梦想、思考如何面对现实。如果你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触动心灵的小说,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以为会是一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恋爱小说。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爱情上,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露欣达的成长和自我发现上。滑轮在故事中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露欣达对自由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的探索。作者对小镇风情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宁静、祥和、却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让人感觉很温暖。故事里的人物,也都各有特色,他们不是那种脸谱化的角色,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露欣达的妈妈,虽然对女儿的滑轮运动不太支持,但她对女儿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露欣达的朋友们,虽然有时候会和她发生争吵,但他们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是只有甜蜜的爱情和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迷茫、挫折、以及成长的痛苦。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又甜又苦的青春期冒险。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小镇生活的氛围,那种邻里间的温情、放学后在小卖部闲聊的自在,还有夏日蝉鸣声中懵懂的暗恋,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角露欣达的设定非常吸引人,她不是那种完美无瑕的学霸或校花,而是一个有点笨拙、有点迷茫,却又充满勇气和好奇心的普通女孩。她对滑轮的热爱,就像是对自由的渴望,在飞驰中寻找自我,逃离现实的束缚。故事里穿插着一些关于家庭、友谊和成长的议题,虽然有些情节略显老套,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很真诚,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露欣达在面对挫折时的挣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最终的成长,都写得非常细腻。读完之后,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纪,重新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和迷惘。这本书适合所有曾经经历过青春期,或者对青春期充满好奇的读者,它会让你在欢笑和泪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非常流畅,作者用一种清新自然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梦想和成长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她能够准确地捕捉到露欣达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并将之细腻地呈现出来。露欣达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她既渴望自由,又害怕失败;既想追逐梦想,又担心让家人失望。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露欣达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展现了她真实的一面,这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故事的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作者通过一些日常的小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这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露欣达滑轮时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小镇夜晚的星空、以及朋友们一起分享零食的快乐,都让人感觉很温暖。这本书适合在闲暇的时候,静静地读一读,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老电影,那种慢节奏、细腻的情感,让人感觉很怀旧。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通过一些平淡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露欣达的故事,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迷茫、挫折和希望。她对滑轮的热爱,让她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最终的选择,既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决心,也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性的刻画,她没有把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而是展现了他们复杂的一面。露欣达的妈妈,虽然对女儿的滑轮运动不太支持,但她对女儿的爱却是真挚的。露欣达的朋友们,虽然有时候会和她发生争吵,但他们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热血沸腾的小说,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人生的滋味。它会让你思考梦想、思考现实、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