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个国民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要保护生活环境的品质则有赖正确的环保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地身体力行。在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中,环境保护不仅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也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民众环保知识高涨,环保抗争事件也层出不穷,但是徒有环保意识而无正确之环保知识,则可能将环保运动导引至错误的方向而不自知,因此唯有建立正确观念之后,才能真正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本书提供对于环境相关问题的全面了解与认知,并介绍环境科技的最新发展,以期增进读者对于基础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并提升其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与使命感。除了做为修习环境保护的入门文本,本书亦可提供社会各界关怀环境的人士,做为了解环境相关问题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邱文彦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事务与资源管理研究所
洪玉珠
育英医护管理专校
洪佳章
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
洪崇轩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
徐芝敏
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
袁中新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袁 菁
高雄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
张学文
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
陈孟仙
中山大学海洋生物科技暨资源学系
陈康兴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陈镇东
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
陆晓筠
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
杨冠雄
中山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
杨远波
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
杨 磊
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
叶欣诚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
楼基中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罗金翔
弘光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
三版序
二版序
序文
第一章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 叶欣诚
第二章 生态学 / 张学文
第三章 自然资源保育 / 杨远波、徐芝敏
第四章 公共卫生与健康 / 洪玉珠
第五章 能源与环境 / 陈康兴
第六章 水质优养化 / 杨磊
第七章 海岸地区开发与管理 / 邱文彦、陆晓筠
第八章 海洋环境污染 / 洪佳章
第九章 文化与景观资源之管理与保存:谈伦敦泰晤士河与高雄爱河 / 陈孟仙
第十章 全球环境变迁之研究与国际因应对策 / 陈镇东、袁中新
第十一章 地球温室效应之成因、影响与因应 / 杨冠雄、洪崇轩
第十二章 臭氧层破坏之成因与影响 / 楼基中、袁菁
第十三章雨水酸化现象及影响 / 袁中新
空气品质与能见度 / 罗金翔、袁中新
《环境科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绿色技术”的描绘,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科技名词,但他总是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它们变得易于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智能电网”的章节,作者描绘了一个能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并且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配能源的电网系统,这让我对未来的能源利用效率充满了信心。他详细分析了各种绿色技术的应用前景,比如碳捕捉技术、生物降解材料、以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等等。我想到我们这边一些工厂正在尝试的“节能减排”技术,虽然还有很多挑战,但至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书中还探讨了“科技与伦理”的交叉问题,作者并没有一味地鼓吹技术进步,而是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技术的介绍,它还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推动绿色技术发展的建议。比如如何支持绿色创新企业,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下一代的绿色科技人才,甚至是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来鼓励绿色技术的普及应用。
评分这本《环境科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在“如何让复杂问题变得易于理解”这一方面做得最出色的书!我以前对“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只停留在课本上的模糊印象,觉得是遥远的事情,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但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野花的种类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曾经熟悉的昆虫现在很难看到了。他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物种之间精妙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他举了一个例子,关于蜜蜂数量的下降,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吃不到香甜的蜂蜜,更会直接影响到许多农作物的授粉,最终威胁到我们的粮食安全。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始回忆,小时候夏天的时候,田边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飞虫,现在却安静了许多,这种变化让我感到一丝不安。这本书没有回避问题的严峻性,它详细分析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包括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等。但它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绝望,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提出的“生态旅游”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支持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实践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美丽的动植物,更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尽量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并且开始关注一些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组织。
评分这本《环境科学》,彻底改变了我对“环境政策”的看法。以前,我觉得政策是政府的事情,离我们普通人很远,只是一堆文件和条条框框。但这本书,用非常生动和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我看到了环境政策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是如何通过我们的参与,来塑造更美好的未来。作者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空气质量”、“水质标准”等话题入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他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了好的环境政策是如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减少了空气污染,提高了饮用水安全等等。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分析了不合理的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想到我们这边近年来对“限塑令”的推广,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大家也都习惯了自带购物袋,这背后其实就是环境政策的有效落地。书中还探讨了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作者分析了全球性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是如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政策的分析,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参与到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监督中去的建议。比如如何关注政府的环境报告,如何参与公共听证会,甚至是如何通过民意表达来影响政策的走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环境科学》这本书,我的期待值并没有很高。我以为又是那种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理论分析,读起来昏昏欲睡的学术性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入手,而是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水”开始。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地球上的水循环系统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每天喝的水,背后有着如此复杂且脆弱的生态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水足迹”的概念,作者通过几个鲜活的例子,比如制作一杯咖啡、一条牛仔裤,背后需要消耗多少水资源,这让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我们看似微小的消费行为,其实都在消耗着宝贵的水资源。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概念,更是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书中还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比如地表径流的增加、地下水的污染等等。我想到我们这边前几年经常遇到的“喝水危机”,当时大家人心惶惶,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那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以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必然结果。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问题的揭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鼓励读者从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修理漏水的水龙头,甚至是如何通过节水灌溉来改善农业用水效率。这本书让我对“水”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满足我们日常生理需求的液体,更是维系生命、推动社会发展、影响地缘政治的重要资源。我甚至开始尝试在家中收集雨水,用于浇灌我的阳台植物,虽然只是微小的举动,但感觉自己也在为保护水资源出一份力。
评分这本《环境科学》,就像一本打开我视野的“百科全书”,让我看到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领域,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地球上的各种环境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态画卷。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并且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章节,作者将地球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强调了各个圈层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环境问题,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书中还探讨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了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公众意识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他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是如何能够促使人们改变行为,从而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揭示,它还提供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它鼓励读者成为一个“环境公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评分这本《环境科学》真是我近期看过的,最能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之一!它不像一般那种只是罗列数据、报告枯燥知识的书,而是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并且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记得其中有一章是关于都市绿化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读完之后,我立刻就想起了我家附近那片被围起来施工了好几年的绿地,至今还不知道何时才能重新开放。作者深入剖析了为什么那些“看得见的绿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能够舒缓压力、提升幸福感的天然药物。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但又不会让你觉得生涩难懂,而是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比如他描述了在高压工作环境中,拥有一个能够眺望到公园景色的办公室,能够显著降低员工的焦虑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城市规划的理念,是不是过于侧重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我甚至开始关注社区里那些零星的绿化带,以前只是觉得它们是“有总比没有好”,现在才意识到它们在维系城市生态平衡、提供市民休憩空间方面扮演着多么关键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环境”这个宏大的概念,更是关于我们每一个个体如何与环境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结尾处提出的“行动建议”,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行的小方法,比如如何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如何选择更环保的生活用品,甚至是如何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者,而是一个可以主动去改变、去创造更美好环境的参与者。它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这个地球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评分我得承认,《环境科学》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可持续发展”的刻板印象。我以前总觉得这是一个过于宏大、甚至有些虚无缥缈的口号,与我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然而,这本书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者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切入,描绘了一个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变过程。他用生动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用完即弃”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以及如何通过“再利用”、“再制造”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特别喜欢他举的关于“共享经济”的例子,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空间等,这些都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消费观念的挑战。书中还深入探讨了“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作者展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环保理念的产品设计,让我看到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我想到我们这边一些商家正在推行的“零浪费”理念,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但至少方向是对的。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在家中实践可持续生活的建议。比如如何通过旧物改造来减少浪费,如何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商品,甚至是如何通过参与社区的互助活动来构建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
评分《环境科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反思。作者并没有将人类置于自然的对立面,而是强调我们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我们的福祉与生态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他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并且深入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湿地萎缩、物种灭绝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章节,作者详细列举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比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水源、授粉等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但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过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自然界的馈赠,而忽略了对它的保护。书中还探讨了“生态伦理”的重要性,作者呼吁我们应该以一种更负责任、更尊重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他提出了“地球神圣”的理念,强调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的价值,并且将其视为一个珍贵的家园来守护。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揭示,它还提供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他鼓励读者从小事做起,比如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水、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并且支持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组织。
评分《环境科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于“污染”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黑与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系统性的视角。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比如空气中的PM2.5,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等。但他更着重于分析这些污染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如何在环境中传播,以及最终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章节,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它们比作“环境中的幽灵”,它们一旦进入环境,就很难降解,并且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年关于“塑胶微粒”的讨论,当时很多人只是觉得是一个新奇的议题,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书中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污染,比如噪音污染、光污染等,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但却同样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揭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鼓励读者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环保型的清洁产品,并且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污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动力去采取行动,为减少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说,《环境科学》这本书,成功地改变了我对“能源”的看法。过去,我对能源的理解非常单一,就是发电厂、石油、天然气,这些大宗的、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把这些元素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光”和“热”入手,开始一步步地揭示能源的奥秘。他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原理,并且用大量的案例说明了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我记得其中一章是关于“被动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作者描绘了一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就能保持冬暖夏凉的房子,让我对未来的居住方式充满了憧憬。他深入分析了传统能源的局限性和环境代价,比如温室气体排放、资源枯竭等等,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清洁能源的必要性。我想到我们家乡的太阳能路灯,以前只是觉得它们很环保,现在才知道,这背后是科技的进步和对未来的远见。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在家中实践节能减排的方法。比如如何选择节能家电、如何优化室内采光、甚至是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简单的能源收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对能源问题感到无能为力的旁观者,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能源转型中的一份子。它让我开始更仔细地关注家里的用电量,并且开始研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可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