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又要上路啰!
这一回,我们要.欧亚非走透透,发现旅行真正的意义!
更多生动的照片、更丰富的美景人文,更精采刺激的旅程就要勾引你上路!
经济不景气,那就买本书躺在沙发上游世界吧!
★我旅行,因为想多看、因为想多听、因为想满足我牡羊座的好奇心。
因为旅行,我到过不同的城市、睡过不同的沙发、认识不同的人与文化;从北极圈、到撒哈拉沙漠、到阿尔卑斯山、到红海,我看见、我听闻、我发现了世界、也让自己的潜能被激发。于是我说:旅行,可以是天涯、可以在咫尺、也可以在于对自己的观察。
★向往沙发旅行吗?现在就上网加入沙发客大家庭
由美国大男生凯西范顿Casey Fenton在突发奇想之下产生的沙发客网站,是喜欢旅行交朋友的背包客新天堂!任何愿意接待陌生人、没钱住旅馆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公开的园地(www.couchsurfing.com)寻找你的下一张床。
沙发客网站www.couchsurfing.com在2004年一月份成立,如今已在200多个国家有总共超过50万的会员!
Couchsurfing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顾名思义就是睡人家的沙发,或提供自己家里的沙发或床给旅游者借宿,当然有的时候,主人提供的不止是沙发,还会大方分享居家空间、招待丰盛好料,甚至当起导游、传授私房景点,沙发客与主人之间可不是市侩的交易,而是世界地球村般的友谊交流。
沙发客网站也并不单单是一个找寻免费住处的地方,借由提供沙发、搜寻沙发、与客人喝咖啡、跟当地人接触等各种形式,深入自身文化也认识他人生活,甚至从中重新对人产生信任,达到沙发客的终极目标---绝对不夸张---世界和平。2008年,作者的处女作《你家沙发借我睡》出版上市,将各种千奇百怪的沙发客经验公开与人分享,并鼓励大家加入这个大家庭的行列,引起广大回响。
作者简介
林鸿麟
乡下土生土长的台湾熟男,食量很大,却始终身材纤细,但还是要高唿那是东方人应有的骨感。
天生反骨,违背父母要他当医生的冀望而读了电影和戏剧。拥有留美大传硕士学位,三十岁后不但不想成家立业,还不务正业地跑去跳舞。
除了喜欢美食、电影、阅读、写作、按摩、舞蹈和戏剧,还无可救药地上了「旅行」的瘾。2003年毅然辞去大学讲师的职务,并在跳蚤市场变卖所有家当,搬到巴黎去「住游」。阴错阳差地成了巴黎第三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学校休假就去旅行,一年有至少四个月「在路上」,几年来足迹几乎遍及欧、美、亚、非洲大小城市。
以教授瑜珈和从事芳疗按摩谋生,偶尔也演演戏、跳跳舞。盘缠有限 ,所以旅行的时候总是依赖陌生人的恩惠。
2005年成为沙发客的一员后就决定以此为旅游的最高指导原则。喜欢分享,所以书写一直继续。
曾出版《你家沙发借我睡》(繁体版时报文化出版、简体版中国世纪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鸿麟在《My LOHAS》杂志上的专栏
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kenlin-kenlin/
序
1. 向往之旅
a. Maroc 寻找三毛梦中的橄榄树
b. Nord 北极圈的午夜阳光
c. Turquie 土耳其的唿愁
d. Egypt 出埃及记
e. Noueiba 西奈半岛之旅
2. 主题之旅
a. Zillatel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健行
b. Aragon 西班牙崃谷运动
c. Cracovie 波兰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巡礼
d. Bonneuil 农庄民宿之旅
e. Silcusin 法国中部的乐活之旅
f. Bourgogne 有机农场当义工兼度假
g. Toscane 在托斯卡尼的艳阳下追忆似水年华
h. Provence 薰衣草之路
3. 节庆之旅
a. Pompelune 西班牙奔牛节
b. Sauveterre 消防队之夜
c. Brighton 重游布莱顿
d. Armistice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之旅
4. 心灵之旅
a. Mont Saint Michel 不带地图就上路
b. Jian Juin Ao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
c. Saint Jacques Compostelle 朝圣之路
d. Flaneur de Paris 在自己家附近旅行
e. Vipassan 内观之旅
作者序
旅行的定义
「为什么喜欢旅行?」常常有人这样问我。
为了回答他们这个问题,我写了这本书。
而且,要不是我的编辑──优质、未婚、没小孩;为了感谢她,我决定写出她可能不愿透露的名字,反正版权页也可以找到──阿月阻止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没完没了,这本书将永远无法出版。「够了。太厚的书成本高、定价贵,会少很多人买!」(一心想成为畅销书编辑的)她说。
旅行对我而言,已经不只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它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这连阿月都没有办法阻止我〈她也不会这么做,她说很想跟我一起走──我发誓我们之间没有暧昧关系〉。
即使不是「在路上」,我也是以一种旅行的态度在过日子;只要我愿意,走在自己家附近的街上也都能以旅行的心态,像个好奇的小孩一样,因为发现新事物、学到新知识而感受到旅行所能带给我的喜悦;更别说是真正出远门的旅游了,认真算来,我一年至少有四个月的时间在外面旅行,让认识我的人想掐死我,他们嫉妒!
我亲爱的读者们,请不要嫉妒我。
我是个爱分享的人,借由书写,我毫无保留地提供我的旅游经验,只要你愿意,也能像我一样享受旅行带来的极大乐趣。
我已经写过一本叫做《你家沙发借我睡》的书来传授我的「没有钱也要去旅行」的祕笈(非广告:还没有买那本书的人赶快去买):借由接待外地来的陌生人,感觉自己好像也去他们所来的国度旅行过了;出去玩的时候也总是依赖陌生人提供的住处与其他帮助才得以成行;经由「免费沙发」之名、行文化交流之实的结果,旅行于是更深入,乐趣也更多。
而在这本书里,我变本加厉地提出更多不同的旅行方法,一定要让那些有很多借口、说很想旅行却一直无法成行的人闭嘴出走!
自从当了沙发客之后,我就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在旅行,也以这样的身分在我所住的城市接待旅人。得感谢我的沙发主人们,他们不但提供我睡觉的地方(很多都比我自己家里舒服),还让我体验了旅行时最喜欢的「道地的生活」;也要感谢我的沙发客,他们提供的旅行经验,让我知道更多旅行的方式,我在这里把从他们身上「偷」来的新知也一起跟你分享了。借由我的旅行经验,加上我所洩漏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这本书得以完成(虽然还没得奖,请容我在此也感谢我的美编,以及,再一次,我的父亲母亲);而你也能在读完之后得到「旅行是什么?为什么要旅行?」……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要再来问我了!
「如果因为现实的因素不能出国旅行怎么办?」也有人这样问我。
「谁说旅行一定要出国?」我常常会这样以另一个问题作为回答。不过在这本书里,我得以详细地以自己的旅行经验让问这个问题的人知道:所谓的旅行,不是单单指出国去玩,其实在自己的城市都能旅行,甚至在自己心里都能旅行。而既然我花了许多时间,历经腰酸背痛、眼睛几乎脱窗、电脑死亡、众叛亲离(因太久没联络及闭关拒绝见面)等过程,辛苦写出来告诉你了,请耐心读下去。
「真羡慕你的勇气!」更多人这样对我说,终于不是个问题了。
不过我还是会把这个赞叹句当成问题来这样回答他们:我做的是我喜欢的事,这不需要勇气;如果哪一天我必须朝九晚五的做我不喜欢的工作,那才需要勇气!
「旅行到底是什么?」这不是别人问的,是我自己。
经过了这么多的旅行,也一直以旅行的态度在生活,我终于可以为我的旅行下个定义:旅行,是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而既然我们一直在学习与成长,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旅行。
人生,就是旅行。
我的书架上一直少一本能够真正触动我心灵的旅行读物,直到我遇到了《旅行的定义》。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作者的文字细腻而深刻,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喜欢他描绘的那种“在路上”的状态,那种不确定却又充满希望的感觉。 书里有一个章节,讲的是旅行中的“孤独”。我一直以来都很害怕孤独,尤其是在异国他乡。但作者却告诉我们,孤独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它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他描述了在夜晚的海边,独自一人感受海风吹拂的宁静,那种孤独中透着的力量,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孤独的看法。 这本书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去了多少个国家,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在这段旅程中,看见了多少自己,理解了多少世界。它让我不再害怕旅途中的种种不完美,反而从中寻找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永远不会疲倦的旅行伴侣。
评分天啊,我真的要向所有人安利这本《旅行的定义》!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旅行魂的觉醒剂!我一直以为旅行就是去那些被推荐的热门景点,拍些照片发朋友圈,然后带着满满的疲惫回家。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旅行的真谛,那些深刻的洞察,让我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陷入沉思。 书里有很多关于“看见”的论述,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我们常常用眼睛在看,却用心灵在错过。旅行不应该是眼睛的狂欢,而是心灵的洗礼。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异国街头,看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百态,听着他们用我不懂的语言交谈,那种疏离感中带着的宁静,反而比任何喧嚣都更能触动人。 我曾经非常焦虑,害怕自己错过太多,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行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旅行的价值不在于“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看见了多少风景”——这里的风景,指的是内心世界的拓展和对世界的理解。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让你放下外界的评判,静下心来,去感受旅行本身带来的纯粹的喜悦和感悟。
评分作为一名对旅行充满憧憬的背包客,我一直努力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一次旅行变得与众不同。《旅行的定义》这本书,就好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堆砌景点的攻略,而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旅行的本质。我尤其赞同书中关于“逃离”与“寻找”的辩证关系。 很多人旅行是为了逃离日常的压力和琐碎,这无可厚非。但作者提醒我们,真正的旅行,最终是要让我们找到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可能是一份平静,一份勇气,或者是一个新的视角。他用了很多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迷失与重逢,那种在未知中探索,最终抵达内心彼岸的体验,真是令人神往。 这本书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旅行,是不是更多地停留在了“逃离”的阶段?我有没有真正地“寻找”?作者鼓励我们要拥抱不确定性,享受旅途中的意外,因为正是这些意外,才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旅行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张藏宝图,指引我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旅行意义。
评分《旅行的定义》这本书,简直是我读过的关于旅行最“走心”的一本书了!我本来以为旅行就是看看世界,收集明信片,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是那种告诉你“去哪里玩”的书,而是让你思考“为什么要去玩”的书。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度,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重新连接”的部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常常感到与周遭环境,甚至与自己都有些疏离。作者认为,旅行是一种强大的“重新连接”的方式。通过踏上旅程,我们有机会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重新认识人文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重新找回与自己的连接。 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在农场体验耕作,或者在小镇上与当地人聊天,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在他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让我们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走心”。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旅行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更加期待下一次出发,去体验那种“重新连接”的美妙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为我这种常常在旅途中迷失方向的灵魂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旅行的意义,不单单是换个地方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这本书的标题《旅行的定义》直接戳中了我的心,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去哪里好玩、有什么必打卡的景点的指南,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旅行的“为什么”和“是什么”。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旅行带来的“错位感”。那种脱离了日常熟悉轨迹,一切都变得新鲜,甚至有点笨拙的感觉,正是让人反思和成长的绝佳契机。有时候,在异国他乡,一个简单的问路,一次无声的微笑,都会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描述了旅途中那些微小却深刻的瞬间,它们可能不是宏大的叙事,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旅行经历,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打卡”,而忽略了与当地文化的真正连接。这本书教会了我,真正的旅行,是放下预设的行程,去感受,去倾听,去融入。那种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人生故事,比任何景点都来得有吸引力。我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旅行,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与世界进行一场真诚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