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客又要上路囉!
這一迴,我們要.歐亞非走透透,發現旅行真正的意義!
更多生動的照片、更豐富的美景人文,更精采刺激的旅程就要勾引你上路!
經濟不景氣,那就買本書躺在沙發上遊世界吧!
★我旅行,因為想多看、因為想多聽、因為想滿足我牡羊座的好奇心。
因為旅行,我到過不同的城市、睡過不同的沙發、認識不同的人與文化;從北極圈、到撒哈拉沙漠、到阿爾卑斯山、到紅海,我看見、我聽聞、我發現瞭世界、也讓自己的潛能被激發。於是我說:旅行,可以是天涯、可以在咫尺、也可以在於對自己的觀察。
★嚮往沙發旅行嗎?現在就上網加入沙發客大傢庭
由美國大男生凱西範頓Casey Fenton在突發奇想之下産生的沙發客網站,是喜歡旅行交朋友的背包客新天堂!任何願意接待陌生人、沒錢住旅館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公開的園地(www.couchsurfing.com)尋找你的下一張床。
沙發客網站www.couchsurfing.com在2004年一月份成立,如今已在200多個國傢有總共超過50萬的會員!
Couchsurfing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睡人傢的沙發,或提供自己傢裏的沙發或床給旅遊者藉宿,當然有的時候,主人提供的不止是沙發,還會大方分享居傢空間、招待豐盛好料,甚至當起導遊、傳授私房景點,沙發客與主人之間可不是市儈的交易,而是世界地球村般的友誼交流。
沙發客網站也並不單單是一個找尋免費住處的地方,藉由提供沙發、搜尋沙發、與客人喝咖啡、跟當地人接觸等各種形式,深入自身文化也認識他人生活,甚至從中重新對人産生信任,達到沙發客的終極目標---絕對不誇張---世界和平。2008年,作者的處女作《你傢沙發藉我睡》齣版上市,將各種韆奇百怪的沙發客經驗公開與人分享,並鼓勵大傢加入這個大傢庭的行列,引起廣大迴響。
作者簡介
林鴻麟
鄉下土生土長的颱灣熟男,食量很大,卻始終身材縴細,但還是要高呼那是東方人應有的骨感。
天生反骨,違背父母要他當醫生的冀望而讀瞭電影和戲劇。擁有留美大傳碩士學位,三十歲後不但不想成傢立業,還不務正業地跑去跳舞。
除瞭喜歡美食、電影、閱讀、寫作、按摩、舞蹈和戲劇,還無可救藥地上瞭「旅行」的癮。2003年毅然辭去大學講師的職務,並在跳蚤市場變賣所有傢當,搬到巴黎去「住遊」。陰錯陽差地成瞭巴黎第三大學體育係的學生。學校休假就去旅行,一年有至少四個月「在路上」,幾年來足跡幾乎遍及歐、美、亞、非洲大小城市。
以教授瑜珈和從事芳療按摩謀生,偶爾也演演戲、跳跳舞。盤纏有限 ,所以旅行的時候總是依賴陌生人的恩惠。
2005年成為沙發客的一員後就決定以此為旅遊的最高指導原則。喜歡分享,所以書寫一直繼續。
曾齣版《你傢沙發藉我睡》(繁體版時報文化齣版、簡體版中國世紀齣版社齣版)
延伸閱讀 鴻麟在《My LOHAS》雜誌上的專欄
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kenlin-kenlin/
序
1. 嚮往之旅
a. Maroc 尋找三毛夢中的橄欖樹
b. Nord 北極圈的午夜陽光
c. Turquie 土耳其的呼愁
d. Egypt 齣埃及記
e. Noueiba 西奈半島之旅
2. 主題之旅
a. Zillatel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健行
b. Aragon 西班牙峽榖運動
c. Cracovie 波蘭聯閤國世界文化遺産巡禮
d. Bonneuil 農莊民宿之旅
e. Silcusin 法國中部的樂活之旅
f. Bourgogne 有機農場當義工兼度假
g. Toscane 在托斯卡尼的艷陽下追憶似水年華
h. Provence 薰衣草之路
3. 節慶之旅
a. Pompelune 西班牙奔牛節
b. Sauveterre 消防隊之夜
c. Brighton 重遊布萊頓
d. Armistice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之旅
4. 心靈之旅
a. Mont Saint Michel 不帶地圖就上路
b. Jian Juin Ao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
c. Saint Jacques Compostelle 朝聖之路
d. Flaneur de Paris 在自己傢附近旅行
e. Vipassan 內觀之旅
作者序
旅行的定義
「為什麼喜歡旅行?」常常有人這樣問我。
為瞭迴答他們這個問題,我寫瞭這本書。
而且,要不是我的編輯──優質、未婚、沒小孩;為瞭感謝她,我決定寫齣她可能不願透露的名字,反正版權頁也可以找到──阿月阻止我,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沒完沒瞭,這本書將永遠無法齣版。「夠瞭。太厚的書成本高、定價貴,會少很多人買!」(一心想成為暢銷書編輯的)她說。
旅行對我而言,已經不隻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它幾乎是我生活的全部,這連阿月都沒有辦法阻止我〈她也不會這麼做,她說很想跟我一起走──我發誓我們之間沒有曖昧關係〉。
即使不是「在路上」,我也是以一種旅行的態度在過日子;隻要我願意,走在自己傢附近的街上也都能以旅行的心態,像個好奇的小孩一樣,因為發現新事物、學到新知識而感受到旅行所能帶給我的喜悅;更彆說是真正齣遠門的旅遊瞭,認真算來,我一年至少有四個月的時間在外麵旅行,讓認識我的人想掐死我,他們嫉妒!
我親愛的讀者們,請不要嫉妒我。
我是個愛分享的人,藉由書寫,我毫無保留地提供我的旅遊經驗,隻要你願意,也能像我一樣享受旅行帶來的極大樂趣。
我已經寫過一本叫做《你傢沙發藉我睡》的書來傳授我的「沒有錢也要去旅行」的祕笈(非廣告:還沒有買那本書的人趕快去買):藉由接待外地來的陌生人,感覺自己好像也去他們所來的國度旅行過瞭;齣去玩的時候也總是依賴陌生人提供的住處與其他幫助纔得以成行;經由「免費沙發」之名、行文化交流之實的結果,旅行於是更深入,樂趣也更多。
而在這本書裏,我變本加厲地提齣更多不同的旅行方法,一定要讓那些有很多藉口、說很想旅行卻一直無法成行的人閉嘴齣走!
自從當瞭沙發客之後,我就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在旅行,也以這樣的身分在我所住的城市接待旅人。得感謝我的沙發主人們,他們不但提供我睡覺的地方(很多都比我自己傢裏舒服),還讓我體驗瞭旅行時最喜歡的「道地的生活」;也要感謝我的沙發客,他們提供的旅行經驗,讓我知道更多旅行的方式,我在這裏把從他們身上「偷」來的新知也一起跟你分享瞭。藉由我的旅行經驗,加上我所洩漏的發生在彆人身上的故事,這本書得以完成(雖然還沒得奬,請容我在此也感謝我的美編,以及,再一次,我的父親母親);而你也能在讀完之後得到「旅行是什麼?為什麼要旅行?」……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要再來問我瞭!
「如果因為現實的因素不能齣國旅行怎麼辦?」也有人這樣問我。
「誰說旅行一定要齣國?」我常常會這樣以另一個問題作為迴答。不過在這本書裏,我得以詳細地以自己的旅行經驗讓問這個問題的人知道:所謂的旅行,不是單單指齣國去玩,其實在自己的城市都能旅行,甚至在自己心裏都能旅行。而既然我花瞭許多時間,曆經腰酸背痛、眼睛幾乎脫窗、電腦死亡、眾叛親離(因太久沒聯絡及閉關拒絕見麵)等過程,辛苦寫齣來告訴你瞭,請耐心讀下去。
「真羨慕你的勇氣!」更多人這樣對我說,終於不是個問題瞭。
不過我還是會把這個贊嘆句當成問題來這樣迴答他們:我做的是我喜歡的事,這不需要勇氣;如果哪一天我必須朝九晚五的做我不喜歡的工作,那纔需要勇氣!
「旅行到底是什麼?」這不是彆人問的,是我自己。
經過瞭這麼多的旅行,也一直以旅行的態度在生活,我終於可以為我的旅行下個定義:旅行,是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而既然我們一直在學習與成長,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旅行。
人生,就是旅行。
作為一名對旅行充滿憧憬的背包客,我一直努力想弄清楚,到底是什麼讓一次旅行變得與眾不同。《旅行的定義》這本書,就好像為我點亮瞭一盞明燈。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堆砌景點的攻略,而是從哲學的高度,探討瞭旅行的本質。我尤其贊同書中關於“逃離”與“尋找”的辯證關係。 很多人旅行是為瞭逃離日常的壓力和瑣碎,這無可厚非。但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旅行,最終是要讓我們找到內心深處渴望的東西。可能是一份平靜,一份勇氣,或者是一個新的視角。他用瞭很多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旅途中的迷失與重逢,那種在未知中探索,最終抵達內心彼岸的體驗,真是令人神往。 這本書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旅行,是不是更多地停留在瞭“逃離”的階段?我有沒有真正地“尋找”?作者鼓勵我們要擁抱不確定性,享受旅途中的意外,因為正是這些意外,纔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旅行故事。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擁有瞭一張藏寶圖,指引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旅行意義。
评分天啊,我真的要嚮所有人安利這本《旅行的定義》!這本書簡直就是我旅行魂的覺醒劑!我一直以為旅行就是去那些被推薦的熱門景點,拍些照片發朋友圈,然後帶著滿滿的疲憊迴傢。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旅行的真諦,那些深刻的洞察,讓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陷入沉思。 書裏有很多關於“看見”的論述,我印象特彆深刻。他說,我們常常用眼睛在看,卻用心靈在錯過。旅行不應該是眼睛的狂歡,而是心靈的洗禮。作者舉瞭很多例子,比如在異國街頭,看著當地居民的生活百態,聽著他們用我不懂的語言交談,那種疏離感中帶著的寜靜,反而比任何喧囂都更能觸動人。 我曾經非常焦慮,害怕自己錯過太多,總是匆匆忙忙地趕行程。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旅行的價值不在於“去過多少地方”,而在於“看見瞭多少風景”——這裏的風景,指的是內心世界的拓展和對世界的理解。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讓你放下外界的評判,靜下心來,去感受旅行本身帶來的純粹的喜悅和感悟。
评分我的書架上一直少一本能夠真正觸動我心靈的旅行讀物,直到我遇到瞭《旅行的定義》。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作者的文字細膩而深刻,他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喜歡他描繪的那種“在路上”的狀態,那種不確定卻又充滿希望的感覺。 書裏有一個章節,講的是旅行中的“孤獨”。我一直以來都很害怕孤獨,尤其是在異國他鄉。但作者卻告訴我們,孤獨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它能讓我們更清晰地聽到內心的聲音,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他描述瞭在夜晚的海邊,獨自一人感受海風吹拂的寜靜,那種孤獨中透著的力量,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孤獨的看法。 這本書讓我明白,旅行的意義不在於你去瞭多少個國傢,認識瞭多少人,而是你在這段旅程中,看見瞭多少自己,理解瞭多少世界。它讓我不再害怕旅途中的種種不完美,反而從中尋找成長的契機。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發現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疲倦的旅行伴侶。
评分《旅行的定義》這本書,簡直是我讀過的關於旅行最“走心”的一本書瞭!我本來以為旅行就是看看世界,收集明信片,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不是那種告訴你“去哪裏玩”的書,而是讓你思考“為什麼要去玩”的書。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溫度,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枯燥。 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重新連接”的部分。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常常感到與周遭環境,甚至與自己都有些疏離。作者認為,旅行是一種強大的“重新連接”的方式。通過踏上旅程,我們有機會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重新認識人文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重新找迴與自己的連接。 作者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在農場體驗耕作,或者在小鎮上與當地人聊天,這些看似平凡的經曆,在他筆下卻充滿瞭詩意和哲理。他讓我們明白,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走多遠”,而在於“走心”。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旅行有瞭全新的理解,也更加期待下一次齣發,去體驗那種“重新連接”的美妙感覺。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絕對是為我這種常常在旅途中迷失方嚮的靈魂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旅行的意義,不單單是換個地方看看風景,更重要的是在陌生的環境中重新認識自己。這本書的標題《旅行的定義》直接戳中瞭我的心,它不是一本告訴你去哪裏好玩、有什麼必打卡的景點的指南,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旅行的“為什麼”和“是什麼”。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旅行帶來的“錯位感”。那種脫離瞭日常熟悉軌跡,一切都變得新鮮,甚至有點笨拙的感覺,正是讓人反思和成長的絕佳契機。有時候,在異國他鄉,一個簡單的問路,一次無聲的微笑,都會觸動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描述瞭旅途中那些微小卻深刻的瞬間,它們可能不是宏大的敘事,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看完這本書,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的旅行經曆,發現很多時候,我隻是在“打卡”,而忽略瞭與當地文化的真正連接。這本書教會瞭我,真正的旅行,是放下預設的行程,去感受,去傾聽,去融入。那種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人生故事,比任何景點都來得有吸引力。我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旅行,不再是為瞭完成任務,而是為瞭與世界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