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让全世界无法忽视!
走进 / 近古巴,看清楚世界的模样
趾高气扬,古巴人也不甘示弱;和颜悦色,古巴人就谦虚有礼
小国力量,古巴的硬颈精神,拉美文化研究者陈小雀第一手的古巴纪实
★作家南方朔、记者张翠容、政大新闻系教授冯建三 联合推荐
★历史学者胡忠信专文推荐──
已经习惯于冷战思维的台湾人,透过本书当可跳脱CNN的镜头,
重新思考为什么卡斯楚有如此坚毅的生命力,会在法庭说出:
「判我有罪吧!无所谓,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古巴,群岛国家,位于北纬21度。
台湾,福尔摩沙之岛,坐落北纬22度至25度间。
两岛屿一东一西、相似纬度同处大块陆地边缘,双双依傍大国强权身侧。
陈小雀长期浸淫拉丁美洲文化,以旅人、文化研究者多重身分,从土地、历史、人物到庶民生活,十三篇精采文章记忆古巴这座养育拉丁美洲魔幻特质基地的十三则身世;跨越时区,从台湾岛望向另一座岛屿。
作者在一九九七至二○○七年间六次进出古巴,从知识考的基础出发,透过第一手实地访查,以影像和文字勾勒出具体的「古巴经验」,辟写出结合知识跟文学的知性散文蹊径。十三篇章从古巴的地方写起,做为一国之都大港哈瓦那的城市丰姿,铺展开关于古巴种种人事时地。第二部分进入人物,分文开讲古巴三位重要人物的故事,他们是行动家、革命者同时也是思想先驱,「古巴优先」的理念在马帝、卡斯楚、切.格瓦拉三人身上传承,在在说明古巴不与世界强权唱同调的独立性从何而生。第三部分概写古巴历史几则重大事件,从脱离宗主国西班牙的独立战争到对抗强权美国的建国史,历史的痕迹在古巴每一吋的土地深深扎入,成为最鲜明的现代古巴印象。文化的厚度最能说明古巴何能以孤岛之姿影响全世界,菸草、兰姆酒、海明威、卡本迪尔、美食歌谣,古巴以物产、文学、艺术、音乐等柔性力量向世界发声,「只消吸一口喝一杯看一眼或听一首古巴,一切都让人上瘾!」
本书特色
※台湾拉美研究的推手陈小雀教授以第一手资料书写古巴。不同于旅游书等导览手册,本书以知识考基础出发,知性散文的面貌面世,带领读者「如何认识一个国家」。
※剥除大历史跟浮泛的古巴印象,十三篇观察系统性介绍古巴各层面貌,从中去清楚理解古巴何能以小国之姿影响全世界。收录文章依循「地方」、「人物」、「事件」、「文化」的排列系统阅读。
作者简介
陈小雀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学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专研拉丁美洲历史、文化及文学。因成绩优异,获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颁发「一九九八年亚尔丰索.卡索研究奖章」。曾任淡江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现为同校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着有《加勒比海诸国史:海盗与冒险者的天堂》、《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与蔗糖的革命之歌》等,译有《玻利维亚日记》(El Diario del Che en Bolivia)。
推荐序 / 胡忠信
>序曲
>记忆哈瓦那
百叶窗将强烈阳光阻挡在外,回廊则使行人免于日晒……
昔日的缺点成为今日的特色,这就是哈瓦那的美!
>马帝
马帝是民族英雄,也是现代主义先锋;
既是出色的政治家,更是文坛巨擘。
他已超越国界,成为拉丁美洲各国崇拜的思想家。
>卡斯楚
在卡斯楚的运筹帷幄下,古巴这把钥匙颇似一根鱼刺,
骨鲠在喉五十载,一连十位美国总统都奈何不了他。
>切.格瓦拉
然而,是谁缔造出切.格瓦拉神话?
是他自己?还是卡斯楚?
>大胡子游击队
这群以生命铺设古巴未来的热血青年,是受到卡斯楚的蛊惑?
抑或理想主义作祟?……他们是否曾经害怕?
>一百三十八面黑旗
黑旗是国难的哀輓,也是悲恸亲人的丧服;
黑旗上的白星彷彿泪光,在黑布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公共艺术:从壁画到标语看板
政局愈是混沌不清,古巴壁画艺术反而更活泼鲜明,
国家与文化认同就在一笔一画中徐徐扎根。
>可吸吧!
古巴菸草被国际公认品质最优,
自十九世纪以降,抽一根哈瓦那雪茄便是欧洲人贵族、富豪的享乐之道。
>蔗糖欢乐之子:兰姆酒
哈瓦那到底是神圣之都?还是堕落之城?
……又是菸又是酒,不可名状的味道,彷彿由女巫调配而出。
>海明威路线
海明威留在古巴的足迹堪称「社会记忆」,
特别是哈瓦那旧区,已被朝圣者踏出一条海明威路线。
>卡本迪尔与「美洲的神奇事实」
卡本迪尔的血统不同于一般古巴人,
抛开血统迷思,认同出生地,他以身为古巴之子为荣。
>音乐与美食二重奏
如果家乡的棕榈树是乡愁,那食物就是记忆了。
>古巴人
我趾高气扬,古巴人也不甘示弱;
我和颜悦色,古巴人就谦虚有礼。
>尾声
推荐序
认识陈小雀老师,是一个偶然。在TVBS国际新闻中心翻查资料时,看到小雀老师撰述的《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与蔗糖的革命之歌》,文笔隽永,图文并茂,对古巴历史与文化做了精简深刻的解读,我即邀请小雀老师来中广新闻网「新闻大解读」的「每日一书」畅谈本书,我们从此有了合作的默契与情谊。
小雀老师是台湾极少数赴墨西哥深造,受严谨的学术训练而有所成就的西班牙文学、拉丁美洲文化研究者,举凡我在中广主持的时事解读,只要涉及中南美洲,或者如唐.吉诃德、马奎斯的作品研讨,我必定力邀小雀老师来为听众解说,我也得到第一手的学习机会。小雀老师凡事全力以赴,认真准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是一位有耐性且叙事能力强的学者,她对西班牙、拉丁美洲研究的推动,使我们眼界为之一开,扩展了世界观。
淡江大学举办「切.格瓦拉逝世四十周年纪念论坛」,陈小雀老师邀请南方朔兄与我参加,切.格瓦拉已经成为革命世代的精神象征,甚至成为商品化先驱,当台湾民主化进入了价值颠倒、人心混乱的「创造性破坏」时期,重新阅读切.格瓦拉,译介他的经典作品,探讨他的历史定位,让我们再度回到灵魂的深处,思考生命的意义,化为行动的能量,由此可见小雀老师对社会的关怀与用心。
这本《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是陈小雀老师探讨、教学、参访旅游的新作,既有学者的严谨,有散文式的情怀,有旅者的惊奇,也有浪漫的底酝。从古巴的殖民开发史,影响深远的卡斯楚、切.格瓦拉革命,古巴政府的内外危机,乃至特殊的古巴爵士乐、美食、雪茄、魔幻写实作品、公共艺术,小雀老师如导游般一一详尽解说,对于未曾到过古巴的我们,无异是一趟难忘的心灵之旅,也是了解拉丁美洲文化的精神飨宴。
对于卡斯楚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小雀老师不是以萨伊德所形容的「东方主义」来看待,而是深入古巴历史的内在发展,从市井小民的基层观点进行「同情的了解」。已经习惯于冷战思维的台湾人,透过本书当可跳脱CNN的镜头,重新思考为什么卡斯楚有如此坚毅的生命力,会在法庭说出:「判我有罪吧!无所谓,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切.格瓦拉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的未来与古巴大革命紧紧相连,不是与她共享胜利,就是要与她共赴黄泉。」在卡斯楚与切.格瓦拉身上,我们是不是看到了唐吉诃德的理想主义情怀?
古巴与台湾在政治地理的位置相当类似,都是位于大陆的东南边陲,是海洋与大陆交锋之处,不可避免地,都成为外来殖民者的竞逐战场,也因为外来的挑战,内部的人民必须团结与融合,具备了回应的能力,也发展了文化多元的创造能力,古巴人民在政治、艺术、音乐、文化的各方面成就,对照于台湾史,是有值得借镜之处,本书正提供「知彼知己」的镜测作用。
没有古巴文化的薰陶,恐怕就不会造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没有古巴人的乐天知命,岂有古巴爵士乐的风行全球?没有美国霸权的长久打压,岂有历久不衰的古巴革命意志?没有多元文化融合,岂有充满创意的公共艺术与文学创作?陈小雀老师不落俗套地,以一位热心老师的身分,带领我们深入探讨古巴表象下面的精神本质。
这是一本了解拉丁美洲文化的入门书,也是观察古巴文化的导读书籍,没有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却有散文游记的雅俗共赏。透过小雀老师的导览,使我们宏观式了解古巴历史,微观式体验基层生活,扩张了我们思考的地平线。向小雀老师致意,希望她撰述更多相关书籍,充实我们的生活资产,做一个世界公民。
胡忠信
当我翻开《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任何期待,只想找点轻松的内容读读。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却是一波接一波。作者陈小雀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她不是那种滔滔不绝的讲述者,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娓娓道来。她的文字朴实而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古巴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对他们的情感和经历产生共鸣。那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蕴含着不平凡的人生哲理。我从中看到了古巴人民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智慧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它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失去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书。
评分《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这本书,让我对“魔幻”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那种脱离现实的奇幻故事,而是一种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奇遇、不可思议的巧合、以及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独特现象,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艺术。作者陈小雀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最寻常的场景变得充满戏剧性,将最普通的人物赋予闪耀的光芒。我读着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着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充满色彩和音乐的国度。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那些历经风霜的老爷车,那些在街头巷尾随性演奏的音乐人,那些世代相传的烹饪秘方,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回避古巴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却能在其中找到希望和坚韧,这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让这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令人惊叹的“魔幻”就存在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之中,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名叫《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的书,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简直是超乎想象。我一直对古巴这个国家充满好奇,它似乎被时间遗忘,又似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脉动。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古巴的认知之门,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作者陈小雀的文字,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游记,也不是刻意渲染的奇观,而是充满了一种亲切感和故事性。她笔下的古巴,不是游客手册上的那些经典景点,而是隐藏在巷弄深处、居民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仿佛能闻到古巴咖啡的浓郁香气,听到老建筑里传来的萨尔萨舞曲,感受到海边晚风的轻抚。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坚持,也有无奈,却都那么真实,那么打动人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古巴人民性格的描摹,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有热情和乐观的精神,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古巴,更是关于生活,关于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并且活得有滋味。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发现隐藏在平凡之中的不凡之处的读者。
评分《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世界的窗户。通过陈小雀的眼睛,我得以窥见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古巴。她的文字,不是简单的风景描绘,也不是历史的枯燥陈述,而是将古巴的独特气质,用一种诗意而又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场景深深吸引,仿佛能感受到古巴的热情、浪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她笔下的古巴人物,每一个都 so real,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和这些古巴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巧妙,她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笔触,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和瞬间,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韵味。这本书让我对古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看似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评分我一直对拉丁美洲文化情有独钟,而古巴在我心中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魔幻古巴:陈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则》这本书,无疑为我揭开了这层面纱的一角,并且是用一种如此温柔而细腻的方式。陈小雀的文字,像是一张张精美的拼贴画,将古巴的阳光、海风、音乐、舞蹈,以及那些鲜活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她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非常惊人,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感受到热带水果的甜美气息。书中讲述的十三则故事,每一则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有起承转合,有情感的跌宕,也有人性的光辉。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普通古巴人的故事,他们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接地气的描写,让我觉得古巴不再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而是一个充满真实情感和生命力的存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巴的另一面,一个不只是政治符号,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故事的真实古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