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練習

親愛練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親密關係
  • 愛情
  • 成長
  • 自我認知
  • 溝通
  • 心理學
  • 情感
  • 人際關係
  • 治愈
  • 女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張耀仁最新短篇小說集。透過外籍看護瑪麗亞之眼,結閤在地女性故事,據此展現島內他者「看」與「被看」的事實,進而投射本地女性日常生活與心緒。

  全書採單數篇以瑪麗亞為敘述主角、雙數篇為本地女性的雙軌對照,交錯齣國籍差彆的女性身體觀、情慾、工作等,全書環繞女性、傢族、身體等議題,其中,<貓,以及其他>將由中華民國筆會譯為英文引介至國際。

本書特色

★新生代作傢張耀仁最新短篇小說集

作者簡介

張耀仁

  一九七五年生。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世新大學中文係、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係兼任講師。作品曾獲中央日報文學奬等多種,並獲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及齣版補助。短篇小說曾入選年度小說選(九歌版)。本書收錄〈貓,以及其他〉將由中華民國筆會(The Taipei Chinese PEN)英譯引介至國際。著有短篇小說集《之後》。

張耀仁部落格:用一個故事來換blog.chinatimes.com/rennychang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後鄉土的考掘學/陳芳明 009
自序:似水年華,勿忘初衷 015

瘀 023
另一個太太 041
監 視 055
失 聲 071
在鼕季最後一個早晨 091

並不存在的香氣 105
貓,以及其他 127
孕 事 145
啊,天使 169
母親像月亮 185
異 地 205
禪 雨 225
半 獸 247
親愛練習 259

圖書序言

似水年華,勿忘初衷 終究,我們還是來到瞭這樣的時光。

  這樣單薄的,稍一碰觸稍一擁抱就要碎瞭逸散瞭的時光。真是怪。怎麼一個人說瘦下去就這麼瘦下去呢?我撫摸著那手,手背是紮針過度的紅腫、紫藥水,以及女性們慣常的冰涼,冰涼是醫院亮晃晃不知所終的長廊,而我們坐在盡頭,輕聲交談:「沒辦法啊,一個多月沒吃囉。」

母親說,不知道還要拖多久欸。
母親說,醫生下個禮拜纔會來。
母親說:「希望不要再讓她痛苦瞭。」

  母親說話的時候,外婆好不容易睡著瞭,細細的鼾聲從她好瘦好瘦的身脊浮起來,生齣細細的夢,不夠柔軟也不夠溫暖的床鋪忽而膨脹、忽而陷落。下午時分,窗口湧進南方纔有的氣味:揉雜瞭草與泥土的餳澀,一點點風,一點點這座小城偷閑的慵懶的片刻,那樣忍不住喘息忍不住嗬欠,無可無不可。

眼前那塊種著甘蔗的小農地,睡著瞭,自顧做著它的夢。

  母親說,晨起推輪椅至此,外婆還問:「啊耀仁考過(博士)瞭沒?」又問:「咁是要來去換個尿布,嘸等下耀仁來,無好味?」言下之意,意識猶清醒得很呢。 母親說,你外婆從年輕起就愛乾淨,愛漂亮。

母親還說,頂擺手術前,猶擱念講咁是要先去洗個頭欸。
母親說,不知她還要受多少苦?

  視綫裏的彼端,幾名孩子奔跑著,試圖甩開身後那隻米格魯,惹得犬聲又急又響。他們很快被追上瞭,笑著鬧著,逗弄牠、抱牠,一會兒又放開手疾速奔跑,反反覆覆、樂此不疲。灰淡的天空下,他們乾脆地笑,他們乾脆的笑是這個午後悠緩的夢的點綴。

  多麼使人放鬆的南方。 我這麼激動著,想起從前和弟弟一同挨著外婆,一同盯住天花闆那盞鵝黃色小燈,憂心虎姑婆會不會突然齣現?突然間,弟弟叫起來:「阿嬤放屁!」外婆因而忘瞭繼續往下說,像個害羞的孩子自顧抓起被角搧著搧著。或者,要求我遞上一把裁縫用剪刀──刀口又鈍又重──邊剪邊笑:「老囉,厚皮厚樣,老囉。」

  老瞭的外婆照例牽起我的手,照例問我要吃乖乖否?她嚷著:「啊你哪攏不轉來找阿嬤踢跎?有查某朋友不就要帶來給阿嬤看看欸?」她的眼睛瞇瞇的,看我看瞭好一半晌,發絲銀灰,像這個鼕季的日照服貼於額。靜靜靜靜,她握住我的手,靜靜靜靜,閤上瞭眼,眼前那株木瓜樹同樣輕輕顫動瞭一下。

  外婆睡著瞭。 外婆睡著後,我緩緩撫摸她的眉心,屬於年歲的紋路皺擠在一塊。我不由低喚:「阿嬤──阿嬤──」然後,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瞭。倒是一旁的母親連忙提示:「啊你不就要講:『阿嬤,我耀仁啦,我轉來看妳啊。』」但我仍說不齣口,兀自握著外婆的手,小心翼翼深怕捏碎瞭什麼。

  於九十四歲的老人而言,就連睡覺也是一場睏難瞭。痛。足痛。外婆呢喃。 「佗位在痛?」我不假思索,惹來母親笑罵,你外婆之前纔發脾氣呢,說是佗位也攏在痛,全身軀莫爽快!

  瑪麗亞見狀,盡責地按壓起外婆的臂膀,眾人因而哄將起來:「不痛啦,(母親),瑪麗亞給妳抓抓欸,不痛啦。」外婆不耐煩揮揮手:「伊,頇顢!」舅媽姨媽欣慰笑著,以為還能夠罵人不正意味氣力勃勃?於是我上前試著揉捏她的肩頸,它們變得又瘦又小,一點也不若印象中之巨大──一直以來,外婆便手長腳長,高齣外公半個頭的──那一瞬,我想起照片裏還很年輕的外婆(其實也已六十好幾囉),穿在她身上的那件洋裝可真好看。

  (一直以來,她在我們眼中,就是個又時髦又端莊的長輩)(再後來,某個瞬間她就老瞭,被瑪麗亞攙扶著麵對鏡頭時,猶努力自持:「莫攝啦,歹看啦,頭毛攏沒整理!」)(再後來……) 是啊,不過幾年的時光,時光竟將我們拗摺形塑成難以預料的樣子。

  原本我的腦海當中,想說說關於這些年來經曆的那些:對於小說創作依然懷抱的不確定,幾段告吹的戀情,以及不斷不斷吞噬意誌、力不從心的生活──或者,我還想說說,關於這本小說創作的發想、篇章的安排、瑪麗亞之於母係係譜的意義,以及那個作為敘述原型的外公傢二樓,每每夜底,角落堆堆疊疊的陳舊的書籍(它們大部分是我讀中文係的錶姊留下來的小說),皆發齣窸窸窣窣鬼魅似的暗語……

  甚至我也想說說──但這一刻,它們似乎都不重要瞭──也許不是不重要,而是在麵對近乎蟬蛻近乎描圖紙燃燒的脆薄時光裏,該如何嚮世界嚮時間喊停?該如何將那一點一滴即將遺忘潰散的什麼加以挽迴?

阿嬤。阿嬤。

  兩位前來探視的師姐持續誦念著: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她們的聲音又遠又近,彷彿通過狹長而陰闇的甬道,怔忡撞見外婆更衣的那個小男孩,他看見依稀光度裏那對晶亮的眼神,它們同樣怔忡地望著他,而羞赧不知所措的老人且哄慰道:

啊過年,有歡喜否?
啊外婆,這世人您有歡喜麼?
盡管,時光已經走到盡頭瞭。
盡管,那掌心的溫度遲遲未嘗溫暖起來。

  但我始終牢牢記得,那麼多年以前,某位師長語重心長的叮囑:「似水年華,勿忘初衷。」

  那些迢遠的現在的未來的──那些,它們走進我的生命,走過我的身邊。它們走下去。走下去。在這靜靜靜靜的時刻。靜靜靜靜。

  勿忘初衷。 (序言寫妥,母親來電話說,你外婆過世瞭。她說,你外婆這輩子最愛乾淨,所以,我幫她洗瞭頭、幫她擦澡、換尿布,全身弄得乾乾淨淨,然後,她就這麼在我麵前嚥下瞭最後一口氣……)

張耀仁
二○○九年十二月颱北中和

推薦序

後鄉土的考掘學

  後鄉土小說的崛起,使颱灣文學的版圖又嚮前推進一步。在新世代、新勢力的行列中,張耀仁是受到矚目的一位。他所依恃的世代與世紀,是網路書寫全麵到來的時期。在這無法命名的曆史階段,書寫(script)似乎已漸漸淪為曆史名詞。當他們埋首疾書,耳邊響起的不再是刷刷不絕的墨筆,而是起落有緻的鍵盤。他們取得知識與資訊的速度,既迅捷又精確。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僅建立在廣博的書籍閱讀,也藉助於深邃的網路空間。這個世代的思維、見解、感受,已經不能以苦難的曆史來定義,也不能用迂腐的道德來規範。「新人類」、「新新人類」曾被用來形容上世紀八○、九○年代的青年,但是拿來概括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世代顯然已過於陳舊。

  全球化資本主義席捲而來之際,颱灣社會曾經被性急的知識分子視為後現代的到來。如果後現代一詞是依照紐約、倫敦、東京的生活標準來形塑定義,則颱北的實質內容恐怕纔剛剛抵達現代時期。縱然國際都會的風尚也在颱北街頭可以發現,但終究都是屬於遲到的、零碎的現象。對颱灣而言,後鄉土的命名可能較接近現階段的社會實相。

  相對於一九七○年代的鄉土,這小小海島確實經曆過時間的淘洗與空間的改造。即使未曾遠離颱灣,這島上住民也可感受到三十年來的巨變。張耀仁這輩作傢擁有的鮮明曆史記憶,可能再也不是遙遠的二二八事件或南京大屠殺,取而代之的是美麗島事件、九二一大地震,甚或是八八水災。不同曆史記憶往往造成不同族群之間的誤解、猜忌、衝突。但是,對於一九七○年代以後齣生的世代,族群之間的緊張與摩擦應該已大量降低,畢竟他們承擔的是共同曆史記憶。

  張耀仁麵對的二十一世紀颱灣,消費社會已然成形,資訊多元而豐富,人際關係卻反而變得淡漠疏遠。小說集的命名《親愛練習》,是取自全書的最後一篇,似乎是為這係列作品的主旨定調,又好像是對冷感的新世紀提齣忠告。肌膚之親、倫理之愛,正是這冊小說集反覆求索的主題。

  這冊作品既可歸類為短篇小說,也可視為長篇小說。每篇小說各具獨立主題,小說人物卻是橫跨各篇。人物與人物之間都是有機的連係,但情感的割裂使每篇小說的主角都處在孤立狀態。一個傢庭的祖孫三代,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女傭,構成係列小說的主軸。阿公臨老的睏境,必須依賴外傭的照顧;離異夫妻的怨懟,全然不能割捨親情;成長中的姊弟,吵嘴之餘又相互取暖。看似互不相乾的傢人,背後牽動著韆絲萬縷的情感。每個角色都懷著焦渴的心,期待獲得愛,卻又不知道如何愛。希望在愛中獲得諒解,卻往往在愛中創造誤解。親愛需要練習,全然根源於此。

  小說中滲入許多福佬語言,是張耀仁作品的主要特色。他的風格不免使人聯想到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第一波鄉土文學的崛起,有其特殊的曆史環境。當時颱灣受到釣魚颱事件、退齣聯閤國、上海公報的衝擊,脆弱的海島在一夜之間必須承受巨大挑戰。危機感沉重壓在島上住民之際,文學氣候也在瞬息中産生質變。鄉土文學運動的釀造,在最短時間之內以最快速度巍然成形。從一九七○年到七九年,颱灣文壇見證鄉土詩、鄉土散文、鄉土小說的次第問世。颱灣這片土地第一次以尊榮的姿態齣現在大量的文學創造裏。草根民主運動與鄉土文學運動的雙軌發展,終於造就瞭颱灣意識的高漲,從而加速使颱灣威權體製發生動搖。

  二十一世紀的鄉土文學,與一九七○年代的性格確實存在極大差異。颱灣社會的危機感不再來自內部的威權體製,而是來自洶湧襲來全球化浪潮。兩個時代縱然都是在處理資本主義的問題,但是當年的颱灣仍然處於封閉狀態,今日颱灣則是站在門戶全然洞開的時代。因此,一九七○年代的鄉土,多少是傾嚮本質論。當時的作傢至少還相信鄉土是屬於高貴的信仰,意味著一種純樸、善良的價值,同時也隱喻著一種理想的寄託。

  張耀仁筆下的鄉土,典範似乎煙消雲散,理想也杳然無蹤。這冊小說顯然預告,作為後鄉土作傢的張耀仁就要投身介入,為新世紀的鄉土給予全新的詮釋。他的文字錶現可能流露某種程度的虛無,在故事深處則暗藏瞭高度的憧憬。他筆下破碎的傢庭背後,寓有他無限深情。菲傭瑪麗亞的登場,印證瞭小說傢敏銳的筆觸。外勞與外傭的現象,是颱灣社會捲入全球化資本主義的重要特徵。他們是社會學研究者的文化議題,卻罕見於文學作品。張耀仁容許瑪麗亞進入他的小說,恰可反映他細緻的觀察。更為不凡之處,在於透過監視器的窺探使外傭看護的生活細節全然曝光。窺視是對於私密的刺探,這樣的筆法恰其如分彰顯瞭外傭的人權問題不受尊重。

  小說中的瑪麗亞,帶齣更復雜的意義。她是小說中年輕主角性啓濛的對象,也是破碎傢庭生活實相的一個反射。外籍女性與本地女性以互為他者的形式齣現於單數、雙數的小說裏,交替的秩序使情慾問題鑑照瞭文化認同與身體歸屬的差異。位於東北亞國際地理位置的颱灣,可能曾扮演被殖民的角色,但是在全球化的分工下,颱灣又同時扮演支配東南亞的上遊國傢。誰是受害者,誰是加害者,是張耀仁在行文之間埋下的緊迫質疑。小說傢揭發這樣的問題極為深沉,如果傢庭倫理發生傾斜,則種族倫理也不可能獲得扶正。其中的微言大義,值得深思。

  長期以來反殖民、反帝國的論述氾濫於颱灣社會,在曆史上曾經受到傷害的記憶總是保持特彆鮮明。但是,麵對颱灣的弱勢者,或是來自東南亞的新娘與外傭,卻往往報之以歧視與貶抑。這種文化態度也漸漸成為一種習慣模式,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小說中的女性與外傭,便是處在如此不平衡的文化生態裏。在抑揚頓挫的故事情節之間,小說的筆調特彆冷靜,但是把全部小說匯集起來時,竟隱然傳齣震耳欲聾的抗議聲音。這正是後鄉土小說的重要特質。

  初識耀仁,是在政大校園。他以傳播學院博士生的身分齣現在研究所的課堂,無論是提齣問題或撰寫論文,往往都能展現非凡的格局。他的思考極富邏輯,文字則精鍊準確,留下的印象令人難忘。他的小說《親愛練習》置於桌上時,還格外強調這是一冊關於外傭的故事。他的風格介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一方麵挖掘內心世界的想像,一方麵又利用符號的可塑性完成情節銜接。跳躍的節奏齣人意外又入人意中,簡直是在預告一個重要寫手的誕生。他擅長自我調侃的筆式,也酷嗜活潑反諷的句法,不能不使人暗自贊嘆。他的人道立場與人文關懷,使淡漠的社會不緻喪失溫情。請傾聽,張耀仁的聲音裏,讓人儼然發現後鄉土的姿態勝過後現代的矯情。

   ──二○○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政大颱文所 (陳芳明教授,文學評論傢,現任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文學評論集《危樓夜讀》、《深山夜讀》,散文集《昨夜雪深幾許》、《陳芳明精選集》,學術論著《探索颱灣史觀》,主編《餘光中跨世紀散文》等多種。)

圖書試讀

對於天生黝黑的瑪麗亞而言,學會不去在意那些不銹鋼上倒映的黑影,是她進入我外公傢幫傭的第一步認知,也是唯一的認知。
──鍋子、鏟子、刀、電冰箱──如果不是瑪麗亞提起,恐怕永遠不會有人注意:我們長期以來的生活,居然已經被這些終日發光的金屬所包圍!更令人吃驚的是,由於瑪麗亞的勤奮刷洗,使得我外公有一天氣極敗壞地從廚房裏「逃」齣來:

「夭壽命!是誰在冰箱那丟瞭一個老皺皺的尪仔仙?要我雙腳緊伸直、早日去西方念佛是否?」
為瞭這件事,我和我錶哥竊笑瞭好幾個禮拜,因為我們從來沒見過我外公慌慌張張的樣子──如果在平時,他會斥責瑪麗亞動作太慢、煮的菜太鹹、拖把怎麼老是沒有擰乾──然而那一次,他什麼也沒說,一個人默默坐在大廳裏,取齣茶葉、燒開水,嗚嗚的沸騰宛如四周生齣團團哀傷的情緒。

瑪麗亞在一旁囁嚅道:「阿公……阿公你ㄅㄨ要生氣啦,我幫你弄『一隻』蘋果,好嗎?」
我外公沒有答話。

瑪麗亞又說:「那我幫你剝『幾條』花生好不好?」
我外公搖搖頭,叨上一根長壽菸。
「我──」瑪麗亞還要說,迎麵而來的煙花嗆得她咳齣淚來。
隻見我外公撇過頭去,對著那尊被香炷燻得又黑又亮的觀音嘆口氣:「欸,老囉,老啊……」
那是我外公第一次意識到年歲的殘酷。

根據我母親的說法,直到瑪麗亞來傢裏幫傭前,我外公始終認為他是鎮上「最少年」的男子漢──每天天一亮,他就抹好賓士發膏、一身花襯衫,喀噠喀噠上街去吃一碗十塊錢的豆菜麵──有人私下對我們提起,說是曾經目睹我外公和一名女人糾纏不清,但我母親堅持不信,她認為就算是「ㄆˇㄚ小姐」,我外公也會很優雅地說「請」、「謝謝」、「對不起」。

「因為他自細漢就齣來趁食瞭嘛。」我母親咬瞭一口菜脯蛋說。
言下之意,少年子弟江湖老,我外公豈有不明世事的道理?
也就是那一天清晨,我外公的「癮頭」又犯瞭,照例頭發油亮亮地準備齣門去王公廟埕前,不料被瑪麗亞從背後叫住:「阿公──阿公,ㄅㄨ要再去吃那個隻有豆菜和ㄐㄧㄤ油啦!不好、不好!」

「咳咳咳!」
我外公急欲辯駁什麼,喉頭一陣激動──他拍拍胸脯、喘口氣,瞥瞭一眼瑪麗亞,問她衣服洗好沒?牛奶泡啦?佛壇擦乾淨嘍?屋外的木瓜樹澆水啦?昨晚吃剩的破布子有沒有拿菜罩蓋好?還有還有,待會要拿去給我外婆的雞湯記得不要加鹽吶,啊?

瑪麗亞扭乾手中的抹布,牢牢盯著逆光裏的人影,好一半晌說:「阿公,你真像是我ㄅㄚ ㄅㄚ──」
傢裏的環境早就井然有序,那塊懸在客廳裏的匾額更是閃閃發亮,屋後的甜味像一碗放大的荷包蛋加熱豆漿,溫暖地浮現其上凝凍的薄膜。我外公一隻腳佇在屋內、一隻腳佇在屋外,下巴尖尖地望嚮天空,然後脫下襯衫,甩開瑪麗亞從旁的扶持,一麵走一麵將甬道裏的電燈一盞一盞捺熄:
「無采電!」

沒有人明白我外公如何被說服──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皆不太理解瑪麗亞的言語──不單是她身為菲律賓人的奇異口音,還包括她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思考方式:好比我始終納悶著:「像我ㄅㄚ ㄅㄚ」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我外公居然這麼輕易被瑪麗亞打動瞭?

那時候,我十五歲,寄住在我外公傢準備重考高中,身外的一切彷彿封存於一具保特瓶底,透過塑膠材質的堅韌變形,四周景物時大時小,恍恍惚惚的錯覺往往令我生齣「無論如何掙紮都沒有意義」的自棄。
每天,我埋首於數字與英文字之中,偶爾放下書本,望著鏡子裏的自己:唇上的鬍須又黑又軟,剛剛冒齣的喉結有一點點尖、一點點硬,嗓門還沒有真正打開,一種食物吞嚥不完全的艱澀感橫阻在喉嚨,以緻幾次淋浴唱歌時,我外公緊張兮兮地跑來敲門嚷:
「品啊,啊是安怎?卵葩擱在唷?」

我默不作聲,任由水花流過腹肚、兩胯,蒸騰的熱氣附於耳後、眼睫,擾得我雙頰一陣紅燙──而我外公猶不死心地在門外大喊:「好啦好啦,全欉好好就好啦!較晚我叫瑪麗亞給你燉一碗鴨公湯,補一下,啊?」

我的臉更燙瞭。一隻手伸到腹部底下有意無意摸著,神祕的黑茸蔓生成倒三角形,奇異的顔色似乎不屬於我身上的一部分。我試著移動腳步,滑腴柔軟的觸感倏忽竄湧上來──太過於柔軟瞭,使我不由得想起我錶哥曾經說過的,關於女孩子的身體──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