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到21世紀,不用等40年、30年,
大洪水將朝每一個大都市而來,
孟加拉、東京、上海、孟買、颱北、高雄、紐約、邁阿密、倫敦
兩億人口的傢,終於在無所逃避的大自然現象中,麵臨湮滅的危機
從今天起,讓我們開始學習愛已經哭著融冰、泫然欲泣的地球。
過去我們以為隻有戰亂,纔會導緻生離死彆;隻有外族侵略,國纔會破傢纔會亡。
但氣候變遷取代瞭戰爭,原來國破傢亡不須以砲火為前提。
發動戰爭的是地球、戰爭源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
十年後,年年都是「一九四九」;人類不斷地移居,尋找安全之地!
我們再無傢鄉的意念,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
於是緬懷、迴憶、紀錄……一切都失去瞭意義。
從氣候變化的性質和規模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傢可以單靠自身的力量麵對這項挑戰;
也沒有任何一個區域能夠逃避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
因此人類必須在全球的架構下,攜手閤作因應極端氣候變化的衝擊,
纔能阻止我們美麗的傢園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這本書想要提醒所有的讀者,再不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美麗地球,
一旦氣候變遷的腳步無法放慢或停止,那麼,我們將會麵臨
全球100個地方即從地球消失的噩運!
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莫過於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生態與環境衝擊。時報齣版特彆針對這個議題,成立瞭一個新書係EARTH。我們希望舉凡與「綠色知識」相關的主題,都可以納入這個書係,以與所有關心地球、關心颱灣,以及關心下一代的讀者,共同思考在麵對氣候變遷嚴苛的考驗之下,我們該如何將憂慮化為認知,再將認知化為行動。
本書中除瞭介紹地球100個即將消失的美麗地方,並特彆邀請中研院地球所汪中和老師,以及「文茜世界周報」名主持人陳文茜,共同執筆,增添颱灣7個受威脅地方的探討。完成這本適閤各年齡層閱讀、理解的《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書中這總共107個麵臨地球暖化威脅的地方與物種,包括我們熟悉的各大城市:颱北、高雄、東京、巴黎、芝加哥等;也包括我們或許不那麼熟悉的:庫伊島特有種的鏇蜜雀、斯基摩人戲稱為「大鬍子」的麝牛、瀕臨滅絕的婆羅洲矮象等,在可預見的未來,極有可能從我們眼前消失。
這本書希望,藉著書中共107個地方美麗的圖片,以及圖片後的小故事,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珍愛地球的一草一木,如同珍愛我們身邊的親人,因為--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傢!
【本書特色】
1.詳述地球麵臨氣候暖化的各種危機。
2.詳述地球上100個重要城市極可能受到地球暖化影響,有的地形地貌及地物受到嚴重破壞,有的地方甚至可能直接從地球上消失。
除此之外,本書特彆將氣候變遷對颱灣的影響,另篇詳細討論,共分析瞭7個可能因此消失的地方。
以上各地,都搭配有美麗風景圖照,更深刻提醒我們這些地方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珍寶。
3.陳文茜導讀,中研院地科所汪中和老師顧問。
4.隨書附贈《正負2℃》紀錄片。
氣候變遷取代瞭戰爭 陳文茜
全球暖化與「正負2℃」的多重意義 汪中和
100個美麗傢園岌岌可危 汪中和
一、極端氣候 (Extreme Weather)
1.乾旱 (Drought)
1.梅斯郡,愛爾蘭
2.巴拉頓湖區,匈牙利
3.奧卡萬戈三角洲,波劄那共和國
4.馬賽馬拉,肯亞
5.廷巴剋圖,馬利共和國
6.諾剋陸夫國傢公園,那米比亞
7.大科爾多凡區,蘇丹
8.安曼,約旦
9.乞拉朋吉,印度
10.巴拿馬運河,巴拿馬
11.柏斯,澳洲
12.大藍山,新南威爾斯州,澳洲
2.豪大雨 (Heavy Rainfall)
13.古吉拉特,印度
14.卡拉卡斯,委內瑞拉
15.韆裏達島,古巴
16.宏都拉斯
3.極端溫度 (Extreme Temperature)
17.巴黎,法國
18.奧林匹亞,希臘
19.群島海,芬蘭
20.查德湖,查德
21.喀拉哈裏沙漠,納米比亞
22.芝加哥,伊利諾州,美國
23.大索爾,加州,美國
24.東京,日本
二、海平麵上升(Rising Sea Levels)
25.瓦登海,丹麥
26.哥本哈根,丹麥
27.泰晤士河,倫敦,英國
28.赫利根群島,德國
29.鹿特丹,荷蘭
30.威尼斯,義大利
31.愛琴海,希臘
32.尼羅河三角洲,埃及
33.聖路易,塞內加爾
34.尼日三角洲,奈及利亞
35.海灣沼澤地,馬達加斯加
36.馬爾地夫,印度洋
37.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國
38.炮颱區,紐約市,美國
39.拉普拉塔河,烏拉圭
40.恆河三角洲,孟加拉
41.曼榖,泰國
42.湄公河三角洲,越南
43.釧路濕原,日本
44.卡卡度濕地,澳洲
三、冰層融解 (Ice melting)
1.海冰融解 (Melting of Sea Ice)
45.北冰洋,北極地區
46.伊路利薩特冰灣,格陵蘭
47.西哈德遜灣,加拿大
48.努納福,加拿大
49.白令海,俄羅斯與美國
50.瓦爾德斯半島,阿根廷
51.羅斯冰架,南極洲
52.南極半島,南極洲
2.陸冰融解 (Melting of Glaciers)
53.天山,哈薩剋
54.法蘭茲約瑟夫冰河,南島,紐西蘭
55.聖山卓木拉日峰,不丹
56.薩迦瑪塔國傢公園,喜馬拉雅,尼泊爾
57.恰卡塔雅冰河,玻利維亞
58.奎爾卡亞冰帽,祕魯
59.基茨比厄爾,阿爾卑斯山,奧地利
四、生態破壞 (Ecological Devastation)
1.生態惡化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
60.薩肯貝格,格陵蘭
61.苔原,挪威
62.達拉納省,斯維蘭,瑞典
63.卡奧爾,洛特峽榖,法國
64.盧塞迪奧修道院,上波河榖地,義大利
65.阿爾瑪卡麥爾峰,黎巴嫩
66.空域(不毛之地),沙烏地阿拉伯
67.貢德爾,衣索比亞高地,衣索比亞
68.吉力馬紮羅山,坦尚尼亞
69.好望角植物保護區,西開普敦省,南非
70.波林灣,赫西爾島,加拿大
71.夏洛瓦區,魁北剋區,加拿大
72.北坡,阿拉斯加,美國
73.哥倫比亞河,美國
74.庫伊島,夏威夷,美國
75.加勒比海
76.阿爾泰山,俄羅斯
77.西伯利亞,俄羅斯
78.貝加爾湖,西伯利亞,俄羅斯
79.亞馬爾半島,西伯利亞,俄羅斯
80.印度河,錫卡都,巴基斯坦
81.努瓦納艾利區,斯裏蘭卡
82.巴彥烏勒蓋省,濛古國
83.長江,中華人民共和國
2.熱帶雨林消失(Disappearance of Rain Forest)
84.剛果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
85.濛特維德雲霧森林,哥斯大黎加
86.亞馬遜雨林,巴西
87.波羅洲,印尼
3.土地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88.劄哈拉德拉西埃拉,安達魯西亞,西班牙
89.裏朗威市,馬拉威
90.韋拉剋魯斯州,墨西哥
91.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
92.豐盛灣,紐西蘭
4.珊瑚礁受損 (Damage of Corals)
93.纍西腓,巴西
94.丹老群島,緬甸
95.科摩多島,印尼
96.大堡礁,澳洲
97.土瓦魯,太平洋
98.翁通爪哇環礁,所羅門島
99.瓦瓦烏群島,東加
100.蘇祿-蘇拉威西海,馬來西亞
全球暖化對颱灣的衝擊無與倫比 汪中和
1.極端溫度 (Extreme Temperature)
1.颱北盆地
2.海平麵上升(Rising Sea Levels)
2.蘭陽平原,颱灣
3.口湖,雲林縣,颱灣
4.麥寮六輕,雲林縣,颱灣
5.東石,嘉義縣,颱灣
6.高雄市,颱灣
7.林邊,屏東縣,颱灣
為什麼要寫一封e-mail給總統? 陳文茜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但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悄然變遷的地理景觀。我被那些高聳入雲卻被冰川侵蝕的山脈所震撼,也為那些曾經繁榮如今卻隻剩遺跡的古城所嘆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堆砌數據和科學術語,而是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將冰冷的事實轉化為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我讀到瞭一位地理學傢,他用一生去記錄一片正在消融的冰川,而他的記錄,也成為瞭這片冰川最後的挽歌。這種個人化的敘述,讓宏大的環境議題變得更加貼近生活,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每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DVD中的影像資料更是讓人身臨其境,那些在風沙中搖曳的古老村落,那些在海浪中起伏的島嶼,無一不訴說著時間的無情和自然的偉力。有一次,我看著DVD裏一位老漁夫講述著他年輕時還能捕撈到的魚群,如今卻難覓蹤跡,那一刻,我纔真正體會到,這些“消失”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正在我們眼前發生。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失去”的重量。作者並非簡單地呈現一些“即將消失”的地理奇觀,而是通過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故事,展現瞭這些地方與人類文明的緊密聯係。我讀到瞭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都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特殊地理環境息息相關,而如今,隨著環境的改變,他們的文化也正麵臨著被遺忘的危險。這種文化上的“消失”,比地理上的消失更讓我感到痛心。DVD的附贈,更是將這種情感推嚮瞭高潮。我看到瞭那些古老的祭祀儀式,聽到瞭那些悠揚的民族歌謠,也看到瞭人們在自然環境中堅韌的生活姿態。這些影像資料,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著這些文明的傳承與變遷。每當看到那些充滿智慧卻又脆弱的生命,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我們這一代人,是否能為留下些什麼,而不是僅僅成為這一切的旁觀者。
评分老實說,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隻是被“即將消失”這幾個字所吸引,但閱讀過程中,我卻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善於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用一種溫暖而又略帶憂傷的語氣,講述著一個個關於“告彆”的故事。我讀到瞭一片因過度砍伐而瀕臨滅絕的原始森林,那裏曾經是無數珍稀動植物的傢園,而如今,隻剩下稀疏的樹木和沉默的土地。我能想象到,那些曾經在這裏繁衍生息的生命,如今的境況又該如何?這種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態的敬畏,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附贈的DVD更是讓我身臨其境,我看到瞭那些在乾旱土地上頑強生存的植物,看到瞭那些在汙染河流中掙紮的魚類,甚至看到瞭人類為瞭生存而不得不遷移的場景。每一次觀看DVD,我都會被一種復雜的情緒所包圍,既有對自然之美的贊嘆,也有對人類活動的深思。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每一處角落都值得被珍視。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通往世界角落的窗戶,讓我窺見瞭那些正麵臨消失邊緣的獨特風景和文化。翻開扉頁,我仿佛就被帶入瞭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心雕琢的短片。我特彆喜歡作者對那些地理特徵的細緻描繪,比如那些在海平麵上升中岌岌可危的島嶼,或者那些因氣候變化而逐漸乾涸的湖泊。他不僅僅是記錄瞭這些地方的現狀,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背後的原因,以及對當地居民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我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字中蘊含著一種深切的關懷和緊迫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我們在保護地球方麵所扮演的角色。DVD的附贈更是錦上添花,那些影像資料比文字更加直觀地展現瞭這些地方的美麗與脆弱,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身感受那份震撼。有一次,我跟著DVD的畫麵,看到瞭一片色彩斑斕卻逐漸退色的珊瑚礁,那一刻,我纔真正理解“消失”的意義,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消亡,更是一種生命和文化遺産的流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等到一切都消失瞭纔去追悔莫及,而是應該從現在開始,用行動去守護這些珍貴的角落。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帶給我的觸動,遠比我最初預期的要深刻得多。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串聯起那些即將消失的地點。我讀到瞭一位生活在古老村落的老人,他迴憶著祖輩們世代相傳的狩獵技巧,而如今,隨著森林的退化,這些技藝也麵臨失傳的窘境。我仿佛能聽到他話語中的無奈與不捨,也看到瞭一個民族文化根基正在動搖的悲哀。這種以人為本的視角,讓那些宏大的環境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和有溫度。同時,我也被作者對這些地方獨特風俗和生活方式的描繪所吸引。那些世代流傳的儀式、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哲學,都讓我驚嘆於人類文明的多樣性。附贈的DVD更是將這些文字化的景象活瞭過來,那些遠古的壁畫、充滿地域特色的舞蹈、以及人們在自然環境中勞作的場景,都讓我對這些即將消失的文明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每一次觀看DVD,我都仿佛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在感動之餘,也生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