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到21世纪,不用等40年、30年,
大洪水将朝每一个大都市而来,
孟加拉、东京、上海、孟买、台北、高雄、纽约、迈阿密、伦敦
两亿人口的家,终于在无所逃避的大自然现象中,面临湮灭的危机
从今天起,让我们开始学习爱已经哭着融冰、泫然欲泣的地球。
过去我们以为只有战乱,才会导致生离死别;只有外族侵略,国才会破家才会亡。
但气候变迁取代了战争,原来国破家亡不须以砲火为前提。
发动战争的是地球、战争源头来自极地的冰川,来自沉默于地底的火山地震带。
十年后,年年都是「一九四九」;人类不断地移居,寻找安全之地!
我们再无家乡的意念,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保证安住数十年。
于是缅怀、回忆、纪录……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从气候变化的性质和规模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靠自身的力量面对这项挑战;
也没有任何一个区域能够逃避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在全球的架构下,携手合作因应极端气候变化的冲击,
才能阻止我们美丽的家园从地球上消失!
所以这本书想要提醒所有的读者,再不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美丽地球,
一旦气候变迁的脚步无法放慢或停止,那么,我们将会面临
全球100个地方即从地球消失的噩运!
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莫过于全球暖化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冲击。时报出版特别针对这个议题,成立了一个新书系EARTH。我们希望举凡与「绿色知识」相关的主题,都可以纳入这个书系,以与所有关心地球、关心台湾,以及关心下一代的读者,共同思考在面对气候变迁严苛的考验之下,我们该如何将忧虑化为认知,再将认知化为行动。
本书中除了介绍地球100个即将消失的美丽地方,并特别邀请中研院地球所汪中和老师,以及「文茜世界周报」名主持人陈文茜,共同执笔,增添台湾7个受威胁地方的探讨。完成这本适合各年龄层阅读、理解的《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
书中这总共107个面临地球暖化威胁的地方与物种,包括我们熟悉的各大城市:台北、高雄、东京、巴黎、芝加哥等;也包括我们或许不那么熟悉的:库伊岛特有种的旋蜜雀、斯基摩人戏称为「大胡子」的麝牛、濒临灭绝的婆罗洲矮象等,在可预见的未来,极有可能从我们眼前消失。
这本书希望,借着书中共107个地方美丽的图片,以及图片后的小故事,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珍爱地球的一草一木,如同珍爱我们身边的亲人,因为--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
【本书特色】
1.详述地球面临气候暖化的各种危机。
2.详述地球上100个重要城市极可能受到地球暖化影响,有的地形地貌及地物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地方甚至可能直接从地球上消失。
除此之外,本书特别将气候变迁对台湾的影响,另篇详细讨论,共分析了7个可能因此消失的地方。
以上各地,都搭配有美丽风景图照,更深刻提醒我们这些地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
3.陈文茜导读,中研院地科所汪中和老师顾问。
4.随书附赠《正负2℃》纪录片。
气候变迁取代了战争 陈文茜
全球暖化与「正负2℃」的多重意义 汪中和
100个美丽家园岌岌可危 汪中和
一、极端气候 (Extreme Weather)
1.干旱 (Drought)
1.梅斯郡,爱尔兰
2.巴拉顿湖区,匈牙利
3.奥卡万戈三角洲,波札那共和国
4.马赛马拉,肯亚
5.廷巴克图,马利共和国
6.诺克陆夫国家公园,那米比亚
7.大科尔多凡区,苏丹
8.安曼,约旦
9.乞拉朋吉,印度
10.巴拿马运河,巴拿马
11.柏斯,澳洲
12.大蓝山,新南威尔斯州,澳洲
2.豪大雨 (Heavy Rainfall)
13.古吉拉特,印度
14.卡拉卡斯,委内瑞拉
15.千里达岛,古巴
16.宏都拉斯
3.极端温度 (Extreme Temperature)
17.巴黎,法国
18.奥林匹亚,希腊
19.群岛海,芬兰
20.查德湖,查德
21.喀拉哈里沙漠,纳米比亚
22.芝加哥,伊利诺州,美国
23.大索尔,加州,美国
24.东京,日本
二、海平面上升(Rising Sea Levels)
25.瓦登海,丹麦
26.哥本哈根,丹麦
27.泰晤士河,伦敦,英国
28.赫利根群岛,德国
29.鹿特丹,荷兰
30.威尼斯,义大利
31.爱琴海,希腊
32.尼罗河三角洲,埃及
33.圣路易,塞内加尔
34.尼日三角洲,奈及利亚
35.海湾沼泽地,马达加斯加
36.马尔地夫,印度洋
37.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
38.炮台区,纽约市,美国
39.拉普拉塔河,乌拉圭
40.恆河三角洲,孟加拉
41.曼谷,泰国
42.湄公河三角洲,越南
43.钏路湿原,日本
44.卡卡度湿地,澳洲
三、冰层融解 (Ice melting)
1.海冰融解 (Melting of Sea Ice)
45.北冰洋,北极地区
46.伊路利萨特冰湾,格陵兰
47.西哈德逊湾,加拿大
48.努纳福,加拿大
49.白令海,俄罗斯与美国
50.瓦尔德斯半岛,阿根廷
51.罗斯冰架,南极洲
52.南极半岛,南极洲
2.陆冰融解 (Melting of Glaciers)
53.天山,哈萨克
54.法兰兹约瑟夫冰河,南岛,纽西兰
55.圣山卓木拉日峰,不丹
56.萨迦玛塔国家公园,喜马拉雅,尼泊尔
57.恰卡塔雅冰河,玻利维亚
58.奎尔卡亚冰帽,祕鲁
59.基茨比厄尔,阿尔卑斯山,奥地利
四、生态破坏 (Ecological Devastation)
1.生态恶化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
60.萨肯贝格,格陵兰
61.苔原,挪威
62.达拉纳省,斯维兰,瑞典
63.卡奥尔,洛特崃谷,法国
64.卢塞迪奥修道院,上波河谷地,义大利
65.阿尔玛卡麦尔峰,黎巴嫩
66.空域(不毛之地),沙乌地阿拉伯
67.贡德尔,衣索比亚高地,衣索比亚
68.吉力马扎罗山,坦尚尼亚
69.好望角植物保护区,西开普敦省,南非
70.波林湾,赫西尔岛,加拿大
71.夏洛瓦区,魁北克区,加拿大
72.北坡,阿拉斯加,美国
73.哥伦比亚河,美国
74.库伊岛,夏威夷,美国
75.加勒比海
76.阿尔泰山,俄罗斯
77.西伯利亚,俄罗斯
78.贝加尔湖,西伯利亚,俄罗斯
79.亚马尔半岛,西伯利亚,俄罗斯
80.印度河,钖卡都,巴基斯坦
81.努瓦纳艾利区,斯里兰卡
82.巴彦乌勒盖省,蒙古国
83.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
2.热带雨林消失(Disappearance of Rain Forest)
84.刚果盆地,刚果民主共和国
85.蒙特维德云雾森林,哥斯大黎加
86.亚马逊雨林,巴西
87.波罗洲,印尼
3.土地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88.札哈拉德拉西埃拉,安达鲁西亚,西班牙
89.里朗威市,马拉威
90.韦拉克鲁斯州,墨西哥
9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
92.丰盛湾,纽西兰
4.珊瑚礁受损 (Damage of Corals)
93.累西腓,巴西
94.丹老群岛,缅甸
95.科摩多岛,印尼
96.大堡礁,澳洲
97.土瓦鲁,太平洋
98.翁通爪哇环礁,所罗门岛
99.瓦瓦乌群岛,东加
100.苏禄-苏拉威西海,马来西亚
全球暖化对台湾的冲击无与伦比 汪中和
1.极端温度 (Extreme Temperature)
1.台北盆地
2.海平面上升(Rising Sea Levels)
2.兰阳平原,台湾
3.口湖,云林县,台湾
4.麦寮六轻,云林县,台湾
5.东石,嘉义县,台湾
6.高雄市,台湾
7.林边,屏东县,台湾
为什么要写一封e-mail给总统? 陈文茜
我必须说,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远比我最初预期的要深刻得多。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那些即将消失的地点。我读到了一位生活在古老村落的老人,他回忆着祖辈们世代相传的狩猎技巧,而如今,随着森林的退化,这些技艺也面临失传的窘境。我仿佛能听到他话语中的无奈与不舍,也看到了一个民族文化根基正在动摇的悲哀。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让那些宏大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和有温度。同时,我也被作者对这些地方独特风俗和生活方式的描绘所吸引。那些世代流传的仪式、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都让我惊叹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附赠的DVD更是将这些文字化的景象活了过来,那些远古的壁画、充满地域特色的舞蹈、以及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劳作的场景,都让我对这些即将消失的文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每一次观看DVD,我都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在感动之余,也生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世界角落的窗户,让我窥见了那些正面临消失边缘的独特风景和文化。翻开扉页,我仿佛就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短片。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地理特征的细致描绘,比如那些在海平面上升中岌岌可危的岛屿,或者那些因气候变化而逐渐干涸的湖泊。他不仅仅是记录了这些地方的现状,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深切的关怀和紧迫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保护地球方面所扮演的角色。DVD的附赠更是锦上添花,那些影像资料比文字更加直观地展现了这些地方的美丽与脆弱,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份震撼。有一次,我跟着DVD的画面,看到了一片色彩斑斓却逐渐退色的珊瑚礁,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消失”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消亡,更是一种生命和文化遗产的流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等到一切都消失了才去追悔莫及,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守护这些珍贵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悄然变迁的地理景观。我被那些高耸入云却被冰川侵蚀的山脉所震撼,也为那些曾经繁荣如今却只剩遗迹的古城所叹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数据和科学术语,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将冰冷的事实转化为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我读到了一位地理学家,他用一生去记录一片正在消融的冰川,而他的记录,也成为了这片冰川最后的挽歌。这种个人化的叙述,让宏大的环境议题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DVD中的影像资料更是让人身临其境,那些在风沙中摇曳的古老村落,那些在海浪中起伏的岛屿,无一不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伟力。有一次,我看着DVD里一位老渔夫讲述着他年轻时还能捕捞到的鱼群,如今却难觅踪迹,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些“消失”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失去”的重量。作者并非简单地呈现一些“即将消失”的地理奇观,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故事,展现了这些地方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我读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都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特殊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而如今,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文化也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这种文化上的“消失”,比地理上的消失更让我感到痛心。DVD的附赠,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祭祀仪式,听到了那些悠扬的民族歌谣,也看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坚韧的生活姿态。这些影像资料,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着这些文明的传承与变迁。每当看到那些充满智慧却又脆弱的生命,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我们这一代人,是否能为留下些什么,而不是仅仅成为这一切的旁观者。
评分老实说,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只是被“即将消失”这几个字所吸引,但阅读过程中,我却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用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语气,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我读到了一片因过度砍伐而濒临灭绝的原始森林,那里曾经是无数珍稀动植物的家园,而如今,只剩下稀疏的树木和沉默的土地。我能想象到,那些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生命,如今的境况又该如何?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态的敬畏,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附赠的DVD更是让我身临其境,我看到了那些在干旱土地上顽强生存的植物,看到了那些在污染河流中挣扎的鱼类,甚至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迁移的场景。每一次观看DVD,我都会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包围,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类活动的深思。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每一处角落都值得被珍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