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月亮考》改版新书。
永恆不灭的月亮,日日变幻盈亏圆缺,魅惑着徜徉于银白月光下的人心。
在新月渐盈、圆月正满、残月转晦的週而复始中,月亮彷彿有一股神奇魔力,牵动人们心绪的波澜起伏,左右动植物生息的强弱兴衰。
敬拜祂的、畏惧祂的、仰赖祂的、观测祂的、亲近祂的,超越时空与文化聚齐,和你一起穷究古往今来的月亮。
这是一本月亮通论,蒐罗世界各地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谣、科学研究与一切。
天幕上的月亮,时而如钩,时而似玉盘,时而消逝,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夜景秀,诱引并满足人们无止尽的窥探慾望。仰望同一轮明月的人们,赋予月亮迥然不同的想像,并好奇臆测着:月亮上住了什么人?月亮为什么规律的变幻?衍生一则又一则的传说故事与生活智慧。
世界各民族都有天马行空的月亮遐思,所有传奇里月亮都住了人,男人、女人、神灵、动物、昆虫,巴布亚纽几内亚人深信,月亮是每个女人的第一个丈夫;埃及人认为,月亮是具有制造雨水与促进生长的宇宙之母;吉普赛人同意,月亮上留驻许多亡魂与神灵;澳大利亚土着认定,月亮就是一只猫,各式各样的想像不一而足,书中一一详尽地为你呈现。
月亮的朦胧微光照亮黑暗大地,老祖宗们认为月光拥有古老而神祕的力量,从月亮固定变化的週期里找寻到心灵归属,新月隐含期待与盼望,满月代表成长与发展,残月意味悲伤与渴望。长久以来,人们继承先人的丰富想像,以规律而百变的月相,确定自己的情绪与感觉,将月亮视为密友、告解者、参考书或伴侣,让轻柔月光抚慰受伤的心灵。
然而,月光似乎隐藏着令人疯狂、失序的神力。每逢圆月闪耀皎洁月光,人类的犯罪与攻击行为就会剧增,甚至有人幻想自己变身狼人、对月嗥叫;朦胧暧昧的月光,使浪漫的爱情变得炽热,造就热情的佳偶、祕密的约盟;优雅美丽的月光,让人神魂癫倒,幽灵鬼魅逐一被唤醒。
在众多文化中,月亮掌管人心感性的一面,月亮是恋人、艺术家、诗人等的谬思女神,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作者蒐集世界各地一首又一首吟咏月亮的诗文、童谣、经典,让人体味文学中的月光意境。
月亮的轮回週期,主宰了动植物的生命週期:诞生、繁衍和死亡,老祖先从生活经验中累积丰富的月亮学问,孕育出依照月亮週期生活的古老智慧,一年十二个月亮週期都有各自专属的名称,并按照每日月相给予创意十足的命名。
抬头看看今晚的月亮,到底是新月、眉月、满月或残月?赶紧翻开书本查阅今天适合的行为、工作、用药法则是什么?各民族如何形容这样月亮,是「月牙」、「小猪月亮」,还是「海洋泡泡」?以及各国人们曾经如何称唿这个月亮週期的月份,是「风雪吹进猪窝月」、「採集野生谷米月」,还是「破冰返家月」?
随着科学时代来临,天文学家釐清月亮的运行轨迹,科学家解析月亮的组成状态,探险家揭开月亮的真实面貌,凭空虚构的月亮谣传才一一止息,然而人们对于月亮的恋慕与褒赏,从未停歇。
作者简介
朵娜.汉斯(DONNA HENES)
这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萨满教巫师(urben shaman),是个讲究礼仪形式的现代人,着有《我内心的皇后》(The Queen of My Self)与《天降吉兆》(Celestially Auspicious Occasions) 等书,人们亲暱的称她为朵娜大妈(Mama Donna)。
朵娜大妈在全世界举办相关演讲、工作坊、定期集会活动和祭典,已达三十年之久,她和她那热闹非凡的众多节令祭典,经常散见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客》(The New Yorker)、《今日美国》(USA Today)等报章杂志。
一、月球表面 我们所看到的月亮
观测月亮
与月亮有关的谜语
月亮大蒐奇
月球的居民
月亮上的男人
月娘
月灵
万能的月亮神祇各国语列表
月亮的寓言
二、月亮週期 月亮对我们的影响
月相
完整的月亮週期
初月渐盈
圆月正满
月轮转亏
月晦与新月
月时
银白月光的魔力
月亮与我
失序的月
月之缪思
月术
按週期同步生活法
将月光的精力应用在工作
受月亮影响带疗效的植物
月药良方
週期庆典
月神崇拜
召唤月神
标准週期
每日标准变化
每月标准变化
阴历
三、真实月亮 我们所知道的月球
起源
月亮起源的深思
月球组成
重要的统计数字
剖析月亮
表面地理特征
每月运转轨迹
探勘月球
着名的观月者
月球漫步
登月任务
月亮诸多称唿
月亮术语百科
其他语言的月亮
前言
这本书是因着威廉.盖尔森(William Galison)的领头奔走方才顺利诞生。
十几年前,威廉在读过我发表在报纸上的专栏:天降吉兆(Celestially Auspicious Occasions)后和我联络。
他说他正着手进行一只革命性的创新腕表的发明,表面会随着月相盈亏,日日有所变化。
这样的月相表会展现出月亮週期,让大家更完整地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无论持表人身在何处,或是天气如何,都能够如愿以偿的看到月亮.,无形中让我们和这无垠的辽阔宇宙有了奇妙的关联。
威廉表示,能知道更多月亮学说、神话故事、还有经年累月记载下来的,和月亮有关的多重文化,将使观月者的经验更加丰富完整。
他问道:『不知你对为观测月亮者写一本贴心手册有无兴趣?』
「我很乐意!」这是我当下直觉的的回答,其余则是后话。
十年过去了,大大小小无数创新的发明都已问市;伟大的月相表也上场.了,这本书也如期完成。
感谢威廉洞烛机先的眼光、远见、灵感和长久的支持。
愿我们永远都活在银色月光之下。
『月亮有张如大厅堂的时钟一样的脸蛋,她偷偷摸摸地在花园墙上映照月光,在街头和田野和港湾,还有鸟儿栖息的枝桠上。喵呜喵呜的猫咪和吱吱叫的老鼠,在房子大门边汪汪叫的狗,中午在床上昏睡的蝙蝠。全部都喜欢被月光温柔的照拂。但是所有的事情总由上天安排,这样腻着睡不是月亮的风格。花与孩子们都静静地闭上眼睛 睡到天亮太阳照屁股。』──罗伯.路易斯.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深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着一轮明月,思绪万千。它没有设定明确的开端和结尾,更像是一种随笔的记录,将生活中零散的感悟和片段串联起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那些平凡甚至略带忧伤的情绪,描绘得如诗如画。我从中看到了对时间流逝的淡淡忧愁,对过往的追忆,对未来的迷茫,但这一切又被一种超然的豁达所化解。她不回避生活中的无奈和失落,但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希望。这种坦诚与真挚,让我觉得无比亲切。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一个句子而停下来,反复咀嚼,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它不是那种需要用力去理解的书,更像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角落,与作者一起,慢慢地梳理着内心的情感,与自己的过往对话,与未来的未知和解。这是一种非常治愈的体验,让我觉得,即使在孤独的时刻,也能找到一种陪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传达的那种“陪伴感”。虽然我还没有开始仔细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感觉到一股温暖的力量。它似乎在告诉我,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无论你的情绪如何波动,总有一些东西,能够默默地陪伴着你,就像夜晚的月亮一样,不离不弃。书中的标题和章节的安排,也充满了诗意,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每一个章节背后的故事和感悟。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片段,一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老朋友一样,与我分享生活的点滴,与我一起经历喜怒哀乐。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一本能够带来稳定和慰藉的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这本书的世界里,去感受它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封面上的月亮,不是那种皎洁如玉、高高悬挂的,而是带着一种朦胧的、仿佛透过薄雾才能看到的柔和光晕。配上那略带复古感的字体,瞬间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光滑得有点“塑料感”的,而是带点磨砂质地的,翻阅时沙沙的声响,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沉淀了时光的老物件。包装盒上的图案也很有意思,和书的封面呼应,但又多了一些更细致的纹路,仿佛隐藏着更多未知的秘密。拿到这本书的那天,正好是满月,我特意把它放在窗边,借着月光仔细端详。那些细小的印刷痕迹,甚至能感受到油墨的温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用心雕琢的艺术品。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放下浮躁,沉浸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与月亮共度的慢时光里。我特别喜欢那种需要慢慢品味的细节,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追求快速的视觉冲击,而是更注重内在的质感和长久的沉淀。这种设计,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要被带入一个只属于月光的、静谧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静谧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如此“慢”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它没有急促的剧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平和、内敛的叙事风格。她不会刻意去渲染情感,而是让情感自然流露,如同月光般,不张扬,却能穿透一切。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推敲,都带着一种沉淀过的光泽。我尤其喜欢它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之处,无论是月光的阴晴圆缺,还是星辰的闪烁变幻,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这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观察世界,更是在与世界进行着一种深度的对话。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沉静了许多,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包袱,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整个人都被一种温柔的力量包裹住了。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像一阵徐徐吹来的晚风,悄无声息地拂过心田,留下阵阵涟漪。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比如,一杯热茶在手心的温度,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或者是在午后阳光下打盹的猫咪,这些片段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不讲究宏大的叙事,也不追求所谓的“成功学”,而是强调回归内心,关注当下,感受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发现原来那些被我忽略的日常,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书中的许多场景,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某个时刻,或是内心深处渴望的某种状态。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共鸣,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故事,更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读完后,我常常会放下书,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月亮,感受那份宁静与平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