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講述自香港開埠以來,保險業近170年的發展曆程。 本書由香港保險業聯會策劃,馮邦彥教授與饒美蛟教授閤撰。內容涵蓋保險業的五個不同曆史時期,從最初的航運業的水險到製造業的火險,汽車險,勞工險到壽險;細述保險專業化的曆程,包括香港各大保險公司以至國際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各類險種的費率及賠付機製,業界自律及政府監管問題等問題。
在迴顧曆史以外,本書更收錄瞭數十位保險業界精英的訪問片段,披露保險從業員的心路曆程。本書也深入探討保險業前景,包括醫療保險、人壽連儲蓄投資保險、進軍內地保險業,至香港如何蛻變為亞洲保險中心等等熱門話題,當中不乏對香港保險業的現況與未來,提齣獨到的看法。這是目前市麵唯一一部全麵紀錄香港保險業全貌的書籍。
作者簡介
馮邦彥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著作包括有:《香港英資財團》、《香港華資財團》、《香港地産業百年》、《香港金融業百年》、《百年利豐》等
饒美蛟
前香港嶺南大學副校長,經濟及管理學傢,主編有《港澳與珠三角洲的經濟閤作》、閤著有《區域經濟閤作──CEPA與珠三角及長三角》等。
我對於《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它所包含的“曆史”二字。1841年,那是英屬香港初生的年份,而2008年,則是一個離我們並不遙遠的過去。這跨越瞭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維度,足夠讓一個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好奇的是,香港的保險業是如何在如此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體係?在不同曆史時期,政治環境、經濟政策、社會觀念的變化,又是如何影響保險業的運作和發展?例如,在戰亂時期,保險的風險評估和賠付機製又將麵臨怎樣的考驗?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又會有哪些新的保險産品應運而生,以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在香港保險業發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或事件?比如,早期的外資保險公司是如何進入香港市場的?本地的保險企業又是如何崛起的?有沒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例如重大的自然災害或者金融危機,對香港的保險業産生瞭決定性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親身感受香港保險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去理解它背後所承載的經濟邏輯和社會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求知欲。1841年,香港開埠的起點,那時的保險業是什麼樣子?2008年,這是一個相對近的年份,保險業又發展到瞭何種程度?這其中跨越的百年,無疑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香港這樣一個特殊的曆史地理環境下,保險業是如何生根發芽並逐步發展的?是哪些社會經濟因素,促使保險需求不斷增長?是哪些政策法規,為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不同曆史時期,香港保險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比如,在經曆戰爭、政治動蕩或者經濟危機時,保險業是如何應對的?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鍵的人物,他們是如何推動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的?或者是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它們又對香港保險業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窺見香港經濟發展和城市變遷的另一麵,理解“厚生利群”的理念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如何得以傳承和發揚。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光是這個名字《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就立刻吸引瞭我。它傳遞齣一種厚重感和曆史的縱深感,仿佛一本陳年的老書,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1841年,那是香港開埠的年份,一個全新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而2008年,又是一個承前啓後的節點。在這百餘年的時間跨度裏,香港經曆瞭怎樣的滄桑巨變?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串聯起這兩端的曆史,描繪齣保險業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曆程。是怎樣的社會經濟背景催生瞭保險的需求?哪些曆史事件深刻影響瞭保險業的發展軌跡?又有哪些人物,以他們的智慧和魄力,塑造瞭香港保險業的格局?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瞭它可能不僅僅是對保險業的簡單梳理,更可能探討瞭保險與社會民生、與群體福祉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厚生”二字,點齣瞭保險的保障功能,而“利群”則強調瞭它對社會大眾的益處。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揭開香港保險業不為人知的麵紗,讓我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百態和風險意識的演變。
评分讀到《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它可能是一部關於香港社會變遷的微觀史。保險,作為一種現代風險管理和財富傳承的工具,其發展往往與一個社會的經濟水平、法治建設、以及人們的風險意識息息相關。香港,自1841年以來,經曆瞭從一個小漁村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輝煌曆程,而保險業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很好奇,在那個相對封閉和落後的年代,人們是如何看待和接受保險的?它又是如何從最初的萌芽狀態,逐漸發展壯大,並最終成為支撐香港經濟體係的重要支柱?書中會不會披露一些早期保險公司的運作細節,比如它們的經營模式、客戶群體,以及在麵對重大風險時是如何應對的?隨著香港經濟的騰飛,保險業又會麵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是否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案例,能夠體現香港保險業的獨特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能深入分析保險業在香港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與市民生活、企業經營、乃至社會穩定之間的深刻聯係。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初初看來,似乎是一部枯燥的專業史。但細品之下,“厚生利群”四個字,卻蘊含著一股溫情與人文關懷。它不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和條款,而是將保險的本質——“保障生命,造福群體”——深深地烙印其中。香港,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其保險業的發展史,勢必也摺射齣其經濟騰飛、社會變遷的脈絡。從1841年的早期萌芽,到2008年的成熟體係,這漫長的歲月中,香港經曆瞭殖民統治、經濟起伏、社會變革,而保險業,作為一種現代風險管理工具,又是如何在這些風雨中生存、發展,乃至繁榮起來的?我迫切想知道,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人們是如何理解並接受保險這一概念的?早期的保險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它們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隨著時代的進步,香港的保險業又經曆瞭哪些重要的轉型和創新?是哪些政策法規的引導,哪些市場需求的驅動,哪些技術進步的推動,使得香港的保險業能夠發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另一麵,去感受“厚生利群”理念在曆史長河中的具體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